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表(2018第4册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表(2018第4册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潮汐表
  • 海洋潮汐
  • 太平洋
  • 航海
  • 海洋学
  • 气象学
  • 潮汐预报
  • 2018年
  • 海域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海洋
ISBN:9787502797492
商品编码:2508584158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潮汐表(2018第4册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
  • 作者:编者:**海洋信息中心
  • 定价:70
  • 出版社:海洋
  • ISBN号:978750279749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5-0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55
  • 字数:1062千字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说明
附属港潮汐计算方法
任意时潮高计算方法
m-ft换算表
年历表
格林尼治月中天时刻表
月赤纬表
海面季节变化表
附属港潮高季节改正数表
主港潮汐预报表
中国
北海
东方(八所)
海口
硇洲岛
湛江新港
闸坡
澳门
黄埔
广州
香港
汕尾
汕头
澎湖列岛(马公)
基隆
高雄
东山
厦门
崇武
闽江口(川石)
温州
海门
镇海
绿华山
上海(吴淞)
连云港
青岛
石岛
烟台
天津新港(塘沽)
秦皇岛
大连
朝鲜
南浦
韩国
仁川
群山
济州岛(西归浦)
釜山
日本


《海洋勘测手册:2018年北冰洋水文数据与冰情分析》 编纂单位: 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联盟(GOSRC) 出版时间: 2019年春 内容概要: 本书籍是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联盟(GOSRC)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北极地区环境变化所做的长期监测与数据汇编的最新成果。全书聚焦于2018年度北冰洋区域内水文要素的精确测量、长期趋势分析以及对关键冰情变化的详尽记录。其核心目标在于为极地科考、航运规划、气候模型构建以及北极环境政策制定提供最可靠、最及时的基础数据支撑。 第一部分:北冰洋水文基线测量与年度变化(约450页) 本部分详细记录了2018年考察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在北冰洋核心海域(包括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以及格陵兰海以北区域)获取的各项水文参数。 第一章:水温垂直剖面与热含量评估 收录了自1980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水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2018年不同深度(表层0-50米、中层100-300米、深层>500米)的平均温度、最大/最小值及其空间分布。详细报告了关键洋流通道(如白令海峡入口处)的温跃层深度和强度变化,并结合地质热流数据,评估了北冰洋整体热含量在过去十年的累积情况。图表部分包含数百张等温线图和温度-盐度(T-S)图,用以揭示水团的混合与输运过程。 第二章:盐度分布与淡水通量计算 深入分析了北冰洋的盐度场结构,特别关注了数个大型河流(如勒拿河、叶尼塞河)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稀释程度。报告了2018年融冰事件对表层盐度的影响,量化了格陵兰冰盖和加拿大北极群岛冰川融水对局部海域盐度降低的贡献率。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和实地CTD观测,精确计算了全年主要河流径流带来的淡水通量,并与上年度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 第三章:溶解氧与化学要素监测 本章关注海洋酸化和脱氧现象在北极环境中的早期表现。提供了覆盖整个水柱的溶解氧(DO)浓度数据,并结合pH值、pCO2(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总碱度(TA)的测量结果,构建了北冰洋在2018年的碳循环初步模型。特别关注了深海热液活动区域附近,以及长期被海冰覆盖的“千年冰区”下方,是否存在氧气最低层的形成趋势。 第二部分:海冰动力学、形貌与长期演变(约500页)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利用了包括SAR(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辐射计和激光高度计在内的多源卫星数据,结合地面和浮标站点的直接观测,全面描绘了2018年北冰洋冰盖的动态特征。 第四章:冰情监测与覆盖范围分析 详尽报告了2018年北冰洋海冰的最小覆盖面积(通常出现在九月)、最大覆盖面积(通常出现在三月)的具体数值、日期和地理位置。通过对比历史数据,量化了多年冰(Multi-year ice, MYI)和一年冰(First-year ice, FYI)的比例变化。特别关注了“失踪的冰区”(Lost Ice Area)的演变,并对可能影响国际航道的关键海域(如“西北航道”的冰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剖析。 第五章:冰厚与冰形态学研究 本书首次公开了GOSRC利用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AUV)在特定试验区获取的冰底地形数据。详细分析了2018年冰脊(Rafting)和冰堆(Pressure Ridges)的平均高度、分布密度和能量耗散率。对冰的机械强度进行了实验室模拟测试,并给出了用于破冰船设计和冰情预警系统的关键参数。 第六章:冰流速与冰山追踪 利用高频雷达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浮标数据,重建了2018年整个北冰洋冰盖的年度运动矢量场。报告了冰流失和冰的内部分层现象,并对可能引发撞击风险的、从格陵兰冰盖分离出的特大型冰山(Bergy Bits 和 Growlers)的移动轨迹进行了回溯分析和概率预测。 第三部分:极端事件记录与预警机制探讨(约300页) 本部分总结了2018年度北冰洋发生的几次重要海洋和冰雪相关事件,并探讨了未来预警体系的改进方向。 第七章:关键海洋事件的深度回溯 详细记录了2018年夏季在波弗特海和鄂霍次克海观测到的异常暖水舌现象,分析了其对底层生态系统(如底栖生物群落)的潜在冲击。报告了发生在2018年冬季的几次罕见的“开阔水域事件”(Polynyas)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区域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八章:数据不确定性评估与未来监测策略 本章坦诚地分析了2018年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远程感测数据在强风暴和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误差范围。最后,基于全年的观测经验,提出了2019年及后续年份应重点增强的监测区域(如北极点附近)和需要部署的新型传感器技术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更加鲁棒、高精度的北极环境监测网络。 附录: 2018年主要考察航次日志与原始观测数据索引 核心水文参数与冰情术语的对照表 参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国际合作机构名单 本书籍是极地海洋学、冰川学、物理海洋学及气候建模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资料。其严谨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对复杂冰海环境的精细刻画,使其成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在地球最敏感区域影响的权威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数字海洋考察。我常常在工作间隙,随机翻开某一个专题,比如“极端海况下的波动响应分析”,然后就会被深深吸引进去,半小时过去,才猛然惊觉时间流逝。它的图表注解极其详尽,很多时候,一个图表所包含的信息量,抵得上一篇小型研究论文的论述。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密度分层和混合过程的描述,非常细致,这对于理解海洋热量输送机制至关重要。对我个人而言,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某些传统认知中被简化处理的海洋现象。它没有太多花哨的语言,完全是用数据的力量说话,这对于追求效率和精准度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最高的赞赏。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收拾行囊,亲自去那些图上标注的坐标点走一遭。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那种留白的处理,让密集的信息图表不至于显得拥挤不堪,读起来非常舒畅。特别是那些剖面图和立体投影图,立体感极强,完美地展现了海底地形与水流速度的相互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某个狭窄水道的流速预测时,对照书里的数据,发现我原有的认知存在偏差,书中提供的修正模型非常有说服力,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更给出了“怎么算”的清晰路径。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航海家,在你迷茫时,用他积累了一生的知识点拨你。它对于水产养殖业者或者从事海洋能源开发的人士,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库,提供的是那种经过时间沉淀和实地验证的可靠信息。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初始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侧重于基础理论的介绍,但它却大胆地深入到了许多前沿的海洋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例如,书中对卫星高度计数据在潮汐模型校正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这部分内容更新颖、更具实践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团队在处理数据不确定性时的严谨态度,他们并没有试图掩盖数据中的噪音或误差,而是坦诚地展示了误差范围,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诚信。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文献综述起点,你可以顺着书中的引用,找到大量支撑这些模型建立的原始研究。阅读过程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探索之旅,每翻过一页,都会有新的认知被拓宽。

评分

这本海洋图集,拿到手上,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厚重与专业的气息。我得说,光是翻开目录,就足以让人对它的编纂工作肃然起敬。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简直是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印刷,都透露出一种对海洋研究者的尊重。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关于近岸水文动力学分析的部分,图表清晰得令人难以置信,即便是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也能大致窥见那些复杂潮汐波动的规律是如何被精确捕捉和预测的。书中的案例研究,像是将读者直接带到了某个特定的海湾前沿,让你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感受到潮水涨落带来的力量感。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纯数据堆砌,而是将数据与实际地理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枯燥的数值变得生动起来,对于规划港口建设或者进行海洋生态调查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如获至宝般的参考资料。我对其中关于特定地理区域的多年平均潮位变化的趋势分析印象深刻,这对于理解长期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至关重要。

评分

这套图集(虽然我只接触了这一册)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理论与现场之间的桥梁。它没有把海洋科学封闭在一个象牙塔里,而是将最前沿的数值模拟结果,以一种直观可操作的形式呈现给所有相关从业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历史气象事件与同期潮汐异常关联性的分析,那几组对比图表,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大气变化对海平面产生的即时且显著的影响。此外,书中对不同测量标准的统一性处理也做得非常到位,这在跨区域合作项目中是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份参考资料,更像是一套行业规范的无声展示,让所有使用者都能站在同一个精确的基准点上进行后续的工作和推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