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上海旅游图 | ||||||||
| 出版: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 书号: | 9787503146534 | ||||||||
| 作者: | 上海市测绘院 | ||||||||
| 版次: | 2017修订 | ||||||||
| 印次: | 2017印刷 | ||||||||
| 页码: | 1 | ||||||||
| 纸张: | 地图专用胶版纸 | ||||||||
| 幅面: | 1050X750mm | ||||||||
| 语言: | 中英文 | ||||||||
| 装帧: | 平装 | ||||||||
| 重量: | 约0.02kg | 整体展示 | |||||||
| 定价: | 15元 | ||||||||
上海,又称“上海滩”。中国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大的港口和大的工业基地。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吐量均。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闪耀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天哪,我简直要为这本《2017上海旅游地图 中英文对照地图 上海城区详图旅游交通地铁路线》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感谢信”了!我得说,光是它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魅力,让人一听就知道这绝对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旅游指南,而是真正能在你迷失在魔都的某个角落时,救你一命的“电子辟邪物”。我是在计划去上海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活动前夕购入的,当时心里还有点忐忑,毕竟上海那么大,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复杂,我这个方向感比月球引力还弱的人,实在不敢完全依赖手机导航——你懂的,电量和信号这俩“叛徒”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为我这种“路痴”量身定做的,那种清晰到让你觉得连路边的梧桐树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的细致程度,简直令人发指(褒义!)。特别是中英文对照这一点,简直是为国际友人敞开大门,我在和一位外国参会者交流去新天地怎么走的时候,直接把地图一摊,连比带指的,比我磕磕绊绊的英语管用多了,那份从容和自信,简直是瞬间拉满了。我尤其欣赏它对老城区的处理,很多现代地图为了追求简洁会弱化历史街区的细节,但这本书对一些历史保护区的小弄堂和石库门群落的处理,简直是带着一种对城市记忆的尊重,让我得以在穿梭于高楼大厦的间隙,寻觅到一丝旧上海的韵味。
评分作为一个对细节有着病态追求的旅行者,我对《2017上海旅游地图 中英文对照地图 上海城区详图旅游交通地铁路线》中“上海城区详图”的精细程度感到由衷的赞叹。我这次入住的区域靠近一个老式里弄区,周围的小巷子错综复杂,即便是本地人,有时候也得绕上几圈。手机地图往往会把这些小巷简化成一条线,但这本书的绘制者显然是花了大功夫去实地测绘的。每一个街口转角,每一个小的公共空间,甚至是一些很有特色的沿街店铺的相对位置,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我利用它成功地找到了一家藏在巷弄深处、口碑极佳的生煎店,那家店没有醒目的招牌,全靠地图上的精确坐标和周边的地标对比,我才没错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地铁路线的标注,不仅仅是站点的连线,而是将整个地下换乘空间的相对布局都考虑进去了。我曾在人民广场换乘时,因为不熟悉结构而走了不少冤枉路,但有了这本书的辅助,我能提前预判出在哪个站台层可能需要上行或下行,极大地减少了在地下迷宫中浪费的时间和体力。
评分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在旅行中使用“标记”和“批注”的“老派”旅行者来说,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简直是为我的习惯量身打造的。我喜欢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划出每日的步行轨迹,用铅笔圈出第二天想探访的特色小店,再用贴纸标记出需要避开的施工路段(当然,这是2017年的信息了,哈哈)。这本地图的纸张厚实,即使用力去涂抹和折叠,也不会轻易出现裂痕或墨水洇开的情况,这对于一张需要反复使用的“作战地图”来说,是基本要求,但很多现代地图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它在细节标注上体现出的严谨性,比如对不同坡度道路的简单标记,以及对一些临时性封路的预警(虽然是2017年的预测,但能体现出编制者的用心),都让我感觉,我手里拿的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打磨”出来的城市切片。这种踏实可靠的感觉,是任何动态更新的APP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种“锚定感”,让你在陌生的城市中,拥有一个可以信赖的物理参考点。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拿到手里就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绝非那种一折就烂的廉价纸张能比拟的。我这次旅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旅游交通”这部分的深度挖掘,简直是打破了我对传统地图的认知。以前的地图无非是把地铁站画出来,告诉你线路颜色,但这本厉害之处在于,它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便捷度”都暗含在了设计逻辑里。比如,在一些大型交通枢纽,它不仅标注了哪条地铁线经过,还用细微的线条和图标提示了步行距离大约需要多久,甚至暗示了出站后哪个出口离主要的景点标志物更近。这对于像我这种追求效率的游客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我从静安寺准备去武康路,原本打算坐地铁再转公交,结果地图显示,如果我走那条特定的街道(它甚至标注了街名!),步行虽然远了些,但沿途的建筑风景完全是另一种体验,而且可以避开早高峰公交的拥堵。最后我采纳了地图的“隐藏建议”,那一路走下来,完全沉浸在了衡复风貌区的魅力中,这哪里是一张地图,分明是一位内行人带着你“漫步城市”的向导啊!这种超越基础信息提供的深度解读,是很多APP地图望尘莫及的。
评分这本地图的“中英文对照”设计,体现了一种高标准的国际化视野,这绝对不是简单地把中文名称旁边加上拼音那么敷衍了事。在涉及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时,它提供了规范且被广泛接受的英文翻译,这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城市文化背景的外国朋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有一个使用它的契机,是需要为一位初次来访的欧洲合作伙伴提供交通指引。我直接将关于外滩和陆家嘴核心区域的几个页码影印了出来(当然,正本我会小心保管),那位合作伙伴反馈说,对比他在网上下载的那些看起来花里胡哨的电子地图,这本纸质地图的信息层级划分更为清晰,即便是第一次接触上海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区域的地理脉络。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城市结构“降维打击”了,用直观的视觉语言,把上海的立体感和功能分区清晰地呈现出来。它对于一些旅游热点周边的详细标注,比如特定博物馆的几个不同入口分别对应哪个地铁口,这种细微之处的区分,正是纸质地图能超越电子媒介的独特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