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國商代製作的玉器。根據出土物分析,可劃為早、晚兩期。 商代(約西元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和墓葬的出土物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鉞、玉鏟和獸面紋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時新出現的器形,器體極薄,應是禮儀用器。琢有陰線紋飾的七孔玉刀,長65釐米,寬 9.6釐米,厚不過0.1~0.4釐米;玉璋長48.1釐米,寬 7.8釐米。這類大型薄片器不堪實用,當別有用途。製造這種長而薄的玉器首先要從大塊原生璞玉上鋸片開料,此種作工尚不見於紅山文化玉器,與良渚文化玉琮之開剝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顯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術的進步。較大的柄形玉器,長17.1釐米,寬 1.8釐米,通體分為10節,其中兩節琢有獸面紋飾,精細光亮,以陽線表現目、口,似為殷墟獸面紋玉器之先聲。由此可知這時的玉器在開料、拋光等技術上比原始社會的制玉工藝有了一定的進步,並出現了新器形和新的裝飾手法。 商代早期後段的遺存以鄭州二裡岡遺址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鄭州銘功路、白家莊和人民公園,湖北省黃陂盤龍城,河北省槁城台西,北京平谷劉家河等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裝飾品。黃陂盤龍城出土的長達93釐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長的一件。這時的玉器在工藝上未產生重大變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陰線紋飾更精。 商代晚期指盤庚遷殷以後 (西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 )。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王陵區的11座大墓均被盜,劫餘倖存的玉器極少,僅有玉戈、玉戚、玉刀、□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婦好墓未被盜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連同1949年後發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約有1200件以上。從工藝水準與風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隸主玉作,也有來自方國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銘說明是洮國和盧方所制。從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則出自龍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辭中的“取玉”或“正(征)玉”等內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來源的多元性。 玉材產地 據有經驗的玉工目驗,商玉中確有新疆和田玉,這樣就把和田玉器的歷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獨山玉以及其它地方的彩石玉材,說明殷王室確實向方國“取玉”、“征玉”。 琢玉技藝 ①掏膛技術。殷墟出土的兩件玉簋有著較大的內膛。其掏膛工藝與玉琮從兩頭鑽心不同,它只能從上部旋起,逐步磨磋成深腹。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圓的規律,將砣具固定,旋轉簋坯,帶動蘸水的金剛砂進行琢磨。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鑽多次取心後經琢磨而成。 ②掐環技術。也有用一塊玉材鎪空掐磨成兩個以上互為聯綴的活動鏈環。 ③琢陽線或雙勾陰線技術。這時玉器上的重要細部多琢刻出陽線或雙勾陰線,這是由商代早期柄形玉器上的陽線獸面紋發展起來的,須經勾、徹、擠、壓四道工序才能完成。它是商代晚期琢紋的主要手法。 ④立體玉雕。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玉動物,但其形體均較扁平,不是圓雕。殷墟出土玉器中則有一批立體的玉雕動物,如人物、熊、虎、龍等。 ⑤俏色玉器。 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顏色, 設計、雕琢成某種器物,稱為巧作。俏色玉器的出現時間可能很早,成功之作應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時代房子遺址內出土的玉鱉,背甲呈黑色,頭頸和腹部均呈灰白色。同出的俏色石鱉更為成功。
前言/序言
商代玉器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代玉器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