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

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香典
  • 传统文化
  • 民俗
  • 礼仪
  • 手绘
  • 彩图
  • 文化书籍
  • 中国传统
  • 风俗习惯
  • 礼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3987
商品编码:2583478303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
作者:周嘉胄洪刍陈敬
定价:88.0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229123987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香典》,集传世香书《香乘》《香谱》《陈氏香谱》于一体,从香料种类、产地考证、逸闻趣事说起,分别阐述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炉、薰球、香囊、香盒、香盘等香器;与香有关的史料故事、逸事奇闻;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香诗文。编者另补入香料真假鉴别、收藏,焚香礼仪等专题知识,全面反映我国古代香文化面貌。


  目录

|香乘|
原 序 / 2
自 序 / 3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 4
卷一 ·香品(随品附事实) …………………………(5)
沉香 / 5 沉香之属 / 12 沉香事实/14 檀香/24
檀香事实 / 27 熏陆香 / 30 鸡舌香 / 32 安息香 / 35
安息香事实 / 35 诸香六品 / 37 郁金香 / 37
龙脑香 / 39 龙脑香事实 / 41 麝香 / 45 麝香事实 / 47
别类麝香三品 / 49 降真香 / 50 木香 / 50 苏合香 / 53
苏合香事实 / 55 诸香十二品 / 55 本香 / 57
龙涎香 / 72 龙涎香事实 / 74 甲香 / 74
酴醿香露(蔷薇露)/ 75 蔷薇露事实 / 75
诸香十六品 / 78
附辑:沉香的品级与分类 / 10 沉香的妙用 / 16
祭祀香 / 19 香之形 / 20
檀香木的鉴别及分类 / 26 妙用檀香 / 28
道教上香 / 56
卷二 ·佛藏诸香 …………………………………… (85)
释香 / 85 信众事实 / 91 作法事实 / 93
附辑:旃檀佛像 / 86 三尊佛像 / 88 引路菩萨 / 89
观音菩萨 / 91 神传二十四香谱 / 92 佛教上香 / 94
莲花手菩萨像 / 97
附:佛教香经 / 98
佛教诸经 / 98 涂香、烧香、浴香 / 105
佛国香器 / 113 香炉及香印修持之法 / 114
香积国 / 115 与香有关的圆通法门 / 120
成就鼻根神通的法门 / 121 鼻根忏悔之法 / 125
附辑:阿难像 / 99 燃灯佛授记释迦图 / 102
供香的真言与手印 / 107
金刚界法中的真言与手印 / 109 香象菩萨 / 110
普贤菩萨 / 112 佛教中的香器 / 118
佛教中关于香的词汇 / 126
卷三 ·宫掖诸香 ……………………………………(129)
春秋至汉魏宫掖诸香 / 129 隋唐宫廷诸香 / 131
五代宋元明香事 / 134
附辑:焚香之雅—隔火熏香图 / 130 贵妃晓妆图 / 134
贵妃出浴香事图 / 135 画中果香 / 138
卷四 ·香异 …………………………………………(140)
先秦异香 / 140 返魂香 / 140 武帝弄香 / 142
西国献香 / 143 汉晋香事 / 145 唐宋元明香事 / 147
附辑:香室图示 / 144
卷五 ·香事分类 ……………………………………(150)
天文香 / 150 地理香 / 150 人文香 / 152 木香 / 153
鸟兽香 / 168 宫室香 / 169 身体香 / 174 饮食香 / 176
器具香 /183 香囊、烧香器 / 186
附辑:涂敷香 / 175 茗之香 / 178 调味香 / 181
器具香 / 185 香囊图示 / 187 诸香囊图示 / 188
卷六 ·香事别录 ……………………………………(191)
别录 / 191 焚香十则 / 198 附加 / 199 异国香 / 202
境内香 / 205 香辩 / 205 高贵香 / 206 养疗香 / 210
因果香 / 210 冢墓香 / 211
附辑:伯牙鼓琴图 / 194 炉瓶三事 / 201
卷七·香绪余 ………………………………………(212)
香字义三十二字 / 212 香花 / 212 香名释 / 213
修制诸香 / 215 用香 / 220 修制器材 / 224 香炉 / 224
附辑:制香方法 / 217
隔火熏香的诸香具与流程图示 / 221
香炉的诸纹饰与形制 / 226 历代香炉图示 / 234
卷八·法和众妙香 …………………………………(238)
宫中香四方 / 238 江南李王帐中香四方 / 238 五方 / 239
衙香十六方 / 240 和香十方 / 242 湿香六方 / 243
清香十四方 / 244 龙涎香二十六方 / 246
降真香四方 / 249 笃耨香六方 / 250 二十九方 / 250
黄太史四香 / 254 三十三方 /




《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文化探索之旅,它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巧妙融合。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香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生活美学、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穿越时空的芬芳之旅: 本书以“香”为线索,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从古代祭祀仪式中弥漫的沉香,到宫廷嫔妃日常生活中用于熏染衣物的奇楠,再到文人雅士品香论道的风雅情致,每一缕香气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诉说着一个时代的风貌。读者将了解到不同香料的起源、产地、药用价值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神秘的东方到典雅的西方,香料的足迹遍布全球,本书将为您一一呈现。 五感交织的沉浸式体验: 《香典》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精美的“手绘彩图”。这些由资深插画师倾注心血绘制的彩图,不仅仅是对香料形态的写实描绘,更是对香气意境的诗意化诠释。每一幅画都仿佛能让您闻到那萦绕鼻尖的馥郁,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温暖或清凉。本书将香料的视觉呈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香气弥漫的场景,实现一场跨越视觉与嗅觉的沉浸式体验。 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香,早已超越了其作为气味的存在,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本书深入挖掘了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儒释道思想、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中医养生等方面的联系。您将了解到,为何在古代,香是读书人静心凝神的必备品;为何在佛教寺庙,香是沟通天地、表达虔诚的媒介;为何在中医理论中,香能调和气血、安神定志。本书也关注了香的现代应用,从香薰疗法到香水制作,展现了古老香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的新生命力。 精选香料的深度解读: 本书精选了数十种具有代表性的香料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但不限于: 沉香 (Agarwood): 被誉为“众香之王”,其深邃、醇厚、变化多端的香韵,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本书将深入剖析沉香的形成过程、种类区分、品鉴方法及其在宗教仪式和文人雅集中的地位。 檀香 (Sandalwood): 拥有温暖、甜美、持久的香气,常用于宗教祭祀、冥想和护肤品中。读者将了解到不同产地檀香的香韵差异,以及它在东方传统医学中的应用。 龙涎香 (Ambergris): 来自海洋深处的珍贵物质,其独特的海洋气息和层次丰富的香韵,使其成为高级香水的重要原料。本书将揭示龙涎香的神秘来源和捕捞历史。 麝香 (Musk): 具有浓烈而持久的动物性香气,是许多经典香水的基调,也常用于中药中。本书将探讨麝香的来源、功效及其伦理争议。 乳香 (Frankincense) 和 没药 (Myrrh): 源自古老的东方,与宗教、祭祀紧密相连,香气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书将追溯它们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 桂花 (Osmanthus): 馥郁甜美的花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富贵。本书将描绘桂花香的迷人之处及其在饮食和节庆中的地位。 梅花 (Plum Blossom): 不畏严寒、傲骨独立的象征,其清幽淡雅的香气,深受文人喜爱。本书将展现梅花香的独特韵味及其在诗画中的表现。 兰花 (Orchid): 幽香远溢、姿态高雅,是中国传统“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君子之风。本书将品味兰花清雅的香气及其文化意蕴。 除了以上经典香料,本书还将涉及更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香料,并详细介绍它们的采集、炮制、储存方法,以及在不同文化习俗中的应用。 编纂的匠心独运: 《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的编纂团队汇聚了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植物学家、传统工艺传承人和资深插画师。他们以严谨的态度,考究的史料,结合现代的解读视角,力求为读者呈现一本既具学术价值,又富艺术美感的“香”典。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阅读的舒适性和视觉的美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次愉悦的文化体验。 阅读《香典》: 无论您是传统文化爱好者、香料鉴赏家、艺术收藏者,还是对生活美学充满追求的读者,《香典:手绘彩图 文化 书籍》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不仅能丰富您的知识,更能启迪您的灵感,带您领略一种宁静致远、回味悠长的生活境界。翻开本书,让香气的芬芳,在您的指尖与心间,缓缓流淌,开启一段属于您的文化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沉醉 这本书,它不仅仅是描绘,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发现自己常常会不自觉地被其中的画面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被描绘的世界之中。那细腻的笔触,仿佛拥有了魔力,将我带入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幅描绘古代市井生活的图画深深吸引。画面中,小贩们热情地吆喝着,孩童们嬉笑打闹,穿着各色服饰的人们穿梭其中,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叫卖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甚至能想象出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还有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画作,它们的美丽更是令人窒息。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近处的溪水潺潺流淌,树木的形态各异,花草的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最精美的画作,被小心翼翼地定格在了纸上。我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轻柔,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闻到泥土的清新气息。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通过这些画面,巧妙地传递着某种文化信息。那些建筑的风格,人物的服饰,甚至是器物的摆放,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我开始主动去了解这些细节,去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 这本书,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师,用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而厚重的文化世界。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和充实。 它让我明白,文化并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枯燥的理论,它也可以是如此生动、如此美丽、如此触手可及。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慢慢品味,去发掘更多隐藏的惊喜,去享受这份由艺术和文化带来的双重盛宴。

评分

共鸣 与这本书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命中注定。当我沉浸在其中时,我常常会发现,书中的某些画面、某些意境,与我内心深处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幅描绘山林隐居生活的画面。画面中的茅屋简陋,但周围环境清幽宁静,一位老者正悠然自得地弹奏着古琴。那一刻,我内心深处渴望宁静与自由的情感被彻底点燃。我常常在城市的喧嚣中感到疲惫,而这幅画面,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慰藉,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还有那些描绘节庆活动的画面,它们充满了喜悦、祥和与团聚的氛围。每当我看到这些画面,都会想起自己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那种温暖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本书,它仿佛懂得我的心,能够捕捉到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更有趣的是,有时我会发现,书中的某些场景,竟然与我自己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一幅描绘孩童在田野里玩耍的画面,让我回忆起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种纯真和快乐,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这种共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陪伴我,理解我,也激励我。我不再感到孤单,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还有与我有着相似感受的人,还有与我分享同样美好事物的人。 它就像一个知己,静静地陪伴在我身边,与我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愿意将这本书珍藏起来,在每一个需要慰藉的时刻,翻开它,与它一同感受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同经历那些深刻的情感。

评分

启迪 这本书,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思想的触动。每一次翻阅,都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在心中悄然萌发。那些精美的画面,仿佛是开启我内心深处思考的钥匙。 我发现,作者在描绘每一个细节时,都充满了某种寓意。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比如,一幅描绘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画面,不仅仅是展现了他们的风雅,更让我思考了人生的境界,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还有那些关于自然界的描绘,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让我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生命的力量和韧性。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开始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自然。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画面,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情感。这种跨文化的理解,让我更加包容,更加开阔。 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跳出了狭隘的视角。我开始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去理解那些与我不同的人和事。这种启迪,是无价的,它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加丰盈,更加成熟。 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智慧的百科全书。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愿意将这份启迪,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

初遇 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角落里,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住时,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读物。封面上的笔触细腻,色彩温润,似乎诉说着古老而悠远的故事,仿佛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它,指尖拂过封面的纹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如同画家笔下跃然纸上的生动图景。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匠心独运的韵味,仿佛凝结了无数个日夜的沉思与描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幅幅画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积淀,怎样的历史回响。 这本书,它不像某些厚重的学术专著,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像通俗易懂的网络文章,缺乏深度。它以一种温婉而有力的方式,将艺术的美感与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最朴实而动人的语言,讲述着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往事。 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风声,闻到古老寺庙的香烛味,感受到先辈们的情感与智慧。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灵魂的共鸣。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礼物,一份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一份滋养心灵的甘露。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它所描绘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它所传达的每一份情感,去领略它所展现的每一片风光。

评分

传承 这本书,它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感的满足,它更承载着一种传承的意义。每一次阅读,我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在感受一种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基因。 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考究,对传统的尊重。他用画笔,将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逐渐淡忘的习俗,以一种鲜活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从中看到了工匠的精神,看到了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这本书,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得以在今天得以延续。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的再创造,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开始思考,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书,它给了我答案。它告诉我们,传承不等于守旧,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新的意义和生命。 它激发了我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点滴文化,更加愿意去了解和学习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我希望,我也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它提醒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它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根基,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我愿意将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文化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我相信,这本书,它将会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纽带,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