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正版书籍 现货】英汉大词典 第二版 陆谷孙主编 第2版 精装 上海译文出版社 辞典 复旦大学

AG 【正版书籍 现货】英汉大词典 第二版 陆谷孙主编 第2版 精装 上海译文出版社 辞典 复旦大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谷孙 编
图书标签:
  • 英汉词典
  • 词典
  • 语言学习
  • 陆谷孙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复旦大学
  • 精装
  • 第二版
  • 工具书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诚翔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42035
商品编码:29537064951
丛书名: 英汉大词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具体描述

ZP ZD[正版]英汉大词典(第2版)/陆谷孙/9787532742035详细目录

基本信息

书名:英汉大词典(第2版)

:228.00元

作者:陆谷孙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532742035

字数:

页码:245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jd10013349

编辑推荐


★英汉工具书的旗舰之作。
★第2版五年修订之工,译文出版社荣誉巨献。
★复旦大学教授、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陆谷孙先生主编,并撰写英语前言。
[《英汉大词典》的荣誉]:
1、 1993年首届国家图书奖
2、1993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一本好书)
3、1999年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奖工具书、译著和学术资料类一等奖
4、替代《远东英汉大词典》成为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十五年来,《英汉大词典》已经成为我国英语领域内颇具代表性的工具书,在英语专业人员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英汉大词典(第2版)修订说明]:
《英汉大词典》曾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是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英汉大词典》(第2版)由陆谷孙为首的专家们在版的基础上,倾五年之力,经大规模增补修订而成。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主编并领衔修订。收录词条22万,覆盖面广,查得率高,释义力求精准。增补新词、新义约2万条,及时描记近新语言动态。例证近24万条,典型示范,举一反三,译文通达。承载大量语法、语用信息,兼顾学习型词典特征和百科信息。附录全面更新,图文并茂,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
《英汉大词典》出版历史:
《英汉大词典》缘起于1975年周恩来总理抱病批发的国务院[1975]137号文件,该文件正式下达了当时我国规划内的超大双语工具书的编纂任务。《英汉大词典》1987年被列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91年9月出版发行。
《英汉大词典》是我国的部由英语专业人员自行规划设计、自订编辑方针编纂而成的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全书收词20万条,总字数约1500万。作为一部现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型辞书,《英汉大词典》侧重于客观记录描述英语各品种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实际使用状况,注意收集手语言资料,反映出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双语词典编纂的水平。
1999年,为了及时反映现代英语中的新发展,《英汉大词典补编》出版,延续了《英汉大词典》的生命力。
2001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用五年时间对出版已有十年的《英汉大词典》进行全面修订,主要任务是针对硬伤勘误纠错,更新专名和术语的信息,增补英语新词、新义、新用法,同时对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改进性修订。全新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将于2007年春季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


《英汉大词典》(第2版)由陆谷孙为首的专家们在版的基础上,倾五年之力,经大规模增补修订而成。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主编并领衔修订。收录词条22万,覆盖面广,查得率高,释义力求精准。增补新词、新义约2万条,及时描记语言动态。例证近24万条,典型示范,举一反三,译文通达。承载大量语法、语用信息,兼顾学习型词典特征和百科信息。附录全面更新,图文并茂,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
《英汉大词典》出版历史
《英汉大词典》缘起于1975年周恩来总理抱病批发的国务院[1975]137号文件,该文件正式下达了当时我国规划内的双语工具书的编纂任务。《英汉大词典》1987年被列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91年9月出版发行。
《英汉大词典》是我国部由英语专业人员自行规划设计、自订编辑方针编纂而成的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全书收词20万条,总字数约1500万。作为一部现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型辞书,《英汉大词典》侧重于客观记录描述英语各品种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实际使用状况,注意收集手语言资料,反映出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双语词典编纂的水平。
1999年,为了及时反映现代英语中的新发展,《英汉大词典补编》出版,延续了《英汉大词典》的生命力。
2001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用五年时间对出版已有十年的《英汉大词典》进行全面修订,主要任务是针对硬伤勘误纠错,更新专名和术语的信息,增补英语新词、新义、新用法,同时对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改进性修订。全新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将于2007年春季出版发行。

目录


修订说明
“What Is Out of Sight Is Lost Forever?”(代序)
体例说明
略语表
英语音标
主要参考书目
英汉大词典正文
附录
一英语标点符号、大写及斜体字使用法
二英美武装力量军衔表
三化学元素表
四度量衡表
五英、法、德、俄西班牙语译音表
六英美用词对照
七日本语假名罗马字拼音表
八常见日本人姓名拉丁字母拼写法
九常见英文人名及其含义
十英语网络缩略语
十一夏季奥运会项目
十二通用图形符号及其含义
十三世界各国

作者介绍


陆谷孙,教授。1940年生,浙江余姚人。1965年复旦大学外文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由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85年提升为教授1990年经批准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是1984年至1985年高级富布赖特访美学者。从事英美语方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撰有论文《逾越空间和时间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概览》(英文)等,共同主编《新英汉词典》,译有〖美〗欧文·肖《幼狮》。
陆谷孙,复旦校友、现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从1976年起,陆谷孙教授参加了《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于1986年11月经正式任命担任这部词典的主编。1987年5月经过严格论证,由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许国璋推荐,《英汉大词典》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
从1976年起,陆谷孙教授参加了《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于1986年11月经正式任命担任 这部词典的主编。
1987年5月经过严格论证,由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许国璋推荐,《英汉大词典》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并由学者钱钟书题写书名。
上卷在1989年夏季出版,旋获1989年9月评出的中国图书一等奖,创下了半本书获奖的记录
下卷按计划在1991年秋季出版,并旋获上海市图书特等奖;1994年1月荣获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
1994年5月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
1994年9月被授予“复旦大学”杰出教授
1999年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由陆谷孙教授等人编写的《英汉大词典补编》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自1981年至1986年间,陆谷孙教授曾先后5次出访美、英、加拿大3国,进行学术交流、讲学或出席国际会议.
自1989年起,担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陆谷孙教授还从事翻译工作,从70年代至今发表《幼狮》、《钱商》(合译)、《二号街的囚徒》、《鲨腭》等数十种文艺类及文评类英译汉文字200万字左右及Chinas Landscape,China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10余万字。还发表过专论翻译的“翻译大忌: 形式至上”“为‘翻译腔’一辩”、“朴则近本”--写在《译林》主办的翻译竞赛之后”等论文,提出了吃透并真实转达话语、尽量保存原作风姿、不求译入语的华美的翻译 学观点。
陆谷孙教授还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陆谷孙教授在国内外(包括香港)发表论文共约40篇。
他曾多次应邀参加上海市重大经济或文化国际会议,担任主要口译。多次为上海市市长笔译讲演稿,并担任1990年出访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经济代表团首席翻译。
陆谷孙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当代语言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小句法大词典”,“小句法”是指句法规则(或原则)系统很小,“大词典”是指大量的语言事实放在词典中作描写和解释。从中可以看出,词典在掌握一种语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汉大词典》词条丰富、结构清晰、义项选择合理、解释准确、表达严谨、文字地道、例句典型,是英汉词典中的典范,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方立

★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个重要工具。学会一种外语,好比进入一座新的大图书馆,一个美丽的百花争艳的大公园。看到《英汉大词典》,我感到十分切。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就一直使用《英汉大词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于《英汉大词典》自身的质量和价值,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我愿以一位语言工作者的身份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工具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铁平


《寰宇星图:宇宙探索简史与未来展望》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宏大而精妙的宇宙探索史诗,它以时间为轴,带领读者穿越人类对浩瀚星空的认知演变历程。从古人仰望星空、绘制星座图的早期观测,到伽利略时代望远镜带来的革命性突破,再到二十世纪火箭技术和人造卫星的飞速发展,直至今日“詹姆斯·韦伯”等尖端设备对遥远星系的深度洞察,本书全面、深入地梳理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重大发现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对前沿科学的透视。我们将探讨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神秘面纱、系外行星宜居带的最新研究成果、黑洞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人类迈向火星、甚至更远深空殖民的宏伟蓝图。内容详实,涵盖天体物理学、宇宙学、行星科学、空间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旨在为普通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立体、充满想象力的宇宙图景。 --- 第一部分:星辰的低语——古代至近代的观测基石 (约 400 字)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于最朴素的好奇心。本部分追溯了从巴比伦、古希腊到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贡献。重点阐述了地心说(托勒密体系)的建立及其统治地位,以及其在当时观测精度上的局限性。随后,笔锋转向文艺复兴时期,详细描绘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如何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宇宙观。 随后,我们将进入望远镜时代。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夜空所带来的震撼——木星的卫星、月球的环形山、太阳黑子——这些直接观测证据彻底颠覆了“完美天体”的观念。随后,开普勒基于第谷·布拉赫精确测量的回归数据,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奠定了观测基础。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用统一的物理规律解释了天体的运行,完成了从“描述”到“解释”的伟大跨越。此阶段的叙述力求展现早期科学家们在技术受限条件下的严谨推理与非凡洞察力。 第二部分:火箭的呼啸——进入空间时代的里程碑 (约 500 字) 二十世纪是人类首次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时代。本书详细记录了火箭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艰难历程。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方程到戈达德的液体燃料试验,再到二战后V-2火箭技术的转化,构成了空间时代爆发的前夜。 冷战背景下的太空竞赛被赋予了非凡的政治与科技意义。从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射,到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再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段历史被细致地重现。书中不仅关注了载人航天任务的辉煌,也对无人探测器(如“旅行者号”、“海盗号”)对太阳系内行星和星际空间的探索进行了深入剖析,它们传回的数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解。 此外,我们详细探讨了太空望远镜技术的飞跃。哈勃太空望远镜(HST)的部署及其革命性的成果——深空场图像揭示了宇宙的年龄和膨胀速度——是人类获取宇宙信息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本部分强调了工程学突破与基础物理学发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未解之谜与前沿探索 (约 600 字) 当前,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正处于一个“黄金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最深刻的理论挑战。本部分聚焦于当代最热门的几个研究领域。 1. 宇宙的隐形骨架:暗物质与暗能量。 通过对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的观测分析,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宇宙中95%的物质和能量的本质。本书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暗物质候选粒子(如WIMPs)的实验搜索进展,以及对暗能量——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如宇宙学常数)。 2. 系外行星的“新世界”。 开普勒、TESS任务以及新一代地面望远镜,已经确认了数千颗系外行星。本书深入讨论了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凌星法、视向速度法),并重点分析了“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等新型行星的构成与大气特征。对“宜居带”的定义和对生物特征信号(Biosignatures)的搜寻,特别是“韦伯”望远镜在解析类地行星大气组分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前瞻性介绍。 3. 黑洞与引力波的时代。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成功运行,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我们回顾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如何被证实,并详细描述了双黑洞、中子星合并事件的数据分析过程。同时,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对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成像,提供了对极端时空环境的直接视觉证据。 4. 人类深空拓展的蓝图。 最后,本书展望了人类重返月球(阿尔忒弥斯计划)及其作为深空跳板的意义,并详细分析了载人登陆火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辐射防护、生命支持系统、往返时间限制)和当前各国航天机构与私营企业的战略布局。对星际旅行的理论构想,如曲速驱动和世代飞船,也进行了科学层面的探讨。 结语: 《寰宇星图》旨在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好奇。宇宙的广阔无垠,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而每一次科学的突破,都标志着人类智慧边界的又一次拓展。本书提供的知识框架,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脚下的世界,以及我们正在奔赴的未来星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购买的体验非常顺畅,物流速度快得让人惊喜,外包装严实,确保了书籍在运输过程中毫发无损,这一点对于爱惜书籍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拿到手后立刻翻阅,它的收词量和释义的精准度立刻吸引了我。我习惯性地查找了一些我平时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的生僻词汇和固定搭配,发现它的解释不仅准确,而且深入,往往还能提供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和词源信息,这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理解非常有帮助。更难得的是,它的例句选择非常贴合现代语境,不像有些老旧词典的例句显得陈旧过时。这种与时俱进的编纂理念,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询工具,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语言导师,随时准备为我答疑解惑,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词汇应用边界。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第二版”这个标签抱有很高的期待,通常意味着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语言的不断发展。这本词典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在收录新词汇和新义项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对于近年来在科技、商业、网络等领域涌现出的新表达,都有相当准确和及时的收录和释义。这让我在阅读最新的英文报道和文献时,不再因为遇到层出不穷的新词汇而感到力不从心。它保持了核心词汇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又紧跟时代脉搏,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显示出编纂团队持续的投入和对语言动态的敏锐洞察,确保了它在未来几年内依然能保持其作为权威参考书的地位。

评分

这本词典的使用感受非常流畅,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音序查找还是根据词条的详细说明进行定位,都非常迅速。我注意到它在排版上对不同词性的标注、同义词辨析等做了清晰的分隔,这在查找复杂词条时能极大地节省时间。例如,当我需要区分一个动词的不同引申义时,排版上的清晰分层让我在几秒钟内就能找到所需的信息点,而不是在一大片文字中迷失方向。这种“所见即所得”的高效查找体验,对于经常需要快速确认词义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体现了编纂者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刻理解,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实用的便捷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剔,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沉稳的风格很符合一本权威词典的气质。内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印刷清晰,字迹锐利,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要知道,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查找和比对词条时感觉非常舒适,不会有拥挤感。比起一些轻飘飘的平装本,这种精装版更能经受住日常高频率使用的考验,相信它能在我书架上长久地陪伴我进行学术研究和日常阅读。整体而言,光是作为一件知识载体的实体呈现,它就值回票价了,体现了出版社对品质的坚持和对读者的尊重,让人对内涵的扎实程度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对这本词典的学术背景深感兴趣,听说是由陆谷孙教授主编,这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复旦大学的学术声誉,加上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专业水准,让人对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深信不疑。我特别关注了它在处理专业术语和文化特定词汇时的处理方式。在比对了几组专业术语后,我发现它在保持国际通用性的同时,也照顾到了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注释详尽而不冗余。编者显然对中英两种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使得翻译和解释都能抓住语言的精髓。对于需要进行严肃的翻译工作或者进行高级学术写作的人来说,这种深厚的底蕴是其他普通词典无法比拟的,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对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