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合公文写作全5册 行政公文写作与范例大全(2017版) | ||
| 定价 | 239.00 | |
| 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谢新茂等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272 | |
| 字数 | 200000 | |
| ISBN编码 | ZH9787517120957 | |
文在古代被称之为“经国之枢机”,作为表述国家意志、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传递重要信息的 主要的载体,公文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续和补充。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国关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对社情民意的掌握情况、对重大问题的分析处置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意志和法律法规与政策是否能够科学地正确地得到贯彻和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深入推进,党政机关行政行为日趋规范,公文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载体,掌握其写作技巧,规范其处理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对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会议纪要等行政公文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类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及注意事项予以充分阐释,同时附有大量案例提供参考。
行政公文概论 一、行政公文的特点 002 二、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其演变 004 三、行政公文的作用 009 四、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010 第二章 决议 一、决议的特点 015 二、决议的分类 016 三、决议的适用范围 017 四、决议的写法 017 五、例文 018 第三章 决定
章 行政公文概论
一、行政公文的特点 002
二、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其演变 004
三、行政公文的作用 009
四、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010
第二章 决议
一、决议的特点 015
二、决议的分类 016
三、决议的适用范围 017
四、决议的写法 017
五、例文 018
第三章 决定
一、决定的特点 035
二、决定的分类 037
三、决定的适用范围 038
四、决定的写法 038
五、例文 040
第四章 命令(令)
一、命令(令)的特点 043
二、命令(令)的分类 044
三、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045
四、命令(令)的写法 046
五、例文 047
第五章 公报
一、公报的特点 053
二、公报的分类 053
三、公报的适用范围 053
四、公报的写法 054
五、例文 055
第六章 公告
一、公告的特点 068
二、公告的分类 069
三、公告的适用范围 069
四、公告的写作要点 070
五、例文 071
第七章 通告
一、通告的特点 072
二、通告的分类 073
三、通告的适用范围 073
四、通告的写作要点 074
五、例文 076
第八章 意见
一、意见的特点 085
二、意见的分类 086
三、意见的适用范围 087
四、意见的写法 087
五、例文 089
第九章 通知
一、通知的特点 106
二、通知的分类 107
三、通知的适用范围 109
四、通知的写作要点 110
五、例文 111
第十章 通报
一、通报的特点 121
二、通报的分类 122
三、通报的适用范围 123
四、通报的写法 123
五、例文 124
第十一章 报告
一、报告的特点 133
二、报告的分类及用途 134
三、报告的适用范围 135
四、报告的写法 136
五、例文 138
第十二章 请示
一、请示的特点 154
二、请示的分类 155
三、请示的适用范围 156
四、请示的写法 157
五、例文 159
第十三章 批复
一、批复的特点 164
二、批复的分类 165
三、批复的适用范围 166
四、批复的写法 166
五、例文 168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做得相当人性化,无论是按文种名称索引,还是按写作目的分类,都比较方便快捷,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在紧急情况下查找所需模板的效率。我欣赏它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细致区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是决定一份文件是否“专业”的关键点。然而,作为一名长期在办公室一线工作的人员,我有时会觉得理论阐述部分略显学术化,如果能加入更多“实战对话”或者“错误示范与修改对比”的场景化教学,效果可能会更直观。比如,展示一份典型的“病文”,然后一步步拆解病灶,最后给出完美的修改版本,这样的对比学习,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来得深刻。总体而言,它无疑是一部值得拥有的权威参考,但如果能在“如何避免犯错”和“如何提升文采的艺术性”上再多着墨,它就能从一本优秀指南升级为不可替代的经典。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眼球的,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看就是那种“正经”的工具书的架势。我当初买它,主要是因为工作上需要频繁处理一些需要规范化表达的文书,手里现有的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权威。我对“大全”这个词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把公文写作的每一个招式都拆解得清清楚楚,从抬头、落款到印章的使用规范,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标准模板。我记得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里面厚厚的篇幅震住了,感觉内容量非常扎实,不像有些同类书籍只是浅尝辄止地介绍一些理论。我当时最关心的就是,它能不能真正覆盖到我们日常行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比如一些跨部门协作函件的特殊格式要求,或者某些特定场合下用词的微妙区别。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足够详尽的案例解析,而不是空泛的条文堆砌,那它对我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对它的期待,是它能成为我桌面上那本“永不失灵”的字典和范本,拿起就能用,用就绝对不出错。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最先尝试用它来梳理我们部门内部的流程文件起草规范。坦白说,一开始上手有点挑战性,因为它内容过于庞杂,各种不同的文种、不同的适用层级,像一张巨大的网铺在那里,需要花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把主要的章节结构摸了个大概,尤其是那些关于“党政机关”特有文书的讲解部分,很多术语和背景知识对于非体制内出身的人来说,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特别留意了它对“行文逻辑”的论述,那部分写得很有深度,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必须这样写,背后的管理学和组织学原理是什么。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的写作思路从单纯的“模仿格式”提升到了“理解意图”的层面。如果作者能增加更多实际操作中的“避坑指南”,比如哪些措辞最容易引起误解,哪些格式的小瑕疵最容易被领导挑出来,那这本书的实用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确实体现了“正版现货”的专业水准,纸张拿在手里有分量感,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表格和引文标注,也做得非常规范,这在查阅资料时很重要,能有效减轻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不过,我个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虽然范例很多,但很多时候我需要的是针对特定场景的“微调”指导,比如,如果我们要起草一份面向社会公众的告知书,与纯粹的内部通知在语气和用词上需要做哪些细微的调整?现有的一些范例似乎更多聚焦于机关内部的上传下达,对于横向沟通或面向外部的宣传性公文的探讨略显不足。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网络时代下,公文如何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探讨,比如标题的凝练化处理,是否也有官方的指导原则可以参考。毕竟,时代在变,公文的形态也应该与时俱进,单纯依赖过去的范式可能无法完全应对当前的复杂环境。
评分我尝试用书里的某些高级别的公文撰写技巧,来修改我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报告的摘要部分。我发现,当遵循书中的“精炼核心、层层递进”的原则后,原本啰嗦的几句话,确实能在不丢失信息量的前提下,显得更加有力、更具公信力。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语法结构”,让原本可能因人而异的文风,被纳入到一个标准化的框架内,这对于提升一个组织整体的公文质量至关重要。但是,我想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对于一些新兴的、跨越传统文种界限的创新性文书,比如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政策建议函,这本书是否有提供一些探索性的指导?因为传统的“请示”、“报告”、“函”的定义似乎越来越难以完全涵盖所有新出现的工作成果。如果能对这些“灰色地带”的文书写作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指引,那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就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接近于“方法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