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

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拉德米拉·莫阿卡寜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目錄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佛教
藏傳佛教/ 010
密宗——金剛乘 / 019
第二章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集體無意識/ 037
原型/ 039
自性/ 041
個性化/ 042
煉金術/ 045
共時性/ 050
第三章 榮格心理學和藏傳佛教的方法
治療靈魂/ 054
從痛苦中解脫/ 062
靈性朋友和分析師/ 071
第四章原型象徵
西藏死亡之書 / 084
曼荼羅 / 087
第五章 關聯、相同點和不同
介紹 / 091
意識和無意識 / 092
靈性轉化 / 099
對立麵聯閤 / 102
中道和中觀學派 / 104
自我與無我 / 106
受苦和療愈的方法 / 108
贖迴上帝 / 114
榮格對東方傳統的看法 / 118
危險 / 123
倫理議題 / 125
第六章 結論
尾 聲 / 133
後 記/ 135
術 語/ 147
緻 謝/ 150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心智的本質、心智的運作是佛教教義的基本議題,正如心智是榮格作品的基本議題一樣。此書將藏傳佛教和榮格心理學的本質進行比較,討論瞭二者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旨在橋接東方和西方的哲學、靈性傳統,以及心理學和倫理體係的某些方麵。

本書首先通過對藏傳佛教的簡要概述解讀瞭佛教的本質、介紹榮格心理學中的經典術語,然後對比榮格心理學和藏傳佛教的方法,進而通過解釋原型象徵,揭示瞭東西方哲學靈性傳統的關聯、相同點和異同點。

用戶評價

評分

##有點勉強。任何成體係的學說裏都包含著一套完整的概念,那麼打碎其中一個體係,用碎片化的概念重新拼貼到另一個體係之上,並不能證明兩個理論體係的相似性。

評分

##又疏又淺

評分

那麼多的大型概念,自性、佛、道、德、集體無意識,都是象徵性的描述詞,是人嘗試理解自身的框架,此種框架並非固定的,它是能動的延異的,它所能帶來的結果通常是精神方麵的,然在理性控製的社會,“靈修”就成為瞭逃避人工世界的齣口。

評分

##追隨男神的腳步 我在成為神棍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評分

那麼多的大型概念,自性、佛、道、德、集體無意識,都是象徵性的描述詞,是人嘗試理解自身的框架,此種框架並非固定的,它是能動的延異的,它所能帶來的結果通常是精神方麵的,然在理性控製的社會,“靈修”就成為瞭逃避人工世界的齣口。

評分

##值得閱讀

評分

##已購。先分述藏傳佛教和榮格主要思想,再比較異同。萬神殿所有人神同形的意象——神袛、空行母、本尊都不能視作外在世界的存有,他們隻是個體心靈的映射,隻在內在經驗中顯現齣來。阿賴耶識的概念和榮格的無意識概念非常溫和。和佛陀不同,榮格並不認為痛苦有結束的可能。在他看來,幸福和痛苦是對立的兩麵,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之物。兩個體係相似之處有:人類經由內在的轉化獲得自由;心靈自身就有解脫的潛能;非常強調直接經驗;初學時需要引導,但最終要擺脫外在的權威。兩個體係都認為學習者自己的心靈纔是其嚮導,必須自己去發現真理。都相信沒有“罪”,有的是“無知”,缺乏自我瞭解,這是受苦、被無意識衝動奴役的根源。那些無知的人生活在幻象之中,無法獲得滿足。發現內在神性是兩個體係中的核心內容:獲得真知的人不再是基督徒,而是成瞭基督。

評分

##從西方人對藏傳佛教的理解,闡述榮格和佛教的關聯性和差異。

評分

##東西方思想的又一殊途同歸。嚮內求成長,纔是圓滿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