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铃薯繁育栽培与贮藏技术
定价:15.00元
作者:徐洪海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22094766
字数: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马铃薯繁育栽培与贮藏技术》一书主要介绍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用途、马铃薯生物特性与种植制度、马铃薯引种与良种繁育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等。
本书注重实际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突出实用技术的可操作性,可供农村种植户和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师生科研、教学参考书,供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运用各项技术。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用途、马铃薯生物特性与种植制度、马铃薯引种与良种繁育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收获与贮藏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于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学习应用,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也可供植保技术人员、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和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用质朴而又精准的语言,为你道破马铃薯生产的“天机”。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农业智慧的结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作者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详细介绍了各种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防治的病害,如病毒病,书中提供了从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到收获贮藏等全方位的防控策略。例如,在防治马铃薯病毒病方面,作者强调了选用无毒种薯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来获得无毒种苗。同时,在田间管理中,也提供了如何控制传毒媒介(如蚜虫)的措施,以及如何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疫情的蔓延。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对不同贮藏环境的控制要求,以及如何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在冷库贮藏中,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如何进行气体成分的调节,以及如何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防止霉变和腐烂。这些内容,对于提高马铃薯的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期,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希望的田野。书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作者数十年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深知掌握最新、最实用的农技知识对于指导农民生产的重要性。这本书,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作者在书中对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部分,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大力提倡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例如,在介绍马铃薯晚疫病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给出了多种防治组合拳,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这些方法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详细介绍了不同贮藏方式(如地窖贮藏、冷库贮藏、气调贮藏等)的原理、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特别是在如何控制贮藏期间的温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这对于减少马铃薯的采后损失,延长商品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初见此书,便被其朴实无华的书名所吸引。“马铃薯繁育栽培与贮藏技术”——简单明了,直击核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人,用最直接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我一直对农业生产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像马铃薯这样产量高、适应性强的作物,更是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生计。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期待能从中汲取到最实用、最科学的知识。扉页上的作者徐洪海,虽然我并不熟悉,但结合其专著的严谨性,我便知这定是一部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和理论沉淀的力作。书中的内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从马铃薯的种子选择、繁育方式,到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再到科学的栽培管理和采后贮藏,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仿佛亲身走进了那片郁郁葱葱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部分,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分析了各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并强调了绿色防控和生态农业的理念,这让我深受启发。同时,对于贮藏技术,书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详细介绍了不同贮藏方式的优缺点、适宜条件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贮藏损耗,这对于保障马铃薯的品质和市场供应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马铃薯高效栽培的大门,让我对这项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农业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读来倍感踏实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乃至是对这项作物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书中在关于马铃薯的繁育部分,不仅介绍了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还深入探讨了有性杂交育种以及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这让我了解到,育种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不同品种的杂交组合,如何筛选和鉴定优良杂交后代,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这对于提升马铃薯的品种品质、抗性以及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栽培技术方面,书中对土壤肥力管理和水分管理的重视程度,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了土壤的健康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并介绍了多种改良土壤的方法,如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同时,对于不同生育期马铃薯的水分需求,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来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马铃薯的生长规律,从而实现科学、高效的栽培。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本沉甸甸的知识宝库,每一页都散发着浓厚的农学气息。作为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我一直梦想着在家中也能种出优质的马铃薯,但屡屡因为技术瓶颈而受挫。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了我一盏明灯。它不仅仅是关于马铃薯的栽培,更是一种对农业精耕细作精神的传承。作者在书中对马铃薯的遗传育种,特别是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繁育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了解到,一个好品种的选育是高产高效的基础,而书中提供的关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品种的建议,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金不换的经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栽培技术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操作步骤,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个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关于土壤管理,作者不仅强调了土壤的酸碱度、肥力以及通透性,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优化营养供给,以及如何利用秸秆还田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书中也做了详尽的剖析,从块茎的形成、膨大到成熟,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和水分管理都有明确的指导。这些细致的讲解,让我不再是盲目地进行栽培,而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本厚重的农学百科全书,将马铃薯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的章节。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马铃薯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病虫害,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到病毒性病害,以及各种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综合防治策略的强调,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例如,在介绍马铃薯晚疫病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其流行规律,并给出了详细的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病害发生前的保护性喷药和发生后的治疗性喷药等。这些措施的组合,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同样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贮藏场所,如何控制贮藏期间的温湿度,以及如何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特别是在如何防止马铃薯发芽和腐烂方面,书中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如采用冷藏、遮光等方法。这些知识,对于延长马铃薯的商品期,减少采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我是一名刚开始尝试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之前也看过不少资料,但总是觉得零散不成体系。而这本书,将马铃薯的“一生”都为我梳理清楚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马铃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部分。我之前常常因为分不清病虫害的种类而用错药,造成损失。这本书详细列举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病虫害,并配有清晰的图片,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辨认。而且,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从根源上解决”。例如,对于马铃薯早疫病,书中详细分析了其发生的环境条件,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喷洒保护性杀菌剂等。这些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防治网络。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之前一直担心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腐烂变质,这本书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适宜的贮藏场所,如何控制贮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如何对贮藏的马铃薯进行定期检查。这些知识,让我对马铃薯的贮藏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方法”,更在于它传达了一种“理念”。作者徐洪海先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马铃薯高效栽培的蓝图。从马铃薯的起源与发展,到品种的特性与选择,这本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马铃薯块茎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的阐述所吸引。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以及激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在块茎膨大期,需要保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并控制好温度,避免高温胁迫。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施肥策略,实现养分的均衡供给,提高养分利用率,最终达到增产增质的目的。而对于马铃薯的贮藏,书中同样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不仅有传统的贮藏方法,还介绍了现代化的贮藏技术,如气调贮藏等。对于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如何根据贮藏目的(如种薯贮藏、商品薯贮藏)来选择适宜的贮藏条件,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些内容,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马铃薯生产和贮藏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为广大马铃薯生产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作者在书中对马铃薯的选种和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区域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和培育适宜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了详尽的建议。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引进新品种的特性分析,以及在国内的适应性表现,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们今后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栽培技术方面,书中对土壤肥力管理和水分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介绍了多种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方法,以提高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来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以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对于如何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以避免水分胁迫或过量灌溉,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对不同贮藏方法的原理、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如何通过合理的贮藏条件来减少马铃薯的腐烂变质和营养损失,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关注了其中关于马铃薯的繁育和品种介绍。作为一名对新品种研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参考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书中对马铃薯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如何进行品种间的杂交、如何进行世代鉴定、如何进行区域试验等。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马铃薯新品种的特性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为我们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书中关于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也提供了非常系统性的指导。从土地的选择、土壤的改良,到播种、施肥、灌溉,每一个环节都阐述得十分到位。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营养需求的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马铃薯的生长状况来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这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养分浪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贮藏技术方面,书中同样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包括不同贮藏方法的原理、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如何通过合理的贮藏条件来降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