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坐月子必知的产后康复经
作 者: 田宏伟
I S B N :9787512714366
出 版 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01日
印刷时间:2017年06月01日
字 数:字
页 数:240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22g
定 价:39.8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从准妈妈待产开始到产褥期结束,介绍了孕产妇*关心的问题,例如产前准备、产后康复期各种不适的处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自身就是临产产后康复科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知道孕产妇*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正确处理方法。本书在产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每都可能面临的棘手问题,例如产妇排尿困难、饮食上的困惑、到底要不要请催奶师或月嫂、如何预防乳腺炎,等等。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产后康复指导书。
作者简介
田宏伟,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主任,保健按摩师,秦皇岛康复医学会会员,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会员,具有20年外科、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田宏伟主任于2010年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了产后康复科,从事产后康复、临床健康教育工作,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到医学科普工作中,不但在医院开办的孕妇学校进行授课,还与众多准妈妈和产妇进行亲密互动,为她们进行线上和线下的答疑、普及正确的孕产知识。
目 录
Part 1准妈妈产前全知道
01生产前的物品准备/ 002
02生产前的环境准备/ 007
03生产前的心理准备/ 009
04为什么怀孕后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011
05谁在身边陪我生产好/ 017
06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 019
07我会有奶吗/ 021
08乳头凹陷、乳头过大能喂宝宝吃奶吗/ 023
09妈妈什么情况下不宜哺乳/ 025
10见红了,要不要马上去医院/ 026
11临产前准妈妈会有哪些表现/ 027
12我需要请月嫂吗/ 029
13我需要请催乳师吗/ 030
14学会呼吸减痛法/ 032
Part 2产后1天(24小时)
01次下床活动/ 036
02不会排尿、排尿困难怎么办/ 038
03避免乳头错觉的产生/ 040
04能喝猪蹄汤吗/ 042
05乳腺软软的还没有乳汁,宝宝哭了要吃奶怎么办/ 044
06宝宝要吃奶了,妈妈怎么喂/ 045
07剖宫产后平卧期间如何喂宝宝/ 047
08睡觉是好的休息/ 049
09为什么医生总来压我的肚子/ 051
10为什么会腹泻/ 053
11宝宝一直睡觉,如何喂奶/ 054
12吸奶器对促进乳汁分泌有效吗/ 055
13为什么生完宝宝还是肚子痛/ 057
14为什么突然变得爱出汗了/ 058
15剖宫产术后的注意事项/ 060
Part 3产后2天(48小时)
01会阴水肿未消,切口未愈合,不敢大便怎么办/ 064
02产后怎样护理好会阴部/ 066
03剖宫产术后不排气、腹胀怎么办/ 068
04宝宝老是打喷嚏,是盖得太少了吗/ 069
05老人煮了很多鸡蛋给我吃,我要都吃了吗/ 071
06生完宝宝好累啊,大夫为什么还总让我下床多活动/ 073
07肚子里面硬硬的是怎么回事/ 075
08宝宝出现黄疸怎么回事/ 076
09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078
Part 4产后3天(72小时)
01我的乳腺还是软软的,是不是没有奶啊/ 082
02乳腺按摩,你做对了吗/ 084
03产后长了痔疮,很疼怎么办/ 086
04新妈妈如何保护牙齿/ 088
05宝宝要被带去做筛查,有必要吗/ 090
06听力筛查,有必要吗/ 091
07坐月子可以吃水果吗/ 093
08新妈妈吃盐的问题/ 094
09要不要打腹带/ 096
10需要给宝宝准备婴儿枕吗/ 098
Part 5产后4天
01乳头被宝宝吃破了怎么办/ 102
02便秘了怎么办/ 104
03回家后怎样能让子宫恢复得更好/ 106
04下奶了!乳房胀痛怎么办/ 108
05妈妈产后足跟痛怎么办/ 111
06给新生宝宝做好清洁/ 113
07包皮——男宝宝的大问题/ 116
Part 6产后5天
01妈妈要预防尿道感染/ 120
02新生儿抚触/ 122
03怎样判断宝宝吃饱了/ 125
04如何知道宝宝穿得厚薄合适/ 127
05漾奶和吐奶有什么区别,应怎样处理/ 129
06宝宝为什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睡不踏实/ 131
07新生宝宝囟门的护理/ 133
08如何抱新生宝宝/ 136
09如何给新生宝宝穿、脱衣服/ 138
Part 7产后7天
01乳腺胀痛,是不是得了乳腺炎/ 142
02哺乳期可以用药吗/ 144
03好脏啊,我要洗澡/ 146
04湿疹!湿疹!/ 149
05警惕宝宝得尿布疹/ 151
06宝宝拉绿色大便是怎么回事/ 153
Part 8产后10天
01产后锻炼/ 156
02这个时候做什么运动重要/ 159
03宝宝的肚子看着鼓鼓的,正常吗/ 161
04宝宝牙龈上的白色小颗粒是什么/ 162
05奶水太多了,怎么储存/ 163
06别让情绪影响到你的泌乳量/ 165
Part 9产后20天
01恶露有异味是怎么回事/ 168
02产后恶露不尽怎么办/ 170
03手腕痛怎么办/ 173
04妈妈要注意保护眼睛/ 175
05预防腰痛的体操/ 176
06宝宝晚上哭闹怎么办/ 178
07妈妈感冒了还能喂母乳吗/ 181
08月子里能喝米酒吗/ 183
09正确认识产后抑郁/ 184
10产妇如果有抑郁倾向如何调节/ 189
11哺乳期也要控制体重/ 192
12宝宝接种疫苗的部位发炎了,怎么办/ 194
13听懂宝宝的哭声/ 196
Part 10产后30天
01宝宝满月了/ 200
02打预防针后发热的原因/ 202
03打预防针后发热的处理/ 204
04拒绝抗生素,从妈妈做起/ 206
05浅述小儿推拿/ 208
06应对宝宝发热的有效推拿方法/ 210
07宝宝得了脐疝怎么办/ 212
08捏脊的好处/ 214
09给孩子捏脊应注意什么/ 216
Part 11产后42天
01要去医院复查,有必要吗/ 220
02复查没问题,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夫妻生活/ 222
03都说不来月经就不会排卵,那还需要避孕吗/ 224
04瘢痕子宫妊娠的风险/ 226
05如何区别哺乳期暗红分泌物与月经/ 228
06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229
.............
........关于“胎教读物”这部分的关联性,我是真的没看出来。书里提到胎教的部分,可能就占了不到五页的篇幅,而且内容非常空泛,基本就是老一套的“多和宝宝说话”、“听古典音乐”之类的建议,没有任何具体的活动指导或科学依据支撑。对于一本宣传涵盖了“孕产胎教”的书籍来说,这种敷衍的态度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如果作者不打算深入探讨胎教这个主题,那么就不应该把它作为卖点之一来宣传。读者购买这本书,是期望能获得一个全面、实用的产前产后指导方案,结果却是核心的胎教内容严重缩水,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录。我更希望,如果篇幅有限,不如把资源集中在产后康复和月子餐这两个更实际的主题上深挖,而不是用一个吸引眼球但内容贫瘠的“胎教”标签来误导消费者。这本书在定位上显得非常不聚焦,让人感觉它试图包罗万象,最终却什么都没讲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居高临下了,充满了长辈式的说教口吻,读起来让人感到不适。它充斥着大量的“你必须”、“千万不要”之类的绝对化指令,很少用商量或理解的语气来与读者沟通。例如,在谈到母乳喂养的压力时,作者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现代职场妈妈的困境,只是简单地指责不坚持母乳喂养的“不负责任”。这种评判性的语言,只会让本已处于敏感时期的准妈妈和新妈妈倍感压力和内疚。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理解的书,它应该承认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和多样性,并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只认同一种“完美妈妈”的模板,任何偏离这个模板的行为都会被隐晦地批评。阅读体验下来,我感受到的不是被赋权,而是被规训。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印刷厂搞错了批次。封面那种老旧的色调配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让人一看就提不起兴趣。更别提内页了,字体大小忽大忽小,段落之间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完全没有给读者留出喘息的空间。我尝试着去查找一些关于产后情绪管理的章节,结果光是定位就需要花费我大量的精力,而且好不容易找到一段话,它可能就横跨了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知识点。这哪里是“轻松”坐月子,简直是“费劲”找知识。如果作者或者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能投入哪怕一点点心思,让它看起来更现代、更易读,也许能吸引更多初次做妈妈的朋友们。现在这样子,感觉更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某种科普小册子,对于追求品质和阅读体验的现代妈妈来说,实在是不太友好。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精美的插图或者清晰的图表来辅助说明那些复杂的康复动作,但很遗憾,几乎全是文字,密不透风,读起来枯燥乏味,效率极低。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混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想涵盖从孕期准备到产后二十一天恢复的所有内容,但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跃性非常大。前一章还在详细描述如何给宝宝做胎教音乐,下一章可能突然就转到如何处理会阴侧切的伤口护理,两者之间没有平滑的过渡,让人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被随机打乱了页码的笔记本。特别是关于月子餐的部分,我翻了好久才找到一个所谓的“一周食谱”,但这个食谱的食材准备和烹饪步骤写得极其简略,很多地方都需要妈妈们自己去脑补或再请教长辈。对于时间宝贵、精力有限的新手妈妈来说,这种不清晰的指引简直是雪上加霜。一本好的育儿读物,应该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但这本,更像是一份拼凑起来的资料夹,需要读者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和整合信息,这与“轻松”的目标背道而驰。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科学”性持保留态度。书里大量篇幅都在强调某种单一的“传统”做法,但缺乏现代医学研究的佐证或者多角度的比较分析。比如,在谈到某些食补方子时,它只是机械地罗列了食材和分量,却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搭配对产后身体恢复有益,或者有没有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剖腹产/顺产情况的调整建议。读起来总觉得少了一层“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深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引用一些权威的产科医生或营养师的观点,用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而不是一股脑地灌输“过去就这样做”。对于很多新手妈妈来说,她们需要的不是盲从,而是基于科学理解的自信选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薄弱,更像是一本经验的口述记录,而非一本严谨的指导手册。每次读到一些关键的康复节点,我总要自己去网上再查阅大量资料来验证其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我的焦虑感,而不是起到缓解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