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道:亲子沟通的艺术
定价:48.00元
作者:李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6382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能让你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的“葵花宝典”!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制片人吴玮、好父亲郎永淳、好爸爸施袁喜齐点赞:用得上!
★让每一个生命故事都能被听见!
★亲子沟通管道决定孩子明天的世界!
内容提要
“救救孩子”,百年前鲁迅的呼吁在时下仍然振聋发聩。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追求个体独立价值的中国社会中,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是伴随着电子产品长大的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李洁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亲子关系中沟通“管道”的观点,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之上,而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一个特殊的“管道”。
围绕这一观点,她从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和育儿误区出发,结合30余年教育实践中的大量真实故事和案例,幽默风趣、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亲子沟通“管道”的建立、“管道”的应用、疏通“管道”的方法等。不仅与万千家长分享了儿童教育经验,更是呼吁家长认识到沟通的“管道”的重要性——“管道”若能时常保持畅通,孩子将会医一生受益;“管道”堵塞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
书中每一观点的阐述,都以实际案例、透彻分析、科学理论和正确的指导相辅而行,如何学会尊重孩子,不要着急否定孩子,幽默式沟通和用故事梳理孩子的情绪等,为家长科学、正确处理亲子沟通提供了一整套实际有效的概念和做法。一本书中能包容如此多的知识点,源于李洁博士对亲子沟通管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多年多领域学问的积累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文中精彩生动的一幅幅插图,均为李洁博士所创办的北京克丽斯多元婴幼园的小朋友所绘,充满童真与创造力,与李洁博士倡导的亲子沟通“管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管道”是亲子沟通的艺术,那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涂鸦就艺术中的艺术!
目录
第1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建立/1
⊙父母要尊重孩子/3
⊙安抚,给予孩子安全感/7
⊙别以“为你好”的名义为孩子做决定/10
⊙每个周末开一次“家庭会议”/13
⊙给孩子提供特殊“管道”—— 艺术性表达/16
第2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应用/23
⊙语言是有力量的/25
⊙早上好!你好乖啊/32
⊙微语言:肢体安抚艺术/37
⊙请让你的恐龙吃午餐吧/41
⊙不要让孩子战胜了你的心理底线/46
⊙当妈管得太多,孩子就永远长不大/50
⊙能够做李洁的儿子是我的幸运/55
⊙打骂只会让孩子更叛逆/60
第3章
疏通亲子沟通“管道”的方法/65
⊙与孩子谈谈吧/67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们之间的打闹/72
⊙别让自己的表达方式影响孩子/75
⊙与孩子讲话要注意语言的选择/80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倔劲儿/84
⊙不要着急否定孩子/88
⊙和孩子共同成长/91
第4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维修技巧/97
⊙神奇魔杖:大声地说吧/99
⊙“水”先生:幽默式的表达/102
⊙幽默是玩儿出来的/106
⊙在游戏中找到办法/111
⊙用故事疏理孩子的情绪/118
⊙一致性表达:让孩子与你更亲密/127
⊙放下手机,与孩子多交流/130
第5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作用/133
⊙将孩子的“音符”还给他们/135
⊙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尊重孩子/138
⊙父母给予什么,孩子就回报什么/143
⊙孩子内在站起来,整个人才会站起来/146
⊙用“李氏冥想”撬动潜意识/149
⊙妈妈去世了,让眼泪流出来/153
⊙妈妈自身精神状态决定着孩子的自我塑造/160
第6章
孩子沟通“管道”的养护/166
⊙不要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167
⊙我长大了:父母要认可孩子的突发奇想/170
⊙自虐的蒙蒙:应对孩子自虐的方法/177
⊙男女之间:按性别给予孩子不同的养育方式/181
⊙悠悠与小弟弟:改变孩子的不合理认知/185
⊙挫折教育:让孩子去体验他人生的每一次甘苦/190
第7章
家长沟通“管道”的养护/195
⊙父母需要上岗证/197
⊙母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202
⊙与孩子之间的战争没有赢家/206
⊙成长是贯穿一生的修炼/211
⊙寻找家长关注点与孩子需求点的匹配/215
第8章
亲子沟通“管道”问答/219
作者介绍
李洁,中国十大创新人物,为新中国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婴幼儿成长指导师创始人,中国学前教育专项基金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克丽斯文化培训学校校长,北京克丽斯多元婴幼园园长。
李洁博士长期致力于儿童成长教育、家庭教育、师资教育、社会公益和国际交流工作,曾为200多万个家庭做过亲子沟通辅导工作,帮助数十名多动症、注意力缺失和语言滞后的儿童重写生命的故事,帮助无数面临分手的夫妻重归于好。
先后出版有《智慧启蒙》 《告诉孩子你可以很棒》 《嗨!越玩越》 《玩出学习力》等书40余本,翻译作品100多万字。
文摘
序言
这本《管道:亲子沟通的艺术》的作者李洁,我早有耳闻,但直到最近才真正沉下心来阅读。与其说这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与孩子之间那些常常被忽视的、潜意识层面的互动模式。阅读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总以为自己“听懂”了孩子的话,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和预设去“解读”他们。书里提出的“倾听的深度”概念非常震撼,它不是简单地不打断对方,而是要捕捉到话语背后的情绪、需求和那个未被表达出来的“真正想法”。举个例子,当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沮丧时,很多家长会立刻跳出来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这看似安慰,实则可能剥夺了孩子感受和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空间。这本书引导我们停下来,先确认“你现在一定很难过”,这种共情先于任何建议,就像是为孩子的心灵搭建了一条安全的“管道”,让他们愿意把真实的想法流淌出来。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学习任何沟通技巧都来得更深刻和持久。我感觉自己不再急于“纠正”或“解决”问题,而是开始享受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长。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拖泥带水,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一个自然的对话流程。我发现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大量使用了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剖析。这些案例的细节描摹得非常到位,让我能轻易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比如,书中提到“父母的‘未竟之事’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段落,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我多年来对自己某些焦虑根源的逃避。我开始反思自己童年时期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期待,以及我下意识中是否正强迫孩子去完成我的“第二人生”。这种深度的自我剖析,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礼物。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平静的成年人,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心目中那个可靠的“管道”——稳定、清晰,且不会轻易堵塞。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它从基础的倾听技巧,逐步深入到家庭系统动力学的探讨,最终落脚于父母自身的成长。这种由表及里的递进,让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吸收和实践。它让我明白,亲子沟通的“管道”不仅仅是单向的输出,更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能量场。如果父母自己心里的“管道”是堵塞的,充满了陈旧的教条和未处理的压力,那么无论技巧多么高超,孩子感受到的依然是滞涩和不真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在家庭情境中的灵活运用,特别是如何将指责性的语言转化为对需求的表达。这需要极大的练习和耐心,但书中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坚持下去的意义——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家庭文化。这本书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它更像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带来新领悟的案头书,是每一位珍视亲子关系的家庭成员的必备读物。
评分这本书对我这个“老母亲”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我曾一度被“完美育儿”的标准压得喘不过气来,总觉得孩子稍微有一点点不顺心,就是我做错了什么。李洁的文字里透出一种极大的宽容和智慧,她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并且反复提醒我们,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而不是导航员。我尝试运用书中的“命名情绪”技巧,当孩子情绪爆发时,我不再急着讲道理,而是先轻轻地说出他们可能感受到的情绪词汇,比如“你看起来很生气/很失望”。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种强烈的对抗性在瞬间就被削弱了,孩子仿佛找到了被理解的出口,愿意倾听后面的对话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深信不疑。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赋予了家长实实在在的“工具箱”,让日常的挑战变得可管理、可对话,甚至从中能找到新的乐趣。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股直击核心的坦诚感吸引住了。很多育儿书总是描绘一个完美和谐的家庭愿景,让人读完后觉得“为什么我做不到”,从而产生挫败感。但李洁老师的文字却充满了烟火气,她毫不避讳地谈论亲子关系中那些令人抓狂的时刻——比如孩子固执己见时的僵持,或者青春期孩子突然拉起的“高墙”。她没有给我们万能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冲突”的本质,并非是权力斗争,而往往是两种不同生命阶段对“自主权”和“连接感”的渴求碰撞出来的火花。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设定边界”的部分,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既能坚定立场,又不伤害亲子关系。过去我总担心坚持原则会显得冷漠,这本书让我明白,温柔而坚定的边界感,恰恰是对孩子安全感最好的维护。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让孩子完全服从,而在于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的家庭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