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今,大家心怀对孩子的期待与关注,却没有真正理解“爱孩子”应该源于哪里,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在补习班、课外班、各种机构的渲染下,有多少家长深陷各种辅导班的谜团中,无法自拔。他们真的知道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关注吗?那些所谓的兴趣是不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呢?台湾面临着同样的养育难题和困惑,这次台湾作者林美慧,从一个一位资深幼儿教育者的视角,通过她的见闻和自己的故事,来与大家分享教育孩子路上的点滴与历程。对于养育孩子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速成班,唯有用心去呵护,去引导才能让孩子不断在这个世界中,找寻真实的自己。16篇亲子故事,不仅带给你养育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引发思考,懂得如何一起同孩子成长,又该在慢养的路上如何勇敢前行。
作者简介
林美慧 早期投入早教、幼教、儿教,致力于研究、办学、教育资源整合等等,为国际知名的早期教育和亲职教育专家。林女士具有20多年资深的教育经验,在幼教的学术、幼儿园经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系统与教学产品的研发、亲职教育的推展等等,累积了珍贵的经验与丰富的创造力。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本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亲子书,亲临AI时代,孩子们不仅要身体健康,也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品格,拥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慢养的意义。─超人气儿科医生 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院长 崔玉涛
“慢”不是顺其自然,也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让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是结果;更关注自己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钟,而不是匆忙地把他们推给学校;更关注生活本身,而不是靠分数进行评价的技能水平。─成长教育专家 兰海
生活里哪有“速成课”,教育孩子没有公式可以套用,尊重自己,尊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拥有快乐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有力量。─“凯叔讲故事”创始人 王凯
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他的原始环境: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追求幸福的能力,才是我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 施建农
精彩书摘
除了课业,我们的孩子还学到了什么?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学生透过情境教育的辅助,开学前段能让同学如此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接受考验,建立友谊和同理心,并借这次合作,建立团队默契,开阔视野,体验生活。用这种教育方式来取代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思维!反观海峡两岸的父母似乎都不太鼓励孩子从事这类户外运动,一方面担心危险,怕孩子吃不了苦,一方面怕浪费太多时间耽搁课业。
大人在教育孩子时,时常会给孩子一些精神性的学习指标,比如:友爱、互助、分享、合作,但现实的学习环境、方式和情境,却缺乏实践的内涵而流于表象的言教,每位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人中凤,但那种大气、格局与胆识要从何而来?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母亲很含蓄地表示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但期盼他的孩子在40 岁时自己有能力经营一家企业,生活幸福、平安,不缺钱就可以了。刚开始听似乎很务实,但是课本应该没有教如何美满幸福,这位慈母可能必须想一想,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到开创成功的企业和拥有圆满人生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要求课业成绩,又将如何达成这样的愿望呢?
有一回女儿和同学正热烈地在讨论一份研究报告,这是国外老师常给学生的学习方式。组员们为了争取更高的荣誉,积极地分配作业,彼此间不但学会更有效能的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的素养,在团队合作中更容易发掘自己的优势,同时欣赏与尊重别人的专长,这不就是成功老板最应该学习的功夫吗?
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制度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校园里也有不少孩子考试第一,但是生活的独立能力非常低下。在现今愈来愈没有分界的国际舞台,这些孩子也许都能拥有不错的学历,但是否真的具备同等竞争的能力,就值得大家关注了。
我也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孩子把考卷拿回家后,在学校名次的压力下,家长总喜欢问孩子,他最要好的同学或时常被提及名字的同学考几分?一比高下后便引来一阵批评的声音。这会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矛盾,既是最好的朋友又是父母常常拿来比较的竞争对手,在自我保护的意识之下渐渐失去友谊和对他人的信任。
曾经有位担任大学教职的朋友与我分享,他提及在德国大学任教时,很多学术发展都是不分科系、跨领域的共同研究,因此科学的发展都较为领先,相对的有些国内学者申请了研究经费,却关起门来各自闷着头做自己的研究,由于缺少专业整合和宏观性,除了在学术上丧失竞争力,也影响国家的发展,这就是格局问题!
“成绩”不代表“成就”,“学历”不等于“能力”。如果我们把教育孩子的高度停留在10 层楼,又怎能期盼孩子登上100 层楼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呢?教育的功能不在于督促孩子应付考试的单向功能,父母、师长都必须把眼光放远,更多的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习更高层次的内涵,拥有更广的视野,让孩子更懂得善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让孩子领略1 + 1 > 2 的利他观念和人生智慧。
让我们一起思考
● 我们的教科书里,也不会教导孩子如何与人有效沟通,也不会教导孩子如何在困境中学习突破,倘若企业家的父母均期待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那我们现在思想、行为上,需要做出哪些正确的决策呢?是不是该学会放手和授权,才能成就孩子“企业家”的人生?
● 孩子的人生路上,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往往会出现不可预期的种种状况,这些状况,有些父母可以做好预防。但人生往往都是防不胜防,计划赶不上变化,回归教育层面,父母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育孩子呢?是不是应该有办法先屏除个人的担心,而让孩子自己学习,来度过种种的人生考验?
● 如果当你有机会回过头来看,也许你会发现,长大后伴随孩子面对人生的能力,有很多的都是你们曾经不放心,抢过来做的部分。相信那时候你可能会反省,如果当初提早让孩子有这些经验,他的成长会不会更顺利,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呢?
分享时间
我常说:“人生就像金字塔,我们都期待孩子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佼佼者,但是却忘了格局需要稳固的基石堆栈。”而在培育未来企业家的过程中,想尽办法减少孩子跌倒的痛楚,也相对剥夺他们累积基石的契机,当孩子的人生成为倒三角的格局,最后也终成不堪一击的局面,只有通过实践中学习累积经验,才能成就不同格局。
前言/序言
前 言
“家”是孩子心智的孵化器
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伊安?凯洛夫
未来,我们将面对什么 ?
一家卖传统刀削面的店家门口站满了好奇的围观群众,大家议论纷纷,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的机器人──是的,没有看错!机器人竟站在门口锅炉边,非常利落一致地削着手臂上的面团。老板很开心地说引进机器人除了能吸引人潮外,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有严格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削面质量。老板这么做是经过精打细算的,引进的机器人是24 小时工作不嫌累的员工,除了初期的购置成本和定期的维修费用外,不需要考虑劳工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员工各种情绪等问题,大大增加了面馆经营的稳定度,老板十分满意,觉得机器人太好用了!
最近的媒体报道显示,伴随着机器人研发与产业结合的成熟度的提升,即将有45%的产业逐渐被机器人取代。这不禁让人有错综复杂的感受,我的内心忧喜参半,甚至可以说是忧虑多了一点。
很多人开始在疑虑,从车可以无人驾驶到无人服务的餐厅,只要按按钮就可以取餐,就有热腾腾的美味佳肴可吃……这么多天方夜谭的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我们的时代,那么未来人类要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恐怕以前的人没有想过,现代的人还来不及想,而我们的孩子却要很真实地去面对这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觉得这一代的孩子很辛苦,压力也将会更大,因为现在他们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
教育是人类最珍贵的进化与养成,反观现在科技不断追着人跑,未来需要更全面、更专业的先进人才,但是现在所提供的这些“未来人”的教育思维与方式却仍停留在20 世纪。未来让孩子面对的不是如何驾驭科技的问题,而是如何跨越深植在孩子心中“沉疴的思维逻辑”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
我读到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牛津大学教授2013 年依据美国职场现况分析预估,未来20 年将有47%的工作会消失。美国劳动部也提出类似的报告认为:孩子们长大以后的工作有65%还没被发明。感觉机会减少了,但潜藏的创造力却在大幅度地增加。还没准备好的人很容易被洪流淘汰,准备好的人才却多了许多空前翻转的大好机会,我们的孩子到底会站在哪一边呢?与其纠结他们准备好了没,不如思考你选择什么方式来教育你的孩子。
看到这里,也许你要大声地问:现在是信息爆炸秒速传递,地理空间全面压缩,人际关系全面“国际化”的时代,我不是教育专家又如何处理这么复杂的局势?
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多赚点钱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你这么想或是这么做,恐怕又要让你失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针对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趋势分析中,提出了很重要的真实教育与未来能力两个部分:其中45%来自于“显性能力”,也就是学校所提供具有分数评比性的知识、语言和专业技能;而更大比例则来自于55%的“隐性能力”,这种没有分数评比的综合养成能力,而这“隐性能力”恐怕考倒了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和千千万万的家长!
不容忽视家庭教育
“隐性能力”总的来说我把它诠释为着重于品格、观念思维和格局视野3部分,更贴切地说这些未来具有竞争性的能力养成,更大的养分需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功能。
也许你已经开始期待我列出一、二、三怎么做的办法,虽然我在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已经30 多年,还是没有办法提出一套标准的公式供你照本宣科,不是我不会,而是因为“一种米养百种人”──教育难就难在没有一种万能的、成功的方式能适用于所有人。
但是你千万别灰心,也不需放弃梦想,世界再怎么进步,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我们拥有特别细致、特别灵敏、潜力无穷的身心之灵。父母的角色是一种天职,只要顺着大自然的法则、以慈悲为本的心教养孩子,滋养孩子的心灵,生命之花便能超越时空,结满累累的智慧之果。
孩子的成长既不能重来,也无法等待。在如此重要的发展黄金期,我只能陪着你,热情地说一些故事给你参考。在这些故事里或许有你或你孩子的影子,这些故事虽说不上有“逢凶化吉”的神力,至少会在“不能重来”的教育路上,可以作为你营造亲子关系的借鉴或是教养子女四两拨千斤的助力。
快慢不能决定成功与否,方向正确才是最近的距离。无论世界发展的脚步有多快速,我们都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慢……地长大。
从“双输”到“双赢”
在我办学的过程中与亲子演讲的场合,我常常有机会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大多数家长对于教养问题、孩子行为、学习安排……有着五花八门的焦虑及困惑。除了关心健康以外,大家的焦点无外乎分数、名次、竞争、就学、未来出路等问题,总之“赢在起跑线”的观念确实绑架了不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依照我的归纳整理,大多数父母所关心的问题几乎都是外在的因素,很少有父母肯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作为。除了以辛苦赚来的钱提升孩子的能力外,自己到底还能发挥哪些作用,是否可以成为孩子成长中最有分量的助力?
我很遗憾地发现现在有一种“双输家庭”普遍存在。父母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赚钱很辛苦,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与成就,宁愿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下了课从这个补习班到那个兴趣班,父母除了工作,还要充当车夫接来送去,每天奔波于孩子的学习路上,就连一家人的晚餐都在车上草草结束。
而当孩子长大些,父母开始检视自己的投资时,却发现孩子对于父母所安排的各项补习毫无兴趣,当然学习的成效也不怎么令人惊艳。父母难免显露失望之情,孩子也觉得很委屈,回报父母的经常是“这是你要我学的,我又不喜欢”。
父母辛劳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不成熟的学习经验和推卸责任的态度,亲子关系负数成长,彼此怨怼,在我看来真是可惜又遗憾啊!
父母的“慢养智慧”
当医生宣布我们即将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我们可能有超过60 年以上的时间都要担任这个既不能辞退又无法重来的重要角色。大多数人对于学习的认知就是为自己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而努力,鲜少有人为了要担任称职的父母而提早做好准备。
没有人生来就是理想父母,但却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天才父母。很多父母期待拥有人人称羡的好子女,却从来不曾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性自评与学习,因此父母的角色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操心多,做对、做好的少。
其实,幼儿及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绝对不宜“逆势而为”,单方向地从大人的角度“灌输”孩子知识或集中发展某些家长认为比较有用的能力,甚至强制孩子进行“超龄”学习。操之过急的想法,无异于揠苗助长,让孩子面临学习挫折及压力,更严重情况还可能造成拒绝学习,结果事与愿违。
就我对教育长期的关注与辅导,可以归结一个根源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发展的黄金期,父母和师长如何协助孩子创造“环境”与“机会”,并顺势加以引导,远比“让孩子学些什么”更有价值。这段期间孩子能体会“快乐学习”将远比现在学到什么来得更重要!
在生活上,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固然非常重要,然而父母的角色应该要更超然一点。首先,要先建立好的观念,其次是好的教养方式,在和谐气氛下成长,教养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好效果。父母除了承担责任外,与子女之间应该共享更多亲子关系的幸福感。
温馨提示
● 教养的引导重点在于正确的学习过程,而非贪求快速与结果。
● 培育的关键不在于金钱的付出,贵在于用心陪伴的智慧。
● 放手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和能力。
● 主动学习轻松开启无限潜能的大门。
AI时代 慢养的勇气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AI时代 慢养的勇气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