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J.F.C.富勒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1章 战争的背景
第2 章 德国的主动权、初期的成功与失败
第3 章 德军行动路线的变化
第4 章 日本的主动权、初期的成功与失败
第5 章 德国主动权的丧失
第6 章 日本主动权的丧失
第7 章 盟军在西线主动权的确立
第8 章 两条战线的主动权
第9 章 盟国在欧洲取得完全的主动权
第 10 章 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完全的主动权
附录 照明攻击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J.F.C.富勒这位军史大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总结性著作。

富勒从的视角把握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德、英、苏、美、日、法、中等多个角度,在战略的高度对参战各方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做了自己极具理论思考深度的论断。在富勒看来,交战双方都做了许多违背自己战略意图的行动,无论这些行动当时看起来有多么成功,都无益于整体目标的实现。举例来说,富勒认为战略轰炸不仅挤占了本可以用在登陆舰上的大量资源,而且对敌方作战能力、工业体系和居民士气产生的影响是不成比例的。

富勒本人曾因为对装甲兵理论的支持而受到军方冷落,幸运的是,他眼看到自己理论在战场上的实践,不幸的是,取得成果的是英国的敌人德国。富勒敏锐地指出,虽然武器更加现代化,但很多军事指挥者基于一战过时经验的指挥,是战役乃至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首版在1948年,真实有料,战术层面有很多专业的分析,包括闪电战、刺猬战、战略轰炸、飞机后勤保障等等……整体上,对二战的定性为“十字军东征”式的宗教战争,最后的战略目标是“无条件投降”。要说对平民的大规模伤害,盟军犯下的罪行大太多,原子弹和无差别的平民轰炸以“快速结束战争挽救更多生命”为理由,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只不过最后美国可以通过好莱坞来美化盟军。另外,盟军也是貌合神离,英美对苏联的敌意甚至高于敌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军帮苏联打开了欧洲的大门,只是后来的“cold war”的前菜。书不错,翻译得不是太好,易读性不是太高。

评分

##二战三巨头里只有丘吉尔和罗斯福是巨头,斯大林独一档,是站在他们肩膀上的人

评分

##富勒作为机械化战争论的奠基人,却出乎意料地反对使用飞机战略轰炸,作者认为二战后期的德累斯顿广岛长崎等无差别的战略轰炸都是蛮夷行为——从战术上看没必要,从战略上看适得其反。全书有些观点囿于时代略显过时,但最后一节探讨科学技术与战争的部分今天读来也很有启发。

评分

##首版在1948年,真实有料,战术层面有很多专业的分析,包括闪电战、刺猬战、战略轰炸、飞机后勤保障等等……整体上,对二战的定性为“十字军东征”式的宗教战争,最后的战略目标是“无条件投降”。要说对平民的大规模伤害,盟军犯下的罪行大太多,原子弹和无差别的平民轰炸以“快速结束战争挽救更多生命”为理由,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只不过最后美国可以通过好莱坞来美化盟军。另外,盟军也是貌合神离,英美对苏联的敌意甚至高于敌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军帮苏联打开了欧洲的大门,只是后来的“cold war”的前菜。书不错,翻译得不是太好,易读性不是太高。

评分

##二战三巨头里只有丘吉尔和罗斯福是巨头,斯大林独一档,是站在他们肩膀上的人

评分

##去年读的,今年感受更甚。如果不能始终明晰目标,不能把握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有无必要都没搞清楚,一切都是妄谈,成功也是种失败。

评分

##主要着重于欧洲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描写较少。进入盟军反攻阶段就没什么意思了。

评分

##前面还是讲战术战略 后面怎么就成了道德批判了 恶心的一比

评分

##主要着重于欧洲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描写较少。进入盟军反攻阶段就没什么意思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