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品检验-第2版

动物药品检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继红主编 著,李继红 编
图书标签:
  • 动物药品
  • 兽药
  • 药品检验
  • 质量控制
  • 兽药质量
  • 实验室技术
  • 兽药分析
  • 第二版
  • 兽医
  • 动物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向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09469
商品编码:2958583518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概括介绍药品检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药品检验的实际操作,对检验操作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教材更贴近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以《中guo兽药典》收载常用品种为例,进行示范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动物诊疗实践指南》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福祉日益增长的关注,动物诊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进步。从基础的疾病预防到复杂的疑难杂症诊断,从手术治疗到康复护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诊疗流程不仅是保障动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宠物经济乃至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书《动物诊疗实践指南》旨在为广大兽医专业人士、兽医学生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权威、实用的操作手册,涵盖动物诊疗的各个环节,从初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各项诊断技术的应用,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乃至术后护理和预后评估,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帮助读者掌握最前沿的诊疗理念和最精湛的实践技能。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在动物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和临床一线医生,他们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宝贵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针对临床上常见及多发的动物疾病,系统梳理了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要点、诊断流程以及各种辅助诊断方法的最佳实践。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诊断技术,如分子诊断、影像学诊断(包括X光、超声、CT、MRI)、内窥镜检查等,并详细介绍了其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要领。 在治疗方面,本书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荐基于科学证据的治疗方案。书中不仅涵盖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还重点介绍了当前动物医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治疗技术,例如微创手术、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细胞治疗等。对于各种治疗方案的选择,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考量因素,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动物的个体差异、经济成本、安全性以及预后等,旨在帮助读者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决策。 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动物诊疗过程中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以及人畜共患病防控等重要议题。在快速发展的动物诊疗行业中,遵守职业道德、保障动物福利、防范疾病传播是每一位兽医从业者必须履行的责任。本书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旨在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 本书的编排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力求避免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即便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有所启发。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表格和病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国动物诊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进步的平台。 第一部分:动物疾病诊断基础 第一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1 病史采集的重要性与技巧: 详细阐述病史采集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核心地位。涵盖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包括动物基本信息(品种、年龄、性别、繁殖状况)、发病情况(起病时间、过程、症状变化、病因推测)、饲养管理情况(日粮、饮水、环境、接触史)、既往病史与治疗情况、疫苗接种与驱虫情况等。强调倾听、观察、提问的艺术,以及如何引导主人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1.2 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介绍体格检查的标准化流程,强调从头到尾、由外到内的系统性检查。 1.2.1 精神状态与行为评估: 观察动物的整体精神状态(兴奋、抑郁、嗜睡)、姿态、步态、对外界的反应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如舔舐、抓挠、磨牙、抽搐等)。 1.2.2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的测定与评估: 讲解正常生理指标的范围,以及异常变化与潜在病因的关联。详细说明不同动物种类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 淋巴结的触诊: 介绍全身主要淋巴结的解剖位置,触诊时的力度与技巧,以及淋巴结肿大、疼痛、温度等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1.2.4 头部检查: 包括眼(结膜、角膜、瞳孔、眼球运动)、耳(外耳道、耳廓)、鼻(分泌物、鼻孔)、口(牙齿、牙龈、舌、黏膜颜色、唾液)、咽喉部的检查。 1.2.5 颈部与胸部检查: 触诊颈部淋巴结,评估颈部活动度。听诊心肺音,评估胸廓的形态与对称性,感知呼吸音与心跳的强度与节律。 1.2.6 腹部检查: 腹部触诊的顺序与方法,评估腹腔内脏器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胀气或肿块。重点检查肝脏、脾脏、肾脏、胃肠道、膀胱等。 1.2.7 四肢与关节检查: 评估肢体长度、关节的活动度、有无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步态是否正常。 1.2.8 皮肤与毛发检查: 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温度、有无皮疹、溃疡、脱毛、寄生虫等。 1.2.9 神经系统初步评估: 观察动物的意识水平、协调性、反射等。 第二章:实验室诊断技术 2.1 血液学检查: 2.1.1 血常规: 红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的形态与数量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形态学变化在炎症、感染、免疫性疾病中的意义。 2.1.2 生化检查: 重点介绍在临床诊断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指标(ALT, AST, ALP, GGT, TBIL)、肾功能指标(BUN, Creatinine)、血糖、血脂、蛋白质(TP, ALB, GLOB)、电解质(Na+, K+, Cl-)、酶类(CK, LDH)、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并阐述其在不同脏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1.3 凝血功能检查: PT, APTT, TT, D-二聚体等,在评估出血倾向、凝血障碍、肝脏疾病及DIC中的应用。 2.1.4 血液寄生虫检测: 介绍对犬、猫等常见动物易感染的血液寄生虫(如心丝虫、巴贝斯虫、艾利希体、无形体、泰勒虫等)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涂片、快速诊断试纸、PCR等。 2.2 尿液学检查: 2.2.1 尿液常规分析: 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pH)、比重、尿蛋白、尿糖、酮体、胆红素、潜血等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2.2 尿沉渣镜检: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的观察,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炎症。 2.2.3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早期肾脏损伤的评估。 2.3 粪便学检查: 2.3.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粘液、血液、寄生虫虫卵或成虫。 2.3.2 粪便寄生虫检查: 浮集法、离心沉淀法、直接涂片法等检测常见消化道寄生虫卵。 2.3.3 粪便隐血试验: 检测消化道出血。 2.3.4 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某些特定病原体抗原。 2.4 细胞学检查: 2.4.1 细针抽吸活检(FNAB): 各种肿块、淋巴结、器官病变的细胞学诊断。 2.4.2 刮取与涂抹: 皮肤病变、眼部、阴道等部位的细胞学检查。 2.4.3 体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腹水、胸水、关节液等的细胞成分分析,用于区分炎症、肿瘤、感染等。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2.5.1 活组织检查(Biopsy): 各种病灶的组织样本采集。 2.5.2 组织固定、包埋、切片与染色: 标准化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流程。 2.5.3 组织病理诊断: 炎症、增生、变性、坏死、肿瘤等病理学改变的诊断。 第三章:影像学诊断技术 3.1 X光检查(Radiography): 3.1.1 影像学基本原理: X射线的穿透性与吸收性。 3.1.2 常用设备与操作技术: X光机、影像采集设备,不同部位的投照体位与曝光参数。 3.1.3 骨骼系统X光诊断: 骨折、脱位、关节炎、骨骼肿瘤、先天性骨骼畸形等。 3.1.4 胸部X光诊断: 肺部病变(肺炎、肿瘤、水肿)、心脏大小与形态、胸腔积液、气胸、纵隔结构等。 3.1.5 腹部X光诊断: 消化道梗阻、异物、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器官大小与形态异常、结石等。 3.1.6 对比造影技术: 消化道造影(钡餐)、泌尿道造影、血管造影等。 3.2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3.2.1 超声基本原理: 声波的发射、反射与接收。 3.2.2 常用设备与操作技术: 超声仪、探头选择,不同频率对穿透性和分辨率的影响,扫查技巧。 3.2.3 腹部超声诊断: 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胃肠道、肾脏、膀胱、生殖器官、淋巴结的结构、大小、形态、回声、有无占位性病变、积液等。 3.2.4 胸部超声诊断: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部实变、心包积液等。 3.2.5 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 心腔大小、室壁厚度、瓣膜功能、心肌运动、血流动力学评估。 3.2.6 其他超声应用: 颈部、肢体、乳腺等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3.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3.3.1 CT基本原理: X射线层析成像技术。 3.3.2 CT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能力,但辐射剂量较高。 3.3.3 CT在动物诊断中的应用: 脑部、脊柱、胸腔、腹腔、骨骼的精细评估,肿瘤的诊断与分期,复杂骨折的评估,手术规划。 3.4 磁共振成像(MRI): 3.4.1 MRI基本原理: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 3.4.2 MRI的优势与局限性: 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但扫描时间长、费用高,不适用于金属植入物。 3.4.3 MRI在动物诊断中的应用: 脑部、脊髓、关节、软组织病变,肿瘤,先天性疾病的诊断。 第四章:内窥镜检查与介入诊断 4.1 胃肠镜检查: 4.1.1 适应症与禁忌症: 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食欲不振、怀疑异物等。 4.1.2 设备与操作技术: 电子内窥镜、光纤内窥镜,麻醉与镇静,插入与退镜技巧。 4.1.3 胃镜、肠镜的检查内容: 黏膜形态、颜色、有无糜烂、溃疡、息肉、肿块、异物等。 4.1.4 内窥镜下活检与异物取出: 4.2 支气管镜检查: 4.2.1 适应症与禁忌症: 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怀疑支气管异物等。 4.2.2 检查内容: 气管、支气管黏膜、有无分泌物、狭窄、异物。 4.2.3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细胞学与微生物学检查。 4.3 腹腔镜与胸腔镜检查: 4.3.1 设备与操作技术: 腹腔镜、胸腔镜、摄像系统、器械。 4.3.2 应用范围: 诊断腹腔内、胸腔内病变,进行活检,微创手术。 4.4 关节镜检查: 4.4.1 应用范围: 诊断关节疾病,评估关节软骨、韧带损伤。 4.4.2 关节镜下治疗: 清创、清理、修复。 第二部分:动物疾病治疗原则与实践 第五章:药物治疗 5.1 抗菌药物治疗: 5.1.1 抗菌谱、抗菌机制与分类: 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5.1.2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敏感性试验、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动物种类、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性。 5.1.3 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5.1.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耐药性防控: 疗程、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 5.2 抗病毒药物治疗: 5.2.1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等。 5.2.2 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如犬细小病毒、猫瘟、犬瘟热、狂犬病等(重点介绍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并强调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5.3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5.3.1 驱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杀虫剂、杀螨剂、杀卵剂、胃肠道线虫药、吸虫药、绦虫药、心血管线虫药等。 5.3.2 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案: 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 5.3.3 药物的合理使用与预防: 5.4 抗炎药物治疗: 5.4.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作用机制、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5.4.2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副作用与停药原则。 5.4.3 镇痛药物: 阿片类、非阿片类镇痛药。 5.5 止血药物与抗凝药物: 5.5.1 止血药物: 维生素K、氨甲环酸、凝血酶等。 5.5.2 抗凝药物: 肝素、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 5.6 输液疗法与电解质平衡: 5.6.1 输液疗法的目的: 补充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提供营养、运载药物。 5.6.2 常用输液液体的种类与适用症: 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乳酸林格氏液、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脂肪乳等。 5.6.3 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与纠正: 钠、钾、钙、磷、镁等。 5.6.4 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与纠正: 5.7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详述其在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休克等多种情况下的应用,以及长期使用的风险与监测。 5.8 镇静、麻醉与镇痛药物: 了解不同种类麻醉药物(如吸入麻醉剂、注射麻醉剂)的作用特点、选择原则以及术后镇痛。 第六章:外科治疗 6.1 外科手术原则与无菌操作: 6.1.1 手术前的评估与准备: 动物身体状况评估、术前检查、禁食禁水、备皮消毒。 6.1.2 手术室环境与器械的灭菌: 6.1.3 无菌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人员的着装、手部消毒、器械铺法、手术野的维持。 6.2 创伤与伤口管理: 6.2.1 伤口分类与处理原则: 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6.2.2 伤口缝合技术: 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皮内缝合、皮下缝合。 6.2.3 伤口愈合促进与并发症防治: 感染、裂开、疤痕。 6.3 骨科手术: 6.3.1 骨折复位与内固定: 钢板、螺钉、髓内钉、克氏针、张力带等。 6.3.2 关节手术: 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以髋关节、膝关节为主要例子)。 6.3.3 韧带修复手术: 6.4 软组织手术: 6.4.1 肿瘤切除手术: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切除原则,边缘切除。 6.4.2 异物摘除术: 消化道异物、泌尿道异物等。 6.4.3 脓肿切开引流术: 6.4.4 疝修补术: 6.5 泌尿系统手术: 6.5.1 膀胱结石摘除术: 6.5.2 肾脏切除术: 6.5.3 输尿管手术: 6.6 消化系统手术: 6.6.1 胃肠道吻合术: 6.6.2 肠段切除术: 6.6.3 肛门直肠手术: 6.7 呼吸系统手术: 6.7.1 气管切开术: 6.7.2 胸腔手术: 肺叶切除术(在特殊情况下)。 6.8 麻醉管理与监护: 6.8.1 术前、术中、术后麻醉管理: 6.8.2 麻醉深度监测: 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6.8.3 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6.9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防治: 6.9.1 疼痛管理: 6.9.2 感染预防与控制: 6.9.3 监测生命体征与排泄物: 6.9.4 早期活动与康复: 第七章:特殊治疗与康复 7.1 物理治疗与康复: 7.1.1 运动疗法: 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水中运动。 7.1.2 热疗与冷疗: 7.1.3 电疗: TENS, EMS。 7.1.4 激光治疗: 7.1.5 超声波治疗: 7.1.6 按摩与手法治疗: 7.1.7 康复训练的个体化方案制定: 7.2 营养支持与管理: 7.2.1 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 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疾病恢复期。 7.2.2 肠内营养: 鼻饲管、食道造瘘管、胃造瘘管。 7.2.3 肠外营养(TPN): 7.2.4 特定疾病的饮食管理: 肾脏病、肝脏病、糖尿病、心脏病、消化道疾病等。 7.3 疼痛管理: 7.3.1 疼痛评估量表: 7.3.2 药物性镇痛: NSAIDs, 阿片类药物, 猫咪的丁丙诺啡。 7.3.3 非药物性镇痛: 物理治疗、心理干预。 7.3.4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管理: 7.4 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 7.4.1 姑息治疗的目标: 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7.4.2 常见姑息治疗手段: 止痛、止吐、支持治疗。 7.4.3 与主人沟通临终选择: 7.5 行为矫正与训练: 7.5.1 常见动物行为问题分析: 攻击性、恐惧、分离焦虑、排泄问题。 7.5.2 行为矫正的原则与方法: 正向强化、脱敏、反条件化。 7.5.3 宠物训练的基本技巧: 第三部分: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八章:传染病防控与疫苗接种 8.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基础: 病原体、宿主、传播途径。 8.2 常见动物传染病: 8.2.1 犬病: 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犬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 8.2.2 猫病: 猫瘟(泛白细胞减少症)、猫杯状病毒感染、猫鼻支、猫传腹、猫白血病、猫艾滋病、狂犬病等。 8.2.3 猪病、禽病、牛病、羊病等(根据畜牧业的侧重)。 8.3 疫苗接种: 8.3.1 疫苗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灭活疫苗、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8.3.2 疫苗选择与免疫程序: 核心疫苗与非核心疫苗,各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动物的免疫程序。 8.3.3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8.4 消毒与隔离: 8.4.1 消毒剂的种类与选择: 8.4.2 消毒方法与程序: 8.4.3 动物隔离措施: 8.5 疫情监测与报告: 8.5.1 监测体系的建立: 8.5.2 异常疫情的报告与处理: 第九章:人畜共患病防治 9.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与重要性: 9.2 常见人畜共患病: 9.2.1 狂犬病: 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疫苗接种、伤口处理)。 9.2.2 弓形虫病: 传播途径(猫粪便、未煮熟的肉类)、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9.2.3 布鲁氏菌病: 传播途径(接触病畜、乳制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9.2.4 莱姆病: 蜱传播疾病,预防措施(驱虫、避免蜱活动区域)。 9.2.5 螨虫、真菌感染: 动物与人之间的皮肤病传播。 9.2.6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9.3 预防与控制策略: 9.3.1 动物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疫苗接种、寄生虫防治。 9.3.2 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触动物分泌物。 9.3.3 食品安全: 食用彻底煮熟的肉类和蛋类。 9.3.4 职业防护: 兽医、动物饲养员等。 第十章: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 10.1 动物福利的五个自由: 饥饿和口渴的自由、不适的自由、疼痛、损伤和疾病的自由、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恐惧和焦虑的自由。 10.2 兽医伦理原则: 尊重生命、减轻痛苦、诚实守信、保密原则。 10.3 动物安乐死的伦理考量: 10.3.1 安乐死的指征: 疾病无法治愈、动物承受极大痛苦。 10.3.2 安乐死方法的选择与执行: 10.3.3 与主人的沟通与情感支持: 10.4 动物权益与法律法规: 10.4.1 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10.4.2 兽医执业的相关法律责任: 附录 常用动物麻醉用药剂量参考表 常用药物剂量参考表 常见动物生理参数参考表 犬猫常见疾病诊断流程图 参考文献 结语 《动物诊疗实践指南》的完成,离不开各位专家和同仁的辛勤付出。我们深知,动物医学领域日新月异,本书所涵盖的内容仅为当前阶段的总结。我们期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操作技能,助力各位在动物诊疗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完善和更新,共同推动中国动物诊疗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动物保健行业从业者,对动物药品的安全性要求有着极高的敏感度。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某些入门级的书籍那样泛泛而谈,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检验”。从药物的原料入库检验,到生产过程的中间控制,再到最终成品的放行检验,这本书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兽药残留检测”的章节,这部分内容非常及时和重要。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情况,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比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等。这些技术对我来说虽然还比较陌生,但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大致了解其原理和应用。特别是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它引导我思考如何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评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强调了检验工作在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敬畏和责任感。

评分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让我一度有些紧张,生怕自己无法消化其中的知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循序渐进,从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的检测技术和应用。例如,在描述光谱分析方法时,它不仅详细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原理,还结合了实际操作步骤和数据解读,甚至列举了不同动物药品在这些方法下的典型图谱。这让我对这些抽象的技术有了具象的理解。而且,书中关于药物杂质的章节,简直是把我之前模糊的概念都串联起来了。它清晰地解释了哪些是工艺杂质,哪些是降解产物,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色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来分离和鉴定这些杂质。我之前常常为这些概念感到混淆,看完这一部分,感觉豁然开朗。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的规范要求,这对于我们实际工作中撰写检验报告非常有指导意义。有时候,即使检测出了问题,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确判定,或者报告写得不规范,也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非常实用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动物健康和用药方面很有兴趣,但之前接触到的信息总是碎片化、不够系统。这次偶然发现了《动物药品检验-第2版》,简直就像找到了一个宝藏。从扉页开始,我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吸引住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动物药品检验的基础理论,包括各种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质量控制时,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步的意义和重要性,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比如,在谈到杂质检查时,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常见的杂质类型,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杂质对动物健康和药品疗效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应的检测手段。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真实的检验案例,让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不得不说,这本教材的编写者对动物药品的专业知识以及检验技术都有着深厚的功底,而且在教学方面也颇有心得,能够将如此复杂的内容讲解得如此通俗易懂,实属不易。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在动物药品研发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兵,我以为自己对这个领域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动物药品检验-第2版》仍然给了我很多惊喜。它不仅仅是对现有检验技术的梳理和总结,更在一些前沿领域有所探索。例如,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的检验”这一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这在我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到的相对较少。书中对这些新兴领域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未来动物药品检验的发展方向。另外,它在“方法学验证”方面的内容也极其详尽,从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到准确度、精密度,再到耐用性,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验证方案。这对于我们开发新方法或者优化现有方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而且,书中引用的文献和标准都非常权威,这为检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不断更新知识,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钻研细节的读者,这本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它就像一本详尽的“使用手册”,将动物药品检验的每一个环节都分解开来,仔细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在“稳定性考察”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进行稳定性试验,更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对药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根据稳定性数据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这让我不再是机械地执行试验,而是真正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书中对于“标准品和对照品”的制备和管理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我之前一直对这方面有些模糊的概念,看完这一章节,才真正明白其重要性。书中的附录部分也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包括常用药典、法规标准等,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查找资料的时间。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价值,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动物药品检验知识体系,让我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