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 诗词文论必读本 中国古诗词 文白对照 原文注解译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 诗词文论必读本 中国古诗词 文白对照 原文注解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孝藏 著,赵娣 译
图书标签:
  • 宋词
  • 宋词三百首
  • 中华国学
  • 古典诗词
  • 文白对照
  • 古诗词
  • 诗词文论
  • 文化经典
  • 注解译本
  • 中国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20
商品编码:1253397899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
            定价 12.0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版次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开本 32
作者 朱孝藏
装帧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550243620



《宋词三首》是由晚清词人之一的朱孝臧编定,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朱孝臧曾先后三次增删。后选定的版本选词家共81家,选词共285首,称为三编本,本书采用的便是朱祖谋先生终定稿的三编本。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词是文学阆苑里倾吐着芬芳的仙葩,至今仍然以她不减的美丽,与诗并称“双绝”。欣赏古典诗词并不需要跨越多高的门槛,人人皆能从其中获得美的享受。生动的意象、流畅的韵律、凝练的结构,和作品中表达的普世情感,铸就了这人类艺术的奇葩,也奠定了它们年来不可逾越的地位。
对当代人来说,闲来品读这些先贤的杰作,仍能时常引起共鸣。一册在手,既可为焦躁的心灵指路,为漂泊的情感提供码头,更能为失落的人生撑起一片精神的家园。




赵佶 / 011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011

钱惟演 / 011

木兰花 / 011

范仲淹 / 012

渔家傲 / 012

苏幕遮(怀旧)/ 013

御街行(秋日怀旧)/ 013

张先 / 013

秋岁 / 014

菩萨蛮 / 014

醉垂鞭 / 014

一丛花 / 015

天仙子 / 015

青门引(春思)/ 016

晏殊 / 016

浣溪沙 / 017

浣溪沙 / 017

清平乐 / 017

清平乐 / 018

木兰花 / 018

木兰花 / 019

木兰花 / 019

踏莎行 / 020

踏莎行 / 020

蝶恋花 / 020

韩缜 / 021

凤箫吟 / 021

宋祁 / 021

木兰花(春景)/ 022

欧阳修 / 022

采桑子 / 022

诉衷情(眉意)/ 023

踏莎行 / 023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5

木兰花 / 025

浪淘沙 / 025

青玉案 / 026

柳永 / 026

曲玉管 / 027

雨霖铃 / 027

蝶恋花 / 028

采莲令 / 028

浪淘沙慢 / 029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 诗词文论必读本 中国古诗词 文白对照 原文注解译 一、 璀璨星河,词坛盛宴:宋词三百首 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是宋代文人心灵的抒写,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它以其婉约、豪放、清丽、深沉等多种风格,描绘了江南的烟雨朦胧,描绘了塞外的雄关漫道,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离愁别绪,描绘了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精选了三百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力求展现宋词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些词作,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婉约之美,柔情万种: 李清照以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名句,道尽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人生际遇。她的词,如同一位闺阁女子,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的波澜,将生活的点滴化为缠绵悱恻的诗篇。 豪放之魂,气势磅礴: 苏轼以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胸怀,将宋词的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词,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文人应有的担当与气魄。 清丽脱俗,意境悠远: 柳永以其“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传神描绘,塑造了宋词中独特的都市风情与离别愁绪。他的词,在市井风情与士人情怀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既有市井的鲜活,又不失文人的雅致。 深沉隽永,哲思无穷: 辛弃疾以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壮志未酬,将宋词的家国情怀推向了极致。他的词,充满了爱国情怀,批判精神,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读来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 这三百首宋词,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品读这些词作,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的人生智慧。 二、 文论为引,探微溯源:诗词文论必读本 文学理论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钥匙。好的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表象,直达作品的精髓,洞察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文学的发展脉络。《诗词文论必读本》正是这样一本为读者提供理论指导,深化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读物。 本书精选了历代重要的诗词文论经典,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众多文学批评大家之作。这些论著,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探索诗词创作的奥秘,理解文学批评的演变。 诗言志,歌永言: 从《尚书》中“诗言志”的朴素观点,到《毛诗序》中对诗歌社会功能的阐释,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论对诗歌“载道”功能的强调,以及诗歌作为情感表达和社会批判工具的重要性。 风骨与神韵: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其“建诸天地,功盖九域”、“或建之以常理,或委之以流变”的论述,深刻阐释了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钟嵘的《诗品》更是将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以“滋味”、“风骨”、“神韵”等为评价标准,为后世的诗歌品评树立了典范。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司空图的《诗品》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歌的十种境界,如“雄浑”、“冲淡”、“闲适”等,揭示了诗歌艺术的微妙之处。他提出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极致追求。 写实与写意: 从谢赫的“六法论”对绘画创作的指导,到后世文论对诗歌“形似”与“神似”的探讨,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古代文论对于写实与写意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既要忠实于生活,又要超越生活,达到“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艺术效果。 格律与意趣: 历代文论家对诗词格律的探讨,不仅是对形式美的追求,更是为了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更好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同时,对于“意趣”的强调,则提醒我们,形式的完美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避免落入刻板僵化的境地。 通过研读这些文论经典,读者可以掌握一套科学的文学鉴赏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诗词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 穿越千古,韵律永恒:中国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基石,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与智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旨在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最精粹、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中的中国古诗词部分,精选了自先秦以来,历代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代表性诗作。它们如同串联起中华文明的珍珠项链,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先秦风韵,朴拙真挚: 从《诗经》的质朴吟唱,到楚辞的瑰丽想象,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最初的萌芽。这些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原始情感的直接抒发,展现了中华民族早期精神风貌。 汉唐气象,雄浑激昂: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唐诗的辉煌成就,是古诗词发展的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创作了无数传世名篇。他们的诗歌,或浪漫奔放,或沉郁顿挫,或清新自然,展现了盛唐时代开放、包容、自信的时代精神。 宋元风流,婉约豪放: 如前所述,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元曲则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喜爱。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文人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 明清雅韵,意蕴深长: 明清时期的诗词,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也发展出了新的特色。它们在艺术技巧上更加精湛,在思想内容上也更加深刻,许多作品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火花。它们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抒发了深沉的情感,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传承了民族的精神。 四、 跨越障碍,鉴赏无碍:文白对照,原文注解译 理解古诗词,最大的障碍往往在于语言。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以及古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常常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深知这一点,特别推出了“文白对照,原文注解译”的编排方式,旨在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古诗词世界的桥梁。 原文呈现,溯本求源: 每一首诗词,都首先呈现其最原始的文本。这不仅是对原作的尊重,也方便读者对照理解。 清晰注解,拨云见日: 针对诗词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注解。这些注解力求准确、精炼,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理解字面含义。 白话直译,意境再现: 每一个诗句,都配有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翻译力求贴近原文意思,同时又照顾到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韵味,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把握诗词的整体内容和情感。 辅助理解,深入鉴赏: 文白对照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原文的同时,对照白话译文,逐步理解。注解则为进一步的深入鉴赏提供了基础。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直译可能带来的失真,又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让鉴赏过程更加轻松愉悦。 通过这种科学的编排方式,本书能够有效地帮助广大读者,无论其文言文基础如何,都能轻松地阅读、理解和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它将原本遥远的古诗词,拉近到每一位读者的身边,让古老的韵律在现代的心灵中重新回响。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 诗词文论必读本 中国古诗词 文白对照 原文注解译》,将是一次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绝佳体验。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千年文学殿堂的窗。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文化之旅,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手翻阅后,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文白对照,原文注解译”的配置。对于我们这些半路出家、对古典文学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以往读宋词,常常因为一两个生僻字词或典故的解释不到位,导致对整首词的意境理解产生偏差,那种“猜谜”式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很折磨人。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我观察了一下,似乎做到了比较精细的切割和对应。它不是那种简单地在词的旁边注下一个词的解释,而是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语境翻译”,将整句的意境都勾勒出来。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大家名作”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留意了对一些意象的解读,比如“东风”、“斜阳”、“杨柳”这些高频意象,看看编者是如何从宋人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中提炼出它们的多重含义的,这对于提升文学鉴赏力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方面,在于其对“诗词文论”部分的收录。单看“宋词三百首”的选本已经足够吸引人,但如果再加上“文论”的支撑,无疑是提升了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深度。我非常好奇,编者挑选了哪些关键的词学理论著作或者文人对宋词的评论片段?是包含了严羽的“以诗为词”之争,还是侧重于词调的格律探讨?或者,是否有对苏轼、辛弃疾等大家创作心路历程的引述?如果能将这些理论性的论述与具体的词作篇目相互参照,那么读者在欣赏词作时,就不再是孤立地品味个体情感,而是能将其置于整个宋代文学思潮的大背景下去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区分一本普通选本和一本优秀“国学精粹”的关键所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宋词是如何从“艳科”一步步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的。

评分

最后,让我关注的是这本选本的“普适性”和“收藏价值”。一本好的国学读物,理应能够跨越年龄和知识背景的界限,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所接受。如果它的排版设计能够兼顾视觉的愉悦感和文字的清晰度,那么即便是对古典文学兴趣不浓的年轻人,也愿意把它放在案头时常翻阅。同时,鉴于它被定位为“精粹”,其版本价值和装帧质量也决定了它是否值得被作为一套传家之宝或馈赠佳品。我期待它不仅是一本能“读懂”宋词的工具书,更是一件能够体现主人高雅品味的文化载体。它的装帧是否经久耐看,其印刷和用料能否禁得起岁月的考验,这些都是衡量其收藏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本真正优秀的选集,应该能够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让每一次的翻阅都成为一次精神的享受和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评分

从读者的实际使用体验来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大的诚意。比如,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长调,编排上是否采用了分段式的解析?或者,在每首词的开头,是否有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比如作者生平、创作时地或者相关典故的梳理?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实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度。尤其是对于宋词这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很容易产生隔阂感。我尤其关注了注释的详略程度,好的注释应该恰到好处,既能解决阅读障碍,又不会过度解读,破坏了词的朦胧美和想象空间。如果注释过于学术化,会让人望而生畏;如果过于口语化,则又显得轻浮。我希望这本“精粹”能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既尊重原文意境,又充满现代关怀的阅读体验,让人在不被海量信息淹没的同时,也能获得扎实的知识积累。

评分

这本宋词选集,从书名上看,着实是下了不少功夫去打造一种“国学”的厚重感,光是“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个前缀,就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翻开这书,首先被它印刷的质感和排版吸引住了,纸张的选用很有档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似乎真的握住了历史的重量。装帧设计上,也融入了一些传统元素,看得出出版社在实体书的制作上是下了血本的。然而,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它对“三百首”的选择标准。我个人非常好奇,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编者是如何权衡“精粹”与“代表性”的?比如,是更侧重婉约派的细腻缠绵,还是豪放派的慷慨激昂?亦或是兼顾了南北两宋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本好的选本,不应只是简单堆砌名篇,更要有明确的编选思路和清晰的脉络梳理,才能真正帮助读者领略宋词的时代风貌与审美变迁。我对它在选目上的独到见解非常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既权威又富有洞察力的宋词阅读地图。

评分

不错,服务到位,价格公道。

评分

不错,没事随手看看长知识。

评分

书可真够小的

评分

买给侄儿的。希望他能喜欢,同时也能学会些东西!

评分

国之经典,人生必读之书,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必备神器,中华名族的智慧结晶,不读不以为华夏子弟!

评分

小巧便携性相当好。

评分

简约本

评分

不错,服务到位,价格公道。

评分

孩子马上放假了,让他在家看,多长点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