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旧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毕淑敏如是说。
世界上没有负能量,所有抑郁、焦虑、悲伤、失落、嫉妒,都是你内心的孩子。你不能鼓励他们至圆满,他们才枯萎至幼童。人应该具有的首要能力,就是自己养育自己,自己创造自己。你的责任,就是使自己幸福。
《破解幸福密码》是一本建立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科学工具书,毕淑敏与“百家讲坛”携手为读者量身打造的幸福课程讲座,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真实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心灵锁链,远离习得性无助、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构建持久的亲密关系,获取财富、健康和幸福。
人,应当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幸福不是别人赋予你的,我们不会因为遇到某个人而获得幸福。创造和拥有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能力,拥有这样的能力,你无论如何都会幸福的。
毕淑敏,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女作家,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guojia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职业心理咨询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杂志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旧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毕淑敏
职业心理咨询师、央视黄金时间读书主题推广人毕淑敏携手《百家讲坛》为读者量身定制幸福课程。十年磨一剑,为你送来稳稳的幸福。
《破解幸福密码》是毕淑敏职业生涯的重要代表作,影响和改变了万千读者的命运,被称为“可以改变一生的心理健康规划书”。该书吸取了毕淑敏十年心理咨询成果精粹,由毕淑敏本人亲自增补校订,并亲笔作序推荐。毕淑敏的文字质朴却有风骨,洞明练达,舒爽清晰。她厚道,细致,耐心,仿佛一个安静地陪伴在你身旁的朋友,认真地倾诉和倾听,充满智慧和温情。
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科学工具书,毕淑敏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真实案例,引导读者系统、深入地思考如何创造和拥有幸福。
人应当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幸福不是别人赋予你的,我们不会因为遇到某个人而获得幸福。创造和拥有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能力,拥有这样的能力,你无论如何都会幸福的。在这本书中,毕淑敏以她冷静理性的笔触,和多年来从事临床医学和心理咨询的经验,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心灵锁链,远离习得性无助、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欣赏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构建持久的亲密关系。
认识和驾驭内心深处的神秘能量的起点,掌握幸福人生的密钥。
世界上没有负能量,所有抑郁、焦虑、悲伤、失落、嫉妒,都是你内心的孩子。你不能鼓励他们至圆满,他们才枯萎至幼童。人应该具有的首要能力,就是自己养育自己,自己创造自己。你的责任,就是使自己幸福。《破解幸福密码》是一本帮助你重塑思考习惯,刷新你对自身潜力的认识的励志宝典。它是我们了解自己潜意识的起点。只有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才能够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去改变自身的命运,获取财富、健康和幸福。
硬壳精装,全彩内文,收入百余幅出自海内外名家之手的彩图,附赠毕淑敏签章!
收入百余幅出自海内外名家之手的全彩插图,精良四色印刷,图文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随书附赠毕淑敏2018年手写签章,华美庄严。
不疾不徐,幽默风趣,和大家分享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幸福的求索,让人深刻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
——《北京青年报》
毕淑敏以细腻温柔而不失力度的笔触,带你接触人生的孤独与困惑,迷惘与思考、痛楚与撕裂、沉沦与挣扎、无边的阴郁与微弱的光明……通过游戏帮助读者积攒积极的正能量,温暖心底冰冷的地方。
——新浪读书
毕淑敏的文字有着温暖而坚定的内核,展示的是对生命的善意与真诚,如涓涓暖流穿透人心,让我们的内心柔软、安宁,*终更加强大。
——凤凰网
001 自序 与心灵对接,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
009 引子 心理学:一门由内窥外的艺术
019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 020
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 027
没有内啡肽的激发,幸福不过是跛子/ 033
警惕吗啡带来的“伪幸福”/ 040
给快乐赋予意义,如同让手指穿过婚戒/ 044
享受有节制的快乐,幸福面前不能“饮鸩止渴”/ 052
从容享受现在,不给生活开空头支票/ 060
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065
忽视身体的语言,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疾病/ 071
079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给健康打分,评价个体的状态/ 080
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事物,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物/ 090
自我肯定,获得恰到好处的安全感/ 096
天下没有juedui的好事或坏事,就看你如何面对/ 105
珍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随时相信“我能”/ 109
控制情绪,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123
拓宽心理容量,将别人的处境纳入思考范畴/ 128
勇于表达自己,战胜自我恐惧/ 132
增强心理弹性指数,让压力落荒而逃/ 137
启动适度的自我防卫机制,跨越心理危机/ 141
恰切评估,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146
适应改变,将幸福砝码握在自己手上/ 152
所有抑郁症的产生,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157
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 164
169 从自卑走向幸福
自卑情结是幸福的*大敌人/ 170
我们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190
承认自卑,是迈开改变它的DIYI步/ 199
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 209
接纳自卑,它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 225
写下自己的优点,学会自我鼓励/ 231
找到新模式,覆盖内心深处的自卑/ 235
241 封印悲伤,再建自我
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 242
我们正在经历哪一种悲伤/ 249
悲伤只是生活的一面,我们要寻找它的幸福面/ 255
接受丧失的现实,开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260
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 267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280
287 适当应激,缓解焦虑
适当的焦虑,让你保持清醒与活力/ 288
利用“应激”机制化解焦虑/ 294
A 型性格的人是紧张焦虑的高发分子/ 298
B、D 型性格的心理特征与自我调节/ 306
给A 型开方: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 314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320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326
C 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发分子/ 331
339 幸福不是she*chi品
了解幸福的真相,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 340
幸福,*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 347
自己幸福,也传播分享你的幸福/ 357
365 附录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391 后记 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
什么叫C型性格呢?
C型性格是在 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童年形成压抑,如幼年丧失父母,缺乏双亲的抚爱。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分合作,过分忍耐,回避矛盾,自生闷气,过分焦虑,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这类人往往属于人们口中的“大好人”,与世无争。这种人在遇到挫折时,其实内心并不是无怒无恨,只不过强行对它们进行压制罢了。
C型人罹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因为C型人的抑郁心理打乱了体内环境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并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突变细胞,这类细胞极易引发癌症。所以,以英文Cancer(癌)的DIYI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
咱们再用《红楼梦》里的人物举个例子。比如迎春,这位大观园众小姐里*懦弱的一个,平日不善言辞,不喜欢出风头,时时处处与人为善。乳母偷了她的首饰去赌钱,她都不敢追问,事发了,乳母的子媳王住儿媳妇还欺负她。丫鬟为她抱不平,争吵起来,她劝阻不住,便“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鬟司琪出事,要被赶走,求她说情,她也不敢去……迎春的悲剧命运,是被父亲随便嫁给了禽兽般的孙绍祖,结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在《红楼梦》里,并没有直接点出迎春是得了什么病,假如迎春再多活一些年头,估计会得乳腺癌或是其他的癌症,因为她实在是太典型的C型性格了。
关于癌症性格的问题,我一直在考虑讲还是不讲呢?犹豫不决。因为关于癌症的发病原因,现在并没有*终的结论研究出来,关于心理因素可以诱发癌症的说法,仅供大家参考。
在《心理学大辞典》里,干脆开宗明义DIYI句话就是“癌症是心身疾病的一种”。
什么叫心身疾病呢?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强烈的心理应激,会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毋庸置疑。这种变化若是长期延续,就可能导致躯体的疾病,这也是被无数血的经验所证明了的。那么,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不仅须采用有效的生物科学治疗手段来处理实在发生的病理变化,也要通过心理治疗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经常产生强烈的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忧愁、悲伤等,并过度地压抑这些不良情绪,让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疏泄的人,容易患癌症。这类人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遇事敏感、情绪易于激动,自我克制和自我压抑力强,对不满和愤怒等总是隐藏起来不肯暴露,时常感到自己无所依靠,事事无能为力。长期下来,就积攒了很多愤怒和幽怨,由于表达出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就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开始作祟,积攒成癌。这种人,脸上也常常会挂相的,他们很少微笑,紧锁眉头。
按照中医的说法,五劳七伤,就会长成个苦瓜脸。
什么叫“五劳”呢?《素问》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按照这个逻辑,在办公室和电脑桌前伏案,必会伤血伤肉。
“七伤”则是: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请注意这一句——忧愁思虑伤心。疾病常是灵魂和自我矛盾的体现。疾病的英文词“disease”的意思就是“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疾病就是“内在的不自在”之意。
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许它在理智的层面得以表达,它走投无路,就会在身体的层面得以表达。那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如果我们不早早地倾听到这些信息,它就不得不用破坏性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可惜的是,直到这种时候,很多人还是完全听不懂,有时简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些人通过疾病,终于聆听到了身体的呼声,当然后面是理智的判断,他们尊重这种呼声,按照自己的心愿办事,身体就可能康复。
我这么一说,有的人可能就紧张起来了,咦!我是不是个C型性格的人呢?别慌,咱们有 10道小题目,你可以试着答一答。
最近啃完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心理学著作,感觉脑子里有无数的想法在碰撞,像是给混沌的大脑做了一次彻底的梳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和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巧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类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认知重构”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我们许多负面情绪并非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方式。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生活,而是我们看待生活的视角。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负面想法,试着去挑战它们的合理性,找到更积极、更健康的替代性思考。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需要勇气和毅力,但每一次成功的重构,都像是在为心灵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书中的一些心理学实验也很有趣,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书,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评分读完一本关于寻找内心平静的书,感觉整个人都被洗礼了一番。这本书不是那种贩卖鸡汤的读物,它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引导,带领你一步步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作者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真实而又 relatable,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书中提出的“正念”概念,对我启发很大。以前总觉得幸福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争取,但这本书告诉我,幸福其实就蕴藏在当下,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比如吃饭时专注于食物的味道,走路时感受脚下的土地,和人交流时全身心地倾听。起初并不容易,思绪常常会飘远,但坚持下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更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不再那么容易被焦虑和压力所裹挟。这种内心的宁静,比物质上的满足更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这本书真的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心,让我看到了通往幸福的另一条路径。
评分我最近阅读的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时间管理就是制定周密的计划,然后一丝不苟地去执行。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关键在于“能量管理”和“优先级排序”。作者提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不是时间,而是精力。只有在精力充沛的时候,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精力高峰和低谷,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安排工作和休息。我还学到了如何区分“紧急”和“重要”的任务,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避免被琐碎的事情消耗掉宝贵的精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成为了时间的驾驭者。我不再感到那么焦虑和匆忙,因为我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解放。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面对生活挫折的书,它所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书中没有空洞的安慰,也没有廉价的鼓励,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又残酷的故事,展现了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力量。作者并没有回避痛苦,而是直面它,剖析它,并从中提炼出一种超越痛苦的力量。我被书中那些经历过巨大磨难却依然选择微笑面对生活的人们深深打动。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沉沦,而是将每一次跌倒都视为一次成长的契机。书中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开始明白,困难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我们磨练意志、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我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是被失败所击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在跌倒后,依然有勇气站起来,继续前行。它为我注入了面对挑战的信心,让我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有能力去战胜它。
评分翻完一本关于人际关系的书,脑海里涌现出无数关于沟通和理解的片段。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但它所阐述的道理却直击人心。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把复杂的人际交往原则讲得浅显易懂。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以前总觉得,只要我说得对,别人就应该理解我,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有效的沟通,往往不是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我开始尝试着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放下自己的固执,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感受他们的情绪。有时候,仅仅是笨拙地表达一句“我明白你的感受”,就能化解很多潜在的矛盾。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图”,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按照我们的地图去行走。学会欣赏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