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
定价:56.00元
编著:詹伯慧主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7月第2版,2016年8月第9次印刷
开本:32开
ISBN:9787218039770
装帧:精装
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
凡例
本字典所用粤语注音音标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字典正文
附录一广州话音序索引
附录二普通话音序索引
附录三没有普通话音读的广州方言字索引
附录四广州音四种拼音系统对照表
01234567
01234567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处理现代新词和网络用语时的谨慎与平衡。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的演化速度极快,很多字典往往难以跟上节奏,或者一味地追逐潮流而牺牲了科学性。这本书显然找到了一个优雅的中间点。它收录了当下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部分新词汇,但处理方式非常专业和克制,它会清晰地区分哪些是约定俗成的、哪些是昙花一现的网络热词,并对新词的发音给出了科学的推断或实际使用中的主流读法。这种不偏激、不滞后的态度,使得这本书既具有即时的实用性,又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不会很快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得陈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老语言传统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这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高度。
评分我个人对工具书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查阅效率和准确性,在这方面,这本书的表现是超乎预期的扎实。目录和索引的设计逻辑性极强,检索系统做得非常精细。我尝试了好几次“盲查”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近词,无论是按照声母、韵母还是调值去查找,都能迅速定位,没有出现任何歧义或者需要多重跳转的情况。而且,很多词条旁边的标注信息量非常丰富,清晰地标示了词汇的使用频率、社会接受度(比如是老派用法还是新潮口语),这对于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我们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到过时或者不合时宜的表达。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追求大而全,而是走了一条小而精、精准聚焦的路线,这种对重点信息的过滤和提炼能力,是真正体现出主编团队深厚功底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思路,老实说,第一次翻阅时让我感到非常惊艳,它似乎跳脱了传统词典那种冷冰冰的、纯粹的释义罗列方式。我留意到在很多常用词条的释义后面,不仅仅是简单的解释,而是穿插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语境示例,这些例句的构建,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地道的广州老街坊在你耳边细语。举个例子,某个俚语的解释,它不是直接翻译成书面语,而是用了一段小小的对话场景来还原它在真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境,一下子就让原本晦涩的词汇鲜活了起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门槛。这种“活学活用”的编排理念,真正体现了“正音”的精髓——声音不仅存在于字典的符号中,更存在于市井的烟火气里。对于一个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文化脉络的人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描摹,远比枯燥的音标符号来得有效和亲切。
评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语言工具,更像是一份对特定地域文化记忆的忠实记录者。我注意到其中收录了许多在日常书面语中已经消亡或被边缘化的传统词汇,这些词汇带着浓厚的历史烙印,如果不是专业的语言学家或本地资深居民,恐怕很难接触到。这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将它们一一拾起、整理、并提供了准确的现代发音参照,这对于保护粤语语言生态的多样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让年轻一代有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去倾听和学习祖辈们是如何交谈的,避免了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过度稀释和简化。这种对“根”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带着点复古感的哑光纸张,手感温润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编者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排版更是没得挑,主标题“广州话正音字典”那几个字的处理,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洁感,那种墨色的深浅变化,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广州话那特有的声调起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色调偏暖,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尤其是那个内封套的巧妙设计,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在开启的瞬间给人一种“揭开宝藏”的惊喜感,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放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很多工具书只关注内容的深度,却忽略了阅读的愉悦度,但这本书显然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让人爱不释手,甚至愿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随时都能拿出来欣赏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