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卜正民(Timothy Brook) 著,黃中憲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地理
  • 香料贸易
  • 海图
  • 南中国海
  • 塞爾登
  • 中国地图
  • 航海
  • 贸易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0846140
商品编码:16077621
包装:平裝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5-09-04
页数:29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卜正民繼《維梅爾的帽子》另一全球史力作
一幅被遺忘近350年的中國航海圖
連結17世紀中國的海洋帝國及全球大航海時代

了解「亞洲火藥庫」南海主權爭議的歷史起源
從域外、從海洋,更從全球視野看中國

1659年,一份巨大且不同尋常的禮物送到牛津大學鮑德里氏圖書館,這是倫敦的商業律師、政治活動家及前國會議員約翰?塞爾登(John Seldon)的遺物。塞爾登先生可說是倫敦第一位「東方通」,而他的遺物──一張長160公分、寬96公分的巨大中國古地圖──卻靜靜地沉睡在圖書館內長達350年。2008年,美國南喬治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羅伯特?班切勒(Robert K. Batchelor)等人訪問牛津大學時,發現這張地圖不可思議地繪製了大面積的海域,將整個中國大陸擠到地圖左上方,一半的圖面繪滿了中國南部沿海、東亞、東南亞海域和島嶼,還有一條條依稀可辨的黑色細線把中國福建沿海與東南亞各港口連接起來。長年研究全球史的班切勒立刻發現,這不是一般的中國古地圖,而是一張珍貴的明代遠洋航海圖!

這張手工彩繪的地圖,範圍北起西伯利亞,南至今印尼爪哇島和馬魯古群島(香料群島),東達北部的日本列島和南部的菲律賓群島,西抵緬甸和南印度。地圖商清楚標示明朝福建海商在海外的活動範圍、航海路線和主要港埠等資訊,繪製了中國帆船經常使用,從福建泉州延伸而出的6條東洋航路和12條西洋航路。作者卜正民藉由這張地圖,一步步呈現17世紀中國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海外貿易,以及中國在亞洲海洋世界中的位置。

在書中,卜正民介紹了英國17世紀幾位為中國著迷的學者,這些學者在早期現代歷史中持續地強化著中英兩種文化的聯繫,這其中就有塞爾登本人。透過這張地圖,作者牽起塞爾登與沈福宗──一位改信天主教的中國人,之間的中英文化交流。書中還講述了公海上的航行經驗、早期法津如何定義領海概念、地圖上如何出現方位刻度圖,也比較了中國和西方地圖表現之不同。全書來回穿梭於中英兩帝國,橫跨於傳記、科學和兩種文化之間,生動地講述了謎一樣的跨文化之旅。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英國牛津大學邵逸夫漢學講座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教授等。研究以明代社會文化史、全球史為主,著述豐富,包括《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等書。另編有《鴉片政權》、《民族的構建:亞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認同》及一套六冊的《中華帝制史》等著作。2005年獲加拿大歷史協會頒予該會每五年評選一次的最高歷史學獎項弗朗索瓦?澤維爾?加諾獎章(Fran?ois-Xavier Garneau Medal),2006年獲頒古根漢學術獎(Guggenheim Fellowship)。

■譯者簡介

黃中憲
1964年生,政大外交系畢,現專職翻譯。譯作包括《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哈布斯堡的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太平天國之秋》、《戰後歐洲六十年1945~2005(全四卷)》等。

精彩书评

「一則迷人的故事……卜正民織繪了一篇絕妙的故事,描述不同世代的人們在一片國家主權未曾定義的土地上的探險。」
--《經濟學人》

「學者們會珍惜……這份對塞爾登地圖的完整研究……其詳盡的敘述、分析的廣度,以及卜正民從單獨一張地圖就能呈現如此豐富歷史的獨創性。」
--《出版人週刊》

「這本書規劃了一場吸引人的饗宴……由對17世紀東亞深具了解的學者所提供的多元文化與豐富迷人的美食。」
--《西雅圖時報》

「一本非凡的學術研究……具感染力、令人滿意的知識上的堅持不懈。」
--《Kirkus》

「一本深入動人的著作,極具洞察力地展示認知與現實如何交織出過去與現在。」
--《Booklist》

目录

插圖一覽表
出場人物表
地點一覽表
大事紀


一、這張地圖哪裡不對勁?
二、閉鎖海洋
三、在牛津看中文圖書
四、約翰?薩里斯與中國甲必丹李旦
五、羅針圖
六、從中國出航
七、天圓地方
八、謝爾登地圖的祕密
跋:安息地

附錄一:順報航海羅盤方位
附錄二:海岸比較
誌謝與出處
寰宇探秘:丝绸之路上的帝国角力与未竟的航程 导言:当古老的贸易路线遭遇未知的海洋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横跨欧亚大陆的复杂贸易网络——特别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新兴海上航线之间的动态博弈。我们聚焦于那些在地图边缘游走的商人、冒险家,以及试图将这些松散的贸易节点整合入国家权力结构的君主与官僚。这不是一个关于香料的简单清单,而是一部关于权力、地理认知局限以及文化冲突的史诗。 第一部:陆上的黄金与权力的界碑 我们的旅程始于欧亚大陆腹地。在马可·波罗的时代已逝的辉煌余晖下,内陆贸易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如同一个强大的屏障,有效地控制了传统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使得欧洲商人对印度洋和远东的直接接触变得昂贵且充满不确定性。 本书细致考察了帖木儿帝国衰落后,中亚汗国之间的碎片化格局如何影响了商路的稳定。我们分析了波斯萨菲王朝在与乌兹别克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拉锯战中,如何利用或阻碍丝绸贸易作为外交和军事筹码。具体的案例研究包括对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商队税收制度的剖析,以及这些税收如何间接资助了区域性的军事扩张。 地理知识在此时期表现出显著的滞后性。欧洲方面,尽管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们已开始绘制更精确的海岸线,但对于中亚山脉、沙漠的内在结构,以及更东方的漠北地区的认知,仍停留在托勒密和阿拉伯旅行家的二手描述中。我们展示了早期制图师如何基于传说而非实测来填充地图上的“空白地带”,这些空白地带往往被描绘成危险的野兽和未开化的部落的栖息地。 第二部:海洋的召唤与导航的革命 陆地贸易的困境,最终将欧洲的目光引向了大海。然而,从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转移仅仅是序曲。真正的革命发生在对未知海洋的征服上。本书详细描述了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探索,重点不是他们的航程本身,而是他们为实现航行所必须克服的技术障碍和制度创新。 我们探讨了卡拉维尔帆船技术的演变,以及星盘、象限仪等导航工具在实际远洋作业中的适应性挑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书特别关注了早期航海日志的文本分析,揭示了航海家们如何记录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气候模式和洋流变化——这些知识往往是口耳相传,并被视为私有财产。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早期航海图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考察。这些图谱,如著名的“波托兰图”,主要服务于近岸航行,它们对开阔大洋的描绘是概念性的而非准确的。当船只驶入西非海岸线之外,制图学的失败便暴露无遗。这种对地理现实的无知,是早期探险家必须依靠运气、信仰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即时解读才能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香料的诱惑与帝国的扩张 当欧洲人绕过非洲,抵达印度洋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成熟、由阿拉伯、波斯和印度本土商人主导的贸易体系。本书不再将葡萄牙的抵达视为终结,而是视之为一场残酷的“整合”过程。 我们分析了达·伽马和阿尔布克尔克在印度洋采取的军事策略,这些策略并非旨在建立贸易站,而是为了通过武力控制关键的扼流点(如霍尔木兹、马六甲),迫使既有的贸易流转向为葡萄牙王室服务。我们审视了葡萄牙在果阿设立的行政机构,及其如何利用其海军优势,强行推行“卡尔塔制”(Cartaz)——即要求所有船只购买官方许可证才能进行贸易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推行,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我们对比了马六甲陷落前后,当地香料和纺织品贸易的路线变化。那些无法或不愿屈服于葡萄牙武力的商人,被迫转向更隐蔽的内陆路线或更遥远的港口,这无形中加速了地区贸易网络的重组。 第四部:地图之外的竞争与知识的壁垒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对地理知识的垄断是当时列强竞争的关键。欧洲人急于将他们新获得的海洋知识与中国、日本等已知文明的地理信息相结合。我们详细考察了早期欧洲传教士(如利玛窦)在明代中国宫廷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欧洲的制图学成果。 这些西方地图的引入,对中国传统制图学产生了冲击,但也暴露了双方知识体系的根本差异。中国的传统测绘更注重地方行政区划和人文地理,而欧洲制图学强调经纬度定位和精确的海岸线描绘。本书对比了当时双方官方制图机构的成果,揭示了地理信息的“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倾斜。 我们同时关注了那些被遗忘的地理学家和水手。在欧洲,那些绘制了半真半假地图的水手,他们的作品往往在被官方记录前就已过时,或因触犯王室利益而被封存。在中国,海洋战略的制定往往受到儒家士大夫阶层对“天朝物产丰盈,无需远航”的传统观念影响,这使得对绘制精确远洋海图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结论:未完成的连接 本书最终展示了一个由陆上帝国、新兴海军强权和地方商业精英共同构筑的、充满张力的全球化早期图景。贸易路线的转移并非平滑的接替,而是一系列暴力干预、技术突破和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那些试图连接内陆丝绸之路的欧洲探险家,最终发现他们的命运与那些在远洋上绘制航迹的制图师紧密相连。而这种连接,在当时仍然是脆弱、充满误解且远未完成的。我们所探讨的,正是在这种脆弱中孕育的,对全球地缘政治的首次深刻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散发出一种古老而迷人的气息,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堆满历史尘埃的图书馆,以及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从《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这个书名中,我捕捉到了一种探险与发现的野性召唤。香料贸易,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它不仅仅关乎经济,更关乎文化、权力与战争,想想那些从东方遥远的土地运往西方的珍贵香料,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又引发了多少争端和殖民的欲望。而“佚失的海圖”,这四个字更是点燃了我对神秘和未知的强烈好奇心。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漂失的航海图,它们是否记录着不为人知的航线,隐藏着被遗忘的港口,甚至指引着通往传说中宝藏的道路?我尤其对南中国海的地理位置感到着迷,这片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海域,见证了无数的商贸往来,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那些沉没在海底的古老船只,是否也带着它们的秘密,等待着被重新发现?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即将为我开启一扇通往过去,通往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航海传奇的大门。

评分

从《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这个书名中,我 immediately feel a profound sense of historical depth and the allure of the unknown. The mention of "spice trade" conjures images of ancient galleons laden with precious commodities, navigating treacherous waters, and the empires that rose and fell on the back of this lucrative commerce. I envision bustling ports, exotic scents, and the intricate web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that revolved around these valuable goods. The phrase "lost sea charts" ignites a spark of mystery,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for rediscovering forgotten routes, hidden coves, and perhaps even maritime secrets that have eluded historians for centuries. It hints at the thrill of uncovering something valuable that was once believed to be gone forever. The inclusion of "South China Sea" as the geographical focus immediately brings to mind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as a crossroads of civilizations and a vital artery for global trade throughout history. I anticipate the book will delve into the rich maritime heritage of this region, exploring its role in connecting East and West, and the countless voyages that shaped its destiny. This title promises an intellectual expedition, inviting readers to explore the vast and often uncharted territories of historical discovery.

评分

拿到这本《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古老的航海传说和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书名中的“香料贸易”,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商业智慧的潘多拉魔盒,我想象着那些满载着肉桂、丁香、胡椒的船队,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它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那些被称作“佚失的海圖”,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诱惑,它们是否记录着鲜为人知的航线,隐藏着被遗忘的贸易秘密,甚至指向那些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传说之地?而“南中國海”,这片自古以来就热闹非凡的海域,它承载了多少商船的往来,见证了多少民族的交融,又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塞爾登先生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搜集到这些珍贵的海圖,又将如何为我们揭示南中国海在香料贸易中的核心地位?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入历史海洋的探索,我期待着它能带我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航海史诗,感受那份属于探险家的勇气与智慧。

评分

哇,拿到这本《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的初稿,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这本书的厚度和散发出的油墨香,都预示着它是一次漫长而引人入胜的旅程。从书名中“香料贸易”、“佚失的海圖”、“南中國海”这些词汇,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浩瀚大海上漂泊的帆船,满载着异域珍宝,在风浪中穿梭,寻找新的航线和市场的探险家们。我想象着塞爾登先生,这位神秘的“先生”,他究竟是谁?是历史学家,是收藏家,还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航海家?他的“中國地圖”,又蕴含着怎样的秘密?是绘制在古老羊皮纸上的手绘图,还是记录着错综复杂贸易路线的数字模型?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南中国海的描绘,这片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它承载了多少故事?那些“佚失的海圖”,是否真的会在这本书中重现天日,揭示我们对历史认知的盲点?光是揣测这些,就足以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跟随塞爾登先生的脚步,一同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海洋历史。

评分

这部《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 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光看书名就让人感到一种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我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风帆鼓动、海浪翻腾的时代,想象着那些勇敢的航海家们,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凭借着有限的工具和丰富的经验,绘制出一张张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航海图。书名中的“香料贸易”,勾勒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马六甲的海港,香料在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芳;商船满载着从东方运来的珍贵香料,踏上漫长的归途,它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文化的交流,是连接世界的桥梁。“佚失的海圖”,这四个字更是充满了历史的残缺美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们就像是被遗忘的宝藏,等待着被重新发现,也许它们会改写我们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知,揭示出被掩盖的真相。而“南中國海”,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描绘这里错综复杂的航线,以及在这片海域上发生的种种传奇故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追寻失落历史的冲动,它仿佛邀请我一同踏上一段探寻海洋秘密的非凡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