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清)沈复 著;周公度 译 沈复,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自光绪四年(1878年)抢先发售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读《浮生六记》,最让我动容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真实、最动人的样子。不是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而是日复一日的相濡以沫,是柴米油盐中的默契与扶持。沈复对芸的爱,体现在每一次细微之处,对她的体贴,对她的珍视,即使在最困顿潦倒的时候,这份情感也未曾减弱。我尤其被书中描写的,他们夫妇二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所打动,这种平等、尊重、深厚的感情,在任何时代都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浮生六记》读起来,与其说是在阅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作者的笔触极为朴实,没有刻意的雕琢,但正是这种质朴,反而让字里行间透出一种真挚的情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子的深情。我常常会想象,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生活节奏缓慢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度过那些平凡的日子,又如何在平凡中寻找到不平凡的乐趣。书中关于品茗、赏花、游园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
评分《浮生六记》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一个“浮生”,一个“六记”,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淡淡的、悠远的意味,好像是某个遥远时代的故事,又好像是时光流转中不经意间被拾起的片段。翻开书页,我并没有立刻被惊心动魄的情节或华丽的辞藻所震撼,反而有一种渐入佳境的奇妙感觉。作者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他与妻子沈复的日常生活描绘得细腻入微。我尤其喜欢他笔下对三餐、对节令、对院落里景色的细致描写,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简朴却充满情趣的江南人家。
评分《浮生六记》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家”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情感的港湾,是生活艺术的载体。作者对家宅布置、庭院景致的描绘,让我窥见了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不求奢华,但求雅致、舒适的境界。从细微处着手,在平凡中创造美,这是书中给我最大的启发。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与生活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像一位老朋友,用最温和的语调,娓娓道来。它没有刻意去制造什么戏剧性冲突,却能在平淡叙事中,悄然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情趣,都让我深受感染。读完之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还能继续听到沈复与芸在灯下谈笑,在园中漫步的声音。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也是这本书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物流超快
评分书到的还行,质量没得说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一部很有意思的书,看许多人都喜欢。
评分书的质量完好,内容丰富,快递也很及时。
评分不错啊
评分值得阅读
评分好评,开卷有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