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青海
定价:23.00元
作者:王小梅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032363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使人们对浪漫的草原产生无限的憧憬;一首“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动人诗篇,使人们不禁联想到长江源头人民的宽阔胸襟;还有那大气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使人们向往天上人间的通途何在?莽昆仑、西王母、天路行、日月山、通天河、原子城、塔尔寺、青海湖等这些熟知的名字究竟出自哪里?本书将您带入产生浪漫情怀的三江之源,领略“大美青海”给予我们的震撼,也细细品味那些我们的诸多疑惑。
目录
概况
你了解青海吗?
青海省旅游业具有何种发展前景?
青海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来青海旅游的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青海在中国版图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
你知道青海地理上的三张面孔吗?
青海省的简称“青”包含了哪些寓意?
青海行政区划包括多少个单位?
青海的地形地貌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为什么青藏高原被誉为“水资源宝库”?
青海有哪些大的山系?的山是哪些?
青海登山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在哪里?
青海气候属于何种类型?有何特征?
青海省自然保护区有几处?其分布如何?
青海的森林公园有哪些?
青海省湿地生态保护区有哪些?
何谓“青海云杉”?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人参果”是什么植物?其价值如何?
“冬虫夏草”是虫还是草,其特有价值是什么?
你了解青海的大豆及营养价值吗?
在青海旅游时可看到哪些动物奇观?
奥运会吉祥物“迎迎”是高原上的哪种动物?生活习性如何?
“高原勇士”牦牛有何生活习性?
你了解藏獒吗?
华夏母亲河——黄河源于哪里?
中国长的河——长江源于哪里?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源于哪里?
你知道青海是全国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吗?
青海民族人口组成状况如何?有哪些特有民族?
你知道在青藏高原上何时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世居早的是哪个民族?
青海是何时完全融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中国历史上在青海高原崛起了哪两个的鲜卑族政权?
吐蕃后裔在青海建立了哪个政权?
世居青海的汉族是何时来到青海的?又通过几次移民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以“非战”的方式解决边疆民族矛盾的策略早由谁实施?
你知道马氏军阀在青海是如何统治的吗?
你了解青海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及其历史渊源吗?
青海世居的六个民族其根基是何时建立的?
“昆仑神话”起源地在哪里?
“昆仑神话”中有影响力的传说是哪一种?
你了解那些美妙传情的西王母由来的传说吗?
昆仑神话以及西王母传说中的人物到底有没有原型?昆仑神话中传说的西王母国指哪里,属于哪个时期?
昆仑神话传说中的“虎齿豹尾”本质是什么?
西王圣母的瑶池有多少个?大的是哪个?
青海境内有哪些有关西王圣母神话传说的遗迹?
你知道青海也有古长城吗?
为什么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国际赛事?
为什么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三日无茶”?这种茶产自何方?
青海有哪些古文化形式?其的历史遗存是什么?
青海的“社火”与内地汉族地区的文化有何渊源?有何地域特色?
你知道“南线丝绸之路”吗?
你知道历史上联系高原腹地的古道——唐蕃古道吗?
青海的“花儿”有何特色?有哪些的花儿会?
你知道唱“花儿”时的禁忌吗?
藏族古老而神秘的自然崇拜是什么?
为什么白色是藏民族为崇拜的颜色?
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对“神山”朝拜的
具体形式是什么?
你了解“哈达”的由来及象征意义吗?
在藏区的四大圣湖是哪些?
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有哪些的民族节日?
你知道佛教中“六字真言”的含义吗?
为什么藏区的人们口中不停地咏诵“六字真言”?
为什么藏族生活中有“祭敖包”的仪式?
你知道藏族饮食中的风干肉和生肉吗?
藏传佛教源于何时?在哪些地方传播?
藏传佛教有哪些鲜明的地方特色?
你知道藏传佛教中影响较大的五大教派的教义吗?
佛教中的“三所依”究竟是什么?
你知道佛塔的含义吗?
为什么在雪域高原上到处可见到飘曳的经幡?
你知道藏区的“风马”及“五色风马旗”是什么吗?
你了解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吗?
为什么藏族对山、水如此崇拜?
你了解青藏高原腹地上现存古老的牛毛帐房吗?
在藏区旅游时我们需注意的禁忌习俗有哪些?
你了解青海历史上的藏族部落吗?
青海藏戏有什么特点?
藏族歌舞有何特色?
为什么在青藏高原孕育了“巨石文化景观”?
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工艺画有哪些类型?
为什么说青藏高原是地毯的故乡?
你知道“马褥毯”的具体使用功能吗?
为什么说藏毯是地毯中的精品?
你了解具有高原古朴、神秘特色的雕刻工艺吗?
你了解青海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吗?
青海汉族地区方言中的基本俚语有哪些?
青海有哪些具地方特色的小吃?
你知道国家地理标志拟在青海的哪些地方建立?功在何处?
你知道青海境内的世界之吗?
在青海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哪些的古城堡?
为什么青海的喇家遗址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青海省各地有哪些主要的节庆活动?
青海开发了哪些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你听说过“藏羚羊跪拜”的故事吗?
青藏铁路贯通促进青海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背景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吗?
游人到达高原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西宁市
西宁为什么被誉为“夏都”?
西宁为什么被称为“高原古城”?
你了解历代王朝对青海的统治及西宁的历史沿革吗?
你知道西宁机场现有多少条直航线路吗?
你参加过西宁市举办的“青海郁金香节”吗?
西宁有哪些古八景?
西宁市大的公共游乐公园是哪里?
你知道西宁的“南凉虎台遗址”吗?
你知道青海也有“长城”吗?
古城西宁的“古城门”今何在?
青海古羌人聚落遗址——沈那遗址在哪儿?
你知道马步芳公馆一一馨庐吗?
西宁市的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你知道西宁的“浦宁之珠”吗?
你知道西宁有哪些的博物馆吗?
你知道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吗?
你知道西宁塞纳德滑雪场有何特色吗?
你知道享誉西北地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吗?
你知道号称中国第二大悬空寺的西宁北山北禅寺吗?
你知道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六十六位的西源山吗?
你知道青海省大的汉传佛教寺院——法幢寺吗?
你知道塔尔寺的由来吗?
你了解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吗?
为什么说塔尔寺建筑是汉藏文化结合的典范?
你知道金碧辉煌的“大金瓦殿”吗?
塔尔寺的辩经等佛事活动在哪个殿里举行?
塔尔寺的大建筑物是哪一座?
你知道塔尔寺的综合性建筑——大拉让吉祥新宫吗?
塔尔寺汇集了哪些塔?
你知道塔尔寺的八宝如意佛塔吗?
你知道塔尔寺秀丽的时轮塔吗?
你知道塔尔寺“菩提树”的传说吗?
你知道塔尔寺设有的“四大学院”吗?
你知道塔尔寺还有专门的印经院吗?
塔尔寺有几座金瓦殿?
藏传佛教寺院的佛殿内为什么都点“酥油灯”?
你知道酥油花的由来吗?
你了解塔尔寺“艺术三绝”是什么吗?
塔尔寺的大厨房究竟有多大?
你知道酥油花是怎样制作完成的吗?
塔尔寺有哪些值得观赏的古玩?
塔尔寺收藏了哪些藏文经典?
塔尔寺一年中较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有哪些?
你了解塔尔寺有名的晒大佛活动吗?
在塔尔寺供奉了哪些神佛像?
你见过佛事用的法器吗?
西宁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你知道“海藏咽喉”指的是哪里吗?
湟源排灯有何地方特色?
你了解湟源城隍庙吗?
扎藏寺有何特色?
你了解历史上的战略要塞石堡城吗?
你了解东峡佛儿崖石窟吗?
你知道昆仑文化的集锦——“扎麻隆凤凰山”吗?
湟源峡石刻文化走廊景观有何特色?
你知道西宁市号称“北武当”的老爷山吗?
你知道西宁市大通县的“娘娘山”吗?
你知道藏区古刹“广惠寺”吗?
你了解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你了解风光旖旎的鹞子沟森林公园吗?
为什么青海人“二月初二”吃大豆?
海东地区
海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内文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印象。要知道,阅读旅游指南,尤其是在旅途中需要随时查阅时,字体的易读性至关重要。我留意到,它似乎采用了比较经典的衬线字体,配合恰到好处的字间距和行距,即使在光线不太理想的环境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社对目标读者的尊重。如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感”,把文字挤得密密麻麻,读起来极其压抑。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给予了文字呼吸的空间。这种对版面美学的坚持,让我觉得,作者和编者在对待这份“导游”工作时,是带着一种匠人精神的,他们希望读者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享受到阅读的过程本身。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的书籍一直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数量,内容的深度难免会打折扣,沦为浅尝辄止的百科全书。然而,这本书的厚度以及它所针对的特定地域——青海,这样一个地理、历史、民族风情极为复杂的省份,让我对它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比如青海湖的水文变化、祁连山脉的生态保护,或是藏传佛教在当地传播的历史细节等方面,能提供超越普通旅游文献的专业见解。如果它只是简单地重复网上随处可见的零散信息,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需要深入田野调查才能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能真正体现出“导游”这个身份的专业门槛,不仅仅是路线的规划者,更是文化的解读人。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装帧侧边,似乎印有某种特殊的标识或符号,虽然我看不懂那具体的含义,但它给我的感觉,像是某种“身份证明”或者“官方认证”。这让我联想到,一本合格的导游用书,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是生命线。青海的许多政策、交通、乃至季节性的气候特点都在不断变化,一本陈旧的指南毫无用武之地。因此,我非常好奇它在信息更新的机制上是如何设计的。它是否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进行定期的内容核查和修订?或者说,它是否能提供某种电子版的配套支持,以便读者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接入最新的数据?这种对“实用性”的考量,决定了一本导游书的最终价值,它必须是活的,能与时俱进的工具,而非僵硬的纸质纪念品。
评分我昨天在书店里翻阅了好几本关于西北地区的旅游读物,但唯独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拥有欲”。它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饕”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他走过千山万水后的心得体会。你知道,很多指南书,介绍景点时总是千篇一律,无非是“某某地历史悠久,风景绝美”,读起来干巴巴的,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行文风格,从我快速浏览的几个章节的标题和导语来看,明显带有叙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底蕴。它似乎更关注“人”在青海的故事,是那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的智慧,还是早期探险家留下的足迹,这些才是构成一个地方灵魂的关键。这种叙事驱动的方式,比单纯的地理信息介绍,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人期待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色彩搭配得极其和谐,那种藏蓝与雪域白的主色调,仿佛一下子就把你带到了青藏高原的纯净天空之下。光是看着它,我就能想象出那种高远、辽阔的气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它的内部结构,但仅凭这第一眼的印象,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包装上的用心。他们显然明白,对于一本旨在引导人们探索青海这片神奇土地的指南来说,外在的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它不像那些千篇一律的旅游手册,那种设计语言显得过于刻板和功利,而这本的调性,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愿意珍藏。我甚至在想,它的装帧材质是不是也经过了特别的选择,摸上去是否带有那种粗犷又不失细腻的质感,就像青海的自然风貌一样,既有大气的磅礴,又不乏细节的精妙。这本书放在书架上,自带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存在感,预示着里面承载的知识和信息,绝非泛泛之谈,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文化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