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麵而詳細地介紹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提供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技術以及專業海底設備的理論和實踐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纜通信領域的專著,可作為海底網絡相關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師和從事海纜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參考文獻。為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於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我們將譯著分為《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和《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首先介紹瞭海底通信係統的概況以及從代海底通信係統到2015年安裝係統的曆史發展情況;然後全麵闡述瞭光縴通信的基本原理、光放大技術、超長距離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及其傳輸損傷的補償技術、無中繼傳輸係統的新技術;後介紹瞭近年來海底光纜在科研、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新應用。《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介紹瞭海底網絡的架構和管理、海底係統供電技術及其設計、海纜光縴的新狀況以及現代光縴的研究進展;全麵闡述瞭海底設備、海底綫路終端設備以及海底光纜設備的技術方麵問題;後介紹瞭海底係統規劃和部署、海纜通信係統升級、海纜綫路維護技術。
譯者的話
原書序
原書序二
原書序三
原書前言
第1 章 海底網絡的架構和管理 1
1. 1 引言 1
1. 2 全球網絡中海底光纜係統的應用 1
1. 2. 1 國內網絡 1
1. 2. 2 地區網絡 2
1. 2. 3 區間網絡 3
1. 3 網絡架構 3
1. 3. 1 使用分支器後的網絡靈活性 3
1. 3. 2 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分支器的基本網絡特性 4
1. 3. 3 ROADM 分支器的網絡安裝 8
1. 3. 4 高度連通性的網絡 11
1. 3. 5 入網點到入網點的網絡連通 12
1. 3. 6 多個入網點對多個入網點 16
1. 4 網絡管理係統 18
1. 4. 1 學術概要 18
1. 4. 2 終端用戶概述 20
1. 4. 3 運行和維護功能 21
1. 4. 4 係統管理功能 23
1. 4. 5 硬件概覽和架構 25
1. 4. 6 軟件概覽和安全問題 27
1. 4. 7 SDN: 持續發展的世界 28
1. 5 海底通信網絡的未來 30
參考文獻 30
第2 章 海底係統供電 32
2. 1 引言 32
2. 2 供電設計參數 33
2. 2. 1 供電預算 33
2. 2. 2 供電電流 34
2. 2. 3 對地電位差 35
2. 2. 4 接地電阻 36
2. 3 環境因素 38
2. 3. 1 電磁感應 38
2. 3. 2 雷電 39
2. 3. 3 短路故障發生時PFE 的運行狀態 39
2. 4 供電拓撲結構 41
2. 4. 1 點對點拓撲結構 41
2. 4. 2 主乾 ̄分支拓撲結構 41
2. 5 供電設備設計 44
2. 5. 1 供電係統的可靠性 44
2. 5. 2 PFE 所需的功能 44
2. 5. 3 PFE 的構成 45
2. 6 故障定位 47
2. 6. 1 電容測量 47
2. 6. 2 直流電阻測量 47
2. 6. 3 脈衝迴波測試 49
2. 6. 4 COTDR 測量 49
參考文獻 49
第3 章 海纜光縴 51
3. 1 引言 51
3. 2 光縴概述 51
3. 2. 1 光縴摺射率分布 51
3. 2. 2 光縴的模式 52
3. 3 光縴特性 53
3. 3. 1 衰減與彎麯 53
3. 3. 2 截止波長 54
3. 3. 3 色散 54
3. 3. 4 非綫性與有效麵積 56
3. 3. 5 超低損耗的大有效麵積光縴 57
3. 4 光縴參數對係統設計的影響 58
3. 4. 1 色散補償 58
3. 4. 2 等效有效麵積 59
3. 4. 3 非綫性品質因數 60
3. 4. 4 色散與非綫性管理 61
3. 5 結論: 用於相乾接收機的光縴 63
Ⅻ 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 版) 下冊: 設備及運行維護
參考文獻 63
第4 章 海底設備 65
4. 1 海底設備概述 65
4. 2 中繼器 66
4. 2. 1 光學拓撲 67
4. 2. 2 泵浦激光器控製裝置 69
4. 2. 3 綫路監測功能 69
4. 2. 4 中繼器電源 72
4. 3 增益均衡 73
4. 3. 1 放大器增益均衡 73
4. 3. 2 放大器鏈的增益形狀校正 74
4. 3. 3 有源增益控製裝置 75
4. 4 分支器 76
4. 4. 1 分支器概述 76
4. 4. 2 波長管理裝置 81
4. 5 海底設備的機械工程學 88
4. 5. 1 光纜 89
4. 5. 2 中繼器的機械設計 90
4. 5. 3 接頭盒 92
4. 6 可靠性 92
4. 6. 1 可靠性的基本原理 93
4. 6. 2 可靠性的保證方法 94
4. 6. 3 設備質量的保證方法 96
4. 6. 4 海底通信係統中應用設備的可靠性 97
4. 7 海底設備的未來發展趨勢 98
4. 7. 1 提高單核容量 98
4. 7. 2 增加光纜容量 98
參考文獻 99
第5 章 海纜技術 101
5. 1 引言 101
5. 2 海底光纜要求 101
5. 2. 1 一般要求 102
5. 2. 2 壓力和溫度範圍 102
5. 2. 3 水和氣體的侵入 103
5. 2. 4 製造和安裝要求 103
5. 3 海底光纜特性 104
5. 3. 1 海底光纜類型 104
目 錄.
5. 3. 2 機械特性 107
5. 3. 3 電氣特性 111
5. 4 海底光纜設計 114
5. 4. 1 光縴 114
5. 4. 2 光縴的封裝 118
5. 4. 3 內部強力構件 122
5. 4. 4 海底光纜絕緣 124
5. 4. 5 鎧裝保護 126
5. 5 海底光纜的質量鑒定 128
5. 5. 1 光縴微彎靈敏度測試 129
5. 5. 2 光縴宏彎靈敏度測試 130
5. 5. 3 海底光纜製造後的光學性能 130
5. 5. 4 光縴對氫的敏感性 131
5. 5. 5 模擬海底光纜敷設的熱力試驗 131
5. 5. 6 模擬海底光纜貯存的熱力試驗 131
5. 5. 7 海底光纜結構的徑嚮滲透 132
5. 5. 8 加速老化熱試驗 132
5. 5. 9 大長度抗拉試驗 132
5. 5. 10 絕緣高壓測試 132
5. 6 小結 133
參考文獻 133
第6 章 海底綫路終端 137
6. 1 引言 137
6. 2 WDM 係統的傳輸設備 139
6. 2. 1 波分復用係統的海底綫路終端設備 139
6. 2. 2 WDM 係統中的海纜登陸站節點 158
6. 3 監控和故障定位 159
6. 3. 1 中繼器監控 160
6. 3. 2 光縴故障定位 160
6. 4 未來發展前景 166
6. 4. 1 綫路比特率和客戶端比特率的增大 166
6. 4. 2 復用波長數的增加 167
6. 4. 3 光縴或光縴中模式的增加 167
6. 4. 4 設備的小型化 167
6. 5 小結 168
參考文獻 168
第7 章 係統規劃和部署 172
7. 1 引言 172
. 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 版) 下冊: 設備及運行維護
7. 2 初始概念 173
7. 2. 1 主要動機 173
7. 2. 2 初始評估和研究 174
7. 3 從概念到項目 179
7. 3. 1 財團模式的結構與融資 179
7. 3. 2 私有模式的結構與融資 180
7. 3. 3 供應閤同的簽訂和最終確認 181
7. 3. 4 生效 182
7. 3. 5 擔保 182
7. 4 係統部署 183
7. 4. 1 施工期麵臨的挑戰 183
7. 4. 2 項目管理的組織 184
7. 4. 3 項目實施概況 186
7. 5 運行和維護 189
7. 5. 1 終端端站 189
7. 5. 2 網絡運行中心 189
7. 5. 3 海纜維修船 189
7. 6 升級 190
7. 7 小結 190
第8 章 海纜升級 191
8. 1 引言 191
8. 2 創新 192
8. 2. 1 海底光纜的相乾傳輸 192
8. 2. 2 將陸上終端延伸至SLTE 193
8. 3 工具 196
8. 3. 1 模型 196
8. 3. 2 實驗室設備 196
8. 4 設計方法 201
8. 4. 1 性能預測、評估及量化 201
8. 5 安裝及運行 208
8. 5. 1 實行海底光纜升級 208
8. 5. 2 運行監控 212
8. 6 小結 213
參考文獻 213
第9 章 海洋工程與維護 214
9. 1 引言 214
9. 2 行業設備 214
9. 2. 1 布纜船 214
目 錄.
9. 3 安裝規劃 222
9. 3. 1 可行性研究 223
9. 3. 2 桌麵研究 224
9. 3. 3 海洋測量 225
9. 3. 4 綫路設計 228
9. 4 海上敷設流程 230
9. 4. 1 工廠內海纜裝載 230
9. 4. 2 布纜船上的海纜裝載 231
9. 4. 3 單獨或直接近岸海纜布設 231
9. 4. 4 海纜接續 233
9. 4. 5 海纜的地錶敷設 234
9. 4. 6 埋設犁敷設 234
9. 4. 7 分支器的布設 236
9. 4. 8 海纜和管綫穿越 237
9. 4. 9 後衝埋 237
9. 4. 10 報告 238
9. 4. 11 供電安全 238
9. 5 維護操作 239
9. 5. 1 海纜和中繼器存儲設備 239
9. 5. 2 維修設施 239
9. 5. 3 專業海纜連接和光縴熔接設備 239
9. 5. 4 其他專業軟件工具 240
9. 5. 5 測試裝置 240
9. 5. 6 訓練有素的人員 240
9. 5. 7 與其他海底用戶的聯絡活動 240
9. 5. 8 維護閤同 240
9. 5. 9 故障類型 241
9. 5. 10 典型維修操作 243
9. 6 新的發展 245
9. 6. 1 科學應用 246
9. 6. 2 石油和天然氣 246
9. 6. 3 可再生能源 247
9. 6. 4 海纜再利用 247
9. 6. 5 廢棄海纜 248
參考文獻 249
坦白說,我當初入手《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這本書,是希望能找到一些“乾貨”,能夠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少走彎路。而這本書,確實在設備的原理和係統組成方麵提供瞭相當詳盡的資料。比如,書中對光纜綫路保護、海底終端設備接口規範的講解,都達到瞭相當高的專業水準,對於理解整個係統的架構非常有幫助。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在“運行維護”這一塊,似乎更側重於理論層麵的講解,而不是實踐操作的細節。舉個例子,書中詳細描述瞭各種監測係統的功能,但對於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監測係統來預測潛在的故障,以及在齣現告警時如何進行初步的判斷和分類,這部分內容就相對比較模糊。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步驟,例如,如何解讀監測係統中的某一項具體數值,它可能意味著什麼潛在的問題;或者,當某個設備齣現異常告警時,我們應該首先檢查哪些參數,采取哪些初步的診斷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而書中的指導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框架,對於如何處理那些“非常規”的狀況,則顯得不夠具體。當然,這本書的基礎理論非常紮實,對於構建知識體係很有用,但如果能增加更多來自一綫實踐的案例分析和故障排除經驗分享,相信會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更能滿足我這樣基層維護人員的需求。
評分這本《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我是一名初入海底光纜行業的工程師,當初抱著能快速掌握設備知識和維護技能的心態購入此書,期望它能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然而,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係統圖,雖然顯示瞭其內容的深度,卻也讓我這個新手倍感壓力。書中的設備部分,對於各種中繼器、放大器、終端設備的功能原理介紹可謂是詳盡到瞭極緻,各種技術參數、接口標準、甚至內部電路的分析都麵麵俱到。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消化這些內容,試圖理解每一顆芯片、每一段綫路在整個通信鏈路中的作用。但問題在於,很多時候,理論知識的講解略顯晦澀,缺乏足夠的實例和實際操作的指導。例如,在介紹某一款中繼器的誤碼率優化技術時,書中給齣瞭大量的公式和圖錶,但對於如何在現場實際操作中進行參數調整,如何根據環境變化進行動態配置,則著墨不多。這讓我覺得,雖然我“知道”瞭這個設備有多牛,但我卻不知道“如何用”好它,更彆提在齣現故障時如何快速定位和排除。對運行維護部分的描述,也更多地集中在理論上的維護流程和應急預案的製定,而對於實際的故障診斷方法、故障排除工具的使用、以及常見的故障案例分析,則顯得不夠深入。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閱讀一本高級的理論手冊,而不是一本指導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操作指南。
評分說實話,在閱讀《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在“實戰性”方麵還有提升的空間。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海底光纜技術人員,我更看重的是書中能夠提供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比如,在設備部分,雖然提到瞭各種設備的性能指標,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設備選型、采購、集成時需要考慮的實際因素,以及不同品牌、不同型號設備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劣勢對比。當然,書中對一些關鍵設備的原理講解是紮實的,對於理解其工作機製有很大幫助。然而,在運行維護這一塊,我更期望能夠看到更多來自一綫操作人員的經驗總結。例如,在處理光纜路由故障時,書中介紹瞭多種探測技術,但對於如何根據不同的海況、水深、海底地質條件來選擇最有效的探測方案,以及如何解讀探測結果中的細微差彆,這方麵的內容略顯不足。還有,對於設備老化、腐蝕等長期運行帶來的問題,書中也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沒有給齣太多具體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寫給設備製造商的說明書,而是一本寫給像我這樣的維護人員的“葵花寶典”。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更快速、更準確地診斷齣各種疑難雜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通信,以及如何通過日常的精細化維護,將潛在的故障風險降到最低。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理解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核心設備和維護流程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一名在相關領域工作瞭多年的工程師,我發現它在梳理和係統化我已有的知識方麵起到瞭很好的作用。例如,關於中繼器和光放大器的設計理念,書中從光電轉換、信號增益、噪聲抑製等多個角度進行瞭深入剖析,這讓我對這些關鍵設備的內部運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在運行維護方麵,書中對通信網絡的冗餘設計、故障監測機製、以及應急響應流程的介紹,也為我日常工作中製定和優化維護策略提供瞭理論支持。不過,讓我感到些許遺憾的是,雖然書中對設備的原理進行瞭詳盡的描述,但對於不同代際設備之間的技術演進和性能差異,以及這些演進對實際運行維護帶來的影響,這方麵的討論可以更豐富一些。例如,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型設備的功耗、穩定性、以及維護的便利性都在不斷提升,但書中對這些趨勢的探討似乎並不突齣。此外,在維護部分,雖然給齣瞭通用的維護流程,但對於一些具體設備的特殊維護需求,或者是一些非標準故障的診斷思路,這方麵的內容顯得比較概括,缺乏更具指導性的細節。總體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參考資料,適閤作為知識儲備和理論梳理的工具,但如果在實際操作指導和案例分析方麵能夠更加豐富,其應用價值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質量毋庸置疑,其深度和廣度都足以稱得上是一部權威的參考。作為一名在海底通信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翻閱這本書,更多的是為瞭查漏補缺,鞏固和深化對一些關鍵技術的理解。書中對海底光纜的組成、材料特性、以及敷設工藝的描述,雖然不是本冊的重點,但為理解後續的設備和維護奠定瞭良好的基礎。特彆是在設備部分,對中繼器、放大器等核心器件的原理、性能參數、以及可靠性設計進行瞭極為細緻的闡述,這對於我們理解這些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的工作機製至關重要。然而,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運行維護”的實操性方麵,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例如,書中對於故障診斷的描述,更多的是基於邏輯和流程,而對於一些經驗性的判斷和技巧,則提及較少。在我看來,實際的運行維護,很多時候需要的是一種“直覺”和“經驗”,而這種“經驗”的積纍,往往來自於大量的實踐案例。這本書雖然提到瞭維護流程,但對於不同類型的故障,其發生的概率、典型的錶現形式、以及最有效的處理方法,這方麵的討論可以更深入。比如,對於光纜的機械損傷,書中可能隻是簡單提及,但我希望能看到更詳細的關於如何定位受損點、如何進行水下搶修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搶修方案的優劣勢對比。總的來說,這本書是理論知識的寶庫,但在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的維護操作,並指導我們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現場情況方麵,還有進步的空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