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基礎教程鬍立譚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9787810960984

指揮基礎教程鬍立譚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978781096098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立譚 著
圖書標籤:
  • 指揮
  • 音樂理論
  • 音樂教育
  • 中央音樂學院
  • 教材
  • 鬍立譚
  • 音樂指揮
  • 基礎教程
  • 高等教育
  • 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一碧萬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ISBN:9787810960984
商品編碼:29586559784
頁數:312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指揮基礎教程  
叢書名:  
作者/主編:鬍立譚  
齣版社: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ISBN號:9787810960984  
齣版年份:2005年4月     
 
版次:  第1版
總頁數:  312
開本:  16
圖書定價:  35
實際重量:  581kg
新舊程度:  正版全新







《指揮基礎教程》由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齣版。



前言 
第一章關於指揮的常識 
一、指揮法的概念 
二、指揮的任務 
三、做一名指揮的基本條件 
第二章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 
一、指揮圖式 
二、基本姿勢 
三、擊拍動作的基本要領 
四、擊拍動作的練習方法 
第三章指揮圖式剖析 
一、指揮動作軌跡的構成及其作用 
二、關於加速與減速 
第四章指揮的基本技巧 
一、預備動作 
二、預備拍 
三、收拍 
四、並拍 
五、分拍 
六、強、弱與漸強、漸弱的指揮方法 
七、漸慢與漸快的指揮方法 
八、指揮棒的錶現力 
第五章擊拍的特殊技巧 
一、預示 
二、主動拍與被動拍 
三、死拍子 
四、劃拍子 
五、先入法 
六、附點節奏的指揮技巧 
七、三連音的指揮方法 
八、兩段敲擊法 
九、雙手的配閤 
十、指揮動作的設計 
第六章 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 
一、人體其他部位的功用 
二、指揮拍點高度 
三、示意各聲部先後進入的指揮方法 
四、示意各聲部相繼收束的指揮技巧 
五、復調音樂的指揮原則 
第七章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 
一、錶達節奏活力強的鏇律的指揮手勢 
二、錶達安靜、平穩的音樂的指揮要領 
三、錶達流暢性鏇律的指揮手勢 
四、錶達抒情性鏇律的指揮要領 
五、錶達寬厚、沉重的鏇律的指揮動作 
六、錶達配器濃淡、樂器音色的指揮手勢特點 
七、錶達其他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 
第八章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 
一、整齊 
二、音準 
三、平衡 
四、融閤 
五、統一 
第九章閤唱隊的訓練 
一、閤唱狀態 
二、呼吸訓練 
三、發聲訓練 
四、共鳴訓練 
五、字音的訓練 
第十章閤唱麯的改編處理 
一、變換音色演唱 
二、加寫二聲部成為二部閤唱 
三、改編為四部閤唱 
四、領、閤唱 
五、輪唱 
六、和弦襯托 
七、加寫復調 
八、轉調及換調 
九、加寫前奏、引子 
附錄一指揮法發展簡介 
一、早期意義上指揮棒的運用 
二、鍵盤樂器指揮 
三、用小提琴弓子的指揮法 
四、指揮棒的再度使用 
五、現代指揮藝術的開創者 
六、無指揮樂團 
附錄二著名指揮傢簡介 
一、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二、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三、赫伯特?馮?卡拉揚 
附錄三課堂教學實踐閤唱麯 
(簡譜) 
1.半個月亮爬上來(無伴奏閤唱) 
2.長江之歌 
3.大海啊,故鄉 
4.東方之珠 
5.飛來的花瓣 
6.過雪山草地 
7.黃水謠 
8.茉莉花(童聲閤唱) 
9.七律?長徵 
10.四渡赤水齣奇兵 
11.十送紅軍(無伴奏閤唱) 
12.烏蘇裏船歌 
13.小河淌水(無伴奏閤唱) 
14.紅河榖 
15.紅莓花兒開(女聲閤唱) 
16.纜 車 
17.天 鵝 
18.雪絨花 
(五綫譜) 
19.阿拉木汗 
20.保衛黃河 
21.陽關三疊 
22.漁光麯(女聲閤唱) 
23.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24.沁園春?雪 
25.在銀色的月光下(無伴奏閤唱) 
26.走進新時代 
27.祖國頌 
28.祖國,慈祥的母親 
28.祝酒歌 
30.乘著歌聲的翅膀(女聲閤唱) 
31.一片丹心(女聲閤唱) 
32.藍色多瑙河 
33.老人河(男聲閤唱) 
34.獵人閤唱(男聲閤唱) 
35.夢幻麯(無伴奏女聲閤唱) 
主要參考書目


  《指揮基礎教程》共分十章,內容包括:指揮的常識、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指揮圖式剖析、指揮的基本技巧、擊拍的特殊技巧、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閤唱隊的訓練、閤唱麯的改編處理等。
  《指揮基礎教程》不僅適用於音樂教育專業,也適用於專業音樂院校器樂專業學生,並可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程教材使用。


《音樂理論基礎與實踐進階:從入門到精通》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全麵涵蓋音樂理論基礎知識並深入探討實踐應用的綜閤性教材。全書旨在為音樂學習者、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學習路徑,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音樂理論根基,並能有效地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音樂創作、演奏與欣賞之中。本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不僅涵蓋瞭傳統西方音樂體係的核心要素,更融閤瞭現代音樂分析的新視角,力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 第一部分:音樂理論的基石——聽覺與概念的建立 本部分著重於建立學習者對音樂基本元素準確的感知和理解。 第一章:音與律的基礎 音高與頻率: 詳細解釋音高是如何由聲波頻率決定的,介紹赫茲(Hz)作為量化單位的應用。 音程的構成與計算: 係統講解半音、全音的概念,並詳細闡述大小二度、三度等各類音程的結構和聽覺感受。引入純律、平均律等不同律製的曆史沿革及其對音準感的影響。 記譜法入門: 詳述五綫譜、譜號(高音譜號、低音譜號、中音譜號)的用法,以及音符、休止符的時值與拍號的對應關係。 第二章:調性體係的構建 大調與小調的結構: 深入分析大調(自然、和聲、鏇律)與小調(自然、和聲、鏇律)的音階結構、三度關係和音級功能。 調號與關係調: 闡述升降號如何決定調性,詳細繪製關係大小調(關係小調、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圖錶,並提供快速識彆調性的實用技巧。 調式概述: 介紹除大小調外的其他常見調式,如五聲調式、七聲音階以及中古調式(如多利亞、弗裏吉亞等),分析它們各自獨特的色彩和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和聲的語言——橫嚮與縱嚮的結閤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深入探討和聲學的原理和應用。 第三章:三和弦與七和弦的分析 三和弦的構建與功能: 詳述大、小、增、減三和弦的構成及其在調性中的主、屬、下屬功能分類。重點講解和弦轉位及其在鏇律進行中的作用。 七和弦的擴展: 引入屬七和弦、導七和弦等,分析其解決傾嚮性。探討九和弦、十一和弦等復雜和弦的初步概念。 和弦的序進與連接: 講解和弦進行的基本規律,如功能和聲的邏輯(T-S-D-T),並介紹連接和弦的技巧,如副屬和弦、經過和弦等,以增強和聲的流動性。 第四章:和聲的深化與擴展 調性外和聲的運用: 探討遠關係轉調、平行轉調的手法,引入半音和聲(如減七和弦的多種功能解析)。 不協和音的解決: 詳細分析九音的解決方式,以及特殊和弦(如拿波裏六和弦、增六度意大利/法/德和弦)的結構和應用場景。 和聲的織體與配器: 討論四部和聲的寫作規範,包括聲部進行中的平行五八度的避免,以及不同樂器組閤下和聲色彩的變化。 第三部分:節奏、節拍與織體分析 本部分著眼於時間維度上的音樂組織。 第五章:節奏的精確定位 節拍的層級結構: 區分單拍子、復拍子和混閤拍子,分析強弱規律在不同拍子中的體現。 復調節奏的交織: 介紹復調音樂中,不同聲部之間如何通過節奏的錯位和對比來構建張力與平衡。 自由節奏的探討: 討論附點、延音綫、切分音等節奏處理技巧,並簡要介紹無節拍(A-metric)音樂的現象。 第六章:麯式結構與音樂形式 小型麯式分析: 深入解析二部麯式、三部麯式(ABA結構)的內在邏輯與平衡原則。 復麯式與奏鳴麯式: 詳細剖析復三部麯式、迴鏇麯式,並以奏鳴麯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為例,講解主題的呈示、對比、衝突與解決的全過程。 賦格麯的結構: 介紹復調音樂的巔峰——賦格麯的呈露、插部、中入等關鍵部分的寫作手法。 第四部分:實踐應用與音樂分析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音樂作品解讀中。 第七章:風格鑒賞與分析方法 巴洛剋風格的解析: 側重對巴赫作品中對位法和固定低音的分析,探討其和聲的嚴謹性。 古典主義的清晰: 以海頓、莫紮特的作品為例,分析其麯式結構如何服務於清晰、平衡的錶達。 浪漫主義的色彩: 探討肖邦、李斯特等作麯傢如何運用復雜的和聲色彩和自由的節奏來錶達強烈情感。 二十世紀音樂的變革: 介紹十二音體係、偶然音樂等現代音樂思潮對傳統理論的衝擊與發展。 第八章:視唱練耳與演奏實踐結閤 提高視唱能力: 提供大量包含復雜音程、調式轉換和節奏變化的視唱練習,強調節奏與音高的同步準確性。 聽覺辨識訓練: 針對和弦的轉位、七和弦的種類、模態轉換等進行專項聽辨練習,以加深對和聲色彩的直覺判斷。 理論指導實踐: 講解如何通過和聲分析來指導器樂演奏的力度、錶情和分句,實現“用心彈奏”而非機械模仿。 目標讀者: 音樂學院本科生、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有誌於係統學習和聲學與麯式分析的音樂愛好者,以及希望加深對古典音樂理解的演奏者。 本書特色: 1. 圖錶豐富: 大量使用自繪的音型圖、和弦結構圖和調性關係圖譜,直觀易懂。 2. 案例詳盡: 引用大量經典音樂片段進行理論支撐,而非僅僅停留在抽象規則層麵。 3. 實踐導嚮: 每章節後附有“實踐挑戰”欄目,鼓勵讀者立即動手進行和聲寫作或即興創作嘗試。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本學術性的著作,它的嚴謹性令人信服,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似乎始終沒有忘記指揮的“藝術”本質。在講解技術要領的同時,穿插著許多對音樂史和指揮大師實踐的案例分析。例如,書中對某位特定指揮傢在處理某個特定段落時,選擇性地強調某一兩個聲部,以突顯其戲劇性張力的詳細描述,非常有說服力。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技術手冊研讀,而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巨匠的隔空對話。它教導我們,技術是基礎,但真正的指揮魅力來源於對作品精神的深刻洞察和富有創意的詮釋。它提醒我們,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音樂的情感錶達,而不是為瞭炫耀技巧本身,這一點把握得非常到位,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文字密度相當高,初讀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消化吸收。它沒有采取那種迎閤初學者的“碎片化”教學方式,而是步步為營,層層遞進。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肢體語言的精確性”那一章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左手管力度,右手管速度”這種基礎口訣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微小的關節變化來傳達齣情感的微妙起伏,比如顫音時手臂的懸停與迴彈,或者漸強時手指張開的角度與空氣的“阻尼感”。這就像是學習一門高級外語,每一個手勢都對應著一個特定的語法結構和情感詞匯。我嘗試著對著鏡子練習書中所描述的幾種基礎性引導動作,發現自己過去那種“用力過猛”的習慣確實阻礙瞭音樂綫條的流暢性。這本書強迫你去思考每一個動作背後的音樂邏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模仿,對於提升個人的錶達精準度,幫助實在太大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沉穩又不失力量感的色調,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嚴肅的學習氛圍中。我本來對“指揮”這個領域還停留在非常模糊的印象階段,覺得無非就是揮舞一下手臂,控製一下節奏。但翻開這本書的扉頁,看到那精細的排版和嚴謹的目錄結構,我就知道這絕非泛泛之談。它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瞭解皮毛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專業殿堂的堅實大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緒論部分對於指揮藝術的哲學思考,將音樂的聽覺體驗與視覺錶達之間的張力探討得淋灕盡緻。那種對音樂理解深度的要求,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設。比如,書中對不同時期作麯傢創作意圖的細緻剖析,簡直像是給每一部作品都做瞭一次深度“體檢”,讓人在拿起指揮棒之前,就能在腦海中構築起一座完整的音樂場景。這種由內而外的構建能力,正是優秀指揮傢所必備的素質,而這本書,無疑是幫助我們打下這種基礎的最佳嚮導。

評分

這本書的實操性,體現在它對於不同樂團編製和聲部平衡的洞察上。我之前總覺得,指揮就是站在高颱上,把所有人都拉到一個音量上。但讀完關於“室內樂與大型交響樂的控製差異”這一節後,我纔明白其中的復雜性。作者詳盡地分析瞭木管組的穿透力與銅管組的覆蓋力之間的微妙平衡點,以及弦樂群中不同聲部(第一小提琴、中提琴等)的音色占比如何影響整體的和聲厚度。書中給齣的關於“虛擬聲場構建”的練習方法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引導讀者在沒有實際樂團的情況下,通過對分譜的默讀和想象,預先在腦海中完成音響的定位和調整。這是一種對聽覺記憶和空間感的極限訓練,讓指揮的思考過程變得更加立體和全麵,遠非一本簡單的指揮法教材所能比擬。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選擇也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印刷清晰,圖例的綫條流暢且易於辨認。我發現它在處理“預備動作”和“收束處理”這兩個看似細枝末節的部分時,投入瞭極大的篇幅進行精細化拆解。這對於提升排練效率至關重要。以前我總覺得排練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樂團成員對下一步的指示模棱兩可。這本書通過對不同情緒下的“目光交流”和“呼吸引導”的細緻圖示,提供瞭一套統一的、高效的“指揮語匯”。這套語匯構建瞭一個指揮傢與演奏傢之間心領神會的橋梁,極大地減少瞭口頭溝通的需要,讓排練過程更加專注和純粹。對於任何渴望從“會指揮”邁嚮“能有效引導”的音樂工作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