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与教学 乐器演奏与教学系列 张柏铭 朱小虎编/南师大 中小学生青少年及业余二胡爱好者必修 初

二胡演奏与教学 乐器演奏与教学系列 张柏铭 朱小虎编/南师大 中小学生青少年及业余二胡爱好者必修 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二胡
  • 二胡演奏
  • 二胡教学
  • 乐器演奏
  • 乐器教学
  • 青少年
  • 初学
  • 南师大
  • 张柏铭
  • 朱小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鑫舟启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010930
商品编码:29610080380
丛书名: 乐器演奏与教学系列二胡演奏与教学
出版时间:200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 乐器演奏与教学系列丛书

平装: 313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16开

ISBN: 9787811010930, 7811010933

条形码: 9787811010930

商品尺寸: 27.8 x 19.8 x 2 cm

商品重量: 621 g

品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教材根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简明扼要的原则。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尽量结合教学课时的要求,留有取舍余地,便于教师在教学时自主安排。在选材方面。我们尽量选用前辈们以及当代作曲家、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含练习曲、乐曲);同时,也尽量选择一些的民歌、戏曲以及脍炙人口的当代歌曲、乐曲共近300首,以帮助培养二胡初学者的兴趣。本书除少量未署名的练习曲为编者创作,还选用了一些经过编者加工、定谱、订弓指法的中外民歌、乐曲。80多年来,的二胡曲有近千首。作为二胡基础教程。由于学时所限,我们精选了33首,各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习者有个初步了解:我们亦选择了部分具有相当难度的作品(练习曲、乐曲)以帮助那些有基础的学生的延伸学习之用。

本书主要依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而成。同时也适用于青少年及其他业余二胡爱好者。

目录

部分 二胡基本知识

一、二胡的构造

二、演奏姿势

三、持琴与持弓

四、定音与定弦

五、运弓与换弦

六、二胡的选用及保养

第二部分 二胡技能训练

一、D调上把位练习

(一)练习曲

1.练习一

2.练习二

3.练习三

4.练习四

5.练习五

(二)乐曲

1.小星星

2.开火车

3.音阶歌

4.我是一朵小花

5.小小音乐家

6.凤阳花鼓

7.绣罗裙

8.请你唱个歌吧

二、连弓与分弓练习

(一)练习曲

1.练习一

2.练习二

3.练习三

4.练习四

5.练习五

(二)乐曲

1.高高的兴安岭

2.杨柳青

3.山村初晓

4.田园春色

5.箫

6.掀起你的盖头来

7.在美丽的绿草地

8.渴望春天

三、G调上把位练习

(一)练习曲

1.练习一

2.练习二

3.练习三

4.练习四

5.练习五

(二)乐曲

1.邀请舞曲

2.孟姜女

3.交城山

4.卖报歌

5.四季歌

6.摇篮曲

7.铃儿响叮哨

8.西藏舞曲

四、揉弦练习

(一)练习曲

1.练习一


二胡演奏与教学:系统化的艺术提升之旅 本册教材,作为“乐器演奏与教学系列”中的重要一环,由张柏铭与朱小虎两位专家共同编著,并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心出版。本书旨在为广大二胡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生、青少年以及业余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二胡学习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曲目汇编,更是一套科学构建的、涵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蓝图。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与长期学习的进阶需求。内容从最基础的乐器认知与持弓规范开始,逐步深入到指法、音准的精确控制,再到弓法技巧的丰富变化,最终导向对不同风格乐曲的艺术化诠释。 第一部分:基础入门与乐器认知 在教材的开篇,我们首先致力于打牢学习者的乐器基础。这一部分详尽介绍了二胡的基本构造、材料特性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常识。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手中的乐器如同了解一位即将合作的伙伴至关重要。我们清晰地配图解析了琴筒、琴杆、琴弦、琴码、音窗等核心部件的功能,确保学习者能从物理层面理解二胡的发声原理。 紧接着,是正确的姿势与持弓规范的训练。这部分是制约未来演奏水平的基石。教材中通过多角度的插图和详尽的文字描述,规范了坐姿、持琴角度、左手按弦的放松度以及右手运弓的初始状态。特别强调了“放松”这一核心要素,指出僵硬的身体是限制二胡表现力的主要障碍。运弓部分,细致区分了平弓、送弓、分弓的初始发力点和运动轨迹,确保学生能发出清晰、均匀的“空弦音”。 第二部分:音阶与基本功的精细打磨 在掌握了基本姿势后,教材迅速过渡到音阶的建立与练习。教材选择了最常用的D宫、G宫等调性,并以五声音阶为主,辅以七声音阶的练习。我们摒弃了枯燥的机械重复,而是将音阶练习融入到富有音乐性的短句之中。例如,在练习“上行”音阶时,会配合特定的呼吸感和弓速变化,使其更接近于音乐的语境。 关于左手按指技术的训练,本书进行了细致的分解。这包括指位的确定、指尖的触弦力度、揉弦(吟、揉、滑)的初始形态。对于“揉弦”,教材区分了“上揉”与“下揉”,并提供了由慢速、小幅度的“点动”练习,逐步过渡到幅度更大、更具情感的持续性揉弦。教材特别强调了换把的平稳过渡,通过特定的练习曲目,使手指在琴颈上的移动实现“无缝连接”,避免出现“咯音”或音高漂移。 第三部分:弓法技巧的深化与拓展 二胡的灵魂在于“弓”。本书将大量的篇幅用于弓法技巧的系统性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区分专业演奏者与业余爱好者的关键所在。 分弓与连弓的精确控制: 教材详细分析了在不同音符长度下,如何分配弓子的使用长度,确保连奏时的气息连贯和分奏时的节奏清晰。例如,对于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连弓,我们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手腕的快速甩动来实现省力且清晰的演奏。 跳弓与顿弓的力度变化: 跳弓(如弹出“颗粒性”)的练习,重点在于对弓根和弓中段的快速提拉与回放。教材设计了专门的“弹挑”练习,模拟雨滴落下的效果。而顿弓则要求在弓毛紧贴琴弦的状态下,通过手臂的瞬间“定住”产生强烈的节奏冲击感。 推弓与拉弓的音色调整: 学习者需要掌握在推弓(出弓)和拉弓(回弓)时,如何调整弓压与触弦点的位置,以获得洪亮、饱满或细腻、柔和的不同音色。书中通过音色对比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去“雕琢”每一个音符的质感。 第四部分:音乐表达与风格实践 当技术基础稳固后,教材的重点转向音乐的理解与情感的注入。这部分内容是将“技术”转化为“艺术”的桥梁。 速度、力度与休止的运用: 音乐表达不仅在于演奏出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更在于对速度变化的把握(如渐快、渐慢)和力度层次的构建(如渐强、渐弱)。我们通过分析经典范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休止符来塑造乐句的呼吸感,如同人说话时的停顿一样自然。 不同风格曲目的解析: 本书精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适合青少年和业余学习者入门的曲目。这些曲目涵盖了不同地域和风格,例如: 传统小曲风格: 强调民间音乐的淳朴与韵味,注重滑音与装饰音的自然流露。 叙事性乐曲: 训练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讲故事”,捕捉旋律中的戏剧冲突与情感起伏。 练习曲性质的乐曲: 专门用于检验和巩固某一特定技巧的曲目,确保技术训练不脱离音乐实践。 第五部分:进阶提升与自我评估 为了帮助学习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监督与提升,教材的最后部分提供了进阶学习的建议。这包括如何进行科学的视谱训练,如何有效地录制自己的演奏进行回听分析,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良性的练习计划。书中探讨了二胡演奏中常见的几个误区,例如过度依赖记忆而非视谱、以及在追求速度时牺牲音准等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总而言之,《二胡演奏与教学》是一套集理论指导、技法分解、艺术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它以严谨的教学逻辑,陪伴每一位热爱二胡的初学者和平爱好者,系统、高效地迈向精湛的演奏境界。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详尽入微的指导和面向实践的编排,确保学习过程既科学又充满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教材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淡雅的水墨晕染效果,结合着古朴的字体,瞬间就把人拉入了一种宁静致远的音乐氛围中。我特意翻阅了前几页的目录和导读部分,感觉编者在整体内容的逻辑编排上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似乎不仅仅是想教我们如何“拉响”二胡,更注重的是如何“理解”二胡这件乐器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情感表达的深层意蕴。比如,初学者篇部分,对于持弓、按弦这些基础动作的图示和文字说明都极为细致,那种恨不得手把手教的认真劲儿,对于完全的门外汉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我注意到,他们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二胡历史渊源的小知识点,这些“润料”让枯燥的技巧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不至于让人在最初的迷茫期就感到乏味而放弃。总的来说,从视觉到内容的初步触感,这套书展现出一种兼顾专业性与亲和力的平衡感,让人对其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在对“情感表达”的强调上,体现出了一种深刻的音乐人文关怀。很多技术类教材容易陷入“手指体操”的误区,只关注“拉快点”“拉准点”。但这套教材似乎更注重二胡的“歌唱性”。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一个关于“吟”与“猱”的章节,编者没有用晦涩的术语去解释,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如何赋予音符生命力。例如,他们形容一个好的“吟”应该像“远山中传来一声悠长的叹息”,而不是僵硬的颤动。这种文学性和音乐性的结合,极大地拓宽了学习者对二胡演奏的理解边界。它教你不仅仅是用两根弦发声,而是要学会用这“两根弦”来讲故事,去抒发内心的波澜。对于希望通过乐器进行自我表达的人来说,这种深层次的指导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质量和配套资源的考虑也体现了专业性。纸张的厚度和光洁度适中,油墨清晰,即便是长时间翻阅和在练习时做标记,也不会轻易损伤。更重要的是,我注意到书页的侧边清晰地标注了每个练习的预期学习时长或者难度等级,这对于时间管理有限的业余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精力状态,快速挑选出适合挑战或复习的段落,而不需要从头到尾地翻找。这种高效的检索和规划功能,极大地优化了自学体验。此外,如果能方便地获取到书中所有练习曲的参考音频(虽然我这里没有看到具体链接,但从其专业程度推测应该有配套资源),那将是锦上添花,确保读者在初期对正确音准和节奏感有可靠的参照标准。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对学习者体验流程考虑周到的教材。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来断断续续接触过一些乐器学习资料的人,我深知教材的“适用人群界定”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及业余爱好者必修”——是非常精准且负责任的。我发现它在难度递进上设置了一个非常平滑的坡度。最初几课,练习曲的节奏型和指法跨度都非常保守,保证了初学者能够迅速建立信心。但当我翻到中间部分时,能明显感觉到曲目的复杂性在逐步提升,比如出现了更多的换把练习和快速的弓法变化。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练习曲目本身的选择,它们兼顾了民族乐曲的经典元素,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更具现代感的、能激发年轻人兴趣的旋律片段,这使得学习过程保持了新鲜感,不会让人觉得总是在重复那些老掉牙的段子。这种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避免了“一上来就想吃饺子,结果被噎住”的尴尬局面。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理论时,发现很多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得比较生硬,要么是纯理论的堆砌,要么就是只有练习曲而缺乏必要的乐理支撑。然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似乎深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在介绍基础音阶和指法练习时,编者非常巧妙地将相关的调性知识和音色变化规律融入其中。举例来说,在讲解某一特定把位的揉弦技巧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清晰的指法图解,还配有简短的文字分析,说明这种揉弦在不同曲目中可能产生的“颗粒感”或“拉丝感”的区别。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提升演奏表现力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引导你思考的不是“我拉得对不对”,而是“我拉出来的声音是否符合我想要的意境”,这种从机械模仿到主动创造的引导,是判断一本优秀教程的关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