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中華成語詞典》通過注音、釋義、感情色彩、結構、齣處、例句、近(反)義、等多項實用知識全方位解析成語,並對易誤寫字形、誤讀字音加以注明。釋義通俗易懂,例句準確精當,富有時代氣息。 |
| 內容簡介 | |
《中華成語詞典》參考全國中小學教材,精選常用成語、俗語及正嚮成語發展的詞組約8000條,是學生學習語文、豐富詞匯的重要工具書。目錄凡例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附錄 |
| 書摘/插圖 | |
我給孩子買這本書,主要是希望他從小學階段就能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感和興趣點。孩子拿到這本書時,首先是被它厚度和重量所吸引,這倒不是壞事,至少能讓他覺得這是一本“大有乾坤”的書。但是,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更偏嚮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比如索引的查找方式,雖然是按照拼音和筆畫,但如果能增加一些與小學語文教材主題相關的分類索引(比如“描寫景物”、“錶達心情”等),可能會更符閤低齡讀者的學習習慣。我嘗試讓他自己去“探索”,他很快就被復雜的字形和密集的文字信息淹沒瞭,興趣點很快就轉移到瞭其他地方。我認為,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使用者,內容的可視化和趣味性是留住他們的關鍵。如果能加入一些精美的配圖,或者將一些經典的成語故事用更生動的小插畫形式穿插其中,我想這本書的吸引力會呈幾何級數增長,真正實現從“工具”到“伴讀”的轉變。
評分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衡量,這本書的定價不算低,但考慮到它宣傳的覆蓋麵——從小學到大學,這意味著它需要跨越不同年齡段的學習需求。我個人是準備在大學階段用來輔助專業閱讀和提升文筆的。在這一層麵,我關注的是它對那些高度抽象、哲學意味較濃的成語的處理能力。例如,一些源自古代經典,但現代應用頻率不高、含義已經發生微妙演變的成語,需要編輯者有極高的學術敏感度。我隨機抽查瞭幾條與古代哲學思想密切相關的成語,發現其解釋雖然準確,但缺乏必要的“溯源”說明。如果能簡單提及該成語最早齣自哪部經典(如《論語》、《莊子》等),並簡述其在原典中的核心語境,對於大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術研究和理解是極具價值的補充。目前的內容,更像是對現有通用解釋的全麵整理,而非對知識體係的深度挖掘和構建。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精緻的,封麵那種啞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挺有分量。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隨時翻閱,查起來又方便的工具書,這本書從尺寸上來說,剛好能放進我的日常手提包裏,不會顯得太笨重。內頁的紙張質量也讓我挺驚喜的,不是那種泛黃的廉價紙,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對視力不太好的我來說,閱讀起來也挺舒適的。而且,裝訂工藝看起來相當紮實,感覺能用很多年都不會散頁。不過,我得承認,我對內容本身的考察,主要是基於它在介紹中所強調的“海量收錄”。我更看重的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它能否成為一個可靠的知識後盾。這本書在圖書館或書店裏乍一看,確實給人一種權威感,但實際翻閱起來,我希望能看到更細緻的排版優化,比如不同使用頻率的成語是否有不同的標注,或者針對現代漢語的演變是否有更深入的解析,這些細節上的用心,往往纔能真正體現一本工具書的價值所在。總之,初印象是關於“形”的滿意,至於“神”,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紮實有餘,靈動不足”。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龐大、可靠的成語數據庫,這一點值得肯定,畢竟在成語學習領域,內容的覆蓋麵是硬通貨。然而,在如今信息碎片化、強調“即時反饋”的時代,一本工具書如果僅僅滿足於“量”,而缺乏在用戶體驗和內容活性上的創新,可能會在與電子詞典和在綫資源的競爭中處於劣勢。比如,這本書在排版上略顯陳舊,字體和行距的組閤,讓人感覺像是迴到瞭上個世紀的工具書設計理念。我期待看到,即使是印刷版的詞典,也能通過一些巧妙的布局設計,比如使用顔色編碼來區分成語的褒貶性,或者在重要成語旁加入一個二維碼鏈接到一個在綫的語音朗讀版本,來增強其實用性和互動性。它像一位知識淵博但略顯古闆的學者,知識量毋庸置疑,但在與年輕一代的交流方式上,似乎還保留著一定的距離感,需要更現代化的“翻譯”技巧來拉近距離。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自由職業者,我對於工具書的要求其實非常苛刻,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意思解釋”,而是成語背後的文化脈絡和使用語境的精確把握。我試著查閱瞭幾個我個人感覺有些微妙的、比較生僻的成語,比如那些帶有強烈地域色彩或者曆史典故背景的詞匯。結果發現,這本書在收錄量上確實達到瞭宣傳的水準,幾乎沒有齣現“未收錄”的情況。但讓我略感遺憾的是,部分成語的釋義部分顯得有些過於直白和模闆化,缺乏一些必要的區分度。比如一個成語可能有褒義、中性、貶義三種截然不同的用法,但書裏隻給瞭一個籠統的概括,這對於需要進行精準錶達的寫作來說,幫助就不夠大瞭。我更期待看到的是類似“例句一(褒義):...;例句二(貶義):...”這樣的結構化展示。說白瞭,我希望它不光是一個“辭典”,更是一個“用法指南”,能幫我避免在嚴肅場閤用錯語境的尷尬。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這些深度解析上再下功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