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术 [日] 外山滋比古 9787111551027

乱读术 [日] 外山滋比古 97871115510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外山滋比古 著
图书标签:
  • 阅读方法
  • 效率提升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学习技巧
  • 日本文化
  • 外山滋比古
  • 知识管理
  • 思维导图
  • 读书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1027
商品编码:294585055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乱读术
作者 外山滋比古
定价 39.0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51027
出版日期 2016-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应该逃离阅读的舒适区。
只读看得懂的书,永远无法进步。


如果只按照书单循规蹈矩,人们都会变成一个模样。
如果没有读过几十本甚至几百本烂书,那就称不上一个合格的读者。


乱读术能带给读者什么?
●  让读者真正对自己的阅读负责。
●  一看目录就知道某本书有没有价值。
●  形成独立的鉴书能力,而不是书单的追随者。
●  好似周游过世界,可以谈论更多话题,突破自我局限。


乱读和精读不矛盾,乱读并不意味着粗糙的阅读方法。
乱读的价值在于,像风一样地轻快阅读,反而能收获许多慢读时容易忽视的风景。

   作者简介
外山滋比古
目前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曾获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放送文化奖,专攻英国文学、教科书、修辞学、编辑技术、思考、日语理论等领域。

   目录
◆ 目录 ◆
作者序
1 // 章
不赠书
阅读的距离美学 // 1
书应自掏腰包来买 // 6
书评可畏 // 8
乱读是有趣的阅读法 // 11
第2章 // 13
劣书驱逐好书?
越是越具有吸引力 // 13
危险的阅读才有趣 // 15
阅读是一种自我负责 // 18
阅读需要有心的读者 // 22
25 // 第3章
读书百遍的神话
会读不等于能解其意 // 25
喜欢上阅读的乌龟会 // 2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29
精读还是速读 // 31
书籍的过食同样有害 // 33
第4章 // 36
读书,但不要成为书的俘虏
读书信仰可致头脑近视 // 36
知识与思考呈对立关系 // 39
阅读方法需与生存力相结合 // 43
47 // 第5章
像风一样轻快地阅读
速读之理性和慢读之感性 // 47
细读反可致更多不解 // 51
阅读速度关乎语言的生命 // 54
第6章 // 56
乱读的意义
违反常识的阅读 // 56
初级阅读与次级阅读 // 58
乱读不拘泥于书的种类 // 61
乱读的入门教材 // 64
不畏惧失败:乱读必需的觉悟 // 65
67 // 第7章
Serendipity
获得意外新发现的才能 // 67
乱读可引发化学反应 // 70
《格列佛游记》 // 73
第8章 // 77
从乱读中获取《修辞的残像》灵感
我的乱读经历 // 77
比喻法 // 80
语言的非连续性与连续性 // 82
乱读的效用 // 86
89 // 第9章
读者的存在
文学是什么 // 89
读者是文学作品的三大要素之一 // 91
作者不是 // 95
推荐逆境 // 97
0章 // 100
编辑力
作为教师的挫折 // 100
作为《英语青年》编辑的困境 // 102
编辑和做菜很相似 // 104
轰动读者的企划案 // 106
110 // 1章
母语的新发现
重新感受日语的趣味 // 110
日语没有逻辑性? // 114
被称作恶魔的日语 // 116
2章 // 121
经典作品的诞生
文学史之谜 // 121
后世读者成就经典 // 123
“流传千年”非作者可定 // 126
经受住30年考验的才是经典 // 128
132 // 3章
乱谈的活力
2045年问题 // 132
什么是聆听的知性 // 135
聊天的智慧创造性 // 139
乱谈可以消除压力 // 143
4章 // 145
忘却的美学
知识代谢综合征 // 145
自然忘却的重要性 // 147
推荐新式忘却 // 151
记忆的新陈代谢 // 153
158 // 5章
散步的领悟
“我若坐着不动,思想便处于沉睡状态” // 158
散步信仰 // 161
追求新的思考 // 163
散步般的阅读方法 // 165
6章 // 167
早晨的思想
“早饭前的工作” // 167
一概不在夜间学习、工作 // 169
从月光文化到日光文化 // 172
佳状态的早晨的大脑 // 176

   编辑推荐
不过食,不偏食。能意识到乱读价值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畅销200万册!台湾诚品书店畅销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连续5年榜首图书!读得多,就会甄别好书,驱逐劣书;读得杂,自然多面思考,创意无限;读得广,知识方可迭代,个人才能成长!

   文摘

   序言

杂乱阅读的艺术:在信息洪流中寻获真知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裹挟着前行。从浩瀚的数字海洋到纸质书页的斑斓色彩,从新闻推送的快速闪过到深度文章的层层剖析,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试图从中辨认出真正有价值的光芒。然而,很多人在阅读时,却常常陷入一种焦虑——担心遗漏,担心不全,担心无法消化。于是,我们机械地、系统地、一丝不苟地阅读,试图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把每一个字都吃透。然而,这种“全神贯注”的阅读方式,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抵达知识的彼岸? 本书将带您跳出传统阅读的桎梏,探索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路径——“乱读术”。它并非鼓励您敷衍了事,而是倡导一种更具策略性、更富创造性的阅读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时间是宝贵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信息的密度却在不断攀升。如果我们依然抱着过去那种“一口吞下一本书”的理想,很可能在还没读完半本书时,就已经被海量的新信息所淹没,最终一事无成,甚至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乱读术”的核心理念在于,认识到并非所有信息都值得我们投入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去精读。它鼓励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当下的情境,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在杂乱的信息中快速筛选、提取、关联,最终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这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在茂密的丛林中,不会漫无目的地乱闯,而是运用直觉、经验和各种工具,寻找那条通往宝藏的最有效路径。 本书将深入剖析这种“乱读术”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我们将首先审视我们惯常的阅读习惯,分析为什么这种“一丝不苟”的阅读方式在现代社会常常会适得其反。我们会探讨,过度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的阅读,可能如何扼杀我们的阅读兴趣,削弱我们的信息辨别能力,甚至让我们陷入信息过载的泥潭。 接着,本书将逐步揭示“乱读术”的精髓。我们将介绍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例如: “跳读”与“扫读”的智慧: 如何在大量文本中快速定位核心信息?如何判断哪些部分值得深入,哪些可以略过?本书将指导您掌握这些技巧,让您的阅读效率倍增。 “关联”的力量: 阅读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本书将教您如何将当下阅读的内容与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如何从不同文本中提取碎片化的信息,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提问式”阅读: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激发深度思考的关键。本书将引导您学会如何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主动地、批判性地吸收信息。 “碎片化”的价值: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本书将为您提供整合碎片化信息、构建系统知识的实用方法。 “主题式”阅读: 如何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相关的资料,并快速形成初步的认知?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主题式”阅读流程。 “漫游式”阅读的乐趣: 偶尔跳出预设的轨道,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自由穿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本书将鼓励您拥抱这种“漫游式”的阅读,体验知识探索的乐趣。 本书并非否定精读的重要性。恰恰相反,“乱读术”是精读的前奏和补充。通过“乱读”,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去精读的文本。它是一种“先广后深”的策略,帮助我们搭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然后再在关键的节点上进行深入挖掘。 想象一下,当您面对一本陌生的书籍,或者面对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信息时,您不再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能够自信地运用“乱读术”的技巧,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迅速捕捉到关键线索,将散落的信息编织成有意义的图景。您会发现,阅读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探索过程。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朴实、自然,避免空洞的理论和晦涩的术语。我们将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让您轻松理解并掌握“乱读术”的精髓。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您改变固有的阅读模式,拥抱一种更高效、更具创造性的阅读方式,让您在信息洪流中游刃有余,寻获属于自己的真知。 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职场人士,还是任何一位渴望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读者,“乱读术”都将为您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将赋予您驾驭信息的能力,让您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最终成为一个更敏锐、更博学、更具洞察力的人。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乱读”的奇妙旅程,重新定义您的阅读,重塑您的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挑战阅读惯性,重塑思维方式的奇书。初拿到《乱读术》,还以为会是某种速读或精读技巧的秘籍,结果却截然不同。外山滋比古先生以一种近乎“反直觉”的方式,引导我们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阅读行为。他拆解了我们被动接受信息、急于得出结论的模式,提出了“乱读”的概念,这并非随意翻阅,而是一种有意识地打破既定框架,去探索文字背后隐藏的可能性。书中大量的例子,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科学,都生动地展示了“乱读”如何能激发新的灵感,如何能让我们从陈旧的认知中挣脱。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斜视”的比喻,提醒我们不要总是盯着事物的正中央,有时候,瞥一眼边缘,反而能发现更广阔的天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如何快”,而在于教会你“如何慢而深”,如何通过颠覆性的阅读方式,获得颠覆性的思考。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阅读乃至对整个世界更自由、更具探索性的视角。我开始尝试在阅读时,故意去关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去追问那些作者可能都没想到的问题,结果真的发现了一些此前从未察觉到的联系和深意。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仿佛在熟悉的地图上,意外地发现了一片新的大陆。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真是太独特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一般“方法论”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像那种条条框框、生怕读者漏掉一点信息而喋喋不休的书,反倒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智慧对话,充满了启发性的“留白”。外山先生不是直接给你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质疑自己的固有认知。他用了一种非常“慢”的节奏,一点点地剥开我们阅读的“外衣”,让我们看到里面隐藏的“内核”。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头读到尾,总想着迅速掌握“要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种追求效率的阅读方式,反而可能让我们错失了阅读最宝贵的价值——发现未知,产生联想。他提到了“从结论往回看”的阅读法,这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都是从开始往前推。这种逆向思维,在实际操作中,真的能让我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甚至是作者隐藏的意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刚学会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虽然还没有完全看清,但已经感受到了光的存在,对未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提供具体的“套路”,而是提供一种“心态”,一种对待阅读的全新哲学。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教你怎么读”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怎么思考”的书,而阅读,恰恰是思考最直接的载体。外山滋比古先生用他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让我们审视自己被动接受信息的姿态。他提出的“乱读”,并非随意浏览,而是带着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视角去“玩味”文字。书中很多例子都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他分析那些看似“跑题”的联想,如何最终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这种颠覆性的认知刷新了我对阅读的理解。我过去常常纠结于“理解”一个概念,希望能一次性彻底弄懂,而这本书却告诉我,有时候“不理解”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起点,它能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探索。他鼓励我们去“看见”那些被忽略的部分,去“听见”那些被压抑的声音,这些都在无形中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边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待了很久,突然被推开了一扇窗,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地。它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与作者、与自己、与世界对话的过程,而“乱读”,正是这种对话最自由、最富有生命力的形态。

评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挺爱读书的人,但读了《乱读术》之后,才发现自己过去的阅读方式有多么“机械化”。外山滋比古先生的文字,像是一股清流,冲刷掉了我脑海中积攒已久的阅读“症结”。他没有讲太多高深的理论,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例子,来阐述他关于“乱读”的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误读”的部分,过去我一直觉得误读是件坏事,是理解错误,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有时候“误读”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鼓励我们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走神”,而是要拥抱那些看似“偏离”的思路,因为它们可能正是通往全新发现的桥梁。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带着问题去阅读”和“读而不思考是浪费时间”,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一种刻意的努力,去打破自己习惯性的惰性。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强迫你去改变,而是让你自己去“悟”。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新闻、文章时,会不自觉地去思考作者的立场,去寻找潜在的逻辑漏洞,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这种阅读的变化,让我感觉更加主动,也更有趣。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并且需要付诸实践的书。初读时,可能会觉得它有点“费解”,甚至会产生一些抗拒,因为它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外山先生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不落俗套,也不拘泥于形式。他提出的“乱读术”,与其说是一种阅读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思考哲学。它鼓励我们打破阅读的“壁垒”,不要被书本的表面信息所束缚,而是要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甚至是作者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从反面入手”的论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式,它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发现新的视角。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否适用于我的实际阅读经历,并且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法。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随着不断的尝试,我逐渐体会到了“乱读”带来的乐趣和力量。它让我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阅读,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探索、去质疑、去思考。这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阅读的本质,也让我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