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傢玩好嗎》是韓寒親任主編的原創文學最新戰力,精選31篇“真心話+自然美”的獨傢首發好文:微博上最會講故事的人張嘉佳獻上催淚親情的《請帶一包葡萄乾給我》;《他們最幸福》作者大冰的《我的小姑娘》質樸感人;趙本山第53位弟子、“屌絲男士”大鵬帶來《我和傢駒》,懷舊永遠的beyond;號稱“90後男神”的新人陳諶,以《冰箱裏的企鵝》《時光若刻》兩篇作品成為本書“頭條”;韓寒旗下大贊女作者張曉晗的《愛他們的時候我們像條狗》,文字潑辣風趣依舊;新書《女王喬安》已同期齣版;還有微博紅人留幾手、囧叔,音樂人宋鼕野,畫師耀一,科學鬆鼠會小莊,攝影師馬良,以及實力派貓力、瘦肉、顧異、蕎麥、蔡崇達、滕洋、張佳瑋、寜飛、牛大倫、老王子、謝夢遙等等等等。
主編韓寒還特邀好友安妮寶貝、周雲蓬,攜手發錶最新作品:安妮寶貝的《一封信》以禪意看人世;周雲蓬的《無人》奇幻莫測;而韓寒的《這裏會長齣一朵花》,第一次公開講述與愛女韓小野的溫暖故事。
願這些美好的文字,在復雜世界裏,陪伴你。
基本信息
齣版社: 三秦齣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編輯推薦
《很高興見到你》,《去你傢玩好嗎》。韓寒主編的「一個」書係,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瞭,當下中國原創文學暢銷新作傢的輸齣平颱。
不久之前,從「一個」齣發的同學有:
張曉晗《女王喬安》;
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大冰《他們最幸福》;
大鵬《在難搞的日子笑齣聲來》
於謙《玩兒》;
囧叔《我講個笑話,你可彆哭啊》;
貓力《貓力亂步》;
七堇年《平生歡》;
暖小團《懶得甜美》;
……
下一個會是誰?
答案就在這31篇好文字中。
作者簡介
韓寒
1982年9月23日,生於上海金山區亭林鎮。
寫作:
1997年在《少年文藝》發錶作品;
1999年憑藉《杯中窺人》獲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奬,次年蟬聯;
2000年齣版長篇小說《三重門》,纍計銷售600萬冊;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飛馳》;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長安亂》;
2004年《五年文集》,作品有法國、韓國、香港、新加坡、颱灣、日本版本,其中法國版本獲得法國2004年10月法國最暢銷圖書;
2005年《就這麼漂來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榮日》;
2008年《雜的文》;
2009年《他的國》《可愛的洪水猛獸》;
2010《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以及其間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暢銷書榜,韓寒作品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球齣版;
2010年9颱灣齣版博文集《青春》《齣發》;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雜文集《脫節的國度》在香港書展發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音樂:
2006年5月個人單麯《私奔》發行;
2006年9首張個人專輯《寒?十八禁》發行;
2011年2月與範冰冰閤作,為其主演的電影《觀音山》主題麯《辭》作詞;
2012年7月為李宇春全新大碟主打歌《似火年華》填詞。
電影:
小說《一座城池》2013年改編電影上映,房祖名主演;
小說《長安亂》被張艾嘉雪藏五年,侯詠擔任導演,2014年上映。
齣版:
2010年主編雜誌《獨唱團》,銷售200萬冊,被迫停刊;
2012年主編監製APP《ONE一個》,上綫當日位居榜首應用,現裝機量2000萬,活躍用戶600萬;
2013年主編文藝雜誌《一個》,9月創刊號《很高興見到你》60天銷售100萬冊;
2014年主編《一個》第二部《去你傢玩好嗎》。
目錄
這裏會長齣一朵花
冰箱裏的企鵝
愛他們的時候我們像條狗
再熱也熱不過初戀
我的小姑娘
為瞭告彆的聚會
一封信
再見,PUPPY LOVE
聽著聽著就老瞭
音樂傢的女兒
漫長午休
我的男朋友
我的女朋友
人生若隻如初見
時光若刻
長頸鹿在超市做導購
我的鬍子裏長滿瞭故事
再冷也冷不過人心
老趙
我和傢駒
我們被這個世界改變瞭太多
天仙配
在彆處癥候群
月亮和愛情都像一碗蜂蜜
無人
狗王周琪聖
你隻不過,愛上他人所愛
人間臥底
細緻入微的謀殺
阿小和阿小
請帶一包葡萄乾給我
插圖:
請帶一包葡萄乾給我
張嘉佳
1
我喜歡吃葡萄乾。碧綠或深紫,通體細白碎紋,一咬又韌又糯,香甜穿梭唇齒間。最好吃的一包是小學四年級,由親戚帶來。她是我外公的妹妹,我得稱呼她姑姥姥,長相已經記不清楚。但我記得這包葡萄乾的口感,比之後吃過的都大一些,如果狠狠心奢侈點,三四顆丟進嘴裏,幸福指數和一大勺冰西瓜並駕齊驅。
姑姥姥年輕時嫁到烏魯木齊,自我記事起便沒見過。直到她和丈夫拎著許多行李,黃昏齣現在小鎮,我們全傢所有人都在那個破爛的車站等待。小一輩的不知道正守候誰,長一輩的神色激動,而姑姥姥一下車,臉上就帶著淚水,張著嘴沒有哭泣的聲音,直接奔嚮外公。兩位老人緊緊擁抱,這時姑姥姥哭泣的聲音纔傳齣來。
我分到一包葡萄乾,長輩們歡聚客廳。小鎮入夜後路燈很矮,傢傢戶戶關上木門,青磚巷子幽暗麯摺,溫暖的燈光從門縫流淌齣來。我咀嚼著葡萄乾,坐父母旁邊隨大人興奮地議論,昏昏睡去。醒來後,父親抱著我,我抱著葡萄乾,披星光迴傢。
姑姥姥住瞭幾天,大概一星期後離開。她握住外公的手,說,下次見麵不知道幾時。外公嘴唇哆嗦,雪白的鬍子顫抖,說,有機會的,下次我們去烏魯木齊找你們。我跳起來喊:我跟外公一起去找姑姥姥!大傢轟然大笑,說,好好好,我們一起去找姑姥姥!
現在想想,這些笑聲,是因為大傢覺得不太可能,纔下意識發齣來的吧。親人那麼遠,幾乎超越瞭這座小鎮每個人的想象。在想象之外的事情,簡單純樸的小鎮人隻能笑著說,我們一起去。
2
我長大的小鎮,在蘇北靠海的地方。一條馬路橫穿鎮子,以小學和市集為中心,擴散為數不多的街道,然後就銜接起一片片田野。記得田野的深處有條運河,我不知道它從哪裏來,蕩著波浪要去哪裏。狹窄的小舟,陳舊的漁船,還有不那麼大的貨輪,似乎漂泊在童話裏,甲闆和船篷裏居住我深深嚮往的水上人傢。電綫劃分天空,麻雀撲棱棱飛過,全世界藍得很清脆。
每天放學後,要路過老街走迴傢。老街匍匐著一條細窄的河,沿岸是些帶院子的住戶。河堤起頭打瞭口井,井邊拴住一個披頭散發的瘋子,衣服破破爛爛,都看不齣顔色,黑抹抹一團。據高年級混江湖的同學說,瘋子幾年前把兒子推落井中,清醒後一天到晚看守著井,不肯走開。結果他就越來越瘋,鎮裏怕他鬧事傷人,索性將他拴在那邊。
我跟高年級混江湖的同學産生友誼,是因為那包全鎮最高級的葡萄乾。它的袋子印著烏魯木齊四個字,仿佛如今的手包印著PRADA,簡直好比零食界飛來之客。每天掏一把給高年級同學,他們就讓我追隨身後,在校園橫行霸道。
一天,自以為隱隱成為領袖的我,喪心病狂用火柴去點前排女生的馬尾辮,明明沒燒到,依然被班主任留堂。迴傢沒有人一起走,獨自鬱鬱而行。走到老街,精神病依舊半躺在井邊。我懶得理他,直接往前走。突然他坐起來,轉頭衝著我招招手。我驀地汗毛倒竪。他不停招手,然後指指井裏麵。我忍不住一步步走過去,好奇地想看看。快要近瞭,鄰居傢和我一起長大的胖文衝來,手中舉著棉花糖,瘋狂地喊,不要過去!
我沒過去,被胖文拽住瞭。他和我共同迴傢,氣喘籲籲地說,幸虧自己去供銷社偷棉花糖,迴傢比較晚,纔救我一條小命。我說什麼情況。他神秘兮兮地告訴我:老人說,那口是鬼井。往裏看,會看到死掉的人。你一看到鬼,他就會脫離這口井,而你替代他,被井睏住,直到下一個人來看你。我拍拍胸脯,心想:差點死在留我堂的班主任手中。胖文盯著我,說,還有葡萄乾嗎?
3
太玄妙瞭。
我覺得童年一定要屬於農村的。稻田,河流,村莊的炊煙,金燦燦的油菜花;抓知瞭,摸田螺,偷鴨子,率領三百條草狗在馬路衝鋒;瘋子,神棍,村長,叫賣的貨郎,趕集的大嬸,赤腳被拿著刀的老婆追一條街的大叔……
最美麗的是夏天,不比現在的烤箱模式,全人類塞進锡紙高溫烹飪,大傢死去活來,什麼樂趣都沒有。那時候的夏天,白晝有運河的風,入夜有飛舞的螢火蟲。到黃昏,傢裏把飯桌搬齣來,在門口庭院一邊納涼一邊吃飯。鄰居也統統在門外吃飯,可以鬍亂走動,你夾我傢一口紅燒肉,我夾你傢一口土豆絲。吃過飯,大人擦乾淨桌子,小孩就赤膊爬上去。躺在八仙桌冰涼冰涼的,仰望夜空,漫天星星感覺會墜落,銀光閃閃,看著看著就鏇轉起來,包裹住自己。我們離樹很近,我們離微風很近,我們離星空很近,我們離世界很近。
作業呢?作業外公幫我做。後來被媽媽發現,禁止外公齣手。我去跟外公談判,他苦惱地拍著蒲扇,說:我不敢。我說,那你要賠償我。外公說,怎麼賠償?我說,明天他們要抓我打針,你跟他們搏鬥,不要讓他們傷害我的肉體。外公說,好。可惜第二天,五個大人把我按在闆凳上,打一針不知道什麼防疫的玩意。我連哭帶罵,都頂不住十隻邪惡的大手。淚眼迷糊中,艱難地發現坐門口的外公。他立刻扭轉頭,假裝沒看見。打針結束瞭,我一個月沒理他。外公憋不住,每天誘惑我。雞屎糖、蜜棗、糖疙瘩等等什麼都使盡。我每次都喊,叛徒,叛徒,離開我的視綫!
不久七夕節,外公照例來誘惑我。我這次原諒瞭他,因為葡萄乾吃光瞭。外公塞給一把瓜子,說,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給我聽。我不屑地說,大爺聽過瞭。外公說,帶你去偷聽牛郎織女聊天。
這個相當有趣啊!我赦免瞭他的罪,眼巴巴等天黑。天一黑,外公吭哧吭哧搬著躺椅,領我到鄰居傢的葡萄藤下,把我放在躺椅上,說:聲音小點,彆驚動牛郎織女,十二點前能聽到他們談心事兒的。看到那顆星瞭嗎,牛郎哦,旁邊兩顆小一點的星星,是他兩個小孩,放在扁擔挑著的水桶裏。我說,不是有烏鴉大雁蛤蟆什麼的,一起搭橋嗎?這幫混球什麼時候搭?外公呆呆看著我,說,孫子呐,人傢是喜鵲。橋一搭好,牛郎織女就可以見麵啦。結果我真的等到十二點。途中媽媽幾次來揪我,我都喊:你身為人民教師,居然乾涉兒童探索大自然,居心何在?媽媽呸我一口,繼續揪我,我拼命吐口水,擊退媽媽。可是夜深瞭,也沒聽到。外公說,可能牛郎織女被吵到瞭。我說,那豈非要等到明年?外公說,沒關係,以後我幫你在下麵偷聽,一有聲音就來喊你。我沮喪地點頭,突然問,外公,姑姥姥還會帶葡萄乾來看我們嗎?外公一愣,手裏搖著的蒲扇停下來,雪白的鬍子上帶著星光,說,不會啦。我說,為什麼?為什麼?是葡萄乾太貴,姑姥姥買不起瞭嗎?我給她錢,讓她從烏魯木齊替我買!外公說,因為太遠瞭。我心灰意冷,行屍走肉一般迴去睡覺。
然而沒有等到第二年七夕,我就看見瞭姑姥姥。
4
外公去世那天在淩晨,天沒有亮。我被媽媽的哭聲驚醒,不知道齣瞭什麼事情。後來葬禮,親戚好友排成長隊,迎送骨灰。沒人管小孩,我默默排在隊伍的尾巴,默默舔著酸梅粉,還有空和其他小孩笑嘻嘻地打招呼,覺得無聊。姑姥姥排在隊伍的前方,有時候拐彎,我會看見她顫巍巍的身影,忍不住想追上去問問,姑姥姥,我的葡萄乾呢?
長隊路過葡萄藤架,我抬頭,發現外公沒有坐在那裏。他沒有坐在下麵幫我偷聽牛郎織女講話。他死瞭,他不會再坐在葡萄藤下。他不會再用蒲扇替我抓蜻蜓。他不會再用蹩腳的普通話給我讀小人書。他不會再站在三岔路口等我放學。他不會再跟我一起數螢火蟲。他不會一大早卸下傢裏的木門,幫我買早飯。我呆呆看著葡萄藤,突然眼淚衝齣來,放聲大哭,哭得比打針更加撕心裂肺。
一周前的大清早,外公躺在床上,我跟著媽媽去看望他。他呼吸又低沉又帶著細微的哮喘,像破爛的風箱。我坐床邊,說,外公,我去上學啦。外公臉轉過來,沒有錶情,連那麼深的皺紋都靜止不動。我大聲喊,外公,我去上學啦。外公的手靠著棉被,枯枝一般,毫無光澤,布滿老年斑,很慢很慢地舉起一點點,抓住我的手。我傻傻看著外公的手,說,外公,你怎麼啦?外公聲音很小,再小一點,就跟牛郎織女的情話一樣聽不見瞭。他說,好好上學,外公要走瞭。我說,要不是我媽太凶,我纔不要上學。他說,外公要走瞭,看不到你上大學瞭。我大聲說,上他媽的大學!我迴過頭,看見站身後的媽媽,她臉上全是眼淚。我又把頭低下來,看見外公的手,抓著我的手,不情願地說,好吧,上大學就上大學。
一周後的下午,我跟著長長的隊伍,落在最後麵,放聲大哭。
5
第二天我照常上學,放學。路過河堤的井,瘋子已經不見瞭,誰也不知道跑哪去瞭。高年級的同學說,他半夜掙脫,可能死在哪個角落吧。我慢慢走近那口井,心裏撲通撲通亂跳。我想看一眼井底,會不會看到外公,這樣他就能齣來瞭。我心都要跳齣喉嚨,艱難地磨蹭在井旁,哆嗦著往下低頭。
井口寒氣直冒。沒到黃昏,陽光不算耀眼,照得井底很清楚。井水很乾淨。井水很明亮。我隻看到瞭自己。我隻看到瞭自己小小的腦袋,傻乎乎地倒映在水波裏。都是騙人的。我趴在井口,眼淚一顆一顆掉到井底,也不知道能否打起一些漣漪。
幾天後,我們全傢送姑姥姥,送到小鎮那個隻有一座平房的車站。姑姥姥這次一個人來的,隻帶著一個軍用行李袋,貼著紅五角星。她放下袋子,用手帕擦眼淚,跟外婆說,妹妹,這次我們就真的可能再也見不上麵瞭。外婆雙手握住她的一隻手,哭得說不齣話。姑姥姥說,妹妹,你讓我抱一下。姑姥姥和外婆擁抱,兩個老人的身影瘦小而單薄,風吹動白發,陳舊乾淨的衣服迷濛著陽光,和灰濛濛的車站一起留在我記憶裏。
姑姥姥打開行李袋,掏齣一塊布,放進外婆手心,說,妹妹,這是當年哥哥送給我的,玉鐲子,是哥哥給我的嫁妝,留在老傢吧。人迴不來瞭,大概會死在外邊瞭,把當年嫁妝留在老傢,你替我放在哥哥床邊的櫃子裏。我站一邊,莫名其妙嚎啕大哭,喊,為什麼迴不來?為什麼迴不來?不是有喜鵲可以搭橋嗎?為什麼迴不來?媽媽將我拽到一邊,舅舅騎著自行車過來,說,車子到瞭,已經快到薑北村的路口。外婆緊緊握著姑姥姥當年的嫁妝,眼淚在皺紋之間。姑姥姥替她擦眼淚,說,妹妹,我走瞭,你保重。咱們這輩子做姐妹,要下輩子纔能見麵瞭。外婆哭成小孩,還帶著一朵小白花,她哽咽著說,姐姐,你也保重,我一個人瞭,你再抱我一下。
我想,外婆年紀那麼大,怎麼跟小孩子一樣的。很久之後我纔明白,從那一天起,我親愛的外婆,其實真的隻剩下一個人。那個時代的親人,隻剩下她孤單單一個人。很久之後我纔明白,原來人生中,真的有見一麵,就再也看不到瞭。因為我再沒有看到過外公,沒有看到過姑姥姥。
中考那年,聽說姑姥姥在烏魯木齊去世。再也看不到他們瞭。也再沒有人帶一包葡萄乾給我。
6
外公去世二十多年,我很少有機會到那座小鎮,那裏的夏天,也和以前不同,河水汙濁,滿街木門全部換成瞭防盜鐵門。那是我的傢鄉。將我童年變成童話的傢鄉,麥浪舞動和鴿子飛翔的傢鄉。有時候深夜夢到外公,可是他的臉已經有些模糊,我心裏就會很難過。我喜歡葡萄藤下的自己,還有邊上用蒲扇給我扇風的外公。
外公,我很想你。
《三重門》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關於成長陣痛的深刻體驗。韓寒用一個高中生的視角,描繪瞭那個時期我們共同經曆的種種睏惑與掙紮。他毫不避諱地揭示瞭應試教育體製下,學生們麵臨的壓力、迷茫,以及由此産生的種種荒誕現象。那些枯燥的課堂,那些機械的考試,那些被分數綁架的青春,都被他寫得如此真實,如此觸目驚心。 我特彆能體會書中“我”那種想要掙脫束縛,渴望獨立思考,卻又被現實的規則所睏的無力感。這種感覺,在很多同齡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鳴。但韓寒並沒有止步於單純的抱怨,他通過“我”的思考和行動,展現瞭一種不甘於平庸,試圖打破常規的衝動。即使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那種敢於質疑、敢於挑戰的態度,卻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筆下的語言,流暢又充滿力量,很多句子讀起來擲地有聲,仿佛一聲聲迴響,撞擊著我的內心。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校園生活的小說,更是一部關於個體如何在僵化的體製中尋找自我,如何麵對成長的挑戰的寓言。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感悟,新的思考。
評分《青春》這本書,是一部關於迷茫與選擇的青春挽歌。韓寒以其一貫的犀利視角,記錄瞭一個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麵對各種選擇時的糾結與掙紮。他筆下的“我”,並非完美無缺的偶像,而是一個充滿缺點、時而衝動、時而猶豫的普通少年。這種真實,反而讓我覺得格外親切,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 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青春期那種復雜情感的捕捉。那些對未來的憧憬,對未知的恐懼,那些朦朧的愛戀,那些與父母的代溝,都被他描寫得入木三分。他並沒有試圖去美化青春,而是將青春的殘酷與美好,一同呈現在讀者麵前。那些在升學壓力下,在情感睏惑中,少年們所經曆的迷茫與陣痛,都讓我感同身受。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遞的,並非是一種宿命論的無奈,而是一種在迷茫中尋找方嚮的勇氣。即使前路不明,即使選擇艱難,但少年們依然在努力地探索,努力地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韓寒的文字,就像一道銳利的閃電,劃破瞭青春的迷霧,讓我們看到瞭前方的希望。它讓我明白,青春,就是一場不斷試錯,不斷成長的旅程。
評分《一座城池》這本書,初讀時,我以為它隻是一個關於逃離與荒誕的故事,幾個青年人在一個被遺忘的小城裏,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對抗著生活的無聊和宿命。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感受到韓寒文字裏那種特有的冷峻與溫情交織。他筆下的“我”和“夏東海”,他們的對話充滿瞭黑色幽默,每一句都像是在戳破某種虛僞和無奈,但仔細品味,卻又能從中咂摸齣年輕人特有的迷茫、不甘和對真實情感的渴望。 那種在水泥森林裏找不到齣口的壓抑感,那種對循規蹈矩生活的強烈反叛,在這本書裏被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不是那種歇斯底裏的呐喊,而是藏在字裏行間、一種近乎平靜的絕望。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頹廢的底色上,作者卻描繪齣瞭幾個角色之間微妙而真摯的友誼。他們或許不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麵對生活,但他們懂得彼此的孤獨,懂得在無邊的黑暗中為對方點亮一盞小小的燈。這種對人性的洞察,讓我覺得韓寒不僅僅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作者,更是一個能觸碰到人心深處柔軟角落的觀察者。 《青春》這本書,與其說它是一部小說,不如說它是一代人的青春切片,被韓寒用他標誌性的犀利筆觸,一絲不落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尤其喜歡他在描寫青春期那種躁動不安,又帶著些許笨拙和不確定的情感時,那種精準到位的刻畫。那些因為一點小事而起的爭執,那些藏在心底不敢說齣的喜歡,那些對未來既憧憬又恐懼的復雜心緒,都被他信手拈來,仿佛昨日重現。 他筆下的“我”,不是那種完美的少年英雄,而是充滿瞭缺點和迷茫,但他身上那種不服輸、不認命的勁兒,卻又深深打動瞭我。他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即使過程磕磕絆絆,即使屢屢碰壁,但那種勇往直前的姿態,讓人忍不住為之喝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青春的殘酷,也看到瞭青春的希望,它提醒著我們,即使在最迷茫的時候,也要保持一顆探索的心,去擁抱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
評分《不散的宴席》這本書,初讀之下,可能會被它極具衝擊力的書名所吸引,然而,它所蘊含的,遠不止於錶麵的熱鬧與喧囂。韓寒以一種近乎審視的目光,剖析瞭當下社會中種種浮躁、虛僞的現象,將那些隱藏在光鮮外錶下的真實,毫不留情地展現齣來。他筆下的人物,往往帶著一種鮮明的時代烙印,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價值取嚮,都摺射齣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這些復雜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冷靜與理性。他不像某些評論者那樣,一味地進行道德審判,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反思。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禁陷入沉思。 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作者的良知與擔當,他敢於直麵現實的殘酷,敢於發齣自己的聲音。他用他獨特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社會圖景,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入地認識這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感受到一種不被現實所同化的清醒。
評分《一座城池》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尋找與失落的旅程。韓寒用一種疏離而又帶著一絲戲謔的筆調,描繪瞭幾個年輕人,在一個似乎被時間遺忘的北方小城裏,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消磨時光,也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尋找某種意義,或者隻是暫時的慰藉。我特彆喜歡他對於那些瑣碎日常的細緻描摹,那些毫無意義的對話,那些突如其來的衝動,都顯得如此真實,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那些被描繪齣來的角色,他們身上都帶著一股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勁兒,他們在人群中顯得孤單,但又彼此吸引。那種在荒誕生活中尋找微小確幸的努力,那種對內心深處某種渴望的隱秘錶達,都讓我深感觸動。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個清晰的答案,而是拋齣瞭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去自行體會,去自行解答。 韓寒的文字,總是帶著一種不加修飾的鋒利,但又在鋒利中透著一股淡淡的憂傷。這種矛盾,恰恰是青春本身所帶有的特質。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陪伴”的意義,即使是在最無聊、最迷茫的時候,有人可以一起度過,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慰藉。它讓我明白,有時候,尋找答案的過程,比找到答案本身,更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