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汉汉英大词典 口袋本 (第二版) 中学生小学生词典字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新英汉汉英大词典 口袋本 (第二版) 中学生小学生词典字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汉英词典
  • 口袋本
  • 中小学
  • 教学
  • 语言学习
  • 华语教学
  • 第二版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浮光掠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
ISBN:9787513805193
商品编码:28796566810
丛书名: 新英汉汉英大词典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 第2版 (2013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 New English-Chien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精装: 1263页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64
ISBN: 9787513805193
条形码: 9787513805193
商品尺寸: 15.2 x 11.8 x 5 cm
商品重量: 621 g
品牌: 华语教学出版社

再版前言
前言
体例说明
正文
英汉词典
汉英词典

 《新英汉汉英大词典(口袋本)(第2版)》配合教学,遵循国家英语课程的标准,结合各版英语教材编写。收词丰富,英汉部分共收词15000余条,加上短语、派生词、复合词共40000余条,做到了释义准确,详尽,用语规范,浅显易懂。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导读》 一本带你领略人类思想瑰宝的深度指南 著者: 史密斯·约翰逊 (化名) 出版社: 文汇书苑 出版时间: 2023年秋季 页数: 约 780 页 装帧: 精装,附赠书签及导读手册 --- 内容提要:穿越时空,与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对话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导读》并非简单地罗列书目或提供情节摘要。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那些标志性作品的权威性导读手册。它旨在帮助读者超越表层的阅读障碍,深入理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内在逻辑、历史背景、哲学意蕴及其对后世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集合了多位文学史学家、哲学史家及文化评论家的智慧结晶,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为普通读者搭建一座通往宏大文学世界的坚实桥梁。 --- 核心章节与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为七大部分,精选了从古希腊史诗到二十世纪先锋文学的四十余部核心作品。每一部作品的导读都遵循“背景—结构—主题—影响”的系统性框架。 第一部分:古典文明的奠基石(约 150 页)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文明的源头活水。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不仅解析了英雄主义的古典定义,更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意志”在早期叙事中的辩证关系。重点分析了阿喀琉斯的选择背后的伦理困境,以及奥德修斯返乡途中所象征的人类精神漫游的本质。 索福克勒斯悲剧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深入解析了古希腊“三一律”的戏剧结构,并阐释了“知与盲”的永恒母题。特别对《安提戈涅》中“城邦法律”与“神圣良知”的冲突进行了细致的现代对照解读。 柏拉图《理想国》导读: 从哲学文本的角度切入文学性,剖析了“洞穴寓言”如何成为后世所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文学的蓝本。 第二部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转折(约 120 页) 本部分关注信仰的衰落与人性的觉醒。 但丁《神曲》全景解析: 以中世纪神学体系为骨架,梳理了但丁的政治抱负与个人救赎之路。详细图解了地狱、炼狱、天堂的象征意义层级,帮助读者理解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 薄伽丘《十日谈》: 探讨了“世俗化”在文学中的初次大规模胜利,分析了其叙事手法如何为后来的小说形式奠定基础,尤其关注其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式描绘。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将其置于骑士精神的黄昏背景下,解析了“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张力。重点分析了疯癫叙事(Mad Narratives)的讽刺艺术。 第三部分:启蒙运动与社会批判(约 140 页) 本部分关注理性的光辉及其局限性。 伏尔泰与卢梭的文论对照: 简要介绍二者在“自然人”与“社会契约”上的分歧,并将其映射到其文学创作(如卢梭的自传体写作)。 歌德《浮士德》精读: 深度解读了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契约,探究其背后对知识无限渴求的人类原型。本书提供了对“永恒的女性精神引导我们向上”这一结语的哲学层面的多重解释。 简·奥斯汀的“客厅小说”: 分析了《傲慢与偏见》如何在严格的社会礼仪框架下,完成对女性经济地位和婚姻选择权的微妙探讨。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反叛(约 110 页) 本部分聚焦于情感的回归与对工业化的抵抗。 拜伦与雪莱的诗歌选读: 侧重分析“拜伦式英雄”的成因,以及雪莱对社会不公的激烈控诉。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不仅将其视为哥特小说,更将其定位为科学伦理的鼻祖。详细论述了造物主对被造物之责任的文学探讨。 果戈理《死魂灵》: 结合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讽刺现实主义”的独特基调,以及对“小人物”命运的深沉关怀。 第五部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巅峰(约 130 页) 本部分力求还原十九世纪的社会全景。 巴尔扎克与福楼拜的技艺: 重点对比《高老头》中社会阶层固化对个体命运的碾压,以及《包法利夫人》中对语言精确性的极致追求,如何构建“客观的真实”。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迷宫: 以《罪与罚》为例,剖析了“超人哲学”的早期预演,以及对人类内心深处罪感和救赎需求的探索。 托尔斯泰的史诗观: 导读《战争与和平》,阐述了托尔斯泰如何将个人情感叙事与宏大的历史进程有机结合,及其对“非理性历史动力”的独特见解。 第六部分:现代主义的破碎与重构(约 100 页) 本部分探索二十世纪初,文学如何应对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精神创伤。 乔伊斯的意识流: 选取《尤利西斯》的关键章节进行导读,重点解析“内心独白”这一文学工具的语法革命性。 普鲁斯特的记忆宫殿: 探讨《追忆逝水年华》中“非自愿记忆”对时间感知的重塑,及其对艺术如何对抗虚无的哲学思考。 卡夫卡的荒诞世界: 分析《变形记》和《审判》如何用“官僚主义的逻辑”构建现代人的异化体验。 第七部分:当代文学的多元回响(约 50 页) 本部分简要涉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 加缪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 简析《局外人》中“荒谬感”的哲学基石,及其对个体自由的宣告。 ---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整合: 每部作品导读均附带“历史语境卡片”和“哲学关联索引”,帮助读者建立文学、历史、哲学之间的联系网络。 2. 原著精粹引用: 书中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原文段落,并配有权威译本的对照性批注,读者无需频繁翻阅原著即可理解关键语境。 3. 研究方法论: 附录提供了“如何有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实用指南,包括文本细读、符号学解读和文学批评流派简介。 4. 深度注释体系: 对作品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神话典故、地域风俗进行详尽解释,扫清所有阅读障碍。 ---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生,作为核心参考教材。 有志于提升人文素养,但对经典文学望而却步的社会读者。 文学爱好者和写作研修者,寻求系统性、结构化的名著解读框架。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导读》致力于提供一种既有深度又充满乐趣的阅读体验,让你不再是文学的旁观者,而是有能力参与到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对话中去。它将是你书架上,一本永不过时、常读常新的知识灯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词汇选择广度,对于一个“口袋本”来说,简直令人惊喜,尤其是考虑到它的受众定位——中学生和小学生。我之前总觉得这种小册子,为了控制体积,必然会在词汇量上做出巨大牺牲,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它涵盖了教材中绝大部分的核心词汇,而且不只是简单的罗列,它在一些多义词的处理上,展现出了超越一般学生词典的深度。例如,它会把一个英文单词在不同学科领域,比如科学、文学或者日常口语中可能出现的含义,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区分开来,并且配上简短却极具代表性的例句。这对于建立起对词汇的“立体”认识非常有帮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表面。更重要的是,它收录了一些在日常写作和口语交流中非常高频的“搭配短语”,而不是孤立地展示单词。这种对“词伙”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造句时,能听起来更地道,更符合母语者的表达习惯。这种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让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词工具,更像是一个精简的“语言用法指南”。

评分

从我个人使用这本词典的体验来看,它的“手感”和“反应速度”是让我最满意的两个方面,尤其是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查词典往往是争分夺秒的过程,可能是在老师提问后三秒内必须给出反应,或者是在做完形填空时,必须在十秒内确定某个词的含义。这本口袋本的索引设计做得非常高效,那种清晰的字母分隔和适度的词条密度,使得“定位”动作变得本能化。我几乎不需要花时间去“寻找”词条,我的手指就能迅速滑到目标位置。这种肌肉记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在物理结构上对效率的优化。它没有为了追求“全”而牺牲了“快”,也没有为了“小”而牺牲了“准”。这种对用户行为模式的深刻理解,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成为了一个可靠的“效率倍增器”。它不是那种你束之高阁,偶尔才用一次的“大部头”,而是那种真正能陪你度过无数次快速查询瞬间的“贴身伙伴”。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语言学习的“引导性”上的设计,这绝对是它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关键所在。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冷冰冰,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我发现,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单词后面,它会附带一个小小的“学习提示”或者“易混淆辨析”的栏目。这些提示虽然篇幅很小,但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指出学习者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动词后接介词的固定用法,或者同形异义词的细微差别。这种前瞻性的设计,体现了编者对目标用户学习痛点的深刻洞察。它好像在告诉我:“你可能会在这里卡住,所以我们提前给你准备了解决办法。” 此外,对于一些发音容易产生歧义的单词,它也尽可能地用最直观的方式标记了重音和可能出现的音变情况,这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早期习惯养成。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阅读和查询的过程充满了被指导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这一点在同类产品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

这本书在遵循了作为工具书的严谨性的同时,还成功地融入了现代华语教学的理念,这从它所属的出版社背景也能略窥一二。它在解释英文释义时,用词非常精准,而且明显地朝着“用简单英语解释复杂英语”的方向靠拢,这对于正在进行双语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是极好的过渡。我发现它避免了过多使用过于晦涩的中文成语或复杂的句式来解释简单的词汇,而是倾向于使用更贴近学生日常认知水平的白话文,这极大地降低了“查字典看懂释义”本身的难度。另外,它的收录标准似乎也与最新的教学大纲保持了高度同步,无论是新引入的科技词汇,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但又不那么通用的词语,都有所涵盖。这种与时俱进的能力,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核心。它不仅仅是记录语言,更是在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的实践和演变之中,这一点让我在推荐给后辈时,更有底气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那种小巧玲珑的口袋式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在路上或者课间翻阅学习的人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地铁上,空间特别拥挤,但因为它是这种紧凑型的,所以单手握持起来非常方便,完全不会有那种笨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讲究,虽然是袖珍版,但油墨印得清晰,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而且,它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常用词汇的释义和例句的排布,做得相当精炼,没有多余的冗余信息,直击核心。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条结构上的处理,那种层级分明的布局,让初学者也能迅速找到他们需要的那部分信息,比如词性、主要的几种用法,甚至是那种细微的语境差别,都用小小的符号巧妙地区分开了。对比我之前用的好几本同类型的词典,这本在“便携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看得出来,设计者真的花心思去理解目标用户——那些在时间碎片中学习的学生群体——的需求了。那种厚实的手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仿佛随时随地都能提供最及时的语言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