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饮食智慧
定价:24.80元
作者:匡调元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0018503
字数:
页码: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媒体推荐
中医治西医查不出的病
2010年,上海市中医院大夫匡调元80岁了,仍然思维敏捷、健步如飞、写得快、想得开、睡的香。不少人问其“养生之道”,他则答,“不乱吃”加“清净心”。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期推出的《中华饮食智慧》系匡调元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积累而成,之前已出版过5版,均已脱销。作者对中医病理和养生有独到的研究,他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后,将人类体质分成六种主要类型,其中除一型为正常质外,其余五型均为病理体质,即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此时经西医学的种种检查,其结果往往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主观上却有种种不适。此时既可用药物也可用食物进行调养。这是中医学关于药食同源、同性、同理和同效理论的具体体现。该书告诉读者,体质食养是指按照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正确地选择食物,同时尽量避免食误,持之以恒即能将病理体质调理到正常质,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的目的。
——中国图书商报
编辑推荐
药食同源,药食同性
药食同理,药食同饮
内容提要
本书系作者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积累而成,之前已经出版过5版,均已脱销。作者对中医病理和养生有独到的研究,作者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后,将人类体质分成六种主要类型,其中除一型为正常质外,其余五型均为病理体质,即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此时经西医学的种种检查,其结果往往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主观上却有种种不适。此时既可用药物也可用食物进行调养。这是中医学关于药食同源、同性、同理和同效理论的具体体现。体质食养是指按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正确地选择食物,同时尽量避免食误,持之以恒即能将病理体质调理到正常质,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的目的。本书将告诉读者体质食养的具体方法,有可操作性。
目录
作者介绍
匡调元,男,1931年6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自1960年学习中医学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1977年5月正式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1984-1985年去美国Bowman Gray医学院病理科工作,研究白种人
文摘
序言
最近拿到一本《中华饮食智慧》,作者是匡调元,书号9787510018503,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对“吃”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吃东西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追求一些美味的口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背后其实蕴含着非常深奥的学问,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书中对于食材的解读,常常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更是深入挖掘了每种食物的“秉性”和“功用”。例如,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有些食物则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这种将食物的特性与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起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不再是盲目跟风。 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食疗”的智慧。它并非提倡复杂的药膳,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比如,书中可能会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烹饪方法,让食材发挥出最佳的养生效果,或者如何通过食物的搭配,来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这种贴近生活、易于操作的食疗方法,让我觉得健康不再遥不可及,就在我们每一天的餐桌上。 这本书还让我体会到了,“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交”和“文化”的体现。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些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美食,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场景。这些场景,让我感受到食物所承载的浓厚人情味和文化传承。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饮食,都可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一次文化的体验。 总的来说,《中华饮食智慧》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场关于饮食的“思想革命”。它让我不再仅仅把食物当做是填饱肚子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是调养身体、滋养心灵的良方。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智慧地选择和烹饪食物,如何通过饮食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提升生活品质、追求健康生活的人。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中华饮食智慧》的书,作者是匡调元,书号9787510018503,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饮食的新视角,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吃东西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和哲学。我以前对食物的看法,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好吃”或者“营养”层面,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食物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会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为什么有些食材的搭配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食物。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朴实,却又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对食物的感悟。书里有很多关于时令食材的介绍,我这才了解到,原来在不同的季节,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材都有其特定的“使命”,顺应时令来进食,才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比如,春天宜食辛甘,夏天宜食酸苦,秋天宜食甘辛,冬天宜食甘咸。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匡调元的笔下却被阐释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天地的灵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食养”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吃东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滋养心灵的方式。我以前总觉得养生是很复杂的事情,需要各种名贵的药材和复杂的配方,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最简单的食材,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出惊人的养生功效。书里介绍了很多日常食材的妙用,比如常喝粥的好处,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甚至是如何通过简单的烹饪技巧来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这些知识让我觉得,原来健康的生活并不遥不可及,就在我们日常的一餐一饭之中。 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味”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感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比如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这些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承载着家人团聚的温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闻到了奶奶做的家常菜的香味,感受到了那种朴实而又深沉的爱。这本书让我明白,吃,从来都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与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人际关系,都紧密相连。 总而言之,《中华饮食智慧》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吃”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科学、更健康地饮食,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餐,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以及食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智慧的书,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我还会继续探索书中的其他内容,并且尝试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中华饮食智慧》的书,作者是匡调元,书号9787510018503,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大门,而“吃”则是这扇门最重要的钥匙。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饮食颇有心得,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之前的想法多么的狭隘。它让我明白,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饮食经验,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书中对于食材的讲解,总是那么的入木三分。它不仅仅告诉你某种食材的营养价值,更会从“性味”和“功效”的角度去剖析。比如,书中可能会详细说明,为什么夏季多吃苦瓜能够清热降火,为什么冬天应该多喝一些温补的汤水。这种将食物的特性与人体的生理需求相结合的分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对食物的认知,都可以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根源。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更符合自然规律的调整。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阴阳五行”与饮食的结合。它不仅仅是生硬的理论,而是通过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如何通过食物来平衡身体的阴阳。例如,可能会提到,当身体出现“阳气过盛”时,应该选择一些“阴性”的食物来滋养;反之,当身体“阴气不足”时,则需要温补的食物来调理。这种将深奥的哲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让我觉得既新颖又实用。它让我明白,饮食调养,其实是一门精妙的艺术。 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食物不仅仅是物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会讲述许多关于传统节日、家族聚会时,人们围绕着食物所展开的温情故事。比如,春节期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分享家常菜的温馨场景。这些描述,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受到食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人情味和文化底蕴。它让我明白了,每一次的饮食,都可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中华饮食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不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满足生理需求,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生活智慧的高度。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利用食物来调养身体,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健康的生活,就蕴藏在我们每一餐的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叫《中华饮食智慧》的书,作者是匡调元,9787510018503,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仿佛里面承载了无数代中国人对食物的理解和感悟。我一直以为,我们对吃的理解已经足够深入了,但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多么的浅显。它不是一本单纯的食谱,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活哲学的史书,用食物作为载体,讲述着中国人如何顺应自然,如何调理身体,如何滋养心灵。 书中的内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于“时令”的强调。它会非常细致地讲解,为什么在不同的节气,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食材。比如,春天万物复苏,身体也需要“升发”,这时就应该多吃一些甘甜、具有生发之气的食物,帮助身体排出冬天的积郁。而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身体容易“上火”,就需要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来降温。这种与自然界同步的饮食方式,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在于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食物性味”的阐述。它不是用枯燥的化学成分来分析,而是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每种食物的“能量”和“作用”。比如,有些食物“性寒”,能够“清热解毒”;有些食物“性温”,能够“散寒暖胃”。这些描述,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食物能量场”中,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食物对身体的影响。我以前可能只是凭感觉选择食物,现在则有了一个更科学、更有依据的判断标准。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吃”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情怀”。它会描绘很多与节日、习俗相关的食物,比如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这些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家庭情感。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饮食,都可能是一次与传统、与家人的连接。这种将食物上升到文化和情感的高度,让我对“吃”有了更深层次的尊重和感悟。 总的来说,《中华饮食智慧》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饮食世界。它让我明白,中国人对食物的理解,已经融入了数千年的生活经验和哲学思考。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更聪明、更健康地吃,如何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如何从食物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生活有追求的人。
评分最近偶然翻开了一本名为《中华饮食智慧》的书,书的作者是匡调元,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精心打造,书号是9787510018503。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揭示了中国饮食背后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养生之道。我一直觉得,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它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哲学,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书中对食材的解读,常常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罗列出某种食材的营养成分,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食材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生长特性,以及它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微妙联系。比如,书中可能就详细阐述了为什么春季适合吃一些带有“发散”性质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舒展,排出体内积蓄的寒气;又或者,为何到了夏季,清淡、解暑的食物才是首选。这种将自然规律与人体生理变化相结合的阐述,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吃什么”的问题,而是“何时吃”、“如何吃”的智慧。 更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书里关于“五味调和”的论述。我过去对于酸甜苦辣咸这些味道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味觉感知层面,但这本书却赋予了它们更深刻的含义。它阐释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搭配,让这些味道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达到调养身体、平衡阴阳的效果。例如,可能在某个章节会提到,过多的辛辣容易伤及肺部,而适当的酸味则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两者结合,便能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烹饪艺术与养生哲学的结合,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启示,是关于“食物的情感意义”。它不仅仅是提供能量的物质,更是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书中或许会描绘一些节庆时节的传统食物,以及这些食物背后所承载的家族记忆和文化传承。读到这些段落时,我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乡愁,体会到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载体。这种温暖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家常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总的来说,《中华饮食智慧》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大门。它让我明白,饮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需求,更是一种关乎健康、关乎生活、关乎心灵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领,让我开始更加审慎、更加感恩地对待每一餐,也让我对未来的饮食选择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