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平与效率:广州新医改的实证研究
定价:69.00元
作者:岳经纶 王春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97963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与效率研究:新医改以来的广州案例》一书,利用广州地区2009~2013年的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数据,分析了新医改政策对于广州地区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供应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变化。本书以广州为个案,对新医改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问题并给予建议。
内容提要
党的以来,特别是2009年新医改以来,在新的发展范式下,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备受注目。本书从局部入手,从个案入手,力图通过解剖麻雀,管窥一豹。书中利用广州地区2009~2013年的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提供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新医改政策对于广州地区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率的影响,对新医改的实践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目录
章 导论/1
一 研究问题/1
二 研究内容/9
三 研究方法/10
四 结构框架/11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理论基础/12
一 公平/13
二 效率/19
三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2
四 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发展/25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27
一 医疗卫生服务公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27
二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33
三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40
第四章 变迁中的卫生政策与医疗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的视角/47
一 西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47
二 现代中国卫生政策变迁/52
三 讨论/62
第五章 新医改以来的广州市医改实践/64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6
二 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70
三 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72
四 卫生财政投入/75
第六章 新医改以来广州市卫生资源公平性和服务效率的趋势分析/77
一 分析方法/77
二 全市基本情况/78
三 卫生资源公平性/82
四 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效率/88
五 分析与讨论/90
六 政策建议/94
第七章 广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分析——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为例/98
一 指标选择/99
二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99
三 分析/104
四 讨论/105
五 政策建议/110
第八章 广州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分析/113
一 指标选择/113
二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114
三 分析/117
四 讨论/123
五 政策建议/125
第九章 广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分析/128
一 指标选择/128
二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129
三 分析/135
四 讨论/136
五 政策建议/139
第十章 广州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分析/142
一 指标选择/142
二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143
三 分析/148
四 讨论/150
五 政策建议/151
第十一章 广州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比较分析/157
一 指标选择/157
二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营效率比较/158
三 分析/166
四 讨论/170
五 政策建议/172
第十二章 广州市城市公立医院运营效率分析/175
一 指标选择/175
二 城市公立医院运营效率/176
三 分析/182
四 讨论/185
五 政策建议/187
第十三章 广州市民营医院运营效率分析/194
一 指标选择/194
二 民营医院运营效率/195
三 分析/200
四 讨论/203
五 政策建议/205
第十四章 结语/210
参考文献/222
后 记/234
作者介绍
岳经纶,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公共政策评论》主编,也曾主编《中国社会政策》一书。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劳工政策、教育政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张力。我总觉得,在很多公共政策的讨论中,这两者常常被塑造成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效率论者倾向于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认为效率最大化最终会涓滴效应地惠及所有人;而公平倡导者则担心,无限制的效率追求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弱者被抛弃。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视角,比如探索出一条“兼顾公平的效率路径”,那将是巨大的贡献。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如何解构“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概念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内涵。效率是更快的周转率?更低的行政成本?还是更高的治愈率?公平是人人享有同等服务?还是根据需求进行差异化分配?我深信,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和量化,接下来的实证分析才站得住脚。我对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让这两者从对立走向协同,抱有极大的兴趣。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摘要,我立刻被它那种近乎“手术刀式”的精确感所吸引。我一直对那种宏大叙事、一概而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少了点“人味儿”。而这本书聚焦于“广州新医改的实证研究”,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我特别好奇,在具体的医保目录调整、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利益如何博弈?那些在改革浪潮中受益或受损的医生、护士和普通市民,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到个体经验层面,描绘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制度变迁下的生存策略和心理变化,那才算得上是真正深刻的研究。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在医院的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甚至政策制定者的会议室里,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真实瞬间。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内部视角”,让我们看到政策文件背后那些鲜活、甚至有些丑陋的现实挣扎,从而真正理解“公平”在具体执行中是如何被定义和被重新定义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我童年时经历过的公立医院排队挂号的混乱场景,那种感觉至今难忘——一种普遍的不确定性和对制度的不信任感。新医改的初衷无疑是想解决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然而,改革往往意味着阵痛,而且这种阵痛并非平均分配。我更关心的是,那些被改革“意外”波及的群体——比如那些依赖特定医院的慢性病患者,或者那些收入刚刚跨过某个门槛,结果医保报销比例反而下降的“夹心层”——他们的情况如何?这本书如果能捕捉到这些“看不见的受害者”,并深入剖析制度设计上的疏漏,那它就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分析,而具备了深刻的社会关怀。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否有勇气去挑战那些被官方叙事所掩盖的、不那么光鲜的改革成果。真正的公平,或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被主流报告所提及的、微小的个体困境之中。我期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有力的提醒:任何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必须时刻警惕其对社会最脆弱环节的潜在伤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的深刻思考。我总觉得,一个社会要真正进步,就得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保证最弱势的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福祉,又要维持市场应有的活力和效率。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新闻,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困惑:为什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总是难以做到既让所有人“病有所医”,又能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创新不被牺牲?这本书似乎触及了这个核心矛盾。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经济学说辞的、更贴近现实的分析框架。比如,在广州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超大城市,其具体情况和内陆地区会有何显著差异?那些改革措施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阻力?我希望作者能用扎实的田野调查数据来支撑论点,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政策讨论层面。毕竟,理论总是美好的,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些微小的、执行层面的细节和人性的复杂考量。这本书若能揭示这些“幕后故事”,对我理解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将大有裨益。
评分从出版信息来看,这似乎是一本非常专业化的学术著作,这一点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厌倦了那些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娱乐化的通俗读物。我需要的是那种经得起推敲的、逻辑严密的分析。特别是“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思辨的层面。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构建其计量模型来检验特定政策变量对特定结果指标的影响。比如,在广州推行的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否真的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否有数据表明它抑制了过度医疗的行为?我希望看到详细的回归分析图表、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以及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些技术细节或许晦涩难懂,但正是这些严谨的构建,才能为那些宏大的政策主张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避免我们陷入基于直觉或情绪的判断泥潭。这本书如果能展示出顶尖的实证研究水准,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地方案例研究,更可能成为方法论上的一个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