畅销套装书籍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系列中国世界名人传记适合企业经营管理公务员官场职场做生意读的

畅销套装书籍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系列中国世界名人传记适合企业经营管理公务员官场职场做生意读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梓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41115
商品编码:29762879665
丛书名: 曾国藩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洞悉曾国藩内圣外王、聪明人行笨功夫的为官之道。

 

★学习胡雪岩做天下人生意的眼光。

 

★一套做官和经商都应借鉴的智慧宝典。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翻开本书,领略曾国藩“一日三省”和“聪明人行笨功夫”的精进方法论。蒋介石一致推崇。曾国藩不仅是个能办大事的人,还是一个中国式的“教父”。曾国藩是一个连对手和敌人也对其肃然起敬的人物。本书充分展现了曾国藩打仗带兵、为官做人的中国式哲学。说透中国特色的官场生存哲学和独到的处世智慧。政商人士必读!本书尤其关注曾国藩一生中几个重大的转折点,层层讲透他的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从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白手起家,从跑堂伙计到天下首富,他凭借的是“做天下人生意的眼光”和野心。胡雪岩创建商业帝国,凭借的经商原则是:童叟无欺和真不二价。胡雪岩几次绝处缝生,凭借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政商关系。本书说透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政商关系和经商智慧。翻开本书,领略商业与政治之间有如靠山与火山的辩证关系。

 

★两本书适合人群:

 

a.对曾国藩和胡雪岩感兴趣的人。

 

b.对当官和经商有钻研的人。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近代以来,能与曾国藩比肩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曾国藩无论在做人治学方面,还是在治军为官方面,都堪称“圣人”。其对后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

 

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另一方面结合曾国藩书信、日记等文字,对其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难发现,曾国藩之所以能被后人推崇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圣人”,与其善于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有着莫大的关联。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巧若拙曾国藩,聪明人行笨功夫”,而这笨功夫就是指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精进。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本书描述了胡雪岩从一介布衣到富可敌国的“大清首富”,创造商业奇迹的过程。其经商绝学、处世韬略,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财富,为世人所称道,至今看来仍不乏现实意义。

 

天下的生意永远是越来越难做,而政商关系更是“离不开,靠不住”,但胡雪岩却把政商关系玩到了。他既让他的生意小心翼翼地不受权力的灼伤,又享受着游离在权力火苗周围带来的温暖,若即若离。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胡雪岩坎坷曲折的财富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崛起于草根之家的千古完人

 

中兴名臣生于蛮荒之地  /  003

 

王侯将相本无种  /  005

 

曾氏宗族地位奠立  /  007

 

好家教成就好孩子  /  009

 

百方检饬照后人    /  012

 

他的降生充满神话色彩  /  014

 

第二章

 

齐家有道,平天下自齐家始

 

光大祖传“八宝饭”  /  021

 

勤俭治家,树家风之先  /  025

 

齐家是平天下要义  /  026

 

孝而不愚乃德之本  /  028

 

兄不必敏于弟,弟不必贤于兄  /  030

 

呕心沥血教导诸弟  /  035

 

穷养儿,富养女  /  037

 

可怜国藩父母心  /  042

 

家训高悬,长保家风传久远  /  044

 

第三章

 

内圣外王,做的自己

 

“血诚”是立身基石  /  051

 

宦海沉浮要保持好名声  /  055

 

处事当求稳慎,不可过急  /  058

 

官场如战场,须谨言慎行    /  063

 

天下凡事要身入局  /  067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  069

 

第四章

 

卧薪尝胆,此生要做大圣贤

 

做人的件事是立志  /  075

 

要做圣贤先读圣贤书  /  077

 

二十年奋斗终中进士  /  079

 

千金难买真知己  /  084

 

好师,好友,好榜样  /  089

 

修身养性,研学朱子  /  093

 

第五章

 

潜伏官场,羽翼未丰时绝不妄动

 

钦点翰林无炭敬  /  099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  104

 

严于律己是官场的护身符  /  107

 

思报国改名“国藩”  /  109

 

表忠心上疏直陈时弊  /  111

 

再上疏惹风波  /  116

 

人亡故思返湘乡  /  119

 

回乡省待出山    /  120

 

第六章

 

临危受命,墨绖出山招勇办团练

 

兴办团练  /  129

 

出山遇挫  /  132

 

受排挤招兵买马  /  137

 

谁说书生不能治军  /  140

 

湘军规模初创成  /  143

 

治军严明,打造曾家军  /  147

 

放权可以做大自己的事业  /  148

 

第七章

 

英雄要打脱牙齿和血吞

 

踌躇满志,血祭出师  /  153

 

首战岳州,损兵折将  /  156

 

连上两奏折自请治罪  /  158

 

重振旗鼓攻湘潭  /  160

 

靖港惨败欲投水寻死  /  162

 

陷绝境众人落井下石  /  164

 

左宗棠义激曾国藩  /  167

 

终于打了个胜仗  /  172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  175

 

水陆两师会战城陵矶  /  176

 

平定湖北风光无限  /  179

 

第八章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屡败屡战勇气佳  /  185

 

咸鱼翻身,攻占武昌  /  187

 

盛名之下要头脑清醒  /  189

 

恶战长江天险田家镇  /  191

 

九江石达开计胜曾国藩  /  194

 

曾国藩跌入人生谷底  /  198

 

塔死罗走,山穷水尽  /  201

 

东山再起,重建水师  /  204

 

坚如磐石挺难关  /  205

 

曾国藩等到了天国内讧这  /  207

 

奔父丧返乡定居  /  210

 

韬光养晦,大彻大悟   /  212

 

第九章

 

再度出山,血雨腥风九死一生

 

变圆通再度出山  /  217

 

曾国藩遇到了新对手  /  220

 

重出江湖失靠山  /  221

 

三河喋血,李续宾全军覆没  /  223

 

苦心栽培得意门生  /  226

 

曾国藩找到了太平军的死穴  /  230

 

受重用署理两江  /  233

 

咸丰皇帝出了道难题  /  236

 

驻守祁门,九死一生  /  238

 

第十章

 

百炼终成钢,荣耀达

 

攻陷天京屏障安庆  /  245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  249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李秀成  /  253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  /  258

 

裁撤湘军,功成身退得善终  /  261

 

第十一章

 

做圣人是一辈子的修行

 

接谕旨领军镇压捻军  /  265

 

剿捻无功受冷落  /  268

 

开启洋务运动的先河  /  270

 

整饬革新再操劳  /  274

 

委曲求全处理“天津教案”  /  278

 

中国留学事业奠基者  /  281

 

上海之行——生命一站  /  285

 

的嘱托  /  287

 

大星陨落金陵城  /  290

 

是谁成就了“圣人”曾国藩  /  292

 

附录一 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  300

 

附录二 曾国藩传世语录  /  306

 

附录三 《曾国藩家书》精选 /  309

 

附录四 《冰鉴》原文  /  340

 

参考书目  /  346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钱庄跑街的磨砺岁月

 

出身生意世家  /  003

 

钱庄里的“胡大人”  /  004

 

小跑街初露锋芒  /  007

 

第二章

 

先做关系,后做生意

 

结识未来贵人王有龄   /  017

 

私自借款蒋营官,出走钱庄  /  023

 

投桃收李,时来运转  /  027

 

王有龄官场发迹,胡雪岩商场发家  /  031

 

献计何桂清,漫天撒网  /  032

 

第三章

 

钱庄银号开遍大江南北

 

初触票号  /  039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  044

 

旗开京城奠鸿基  /  047

 

第四章

 

非常时期,做非常生意

 

奉命赴上海置办军火  /  053

 

不惜重金购买洋枪  /  055

 

献计租用洋枪队  /  057

 

曾国藩得势,何桂清倒台  /  060

 

第五章

 

攀上大靠山左宗棠,开启商圣之路

 

杭州城诀别王有龄  /  067

 

涉险献粮,情动左宗棠  /  071

 

献媚左宗棠得宠  /  075

 

第六章

 

胡庆余堂名震天下

 

“胡大善人”杭州赈灾  /  081

 

酝酿“胡庆余堂”  /  083

 

“赠药”打开洋人市场  /  084

 

善用广告,打造品牌  /  086

 

铁腕振兴工商业  /  089

 

胡雪岩官司缠身,左宗棠辟谣  /  091

 

第七章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

 

公款私款要分开  /  097

 

冒险接收太平军存款  /  099

 

怂恿左宗棠捐官收钱  /  102

 

一笔意外的军饷  /  106

 

第八章

 

经商不忘忧国,为国献力办洋务

 

受邀离杭乘船入闽  /  113

 

受命主持筹建船政局  /  114

 

中国近代家造船厂诞生  /  119

 

鼎力出资兴办洋务  /  122

 

第九章

 

红顶商人的人生

 

筹饷瞄上“洋腰包”  /  127

 

筹款获利二百万两银子  /  131

 

借款利息小风波  /  135

 

经商不忘扶危济困  /  137

 

第十章

 

交天下朋友,做天下生意

 

广交五湖四海朋友  /  143

 

投资人脉,编织财脉   /  147

 

交情和义气是经商资本  /  148

 

助人要有助人的手段  /  152

 

第十一章

 

商人四德:仁、智、勇、强

 

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159

 

智:熟谙人性,通权达变  /  160

 

勇:敢于担当,勇于决断  /  163

 

强:坚守困境,永不退却  /  165

 

第十二章

 

欲得天下财富,必得天下人心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一:烧冷灶  /  169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二:趋热门  /  171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三:捧场面  /  172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四:行贿赂  /  175

 

胡雪岩笼络人心秘诀五:讲义气  /  176

 

第十三章

 

用天下人之智,赚天下之财

 

人的大本事就是用人  /  181

 

用人要品行至上  /  182

 

做大事要敢用有本事的人  /  184

 

智者、勇者、贪者、愚者,一个不能少  /  186

 

第十四章

 

忍天下人不能忍,做天下人不能做之事

 

能忍耐,肯等待  /  193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  /  196

 

既要赢得下,也要输得起  /  197

 

第十五章

 

在时势节点上纵横布局生意

 

胡雪岩时代之大势  /  203

 

呼风唤雨,驾驭时局   /  209

 

手眼通天,打通官场  /  211

 

用“红顶”为生意撑起保护伞  /  213

 

用心栽花,培育官场势力  /  216

 

互为利用,结交江湖势力  /  221

 

有钱大家赚,做大商场势力  /  222

 

边打边拉,营构洋场势力  /  225

 

第十六章

 

风云再起,一代商圣悲凉离世

 

山雨欲来风满楼  /  231

 

南疆战事再起,埋下隐患  /  233

 

屋漏偏逢连天雨  /  234

 

钱庄倒闭,厄运降临  /  236

 

左宗棠阜康唱名  /  239

 

的时光   /  242

 

附录一 胡雪岩经营智慧  /  245

 

附录二 胡雪岩处事智慧  /  248

 

附录三 胡雪岩做人智慧  /  253

 

附录四 胡雪岩大事录  /  257

 

附录五 胡雪岩朋友圈  /  260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靖港失败后,曾国藩把自己关在长沙城外,七昼夜不与人说一句话,陷入深刻的反省与思考中。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此次失败成为曾国藩“咬牙立志”的关键一次。曾国藩后来说,他平生有“四大惭”,即四大耻辱,而靖港之败是其一,他说:“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但他经历“此一磨折”,后来才有成功。他还说,他一生“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靖港之败亦是“打脱牙之时”。而“打脱牙和血吞”不是目的,“生平咬牙立志,徐图自强”才是目的。  

 

曾国藩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他认识到,此次失败,也在于水军未经操练,军纪不严。不但打败仗时溃不成军,即使彭玉麟统帅打湘潭取胜时,部下也大肆抢掠。

 

湘军始建之初,水陆师不仅缺乏实战经验,组织指挥系统上也未能做到层层节制。而临阵作战时,论胆量技勇,兵不如勇,论纪律则勇不如兵。因此曾国藩认识到,必须有得力人员协同管带,加强文武官员的层层节制,才能相互维系。过去,湘军每营仅有一二绅士主持,故纪纲不密,维系不固。靖港之役,就错在“但知轻进之利,不预为退步之地”。而水师之弊,在于没有经战阵之兵勇,全是招募船户水手,编组成军,训练未满一月就拉上前线,故临阵胆怯。因此,曾国藩此后很重视老兵的作用,水陆兵勇编组时,务须新老兵勇互相搭配。

 

在指挥系统方面,重要的变化是增加统领一级。过去,湘军陆师的编制高为营一级,由曾国藩直接统辖调遣。营以上设立统领,统率二营或数营。陆师以罗泽南、塔齐布等为统领,水师以杨岳斌、彭玉麟等为统领,由统领指挥营官,曾国藩则指挥统领。这样,在湘军中便出现了旅、团一级的编制,而在实战中,指挥也确实灵便,兵力使用相对集中,比较能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在水师方面,一方面咨札李孟群招募两广水勇一千名,于五月抵达长沙;另外,咨调陈辉龙率广东水师四百名前来参加湘军水师。这支水师配用湖南舵工、水手,以利控制。尤其是在装备上多加洋炮,现在只来六百尊,不足分配。因此,曾国藩又奏请清廷让两广总督购买夷炮数百尊解来长沙。长沙整军后的湘军水陆师,共计一万五千名左右,其战斗力远较衡州出师时强大。曾国藩还认识到,此次靖港之败,也由于赏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他感到,古人用兵,都是先明功罪,但多是患难之交,投奔大营来并非是为利禄驱使,因此所订法条难于施行,所以“两次致败,盖由于此”。有鉴于此,这次他驻扎在长沙城南门外的妙高峰上整顿营务。规定: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再录用。湘乡团练早的组织者原湘乡知县朱孙诒,因在宁乡、岳州战役中临阵脱逃,被曾国藩断然逐出湘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

 

经过长沙整军,湘军实力大增。“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咸丰帝的上谕又称“肃清江面之举,仍借此一军,以资得力”。因此,湘军士气也受到鼓舞。六月,修造战船的工作已经完成,广东总兵陈辉龙也到达长沙,添造浅水拖罟二号,李孟群到广西招募的水手一千余名也回到长沙,与曾国藩所募水勇日夜操练。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

 

第二章

 

先做关系,后做生意

 

结识未来贵人王有龄

 

太平天国起事北上之时,胡雪岩已经有了家室。清苦的日子过惯了,倒也没觉着家中用度有何吃紧。小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每天的日子滋滋润润地溜过。

 

胡雪岩有一日闲逛,遇到了一个叫王有龄的人。王有龄祖籍福州,父在杭州客死。因为没有钱送回老家,只好就在此地择了块风水好地葬了。王有龄没了父的官俸,家中的日子也就日渐窘迫。闲下没事,他也常到西湖边逛逛。  

 

胡雪岩见他眉宇间透着亮光,分明一副官相,身上的褂子却打上了补丁,所以也摸不透他身份。

 

王有龄倒还明白胡雪岩是干什么的。只是这钱庄向来都是向着有钱有势的人开的。借钱之先,跑街的都要拐弯抹角,先把你祖宗八辈、左邻右舍问个清楚。至于你家中有何贵重物品,能否置当贷款,即便碍着面子,不便直问,跑街的也自有他的一套办法,套出个八九不离十来。所以这跑街的下酒馆,上茶馆。这种地方,花钱不多,却可以一坐一整天没人赶。聊天的、算命的、下棋的,各色人等都有。人一多嘴就杂,只要用心总可以听到想听的东西。

 

不过王有龄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客处他乡,无无靠,想去告贷几个银子,恐怕也未必会有钱庄信得过他。当铺倒可以去,但是那地方太黑,况且家中值钱的东西也已经当了不少出去。

 

胡雪岩见了王有龄总是笑嘻嘻地,有意和他套近乎。王有龄却总是淡淡的,懒懒的。开头胡雪岩以为他是摆架子,假清高,就有些不以为然。见面多了,又觉得不像,倒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有胡雪岩又见着了王有龄,就叫道:“王有龄,我请客,喝一壶去。”

 

王有龄道:“不敢当,不敢当。”  

 

胡雪岩道:“这有什么,反正也不是我请客,自有人出钱。喏,这是我刚才三盘棋战来的。”

 

一再邀请,王有龄就只好跟了去。酒过三巡,胡雪岩道:“王有龄,我心里倒有个疙瘩。我看你也不像个平庸之人,何以天天无所事事,不去做点儿什么?”

 

王有龄道:“我能做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不要点儿本钱?”

 

胡雪岩一听倒觉着不以为然,心想:“干什么不是一步一步来的,你莫不是想一口就吃个大胖子?”口中却道:“本钱也不在大,有你这一副好身材就可以了。”

 

王有龄心想:“看来你胡雪岩倒实在。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么想着,就想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不讲吧,胡雪岩也不会明白。于是他就说:“那倒不一定,有些事还是得花大本钱。”

 

胡雪岩道:“比如什么样的事呢?”

 

王有龄道:“比如捐官补缺,本钱不够,凭你有什么好想法也没用。”

 

胡雪岩笑了:“这个我倒明白。有些捐官的人舍不得花钱,又不能不花钱。一百两银子能办的事,他只支出五十两,结果事也没办成,花出去的钱也收不回来了。”

 

王有龄也笑了:“看来你还真明白。你一定知道范蠡的一个故事了?”

 

胡雪岩皱皱眉头,惭愧地说:“我上学不多,谁是范蠡,我倒真还不明白。”

 

“就是那个称作‘陶朱公’的。”

 

“嗯,这个我倒还听过。什么故事呢?”

 

王有龄于是就给他讲了陶朱公和他大儿子的故事。

 

那范蠡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就跑去找他的好朋友文种,劝文种和他一起离开越国,前去北方共同重操旧业。

 

原来文种曾在宛郡做过小县令,慕范蠡美名,三次前往。两人一见,相谈甚欢。文种干脆连县令也不做了,陪着范蠡一同前往吴越楚交界地带,从事边境之间的贸易交换,所获甚丰。后来勾践上台,慧眼识才,就拜了二人为相,共同重振越国实力,平了吴国,解了亡国之恨。

 

但在范蠡看来,这勾践只可共苦,不可同甘。所以应明智行事,早日逃走。文种不听,范蠡只好一个人逃到齐地,定居于陶,重操旧业,成为倾国首富。人称陶朱公。

 

故事就发生在陶朱公的儿子身上。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捕入狱,要处极刑。楚国的宰相庄生是陶朱公的好友。陶朱公就派三儿子带了千金,前去说情营救。

 

这时大儿子在家里不干了。他觉得父这是瞧不起他。家中出此大事,理当是大儿子出面办理。于是他就去向他娘诉说心中的不快。

 

他娘也觉着这大儿子说得有道理,就去劝范蠡改变主意。范蠡不允。这大儿子犯了倔,以死相威胁。范蠡就没再说什么,派了大儿子去楚国。

 

大儿子走后,范蠡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吾二子必死无疑矣!”

 

这等丧气话,怎么能随便说呢?范蠡这么说却自有其道理。

 

大儿子到了楚国后,见了宰相庄生。那宰相念起范蠡英名和昔日交情,就许诺办理这件事。他对范蠡的大儿子说:“知道了,请你马上离开楚国,你弟随后就可以出狱回家。”

 

这大儿子听这宰相说得那么轻巧,心里犯嘀咕,心想:“死罪轻易就能免了?要是轻易就能免了,这罪肯定不重。这千金未免花得太过不值。”

 

有了这层想法,他就另外又买通了一个狱卒,告诉他自己在一个旅店二楼,有什么消息,随时来通知他。

 

那楚国的宰相庄生让范蠡的大儿子马上离开楚国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不希望让人知道自己收受了重礼。一等范蠡的大儿子离开,他就上朝对楚王道:“臣昨晚观察星象,发觉昴星云集,此乃不祥之兆,还望大王能大赦冲灾。”

 

楚王对这位重臣言听计从,于是道:“爱卿忧国甚深,既能体察至此,我这就宣布大赦。”

 

大赦令还没传出,狱卒就跑去告诉了范蠡的大儿子。大儿子一听,心想:“这宰相太不地道,这等重要的事你还能不知道?明摆着是想白白捞我一把嘛。”

 

这么一想他心中不是滋味,“蹬蹬蹬”又跑回宰相家,对宰相道:“我为救我二弟而来,现在楚王已经大赦了,我这里来给您道个别就回家。”

 

那庄生是个何等聪明的人,听了这话明白他有想法,就告诉他:“黄金千镒还在那里,你就带回去吧。”

 

换一个人,明摆着是为办事而带的钱,既已送出,就绝不能收回。那陶朱公的大儿子不然,他来就是为了讨回这千镒黄金,所以也就不客气地拿走了。心里还暗自庆幸呢。

 

他这么一做,庄生可真不是滋味了,觉得好像被别人耍了似的。就入朝见了楚王,说:“臣前两天讲到星象显凶,大王您说要以行德事免凶。臣退朝后听到处都在盛传,陶朱公的儿子也杀了人囚禁在监,他们家里人带了很多金子,贿赂大王左右。大王实行大赦,人们说不是为了楚国,而是因为陶朱公用了钱。”

 

楚王听了大怒,于是派人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到了第二天才宣布大赦。

 

胡雪岩听到这里,笑起来:“这大儿子只好拖着他弟弟的尸首回家了?”

 

王有龄道:“这就是做人不地道的坏处了。”

 

“陶朱公怎么会知道自己儿子是这种德性呢?”

 

“陶朱公一向料事如神。他知道大儿子是跟了自己创业的人,知道积财的艰辛,这本身倒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这等事上,过于怜惜财宝就办不成功。”

 

“他怎么又知道他三儿子办起来要妥当些呢?”

 

“这老三是他的小儿子,从小娇生惯养,整日在游乐场中混,挥霍起钱来眼都不眨。”

 

“我也听说过好多捐班之人,事到中途撒手,没有下文了。”

 

胡雪岩心想,你的意思是自己也去捐个班。半大不小的年纪,放着功名正途不走,未免让人有些想法。于是就问:“你觉得捐班不错?”

 

王有龄沉吟了许久,不知该不该告诉实情。闷着头喝了半晌酒,才狠一狠心,仰了仰头:“小胡,实不相瞒,先父在时,已经替我捐过一个‘盐大使’。”

 

胡雪岩愣了一下,见王有龄不像在打诳语,也正色道:“哎唷,失敬,失敬,我该叫你王大人才是。”

 

王有龄脸一红:“小胡,别奚落我了,我现在这个样子……”

 

胡雪岩道:“那你怎么不去打点一下,补个实缺?”

 

王有龄长叹了一口气:“唉,我现在这处境,到哪里去,也不会有人给我放款。”

 

胡雪岩心想也是,一个异乡人,举目无,两手空空,就是我,也不会放心放款给你的。不过补了缺的“盐大使”,一转眼就有可能捞个小“知县”,这么好的差使放着不用,也未免可惜。

 

王有龄见胡雪岩没了下文,自己心中也略略失悔告诉他太多。这样不免让人轻看了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