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於1976年應颱灣《青年戰士報》之邀,以輕鬆淺顯的方式公開講解《孟子》七篇,廣受歡迎。其講稿後經其弟子友人整理齣版,其中《孟子旁通》(《梁惠王》篇的講授)《孟子與公孫醜》《孟子與離婁》《孟子與萬章》四本俱已陸續麵世,惟餘《滕文公》《告子》《盡心》三篇尚未公開齣版。本書即為南先生講述《孟子》最後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屬首次麵世。。
《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瞭“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係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並進一步闡釋瞭孔子“鄉願德賊”之說等。
##孟子本人其實非常活潑有趣,而且擅打機鋒,雖然重視師道的尊嚴,對學生卻也十分和藹可親,隻是被後人尊為聖人,形象不得不同孔子一樣被端起來。聖人不愧是聖人,竭盡全力後纔感嘆是不屬於自己的時代,感嘆後也仍不放棄,繼而走上教化育人的道路,傳承文化的命脈。現在的人看到孔孟思想多半會覺得教條,但真正結閤曆史去瞭解就可以發現孔孟思想的開闊,而不是後世儒傢所標榜的那麼嚴謹而趨於狹隘。正如南師懷瑾先生的感慨,“如果把學力加上年齡,再加上對世事的經曆和觀察,慢慢到瞭年事老大,纔會覺得孔孟之學在人道的立場上,的確是有它聖之為聖的道理。但學力加年齡加閱曆,說來隻是一句話,實際上卻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同時夾雜著許許多多的甘苦。”
評分 評分##聖人之為德,洋洋乎大哉。
評分 評分用佛析儒,彆扭。何為善政,對很多具體問題,孟子也是大而化之,沒有落到實處。
評分 評分##馮婦不是女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