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史”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晖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第1章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 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孟棨“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 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第一节 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 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 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五节 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第3章 走出杜诗:明代“诗史”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明初至前七子对杜诗叙事的看法
第二节 明中后期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 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起源的考证
第4章 “情景交融”理论中的王夫之“诗史”说
第一节 “诗不可以史为”
第二节 “诗史”的标准
第三节 “情景事合成一片”:王夫之“诗史”说的理论基础
第5章 明清之际“以诗为史”观念的确立
第一节 诗本于史: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的“诗史”说
第二节 诗之用“有大于史者”:施闰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诗史”说
第三节 笼罩在“以诗证史”观念下的清初“诗史”说
附: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以诗为史”的书写样态
第6章 清代“诗史”说举隅
第一节 “比兴”说
第二节 阐发旧说的“诗史”说
第7章 “诗史”说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诗史”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 “诗史”说与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关系
第三节 对明清以降“以诗为史”传统的反省
附录一 “诗史”的发现与阐释——“诗史”问题的现代研究(1934-2010)
附录二 “诗史”问题研究知见书目
附录三 历代冠以“诗史”称号的诗人名录
征引文献
代后记:从《诗史》到《中国“诗史”传统》 (徐雁平)
修订说明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着眼于“诗史”这一传统士人的公共话题,典型的关键词研究。对“诗史”的概念离析和脉络勾稽,精要明晰,古典文学批评史的当行本色。但对于历时性之“影响”的分析,令人生疑,散乱的论述是否都如此体系化呢。感觉也太沉溺于概念辨析,没有知识史视野中的概念生成与流变,让“诗史”变得单薄了。

评分

评分

##主题明确,但稍显单薄。

评分

##着眼于“诗史”这一传统士人的公共话题,典型的关键词研究。对“诗史”的概念离析和脉络勾稽,精要明晰,古典文学批评史的当行本色。但对于历时性之“影响”的分析,令人生疑,散乱的论述是否都如此体系化呢。感觉也太沉溺于概念辨析,没有知识史视野中的概念生成与流变,让“诗史”变得单薄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诗史一说,起于宋人评杜诗,而盛行于明清,又有诸多反复之说。评钱的诗论戛然而止,很有意思。钱引用清人诗论,现在想想很丰富啊。有时候还真是比较支持纪晓岚的。

评分

##文献极其扎实,想写相关论文一定要看的书。只是在梳理过程中,明明已经提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但接续论述时都划走了,着实很可惜,或许是大框架下的影响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