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起步

哲学起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晓芒著作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入门
  • 哲学史
  • 思维
  • 逻辑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710
商品编码:21442709939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383

具体描述

作  者:邓晓芒 著 定  价:45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页  数:383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154710 部分 人的本质
一、人类的起源
(一)古代的回答:人的定义
(二)现代人的回答:人猿之别
(三)语言的诞生:符号模式
二、人的历史
(一)历史的双重含义
(二)历史的历史
(三)历史的疑问
三、人的精神
(一)知的方面
(二)意的方面
(三)情的方面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的本质
一、和反思
二、自我意识辨义
三、自我意识的自欺
四、忏悔与真诚
第三部分 自由的本质
一、自由的起源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哲学起步》的书稿来自于同名课堂实录,这门课程是邓晓芒先生为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哲学入门课。在这门课程中,邓老师为同学们打开了哲学那扇神秘的大门,把大家领入古今哲学家的思考之中。他展示的更多的不是哲学史知识,而是哲学对于人类的意义、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哲学思考与我们的关系。正是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很基础的问题开始,人类开始反身自省,从而开始了哲学思考的漫长历程。全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人的本质”、“自由意识的本质”和“自由的本质”。全书内容通俗,循序渐进,富于一定趣味,有助于读者逐步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 邓晓芒 著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思想的探索:理解我们世界的基础》 在这本名为《思想的探索》的书籍中,我们将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深入探究构成我们认知世界之基石的那些最根本的问题。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致力于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火花,引导大家学会如何提问、如何分析、如何建构自己的理解。我们将聚焦于那些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依然反复被追问、被讨论的普适性议题,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借助历史上的智慧和当代的洞见,来剖析这些问题的复杂性。 第一部分:何以为“我”?——自我与存在的困惑 旅程的起点,我们将围绕“我是谁”这一深刻而持久的疑问展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触及了关于个体身份、意识以及存在的根本性质。我们会追溯古今哲学家们对“自我”的探讨,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当代关于身体、记忆与身份关系的辩论。我们将考察意识的本质:它是物质的产物,还是某种超越物质的存在?记忆在塑造我们自我认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如何理解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的张力?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是如何形成对自己是谁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否稳定,又是否可以被改变。 第二部分:世界的本来面目——实在论与认识论的辩驳 在确立了自我存在的初步认知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书将深入探讨“真实”的含义。是否存在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否仅仅是我们感官和心智的构建?我们将审视实在论的各种形态,从朴素的直观实在论到更为精细的科学实在论,并对比认识论中那些质疑外部世界真实性的观点,如怀疑论、唯心论以及建构论。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声音、形状,它们在现实中是怎样的存在?科学的发现,是否为我们揭示了世界的“真相”,抑或是仅仅提供了更有效率的解释模型?我们将探讨知识的来源和界限,区分信念、真理和知识,并思考我们是如何获得可靠知识的。 第三部分:善与恶的边界——伦理道德的千年之辩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运转,离不开一套维系秩序和促进合作的伦理道德体系。本书将深入剖析“好”与“坏”、“对”与“错”的界限。我们将回顾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伦理学说,从古希腊的德性伦理学,到康德的义务论,再到功利主义的后果导向。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道德的根源在哪里?它是源于神圣的启示,还是源于人类的本能,抑或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我们将探讨各种道德困境,如电车难题,并分析不同的道德框架在处理这些困境时可能出现的矛盾和挑战。本书还将触及正义、责任、权利等概念,并思考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如何能够就共同的道德原则达成共识。 第四部分:秩序的构建——政治与社会的哲学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在由各种规则、制度和权力关系构成的社会之中。本书将探究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什么是理想的社会形态?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权力应该如何分配和制约?我们将回顾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霍布斯的《利维坦》,再到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现代政治思想家们的观点。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民主、自由、平等这些政治理念的真正含义,以及它们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探讨法律的本质,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本书还会涉及公民责任、社会公正以及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 第五部分:意义的追寻——存在主义与生命终极关怀 当我们将自我、世界、道德和政治都纳入思考的范畴后,我们终将面对一个更加深邃的问题:生命的意义何在?本书将引导读者踏入存在主义的领域,去探索个体存在的自由、责任与焦虑。我们将考察那些关于人类自由选择、创造价值以及面对虚无感的思想。本书将触及我们如何理解死亡,以及死亡如何影响我们对生命的看法。我们将探讨人生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幸福、成就、还是贡献,以及这些目标是否能够赋予生命以终极的意义。本书将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思考如何在一个看似没有预设意义的世界里,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第六部分:知识的边界与未来的展望——科学、逻辑与人工智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本书将简要探讨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以及科学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触及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严谨推理的重要性。同时,本书也将前瞻性地探讨新兴的领域,例如人工智能的兴起对我们理解意识、智能乃至人类自身可能带来的冲击。我们将思考,当机器能够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某些智能时,我们对“智慧”和“存在”的定义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本书将鼓励读者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并思考人类在不断变化的知识图景中,将如何继续探索和前行。 结语:一场永无止境的对话 《思想的探索》最终希望传递的信息是,哲学并非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探究过程。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对自身保持审视的态度。本书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把钥匙,让你能够开启自己独立的思想之门,去参与这场跨越时空的、关于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永无止境的对话。愿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火花,并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更有深度地理解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教学之道的行家。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活力和幽默感,绝非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腔调。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课堂上那种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欲。他善于用现代的例子来佐证古老的哲学观点,比如用好莱坞电影的情节来解释尼采的“永恒轮回”概念,这种跨时代的联结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获取门槛。而且,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指明了深入学习的路径,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进一步阅读推荐”,这些推荐书目质量极高,涵盖了从经典原著到现代研究的方方面面。这表明作者的野心不仅仅是让你了解哲学皮毛,而是真心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能自我驱动的终身学习者。对于想要系统构建哲学知识体系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极其可靠的向导和地图。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的探讨。它并没有沉溺于古代的思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后真相时代的认知偏差,以及数字时代的身份认同等等。作者展示了古希腊先哲的洞见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下最前沿的技术伦理挑战的。比如,在讨论“自由意志”时,他巧妙地联系到了算法推荐系统对我们决策的潜在影响,这让我猛然意识到,哲学思考对于保持我们作为个体的能动性是多么重要。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历史回顾,而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停下来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它让我更加确信,哲学不是用来炫耀学识的,而是用来对抗时代迷思的锋利武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哲学书籍那种严肃、古板的印象。内页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非常精美,而且恰到好处地穿插在文字之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释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时,作者配上了现代感十足的图形示意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避免了长时间阅读文字带来的疲劳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非常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他没有孤立地介绍某位哲学家,而是将他们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流变之中,使得整个哲学史看起来像一条清晰的河流,而不是零散的瀑布。读完之后,我不仅了解了苏格拉底、康德这些巨匠的思想,更理解了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土壤,这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与智力的双重享受。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帮助是无与伦比的。起初,我以为哲学就是学习别人的观点,但这本书教会我的却是如何“质疑”观点。作者鼓励读者去挑战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假设,并提供了系统的工具来解构复杂的论证。书中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思辨练习题,它们不是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选择题,而是开放式的、需要深入挖掘内在逻辑的难题。我常常是读完一节内容后,会停下来花半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思索作者提出的那个问题,感觉自己的脑筋像被一块块生锈的齿轮重新上油润滑了一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伦理困境的讨论,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展示了不同伦理学派是如何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个难题进行切割和分析的。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复杂现实问题时,保持一种谦逊和多维度的审视角度。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哲学门外汉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高深的哲学概念感到望而却步,总觉得它们离我的日常生活太遥远。但拿起这本书后,我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入手,比如我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美”。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和一位睿智的朋友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尤其是关于逻辑谬误的那一章,真是让人茅塞顿开,我以前常常在辩论中吃亏,现在终于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问,更是指导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实用工具。我甚至开始在和朋友聊天时,不自觉地运用书中介绍的思考框架去分析问题,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感觉自己的认知维度一下子被拓宽了许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