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畫輕鬆讀懂阿德勒職場勇氣心理學

用漫畫輕鬆讀懂阿德勒職場勇氣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岩井俊憲 著
图书标签:
  • 阿德勒
  • 心理学
  • 職場
  • 漫畫
  • 自我成長
  • 人際關係
  • 勇氣
  • 勵志
  • 溝通
  • 职场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1372075
商品编码:16076599
包装:平裝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30
页数:2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從「半澤直樹」的你死我活、從「未生」的辛酸無力中超脫!
第一本針對職場生存而寫的阿德勒心理學入門!
一小時讓你灌滿飽足的勇氣,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以為被工作瓶頸逼到絕境,其實都是卡在「人的問題」?
在競爭中渴望勝出,就必須對其他人懷抱敵意?
如何擺脫自卑、嫉妒的負面情緒,在工作中找到有力量的自己?
人生,並不是由過去的創傷所決定,只要改變看法,隨時都能再出發、活得更自在!

前島由香里,28歲,在蛋糕連鎖店工作,好不容易由店長升上區經理,但工作一直不順,還被店長們討厭。更氣人的是,不管她多努力,業績就是贏不過另一位她視如勁敵的同事!

某天,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幽靈突然出現在由香里面前,除了把自己的學說傳授給她,也適時給予提點,幫助她了解自己的自卑情結與思考慣性。漸漸的,由香里不但擺脫了過往的束縛、了解與他人並肩作戰的美好,也終於得到了改變自己的勇氣……

是你創造了自己,也唯有你可以改變自己!
重點不在於「別人如何評價我」,而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讀者好評
阿德勒的心理學,是「使用的心理學」!

● 如果你已經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那麼這本書會讓你更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整體架構;如果還沒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將藉著輕鬆和生活化的情境,讓你知道阿德勒心理學是多棒的學說!

● 我認為這本書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不是看「別人如何評價我」,而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是項不容易的功課,但這也是讓我們能更樂於生活與工作的關鍵。

●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完全沒有因為想讓讀者「輕鬆讀懂」而捨棄重要的部分,把阿德勒心理學的架構與重要概念說明得非常清楚,真的很難得。

● 阿德勒心理學是「使用的心理學」,這本書則詮釋了「如何使用阿德勒心理學」!工作與人生遇到困難時,這本書想必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破口,讓我們成為邁向未來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岩井俊憲/著
1947年生於栃木縣,早稻田大學畢業。曾擔任外商企業管理職,1985年4月獨立,創立Human Guild股份有限公司,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進行相關企業與個人顧問服務、顧問養成和各種研習活動。在日本已出版十多本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的大眾心理學著作,也經常受邀至企業演講、舉辦講習,有「勇氣傳道師」之稱號。

星井博文/情節設計

■繪者簡介

深森Aki

■譯者簡介

葉小燕
懷抱著「被討厭的勇氣」,愛上了阿德勒心理學。目前為兼職譯者、日語教師、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E-mail:yen0407@yahoo.com.tw

目录

前言 能確實給你勇氣的阿德勒心理學

序篇:阿德勒心理學是什麼?
Story 0 在倉庫遇見的小小幽靈
01 所謂的「阿德勒心理學」
02 阿德勒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Column1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這個人

Part1:改變看法,活得更自在
Story1 店長們的反抗!
01 生活型態與人生任務
02 從「原因論」到「目的論」
03 人人生來主觀
04 你是自己的創造者
Column2 男女平權的阿德勒

Part2:情感與生活型態的形成
Story2 被丟掉的POP
01 理性與情感
02 生活型態的形成
03 如何發揮勇氣?
Column3 開創新時代的阿德勒

Part3:從主觀的世界到同理心
Story3 為什麼不選我?
01 什麼是認知論?
02 所謂的同理心
03 開始改變自我吧!
Column4 懂得賦予他人勇氣的阿德勒

Part4: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Story4 決戰聖誕節!
01 一切行動都有對象
02 感覺疏離,或感覺相連
03 嫉妒的真面目
04 所謂的自卑感
Column5 阿德勒與美國

Part5 鼓勵與勇氣
Story5 我要把照片送回去!
01 阿德勒心理學所說的「鼓勵」
02 鼓勵自己
03 鼓勵他人
Column6 阿德勒的晚年與辭世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用漫畫輕鬆讀懂阿德勒職場勇氣心理學》的书籍,但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尽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跨越职场迷雾的智慧导航——《突破困境:现代职场人的适应力与情绪管理实战手册》 副标题:从认知重塑到高效协作的实用指南,构建内在韧性,成就卓越领导力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职场环境中,我们面对的挑战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业务能力。高效能人士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一套强大的心理适应系统,用以驾驭压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并清晰地设定个人与职业目标。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一份针对当下职场痛点的实战手册,旨在为渴望提升工作质量、建立可持续职业生涯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工具箱。 本书核心理念: 我们深知,职场焦虑、倦怠感、沟通障碍以及对变革的抵触,是阻碍许多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无形壁垒。《突破困境》聚焦于如何通过提升认知灵活性、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影响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职业环境的转变。我们摒弃了传统管理学中僵硬的教条,转而采用基于前沿行为科学和组织心理学研究的实用模型,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立竿见影的应用点。 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重塑职场认知——破解思维陷阱,激活内在驱动力(约400字) 本部分致力于帮助读者识别并瓦解那些潜意识中限制自身发展的思维模式。 1. 识别“认知失调”与“完美主义陷阱”: 许多职场人士因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而深陷拖延与自我苛责的泥潭。我们将详细解析认知失调的来源,并提供一套“最小可行性行动(Minimum Viable Action, MVA)”策略,帮助读者打破僵局,从小胜利建立信心。 2. 应对“不确定性恐慌”: 在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不确定性是常态而非例外。本章引入“控制焦点理论”,指导读者区分“可控范围”与“关注范围”。通过绘制“影响圈”和“关注圈”,明确精力投放的优先级,有效缓解因对外部环境缺乏控制感而产生的焦虑。 3. 构建“成长型思维”的实践路径: 区别于口号式的宣扬,本部分提供具体的“反馈吸收框架”。学习如何将批评转化为建设性的输入,如何科学地量化进步而非仅关注结果,从而将每一次挑战都转化为提升能力的阶梯。这包括一套“5R”反馈处理流程:接收 (Receive)、反思 (Reflect)、重构 (Reframe)、行动 (Resolve)、回顾 (Review)。 第二部分:情绪的杠杆——压力管理、抗压韧性与职场情商提升(约500字) 情绪是职场生产力的隐形杀手。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情绪从障碍转化为信号,并学习利用情绪智能来提升决策质量和团队氛围。 1. 压力源的解构与调节: 我们将压力分为“适应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通过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交叉验证,读者将学会一套即时的“4-7-8呼吸法”和“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技术,用以快速平复急性压力反应。更重要的是,本章提供了一套长期的工作负荷评估工具,帮助个体和管理者识别并预防职业倦怠。 2. 冲突的艺术:从对抗到共赢的沟通策略: 职场冲突往往源于未被满足的需求和预设的立场。本章重点介绍基于“非暴力沟通(NVC)”模型演化而来的“需求澄清对话法”。它强调通过“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的结构,将指责转化为对自身需求的清晰表达,特别适用于处理跨部门协作中的摩擦和上下级之间的期望不一致。 3. 建立职场“情感防火墙”: 在高度协作的环境中,共情固然重要,但过度吸收他人的负面情绪会极大地消耗个人能量。我们将探讨“同理心疲劳”的现象,并提供区分“健康共情”与“情绪卷入”的边界设置技术,确保在保持团队连接感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资源。 第三部分:协作的科学——高效沟通、影响力塑造与团队动力学(约400字) 现代工作极少是单兵作战。本部分将职场人际关系视为一门科学,重点训练如何在复杂网络中有效传递信息、建立信任并推动共识。 1. 跨代际与跨文化沟通的“解码器”: 随着工作环境的多元化,不同背景的同事理解信息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本书提供了一个针对不同代际(如X世代、千禧一代、Z世代)信息偏好的快速分析指南,并提供相应的邮件、会议及即时通讯的最佳实践,以最大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接受度。 2. 影响力与说服力的结构化构建: 影响力不是天生的魅力,而是基于信任和逻辑的系统工程。本章深入讲解社会心理学中的“互惠原则”、“稀缺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在提案、汇报和谈判中的巧妙应用。我们将提供一个“说服力三段论”框架,确保论点清晰、证据确凿、诉求明确。 3. 建设性反馈的传递与接收循环: 卓越的团队依赖于持续、坦诚的反馈文化。本部分提供了“SBI(情境-行为-影响)反馈模型”的升级版,并专门针对如何给予“非正式、即时”的微反馈提供场景化指导,确保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而非等到年度评估时才“集中爆发”。 第四部分:职业生涯的蓝图——目标设定与个人品牌建设(约200字) 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清晰的愿景和持续的可见性是成功的关键。 1. 目标设定的“流动性”框架: 摒弃静态的年度计划,本书推崇“OKR+迭代”的组合模型,强调目标的可调整性和与日常工作的连接性。教授如何设定“拉动式目标”(Aspirational Goals)来激发潜力,并辅以“检查点目标”(Checkpoint Goals)来确保进度。 2. 打造无可替代的个人价值主张(PVP): 在人才市场中,被动等待机会不如主动定义价值。本章指导读者如何从自身的核心技能、独特的经验组合和解决问题的偏好中提炼出清晰的“个人价值主张”,并演示如何在简历、领英和内部沟通中持续、一致地展示这一主张,从而为未来的晋升和转型铺平道路。 总结: 《突破困境:现代职场人的适应力与情绪管理实战手册》是一本献给所有在职场中寻求更高效率、更少内耗、更具掌控感的专业人士的指南。它提供的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可立即应用的思维工具和行为脚本。通过系统地训练您的心理韧性和人际技巧,您将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迎接每一个职场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职场心理学”这类书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可能更多是鸡汤文学,泛泛而谈,没什么实际操作价值。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积极思考”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职场人际关系中的深层心理动力。比如关于“自卑情结”的部分,作者用一系列情景漫画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人是如何因为不安全感而采取各种防御性行为,比如过度谦虚、或者反过来过度吹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如何识别和应对那些隐藏在友好面具下的“操控者”。通过那些细致入微的肢体语言和对话框里的潜台词,我开始更敏锐地捕捉到办公室里的微妙氛围。我不再仅仅关注“说了什么”,而是更注重“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背后的意图是什么”。这种从“表面现象”到“内核洞察”的转变,对于提升职场情商和建立健康边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的是一套可操作的分析框架,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心理学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理论晦涩难懂,离日常生活太远。但拿到这本漫画书后,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漫画形式,把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团队合作问题,心里特别郁闷,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当时正好翻到了书里关于“课题分离”的那一章,里面的漫画人物表情和对话简直就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通过漫画的引导,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原来我把别人的问题当作了自己的问题,过度介入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单纯看文字书要深刻得多,因为图像直接冲击了我的视觉和情感。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故事和情境化的展示,让你在“看热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困境。对于我这种需要视觉辅助才能高效学习的人来说,这套叙事方式简直太友好了,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充满了乐趣。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职场沟通或心理学的书,它们大多需要我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这本书的优势就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它仿佛把我从一个需要啃硬骨头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被有趣故事吸引的观众。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有效表达不满”的部分,通过几个前后对比鲜明的漫画场景,展示了“抱怨式沟通”和“建设性反馈”之间的巨大差异。那些漫画人物从一开始的怒目圆睁、言辞激烈,到后来的冷静陈述事实、提出解决方案,整个过程的转折点都被精准地捕捉了下来。这种“看戏”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可以在不感到紧张的前提下,学习那些在真实社交中可能令人手足无措的技巧。对于职场新手或者内向性格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这种安全距离的学习环境,无疑是提升自信和实践新技能的绝佳跳板。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看得出来。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彩色的漫画细节非常丰富,色彩搭配既活泼又不失专业感。我发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接近于看一本高质量的图文志,而不是一本严肃的心理学著作。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在各种碎片时间里进行“微学习”。我试过在通勤的地铁上读,也试过在午休时快速浏览。无论在哪种环境下,它的信息都能被有效地吸收。很多心理学术语,比如“目的论”或者“共同体感觉”,在书里都被赋予了非常直观的视觉符号,比如一个被绳子绑住的小人,或者一群手拉着手的伙伴。这些符号一旦形成记忆,比死记硬背要牢固得多。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已经成了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工具书”,因为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在提供一种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视觉词典”。

评分

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完全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拖沓。每一页漫画的密度和信息量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我通常是晚上睡前随便翻两页,但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到有用的养分。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职场中那些令人不适的“阴暗面”,比如嫉妒、排挤、以及内卷文化。很多漫画场景都直击痛点,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是否也这样对待过别人?”或者“我是否也曾是这种情境的受害者?” 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迫使我进行自我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书中人物的评判上。此外,书中对“追求完美主义”的剖析也非常到位。以往我觉得追求完美是褒义,但书中用漫画展示了完美主义如何演变成一种自我束缚,让人害怕开始,更害怕失败。读完那几页,我似乎卸下了一些沉重的包袱,开始允许自己在工作中有犯错的空间,这极大地释放了我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