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赵金铭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集
定价:58.00元
作者:赵金铭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1933497
字数:378000
页码:3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赵金铭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集》讲述了近年来,随着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立,中、外语言文学已然成为北京语言大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依托这两大学科,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其中有的已成为本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研究、外语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中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领域,北语学人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和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教学策略的演变,手头资料颇多,但大多散乱不成体系。翻阅这本厚重的文集,我立刻感受到了那种结构上的严谨和逻辑上的清晰。作者的论述脉络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课堂实践,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特别是其中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章节,我发现作者引入了许多新颖的案例和分析模型,这与我之前阅读的、相对陈旧的文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一篇文章对“语境依赖性”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指出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还提供了基于实证研究的改进方案,这些方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的从业者来说,这种务实的深度是无比珍贵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脚踏实地的研究成果汇编。
评分说实话,我对学术著作的阅读速度一向很慢,因为它需要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对照、甚至查阅背景资料。但这套文集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作者的文笔兼具学者的严谨和散文家的细腻,行文流畅,旁征博引,读起来竟然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我记得有一次,我本想只看其中一个章节,结果不知不觉读到了凌晨两点,完全忘记了时间。这种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跟一位博学又健谈的导师进行了一场深夜的学术沙龙,既轻松又收获满满。那种知识的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我的认知结构中,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对于长期在一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这套文集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收录的那些针对特定学习群体(比如东南亚学习者、欧美学习者)的教学难点分析,简直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疑难杂症解答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教学活动设计时的那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所有的设计都紧密围绕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主动性展开。书里提到的一些活动,比如基于“任务型驱动”的文化情境模拟,我都已经在我的课堂上小规模试行了,效果立竿见影。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真真切切地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的、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工具和理念支持。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手感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主色调是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着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泛着低调却不失质感的光泽。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触感细腻,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脊处的锁线装订工艺相当扎实,翻阅起来非常顺畅,完全不用担心书会散页。而且,排版布局也极为精妙,文字与留白的比例把握得恰到好处,每一页都给人一种舒展、透气的感觉,阅读体验极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足以体现出版方对知识的尊重。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摩挲这本书的封面和内页,光是欣赏它的物理形态,就已经是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格调和品味的象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震撼。它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本身,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语言习得和教学问题。例如,书中探讨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构建的部分,就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过去更侧重于语言结构和语音语调的分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情感因素、社会融入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这种多学科交叉的视野,使得整套文集的内容更加丰满和立体。它迫使我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以一个更全面的、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语言教育这项复杂的工作。它像一个知识的棱镜,将语言问题折射出斑斓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