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他是一名谨慎而温和的儒将,制定作战计划严谨周全,被誉为盟军“思想机器”。
◎ 他“二战”期间指挥了史上规模大的集团军群,作战人数高达130万人,击败了西线
德军,为反法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作为朝鲜战争的高决策者之一,他认为“美国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卷入一场
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 美国军队后晋升的一名五星上将,73岁时娶四十多岁的好莱坞女剧作者为妻,成为有钱人。
内容简介
在军事生涯的前23年中,布莱德雷有13年在担任教官,属于学者型的军人。因受到马歇尔的赏识成为其秘书。“二战“期间,他奉命赶赴北非和欧洲作战,参与策划和指挥过一系列重大战役,尤其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中,布莱德雷在瞬息万变、紧张又激烈的战斗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处乱不惊,运筹帷幄,把控着战局,为盟军攻克西西里岛,打开地中海通道,开启登陆欧洲门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布莱德雷指挥部队肃清了科唐坦半岛的德军,随后实施“眼镜蛇”计划,突破德军防线,打破登陆后一度出现的僵持局面。布莱德雷性格内向,沉稳持重,谨慎有加,同时善于驾驭全局,精于组织策划,有大将之才。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如果艾森豪威尔是战争的组织指挥者,巴顿则是战场上的英勇斗士,那布莱德雷则是美军的思想机器。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纪实的风格,从布莱德雷的童年岁月、军校生活、家庭婚姻,一直写到征战北非、欧洲,战后归国担任要职,生动地再现了布莱德雷全面、真实的传奇一生,是一部了解布莱德雷及研究“二战”史不可多得的权w作品。
作者简介
金史海: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军事爱好者,《环球军事》《现代军事》杂志撰稿作家,曾参与策划出版了《名战与名将》《打开战争之门》等作品。
精彩书评
在军事生涯的前23年中,布莱德雷有13年在担任教官,属于学者型的军人。后来,因为受马歇尔的赏识,45岁的布莱德雷被调入陆军参谋部,不久成为马歇尔的助理秘书。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谨言慎行,既开阔了眼界,又帮助马歇尔处理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能力。50岁时,他晋升正师,步入准将行列。此时“二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支援艾森豪威尔指挥作战,布莱德雷奉命赶赴北非,从此踏上了征战之旅,并在突尼斯首战告捷,一时声名鹊起。随后,在西西里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他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屡立战功,备受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信赖。他还指挥了史上规模大的集团军群,作战人数高达130万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战”结束后,布莱德雷历任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纪实的风格,从布莱德雷的童年岁月、军校生活、家庭婚姻,一直写到征战北非、欧洲,战后归国担任要职,生动地再现了布莱德雷全面、真实的传奇一生,是一部了解布莱德雷及研究“二战”史不可多得的权w作品。
目录
第一章贫寒少年谋生路
一、苦涩的家庭环境
二、投考西点军校
第二章无缘参战意阑珊
一、初尝军旅生涯
二、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重返西点执教
第三章坎坷路上逢知己
一、破例进入步兵学校
二、是金子总会发光
第四章表现出色受赏识
一、结识福星马歇尔
二、大胆改革战术系
三、走进参谋部的大门
第五章战云密布望参战
一、不可一世的希特勒
二、本宁堡步兵学校的准将校长
三、首次出任指挥官
第六章北非战场显锋芒
一、尴尬的“间谍”工作
二、突尼斯大捷
三、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四、纵马征服西西里
第七章未雨绸缪战欧陆
一、筹备“霸王”行动
二、勇敢扬起“霸王”鞭
三、挥师鏖兵诺曼底
四、突破“大西洋壁垒”
第八章猛蛇出洞显神威
一、打破半岛上的僵局
二、峰回路转的“眼镜蛇”行动
三、解放巴黎
第九章内部争斗藏危机
一、一路突击VS两路进攻
二、盟军全线进攻
三、失败的“市场-花园”计划
第十章转败为胜大反击
一、暂停战略攻势
二、阿登山林的猛虎
三、残酷的大血战
第十一章运筹帷幄越天堑
一、盟军统帅地位之争
二、兵临莱茵河
三、强夺桥头堡大战
四、抢渡莱茵河
第十二章凯歌高奏不争功
一、激战易北河
二、最后的胜利
第十三章发挥余热解危机
一、战后的人生转折
二、办法总比危机多
三、荣升要职遇战端
四、喜忧参半的退休生活
精彩书摘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10年5月,布莱德雷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他的平均成绩是91.25分,其中,自然科学96分、数学94分、英语90分、历史85分。他的英语和历史成绩稍差,自然科学和数学却学得很好,同学们都喜欢叫他“数学家”。
高中毕业以后,布莱德雷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但要想当律师,必须先去大学里深造。可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干活,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另外,父亲在世时买房所欠的债务还没有完全还清。所以,向来懂事的布莱德雷暂时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决心自己打工攒钱,等挣够钱后再去圆自己的大学梦。
不久,布莱德雷找了一份修理蒸汽机的差事,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个小时,一个月可挣到40美元。
同年秋天,玛丽去了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投奔她的姑妈,她的姑妈在圣克劳德师范学校教书,玛丽决定在那里上两年大学,如果经济允许,再回密苏里继续上大学。因此,接下来的几年,布莱德雷几乎没有和玛丽见过面。
圣诞节时,布莱德雷的母亲再婚了,对方是一个贫苦的农夫,有两个幼小的儿子。母亲的再婚,使布莱德雷下定决心离家去上大学。因此,他工作更加努力了。
这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布莱德雷的命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教会办的星期日学校上课。课后,他向学校的负责人约翰?克拉森倾诉自己的烦恼。
见多识广的约翰?克拉森在外地上过学,听了布莱德雷的话,他兴奋地对布莱德雷说:“你为什么不去报考西点军校呢?”
西点军校!布莱德雷一下子懵了。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西点军校,根本不知道它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因此,他低着头,慢悠悠地说:“我交不起西点军校的学费。”
克拉森笑了起来,坦诚地告诉布莱德雷:“西点军校是一所军事大学,学校不仅免交学费,而且每个月还会发少量的零花钱。”
他告诉布莱德雷,西点军校就是美国陆军学院,学制4年,学员毕业后即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中尉军衔。该校曾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陆军中高级指挥官,在军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布莱德雷听了好像看到了希望,他几乎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急忙又问道:“那我怎样才能进入西点军校呢?”
“你必须首先得到一位国会议员的提名选派,然后再去参加西点军校的智力考试。”克拉森耐心地说。
此后几天,无论工作还是休息,西点军校一直在布莱德雷的脑海中回旋。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但母亲并不是很支持,因为西点军校离莫伯利太远了。他却认为西点军校是专门为像自己这样的穷小子而设立的,他决定去搏一把,碰碰运气。他鼓起勇气,给密苏里州的议员威廉?M.拉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表明了自己想报考西点军校的愿望,希望他能帮帮忙。
光阴似箭,时间一晃就到了1911年。6月27日,布莱德雷惊喜地收到了拉克议员的回信,信中说布莱德雷可以作为当年向西点军校选送的学生。但是,拉克议员告诉布莱德雷,他们已经正式选送了一个名叫登普西?安德森的男生。如果布莱德雷确实想去西点军校,可以作为候补对象。也就是说,如果登普西?安德森的智力测验和体格检查不合格,而布莱德雷两项都合格的话,他就可以成为选送对象。考试定于7月5日在圣路易斯的杰斐逊兵营进行。
也就是说,现在离考试仅有8天的时间,布莱德雷心里毫无把握。在此之前,他曾经查阅了西点军校的相关资料,知道西点军校的考试科目包括地理、几何、代数,以及他没有把握的英语。自从离开希比中学后,他一直让代数课本“睡大觉”。而他一年前从莫伯利高级中学毕业后,因忙于生计,其他的功课也几乎荒废了。
布莱德雷一时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拿着这封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信,来到莫伯利高级中学,找到父亲原来的朋友——学校的负责人李利,向他说明了情况,希望听听这位长辈的意见。李利明白布莱德雷的急切心情,他帮布莱德雷分析了利弊,像父亲一样劝说布莱德雷:“不妨去试一试。即使落榜了,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
布莱德雷终于安下心来临阵磨枪,他翻出课本,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加紧复习。几天的时间匆匆而过,考试前一天,7月4日一大早,布莱德雷提着手提箱和一包考试用的书,坐上了开往圣路易斯的火车。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杰斐逊兵营。报考西点军校的应试生共有14人,都是来自各选送区的正式考生和候补生,其中包括布莱德雷和他的直接竞争者登普西?安德森。
登普西?安德森颇有来头,他的父亲是基特斯维尔的前任司法长官,与拉克议员交往密切,正是拉克向西点军校选送了登普西?安德森。而且,安德森这一次也是有备而来,为报考西点军校足足准备了1年时间。
7月5日,考试正式开始,一共要考4天。每天考一个科目,每个科目4个小时。也许是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过大,布莱德雷考第1科代数时,刚打开卷子,头一下就晕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越着急越不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按照规定,这门功课要想及格,至少要做完67%的试题。然而,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布莱德雷才完成不到20%。这样下去,不管他怎样努力,也无法做完或达到及格分数。想到这里,他万念俱灰,沮丧地收起试卷,准备提前退出考场,尽快回莫伯利去上班。可是,当他走到监考官那里准备交卷时,监考官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为了不打扰考官,他只得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想不妨再试试看。
当他放下紧张的情绪后,奇迹发生了,他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终于想起了与考试有关的许多定理。4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做完了67%的题目!尽管不太顺利,但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他决定坚持考完剩下的科目。接下来的考试虽然不太容易,但他基本上都顺利地完成了。
考完试后,布莱德雷马上赶回莫伯利,继续在沃巴什铁路的锅炉车间里上班。他对于考上西点军校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他不仅考试准备不足,而且毫无人脉资源。凡是报考西点军校的考生,多多少少都有点关系,尤其是布莱德雷的竞争对手安德森,不仅是官员的孩子,而且还是拉克议员正式推荐的。
出乎意料的是,7月27日,布莱德雷收到了一份电报。电文中写道:
布莱德雷先生,我们很荣幸地通知您,您已经被西点军校正式录取,您必须在8月1日中午以前到西点军校报到。
西点军校招生办公室
前言/序言
人类历史上惨烈、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受到了战争的残害。与此同时,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也孕育和缔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才,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便是其中之一。有人曾经这样评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是战争的组织指导者,巴顿是战场上的英勇斗士,而布莱德雷则是美国的思想机器。”
1893年2月12日,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中部伦道夫县克拉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穷困潦倒的童年生活,培养了布莱德雷坚毅刚强、敢作敢为的性格。由于家境贫寒,布莱德雷与大学擦肩而过,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尽自己的大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1911年,布莱德雷考入了西点军校,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他越发显得出色、耀眼,同时,“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1915年6月,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美国西北部服役。1920年9月,他调任西点军校数学教官,并开始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从而开启了他人生中新的旅程。同年,布莱德雷得到了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的机会,之后又到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继续深造,为以后谋划和驾驭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9月,布莱德雷到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战术系教官,并幸运地得到了马歇尔的赏识,第二年便被马歇尔任命为兵器系主任,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可以说,结识马歇尔, 是布莱德雷一生平步青云的重要因素。1938 年,布莱德雷进入陆军参谋部工作,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后,将他挖来担任助理秘书。这一时期,布莱德雷在马歇尔手下处理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1941年2月至1943 年2月,布莱德雷历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第82师师长、第28师师长等职,并加入了将军的行列。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布莱德雷内心十分渴望参战。终于,他的愿望实现了。为了支援北非的战事,马歇尔决定派布莱德雷赶赴前线,协助艾森豪威尔指挥作战。1943年2月,布莱德雷晋升为第2军军长。3月,他参加了有生以来的第1次实战。在突尼斯战役中,他运用运动战理论,采取步兵与坦克兵协同作战的新组合方式,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充分显现出了自身的军事才能,也引起了艾森豪威尔的注意。随后,布莱德雷率部实施西西里岛登陆作战,又巧妙避开了蒙哥马利和美军因指挥而产生的矛盾,利用岛上意大利守军的厌战情绪,及时调整部署,终赢得了西西里战役的胜利。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深受艾森豪威尔器重,为以后担负重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布莱德雷指挥部队肃清了科唐坦半岛的德军,随后实施“眼镜蛇”计划,突破德军防线,打破登陆后一度出现的僵持局面。8月1日,他出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随后经法国北部解放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并攻入德国境内。接着在阿登战役中击败德军,突破齐格菲防线,渡过莱茵河,在盟军第21集团军群的协同下歼灭鲁尔德军重兵集团。
战争结束后,布莱德雷先后担任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美国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并晋升为五星上将。他的军事生涯至此达到了巅峰,在当时世界军事界堪称独树一帜的人物。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纽约走完了他人生的后旅程。
布莱德雷性格内向,沉稳持重,谨慎有加,同时善于驾驭全局,精于组织策划,有大将之才。尽管出身贫寒,但他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这源于他本人超凡的魅力和杰出的才能。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中,面对异常复杂、紧张而又艰苦的战事,他头脑清醒,处变不惊。在欧洲战场上,盟军高级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互相争权夺利,而他却表
现出大智若愚的儒将风范,谨慎地、有理有节地与蒙哥马利进行斗争,有力维护了美军的利益。他沉稳的性格、宽容的态度赢得了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的信赖。
此外,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布莱德雷爱兵如子,无论是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还是和平时期抓军队建设,他都尽量照顾官兵们的利益,因此深受爱戴,被称为“大兵将军”。这一美誉无疑是对布莱德雷高的称颂!
布莱德雷全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布莱德雷全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