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都市蔬菜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 2016
定价:55.00元
作者: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6298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文以产业集群为视角,分析都市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对都市蔬菜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都市的蔬菜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蔬菜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都市蔬菜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得益于生产要素高度集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并且集群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和新技术引进,带动了投资以及出口创汇.不过,都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尽管取得了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集群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因此,促进都市蔬菜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比如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等,以提高通海蔬菜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目录
作者介绍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核准登记日期是1987年5月5日。1987年7月26日产生了研究会的届理事会,首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是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裴先白,会长是当时的上海市农委主任逢树春,副会长分别由市商业二局、市农业局、市蔬菜公司、市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有关单位的领导或专家担任。至今已经是第五届了,登记机关是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领导单位是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由于历届市委市对上海市“菜篮子”工程的关心和重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研究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也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开展蔬菜经济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发展商品经济,组织交流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结构匹配、*的上海蔬菜专家服务队伍,以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领头,专业执业人才为主体、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为支撑的行业人才梯队。同时,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江桥、江阳农产品批发市场及137个上海蔬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都有我们的会员,建有多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报告,充满了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作者在书中并未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田野和繁忙的农贸市场。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都市蔬菜种植户的采访和观察,勾勒出了一个生动而立体的产业图景。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小农户如何在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探讨。这些真实的个体经验,比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更能打动人。它让我看到了农民的智慧、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所展现出的韧性。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任何宏大的经济发展,最终都离不开一线生产者们的努力和创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十分考究,封面采用了沉静的绿色调,配以简洁的字体,散发着一股成熟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拿到手里,厚重感适中,纸张触感细腻,翻阅时没有刺耳的沙沙声,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纸张特有的清香。内页印刷清晰,排版合理,重点内容通过加粗、斜体等方式加以突出,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使用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这些可视化信息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经济概念的门槛,让我这个对统计学略感头疼的读者也能轻松掌握核心要点。虽然我并非农业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从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来看,它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对这本书所呈现的学术严谨性以及其潜在的指导意义,感到由衷的赞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现代都市蔬菜产业背后那庞大而精密的经济运作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研究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产业现象的描述,更是对其背后复杂的经济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运用的模型和分析工具,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例如,关于产业集聚效应、市场供需弹性、以及政策调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章节,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都市蔬菜产业的现状,更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复杂经济问题的框架,让读者能够更系统、更客观地认识问题。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创新”在传统产业中的无限可能。一直以来,我可能对“都市蔬菜”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小型种植,但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市场化和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化产业。从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到冷链物流的完善,再到品牌化营销的崛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农业如何通过与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仅是关于种菜,更是关于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赢得市场的竞争。这种跨界融合的思路,对于其他面临转型和升级的传统产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开了我对“城市”这个概念的新认知。一直以来,我以为城市就意味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土地、与食物的距离是越来越远的。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城市肌体内部孕育着强大的农业生命力。它细致地描绘了都市蔬菜产业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都市蔬菜模式的分析,例如家庭农场、社区支持农业、甚至是垂直农场等,都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其如何与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健康理念相结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商业模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繁华的都市,农业也并非遥不可及,反而可能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