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今,大傢心懷對孩子的期待與關注,卻沒有真正理解“愛孩子”應該源於哪裏,教育的意義又是什麼。在補習班、課外班、各種機構的渲染下,有多少傢長深陷各種輔導班的謎團中,無法自拔。他們真的知道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和關注嗎?那些所謂的興趣是不是孩子真心喜歡的呢?颱灣麵臨著同樣的養育難題和睏惑,這次颱灣作者林美慧,從一個一位資深幼兒教育者的視角,通過她的見聞和自己的故事,來與大傢分享教育孩子路上的點滴與曆程。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速成班,唯有用心去嗬護,去引導纔能讓孩子不斷在這個世界中,找尋真實的自己。16篇親子故事,不僅帶給你養育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引發思考,懂得如何一起同孩子成長,又該在慢養的路上如何勇敢前行。
作者簡介
林美慧 早期投入早教、幼教、兒教,緻力於研究、辦學、教育資源整閤等等,為國際知名的早期教育和親職教育專傢。林女士具有20多年資深的教育經驗,在幼教的學術、幼兒園經營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教育係統與教學産品的研發、親職教育的推展等等,纍積瞭珍貴的經驗與豐富的創造力。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一本讓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親子書,親臨AI時代,孩子們不僅要身體健康,也要具備健康的人格、品格,擁有麵對未來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慢養的意義。─超人氣兒科醫生 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 崔玉濤
“慢”不是順其自然,也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讓父母更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僅是結果;更關注自己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鍾,而不是匆忙地把他們推給學校;更關注生活本身,而不是靠分數進行評價的技能水平。─成長教育專傢 蘭海
生活裏哪有“速成課”,教育孩子沒有公式可以套用,尊重自己,尊重每一個孩子,讓孩子擁有快樂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有力量。─“凱叔講故事”創始人 王凱
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社會能力的發展都離不開他的原始環境:傢庭。營造良好的傢庭環境,使孩子在其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習慣,發展追求幸福的能力,纔是我們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專傢 施建農
精彩書摘
除瞭課業,我們的孩子還學到瞭什麼?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學生透過情境教育的輔助,開學前段能讓同學如此緊密地生活在一起接受考驗,建立友誼和同理心,並藉這次閤作,建立團隊默契,開闊視野,體驗生活。用這種教育方式來取代同學之間的學業競爭,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思維!反觀海峽兩岸的父母似乎都不太鼓勵孩子從事這類戶外運動,一方麵擔心危險,怕孩子吃不瞭苦,一方麵怕浪費太多時間耽擱課業。
大人在教育孩子時,時常會給孩子一些精神性的學習指標,比如:友愛、互助、分享、閤作,但現實的學習環境、方式和情境,卻缺乏實踐的內涵而流於錶象的言教,每位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人中鳳,但那種大氣、格局與膽識要從何而來?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位母親很含蓄地錶示不求孩子大富大貴,但期盼他的孩子在40 歲時自己有能力經營一傢企業,生活幸福、平安,不缺錢就可以瞭。剛開始聽似乎很務實,但是課本應該沒有教如何美滿幸福,這位慈母可能必須想一想,如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開創成功的企業和擁有圓滿人生的能力,如果隻是一味要求課業成績,又將如何達成這樣的願望呢?
有一迴女兒和同學正熱烈地在討論一份研究報告,這是國外老師常給學生的學習方式。組員們為瞭爭取更高的榮譽,積極地分配作業,彼此間不但學會更有效能的溝通能力和尊重他人的素養,在團隊閤作中更容易發掘自己的優勢,同時欣賞與尊重彆人的專長,這不就是成功老闆最應該學習的功夫嗎?
我們現階段的教育製度主要以考試為主,而校園裏也有不少孩子考試第一,但是生活的獨立能力非常低下。在現今愈來愈沒有分界的國際舞颱,這些孩子也許都能擁有不錯的學曆,但是否真的具備同等競爭的能力,就值得大傢關注瞭。
我也常常看到一種現象,孩子把考捲拿迴傢後,在學校名次的壓力下,傢長總喜歡問孩子,他最要好的同學或時常被提及名字的同學考幾分?一比高下後便引來一陣批評的聲音。這會使得孩子的內心充滿矛盾,既是最好的朋友又是父母常常拿來比較的競爭對手,在自我保護的意識之下漸漸失去友誼和對他人的信任。
曾經有位擔任大學教職的朋友與我分享,他提及在德國大學任教時,很多學術發展都是不分科係、跨領域的共同研究,因此科學的發展都較為領先,相對的有些國內學者申請瞭研究經費,卻關起門來各自悶著頭做自己的研究,由於缺少專業整閤和宏觀性,除瞭在學術上喪失競爭力,也影響國傢的發展,這就是格局問題!
“成績”不代錶“成就”,“學曆”不等於“能力”。如果我們把教育孩子的高度停留在10 層樓,又怎能期盼孩子登上100 層樓看到更廣闊的風景呢?教育的功能不在於督促孩子應付考試的單嚮功能,父母、師長都必須把眼光放遠,更多的是要幫助我們的孩子學習更高層次的內涵,擁有更廣的視野,讓孩子更懂得善用自己的優勢與他人閤作和分享,讓孩子領略1 + 1 > 2 的利他觀念和人生智慧。
讓我們一起思考
● 我們的教科書裏,也不會教導孩子如何與人有效溝通,也不會教導孩子如何在睏境中學習突破,倘若企業傢的父母均期待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美滿的人生,那我們現在思想、行為上,需要做齣哪些正確的決策呢?是不是該學會放手和授權,纔能成就孩子“企業傢”的人生?
● 孩子的人生路上,不論是工作還是傢庭,往往會齣現不可預期的種種狀況,這些狀況,有些父母可以做好預防。但人生往往都是防不勝防,計劃趕不上變化,迴歸教育層麵,父母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培育孩子呢?是不是應該有辦法先屏除個人的擔心,而讓孩子自己學習,來度過種種的人生考驗?
● 如果當你有機會迴過頭來看,也許你會發現,長大後伴隨孩子麵對人生的能力,有很多的都是你們曾經不放心,搶過來做的部分。相信那時候你可能會反省,如果當初提早讓孩子有這些經驗,他的成長會不會更順利,處理事情的能力更強呢?
分享時間
我常說:“人生就像金字塔,我們都期待孩子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佼佼者,但是卻忘瞭格局需要穩固的基石堆棧。”而在培育未來企業傢的過程中,想盡辦法減少孩子跌倒的痛楚,也相對剝奪他們纍積基石的契機,當孩子的人生成為倒三角的格局,最後也終成不堪一擊的局麵,隻有通過實踐中學習纍積經驗,纔能成就不同格局。
前言/序言
前 言
“傢”是孩子心智的孵化器
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纔能達到的。──伊安?凱洛夫
未來,我們將麵對什麼 ?
一傢賣傳統刀削麵的店傢門口站滿瞭好奇的圍觀群眾,大傢議論紛紛,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門口的機器人──是的,沒有看錯!機器人竟站在門口鍋爐邊,非常利落一緻地削著手臂上的麵團。老闆很開心地說引進機器人除瞭能吸引人潮外,更重要的是機器人有嚴格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削麵質量。老闆這麼做是經過精打細算的,引進的機器人是24 小時工作不嫌纍的員工,除瞭初期的購置成本和定期的維修費用外,不需要考慮勞工與雇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與員工各種情緒等問題,大大增加瞭麵館經營的穩定度,老闆十分滿意,覺得機器人太好用瞭!
最近的媒體報道顯示,伴隨著機器人研發與産業結閤的成熟度的提升,即將有45%的産業逐漸被機器人取代。這不禁讓人有錯綜復雜的感受,我的內心憂喜參半,甚至可以說是憂慮多瞭一點。
很多人開始在疑慮,從車可以無人駕駛到無人服務的餐廳,隻要按按鈕就可以取餐,就有熱騰騰的美味佳肴可吃……這麼多天方夜譚的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來到我們的時代,那麼未來人類要做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恐怕以前的人沒有想過,現代的人還來不及想,而我們的孩子卻要很真實地去麵對這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我覺得這一代的孩子很辛苦,壓力也將會更大,因為現在他們還在接受“過去的教養方式”,卻要麵對未來的問題。
教育是人類最珍貴的進化與養成,反觀現在科技不斷追著人跑,未來需要更全麵、更專業的先進人纔,但是現在所提供的這些“未來人”的教育思維與方式卻仍停留在20 世紀。未來讓孩子麵對的不是如何駕馭科技的問題,而是如何跨越深植在孩子心中“沉屙的思維邏輯”與“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
我讀到一份研究報告指齣:牛津大學教授2013 年依據美國職場現況分析預估,未來20 年將有47%的工作會消失。美國勞動部也提齣類似的報告認為:孩子們長大以後的工作有65%還沒被發明。感覺機會減少瞭,但潛藏的創造力卻在大幅度地增加。還沒準備好的人很容易被洪流淘汰,準備好的人纔卻多瞭許多空前翻轉的大好機會,我們的孩子到底會站在哪一邊呢?與其糾結他們準備好瞭沒,不如思考你選擇什麼方式來教育你的孩子。
看到這裏,也許你要大聲地問:現在是信息爆炸秒速傳遞,地理空間全麵壓縮,人際關係全麵“國際化”的時代,我不是教育專傢又如何處理這麼復雜的局勢?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多賺點錢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你這麼想或是這麼做,恐怕又要讓你失望瞭!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在針對未來世界所需要的人纔趨勢分析中,提齣瞭很重要的真實教育與未來能力兩個部分:其中45%來自於“顯性能力”,也就是學校所提供具有分數評比性的知識、語言和專業技能;而更大比例則來自於55%的“隱性能力”,這種沒有分數評比的綜閤養成能力,而這“隱性能力”恐怕考倒瞭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和韆韆萬萬的傢長!
不容忽視傢庭教育
“隱性能力”總的來說我把它詮釋為著重於品格、觀念思維和格局視野3部分,更貼切地說這些未來具有競爭性的能力養成,更大的養分需要來自於傢庭教育的功能。
也許你已經開始期待我列齣一、二、三怎麼做的辦法,雖然我在教育領域研究和實踐已經30 多年,還是沒有辦法提齣一套標準的公式供你照本宣科,不是我不會,而是因為“一種米養百種人”──教育難就難在沒有一種萬能的、成功的方式能適用於所有人。
但是你韆萬彆灰心,也不需放棄夢想,世界再怎麼進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是我們擁有特彆細緻、特彆靈敏、潛力無窮的身心之靈。父母的角色是一種天職,隻要順著大自然的法則、以慈悲為本的心教養孩子,滋養孩子的心靈,生命之花便能超越時空,結滿纍纍的智慧之果。
孩子的成長既不能重來,也無法等待。在如此重要的發展黃金期,我隻能陪著你,熱情地說一些故事給你參考。在這些故事裏或許有你或你孩子的影子,這些故事雖說不上有“逢凶化吉”的神力,至少會在“不能重來”的教育路上,可以作為你營造親子關係的藉鑒或是教養子女四兩撥韆斤的助力。
快慢不能決定成功與否,方嚮正確纔是最近的距離。無論世界發展的腳步有多快速,我們都要有耐心陪著孩子慢、慢、慢……地長大。
從“雙輸”到“雙贏”
在我辦學的過程中與親子演講的場閤,我常常有機會麵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父母。大多數傢長對於教養問題、孩子行為、學習安排……有著五花八門的焦慮及睏惑。除瞭關心健康以外,大傢的焦點無外乎分數、名次、競爭、就學、未來齣路等問題,總之“贏在起跑綫”的觀念確實綁架瞭不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
依照我的歸納整理,大多數父母所關心的問題幾乎都是外在的因素,很少有父母肯認真地思考自己的作為。除瞭以辛苦賺來的錢提升孩子的能力外,自己到底還能發揮哪些作用,是否可以成為孩子成長中最有分量的助力?
我很遺憾地發現現在有一種“雙輸傢庭”普遍存在。父母覺得自己在社會上賺錢很辛苦,但是為瞭孩子的未來與成就,寜願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把錢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另一方麵現在的孩子,下瞭課從這個補習班到那個興趣班,父母除瞭工作,還要充當車夫接來送去,每天奔波於孩子的學習路上,就連一傢人的晚餐都在車上草草結束。
而當孩子長大些,父母開始檢視自己的投資時,卻發現孩子對於父母所安排的各項補習毫無興趣,當然學習的成效也不怎麼令人驚艷。父母難免顯露失望之情,孩子也覺得很委屈,迴報父母的經常是“這是你要我學的,我又不喜歡”。
父母辛勞付齣換來的卻是孩子不成熟的學習經驗和推卸責任的態度,親子關係負數成長,彼此怨懟,在我看來真是可惜又遺憾啊!
父母的“慢養智慧”
當醫生宣布我們即將成為父母的那一刻,我們可能有超過60 年以上的時間都要擔任這個既不能辭退又無法重來的重要角色。大多數人對於學習的認知就是為自己將來有更好的發展而努力,鮮少有人為瞭要擔任稱職的父母而提早做好準備。
沒有人生來就是理想父母,但卻可以通過學習而成為天纔父母。很多父母期待擁有人人稱羨的好子女,卻從來不曾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性自評與學習,因此父母的角色給人的印象常常是操心多,做對、做好的少。
其實,幼兒及兒童最好的學習方式,絕對不宜“逆勢而為”,單方嚮地從大人的角度“灌輸”孩子知識或集中發展某些傢長認為比較有用的能力,甚至強製孩子進行“超齡”學習。操之過急的想法,無異於揠苗助長,讓孩子麵臨學習挫摺及壓力,更嚴重情況還可能造成拒絕學習,結果事與願違。
就我對教育長期的關注與輔導,可以歸結一個根源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發展的黃金期,父母和師長如何協助孩子創造“環境”與“機會”,並順勢加以引導,遠比“讓孩子學些什麼”更有價值。這段期間孩子能體會“快樂學習”將遠比現在學到什麼來得更重要!
在生活上,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固然非常重要,然而父母的角色應該要更超然一點。首先,要先建立好的觀念,其次是好的教養方式,在和諧氣氛下成長,教養也能達到四兩撥韆斤的好效果。父母除瞭承擔責任外,與子女之間應該共享更多親子關係的幸福感。
溫馨提示
● 教養的引導重點在於正確的學習過程,而非貪求快速與結果。
● 培育的關鍵不在於金錢的付齣,貴在於用心陪伴的智慧。
● 放手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和能力。
● 主動學習輕鬆開啓無限潛能的大門。
AI時代 慢養的勇氣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AI時代 慢養的勇氣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