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
定价:25.00元
作者:黄越绥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221113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你跟婆婆处不来吗?常常说什么都错,做什么都不对?
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情况?
婆媳,是世界上**的人际关系问题,说是家人,却又带点距离,稍一不慎,便容易引爆冲突!
累积二十五年心理谘商经验、婚姻心理谘商专家──黄越绥老师,用她的专业知识和人生智能,教你如何在婆媳关系中找到平衡,让你从此不再为婆媳问题抓狂!
内容提要
婆媳问题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厨房到底谁由谁做主?
谁的孩于教育方法才对?
如何应对才不会误触彼此?
媳妇如何在婆婆与先生这种三角关系中取得平衡,
这些全都是一门大学问。
所以,婆媳之间的;中突到底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黄越绥老师说:“其实,方法无他,‘平衡’而已”
本书提出常见的婆媳案例,佐以精辟解析,让你学到概念、掌握技巧,进而建立稳固的婆媳关系,营造愉快圆满的家庭!
目录
Part 1 婆媳,千古不变的女人习题
1.婆媳过招步——知己知彼
2.婆婆要当植栽者,媳妇要仿参与者
3.养儿育女的跑道上,有婆婆支援真好
4.一心四要点,婆媳不对立
5.有称职的“第三者”,婆媳沟通没问题
Part 2 婆媳问题面面观
6.生活习惯大不同,“将心比心”少冲突
7.厨房真的只容得下一个女人?
8.婆媳意见不同是正常,先“听”再“说”
9.婆媳出现问题时,该如何请丈夫帮忙?
10.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要如何与婆婆相处?
11.拒绝婆婆的好意,态度要委婉坦诚
12.媳妇的好要让婆婆知道
13.与婆婆教养观念不同调——先静观其变,再对症
Part 3 手牵手,婆媳关系向前进
14.婆婆过度介入夫妻生活时,该怎么办?
15.尊重与理性,道不相同不冲突
16.合理分配家用,理财有道不浪费
17.夫妻争执在所难免,面对长辈干预要冷静
18.当先生有外遇时,该如何找婆婆帮忙?
19.停!聪明媳妇不在婆婆面前说老公坏话
20.我的婆婆超迷信该怎么办?!
Part 4 嘴甜足永远不变的通则
21.引赞美婆婆不等于拍马屁
22.礼不在贵,在于送到婆婆心坎里
23.送礼不用挑吉日,真情付出就好
24.当婆婆的赞美意有所指——先观察,再反应
25.当婆婆送来不适合的礼物——可婉拒,但有技巧
Part 5 给媳妇的20项贴心叮咛
媳妇不能做的10件事
1.莫强词夺理——理性与宽恕才是真正的美德
2.莫自以为是——莫当自以为是的井底蛙
3.莫存嫉妒心——具备睁只眼闭只眼的包容性
4.莫惹是生非——重要的是聆听与保密
5.莫强出头——不当夺权的陌生人
6.莫搞分化——不要结合次要敌人打击重要敌人
7.莫数典忘祖——文化传承之礼不可废
8.莫依赖靠山——不要轻易祭出娘家牌
9.莫找代罪羔羊——婆婆不是你的出气筒
10.莫暴殄天物——礼物再不中意也是种纪念
媳妇要做的10件事
1.坦诚无惧——真诚才能让爱持久
2.勇敢努力——勇于面对是智者
3.虚心学习——学习是成长的不二法门
4.心存感激——施比受有福
5.人伦教育——千金难买三代情
6.关照需要——礼多人不怪,适时送温情
7.自我调适——打在孙身痛在婆心
8.理性处事——罪不及妻奴,对事不对人
9.成人之美——君子有成人之美
10.和谐圆满——不一样的母亲,一样的情分
作者介绍
黄越绥,菲律宾大学公共行政管理(MPA)硕士,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民族基金会研究员,美国心理咨询协会(ACA)会员,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AAMFT)会员,美国心理发展基金会(PAIRS)讲师,研究生毕业后,曾以资优讲师身份保送到哈佛大学深造,并参加各种心理辅导咨询课程的专业训练,在海外从事临床实务研究达六年之久。
从事婚姻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之余,通过大学讲课、专栏、公开演讲及主持电台、电视节目及十余册的著作来推动两性平等教育,且每年定期利用寒暑假负笈北美洲,与单位及家庭婚姻心理咨询学术界做专业交流。
著作:《婆媳牵万情》、《台湾婚姻档案》、《婚姻靠经营》、《怎样享受满分的婚姻》、《母女江山》等。
文摘
序言
当我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久违的熟悉感。它不像很多市面上常见的家庭题材小说那样,总是聚焦于轰轰烈烈的矛盾或者戏剧性的情节,而是以一种舒缓而细腻的笔触,缓缓展开一个关于“婆婆”的故事。从书名的选择上,我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打破隔阂,拥抱亲情。我猜想,书中的婆婆形象,一定不是脸谱化的,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她可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可能有着自己的坚持,但最终,她与儿媳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寻常的羁绊。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种关系的转变过程的,是通过一次次的沟通,还是一次次的理解?有没有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或者触动人心的瞬间?这本书或许会告诉我们,即使面对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也可以通过真诚和善意,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治愈的力量,让那些在家庭关系中感到迷茫的人,找到方向,也让那些已经拥有美好婆媳关系的人,感受到共鸣。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婆媳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爱与接纳,关于如何让“家人”这个词充满温度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让我觉得特别亲切,让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能够如此直白地表达出“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样的情感。我一直认为,家人的定义不仅仅是血缘,更是心与心的联结。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用心,那种温暖而朴实的画风,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家的氛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这份特殊亲情的,是充满了温馨的日常,还是经历了某些挑战才让这份感情更加深厚?我尤其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处理在传统观念中可能存在的婆媳矛盾,以及如何升华这种关系,让它超越了简单的“亲戚”范畴,真正成为“家人”。或许书里会讲述一个关于理解、包容和爱的故事,让我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构成,只要用心去经营,都能收获最真挚的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去经营好与长辈的关系,让爱在家庭中流动,让“家人”的意义更加饱满。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对家庭关系的全新解读,这让我充满期待,想要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这个温暖的故事里,去感受那份独一无二的亲情。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而《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个书名,就恰好抓住了我。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一种对美好家庭关系的向往。我试着去想象书中的情节,也许会有一个年轻的儿媳,在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懵懂中,遇到了一个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的婆婆。她们之间,或许有过误会,有过摩擦,但最终,爱化解了一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是如何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绘那些平凡却不简单的瞬间。那些一起度过的节日,那些互相的关心,那些细微的体谅,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一份深厚的情感。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价值观,一种关于如何经营好家庭,如何去爱和被爱。我渴望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与长辈相处的智慧,也渴望看到,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才能真正地把“家人”变成心底最温暖的依靠。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颗温润的珍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吸引着我去探索。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温暖的家,阳光洒进来,婆媳二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场景,是许多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我想,这本书一定深入挖掘了“婆婆”这个角色身上所承载的温情与力量。她或许不是完美的,但她一定是用心去爱着这个家,用自己的方式去融入。而儿媳,也一定是用真诚去回应,用理解去化解。我期待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是如何将普通的家庭生活,描绘得如此有温度,如何让那些柴米油盐的日常,变得充满诗意。它可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着最动人的情感力量,它可能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着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羁绊。
评分读到《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个书名,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婆媳关系似乎总是伴随着一些微妙的距离和潜在的矛盾。但这个书名,却直接而有力地宣告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突破这些刻板印象,去塑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人”形象的。书中的故事,或许会从一个年轻女性的角度展开,讲述她如何在新环境中,一点点地接纳、理解,并最终爱上她的婆婆。也可能,故事会从婆婆的视角出发,展现她内心的转变和对新家庭成员的包容。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会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是双方都愿意放下 preconceived notions,用爱去搭建沟通的桥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婆媳关系,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它可能教会我们,真正的家人,是无论年龄、辈分,都能互相扶持,互相依靠的存在。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能够温暖人心,启迪思考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