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 | 作者 | 李晓青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10084799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页码 | 215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是目前飞速发展的新学科。一个新入门的“铅衣人”首先要熟练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解剖及影像学特点,苦练脑血管造影的基本功,才能循序渐进,开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篇章。《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脑血管解剖与正常脑血管造影开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脑血管造影术的整个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详细介绍了颈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狭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对策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对有志于从事神经介入的医生以及已经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同道们,都会开卷有益。 |
| 作者简介 | |
| 李晓青,女,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博士后在读。现就职于陕两省人民医院神绎内三科。任陕两省康复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陕两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绎重症与神经感染学组委员,陕两省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实用头痛病学》。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
| 目录 | |
| 第1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 第1节 危险因素干预 第2节 不同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 第3节 辅助检查 第4节 规范化分型与评估 第5节 治疗 第2章 脑血管解剖 第1节 脑动脉概论 第2节 主动脉弓 第3节 弓上大动脉 第4节 颈动脉系统 第5节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第6节 侧支循环 第3章 脑血管造影术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穿刺技术 第5节 造影程序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造影诊断及评估 第9节 侧支代偿 第4章 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手术步骤 第5节 术中问题解决方案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术的世纪之争 第5章 颅外其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 第2节 锁骨下动脉狭窄 第3节 颈总动脉狭窄 第4节 无名动脉狭窄 第5节 颈外动脉狭窄 第6节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术 第6章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手术步骤 第5节 有关术式的讨论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有关SAMMPRIS的大讨论 第7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第1节 概述 第2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3节 动脉溶栓 第4节 机械再通 第5节 血管成形术 第6节 围术期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章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干预策略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的相互影响 第3节 个体化十预策略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 第1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 第1节 危险因素干预 第2节 不同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 第3节 辅助检查 第4节 规范化分型与评估 第5节 治疗 第2章 脑血管解剖 第1节 脑动脉概论 第2节 主动脉弓 第3节 弓上大动脉 第4节 颈动脉系统 第5节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第6节 侧支循环 第3章 脑血管造影术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穿刺技术 第5节 造影程序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造影诊断及评估 第9节 侧支代偿 第4章 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手术步骤 第5节 术中问题解决方案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术的世纪之争 第5章 颅外其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 第2节 锁骨下动脉狭窄 第3节 颈总动脉狭窄 第4节 无名动脉狭窄 第5节 颈外动脉狭窄 第6节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术 第6章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第1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2节 术前准备 第3节 术中准备 第4节 手术步骤 第5节 有关术式的讨论 第6节 术后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节 有关SAMMPRIS的大讨论 第7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第1节 概述 第2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3节 动脉溶栓 第4节 机械再通 第5节 血管成形术 第6节 围术期管理 第7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8章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干预策略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的相互影响 第3节 个体化十预策略 参考文献 |
我长期关注着神经介入领域的发展,而李晓青教授的这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在我的眼中,是一部极具分量的著作。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和发展前沿。书中对于不同治疗模式(如抗栓、抗血小板、介入治疗)的比较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病变类型中的应用证据,都经过了严谨的梳理和阐述,这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复杂病例的处理讨论,例如对于多发病变、急性期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如何进行个体化的介入决策,以及如何权衡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书中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例如出血、血管夹层、栓塞等,也提供了详细的预案和应对措施,这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在神经介入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广阔视野,它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也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前沿信息。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同行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医疗一线工作的医生,我深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性。李晓青教授主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一书,恰恰满足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全面、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迫切需求。书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例如新型取栓器械的应用、远端血管病变的介入策略,以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血管内治疗后的神经保护和康复指导部分,这部分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对于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书中也提到了许多关于提高介入治疗效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如何避免血管痉挛等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推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介入治疗技能的年轻医生,我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武功秘籍”。它从最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出发,一步步引导我们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然后再详细介绍各种介入治疗的手段。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脑血管造影、DSA技术的讲解,它不仅介绍了操作流程,还重点强调了如何通过造影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这对于制定精准的介入方案至关重要。另外,关于不同类型血栓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取栓器械,书中也有非常深入的讨论,例如针对大段血栓、泥沙样血栓的不同应对策略。书中提供的各种操作技巧,如导丝的选择、导管的推送、球囊的扩张等等,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并且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他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介入治疗思维模式,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
评分我是一名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一直以来对介入治疗都抱着学习和探索的态度,而李晓青教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治疗,无论是静脉溶栓的时机选择,还是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并且结合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进展,这对于我们日常临床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部分,详细介绍了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技术的细节,以及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病变的治疗思路和优劣势分析。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经典病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我更能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书中的手术技巧讲解也十分到位,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管理,都有条不紊,逻辑清晰。这本书让我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精细化”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钻研相关技术的动力,期待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在临床实践中的诊疗水平。
评分这次有幸入手了李晓青教授编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虽然我目前的研究方向尚未完全聚焦于此,但通过翻阅,我已经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娓娓道来,从基础的解剖生理、病理机制,到各种影像学评估的细致解读,再到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策略,每一步都衔接得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血栓形成、溶栓机制以及抗栓治疗的理论部分,它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疾病的本质,这对于我未来在其他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书中对不同导管、支架等介入器械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从原理到临床应用,再到选择和使用的注意事项,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即便是我这种初涉介入治疗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呈现这些复杂信息时的用心良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讲解。这本书对于我建立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系统性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在实际工作中,这本书将成为我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