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Interpretation of the U.S.: from Reality ,Media and Thinking]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Interpretation of the U.S.: from Reality ,Media and Think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晓霞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文化
  • 媒介研究
  • 社会观察
  • 文化批评
  • 美国社会
  • 大众传媒
  • 思辨
  • 文化解读
  • 社会现实
  • 美国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21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481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Interpretation of the U.S.: from Reality ,Media and Thinking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236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全球化和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两大语境,借助一定的传播学、文化学、艺术学、社会学、国家形象等理论和人类学观察、田野调查等方法,以笔者访学美国期间的亲历为基础,全方位观察与思考当下美国大地上的日常生活、宗教状况、种族问题、娱乐产业、社会治理、军事印象及在美的华人状态。本书有系列生动的个案,及与前辈学人观点比较之下的个性化思考,联结个案呈现到深入思考之间的,是具有媒介性质的关于美国的影视剧、新闻报道、艺术作品等,使读者在毫不费力的状态下由浅入深,领会到一个很可能和之前印象大不一样的美国。

作者简介

谢晓霞(1979—),女,重庆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系系主任,先后于西南大学、厦门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美国特洛伊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至今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影视艺术、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已出版专著《当代电影底层形象研究》(云南人民,2009)、《在银幕遇见中国:新时期农民形象的流变》(商务印书馆,2016),发表文章近60篇,其中2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云南省教研项目1项;以排名1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引 言 关于美国:现实世界与我们的想象/001
第一章 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想象/029
  一 大叔、大妈和服务业:关于“服务”的思考/031
  二 生活中的历史与生活在历史中: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显影/039
  三 身体、性、爱情、婚姻与家庭:美国人的两性关系/050
第二章 宗教美国:关于美国宗教的观察与思考/069
  一 小镇宗教风貌/073
  二 美国大地上的立体宗教呈现/078
  三 外国人在美国教会/081
第三章 美国种族问题:基于媒体的视角/085
  一 肤色有别一黑白之间/088
  二 肤色有别二黄、黑及其他/097
第四章 关于美国媒体的考察/107
  一 仿像与真人秀/110
  二 政治与媒体:基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118
第五章 景观社会的娱乐与治理/129
  一 枪支:权利与暴力/132
  二 娱乐与秩序/141
第六章 有关美国硬实力的观察/157
  一 自然风光:美丽之国/159
  二 在民间感受美国军事/166
第七章 多元化存在:在美国的华人/173
  一 华人生存个案/176
  二 旅游在美国/202
  三 圈子文化/205
  四 全球化时代的身份、国家形象/208
第八章 自述:一个人的远征与文化适应/213
  一 临行/215
  二 关于文化适应/222
参考文献/226

穿越迷雾,洞见真实:一部关于美国社会、文化与思想的深度剖析 这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索,一场关于理解现代美国核心的认知之旅。我们试图剥离表象的喧嚣,穿透层层包装,去触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美国。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历史事件或政治脉络,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透视框架,帮助读者拨开迷雾,更清晰地把握这个全球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国家。 第一部分:现实肌理——美国社会的骨骼与血脉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基石,它致力于还原美国社会最真实的运作逻辑和结构性特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宏观的经济数据或人口统计,而是那些构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塑造了美国人集体意识和社会形态的深层力量。 多元的熔炉与裂痕: 美国,一个由世界各地移民汇聚而成的国家,其“大熔炉”的叙事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表面的融合之下,种族、民族、阶层、地域间的张力与冲突同样不容忽视。本书将深入剖析美国社会的多元化是如何在实践中演化,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平等、身份认同的困境与挣扎。我们将审视那些构成美国社会肌体的不同“块状结构”——从精英阶层的聚集地到工人阶级的奋斗空间,从城市中心的霓虹闪烁到乡村的宁静与挑战。这其中,种族问题作为美国历史和现实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将得到重点关注,其历史根源、现实表现及其对社会政策、文化认同的深远影响,都将被一一梳理。 经济的脉搏与不均: 美国的经济引擎为何如此强大?是什么驱动着它的创新与活力?同时,为什么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问题又如此严峻?本书将聚焦于美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分析其资本主义模式的演变,从金融业的扩张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从全球贸易的布局到国内消费市场的驱动。我们将深入探讨资本如何流动,财富如何分配,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塑造着他们的机会与命运。失业、低薪、债务等现实问题,与创业、致富、阶层跃升的可能性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美国经济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图景。 政治的博弈与治理: 美国政治体制的独特设计,如三权分立、联邦制,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政党政治的演变,两党制下的妥协与对抗,以及近年来政治极化加剧的趋势,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我们将分析选民的行为模式,政治游说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政治议程设置中的作用。超越党派的纷争,本书更关注的是这种政治生态对美国国内政策走向、社会凝聚力以及国际关系产生的实际影响。从基层社区的民主实践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政治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反映出美国社会深层次的价值取向与权力结构。 文化的原点与流变: 美国文化,以其自由、创新、消费主义等标签闻名于世,但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因?本书将探究美国精神的核心要素,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乐观主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变迁。我们将审视美国文化如何通过大众传媒、流行艺术、教育体系等渠道传播和影响,又如何在内部发生着多元的演化和碰撞。从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力,到硅谷的科技文化,再到地方社区的独特风俗,都在展示着美国文化丰富而复杂的面貌。 第二部分:媒介的折射——信息、叙事与认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扮演着连接现实与认知的关键角色。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美国社会中的各类媒介,分析它们如何构建、传播和扭曲关于美国自身的叙事,以及这些叙事如何反过来影响着美国人的认知和现实。 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挑战: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经历了辉煌时代后,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危机与变革?它们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将分析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下的转型困境,以及它们如何努力适应新的受众习惯和商业模式。同时,我们也审视它们在专业性、客观性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如何试图维系作为“第四权”的公信力。 新媒体的崛起与重塑: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社交平台上的社群效应、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等现象,对公众认知、社会动员乃至政治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将深入分析新媒体如何成为信息传播的“双刃剑”,既能促进信息公开、赋权个体,也可能加剧信息碎片化、虚假信息的泛滥,甚至成为煽动对立、制造分裂的温床。我们将探讨“后真相”时代下,真实信息如何被淹没,公众如何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好莱坞、流行文化与价值输出: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文化输出国之一,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音乐、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不仅在娱乐大众,更在无形中传递着美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本书将分析这些文化产品是如何构建并传播特定的美国形象,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逻辑与商业运作。我们将探讨这些文化符号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同时也可能造成文化同质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受众对美国的认知,包括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理解。 政治传播与话语构建: 在政治领域,媒介的传播方式和话语构建尤为关键。从政治人物的社交媒体发言,到媒体对政治事件的解读,再到支持者与反对者的网络论战,都构成了美国政治话语场的一部分。本书将分析政治传播策略如何运用媒介技术,如何通过制造焦点、情感动员、身份认同等方式影响公众舆论,以及这种话语构建如何加剧政治极化,并影响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部分:省思的力量——洞察、批判与未来 在深入理解了美国的现实肌理和媒介折射之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深度反思,从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审视美国,并展望其可能的未来走向。 美国模式的普适性与局限性: 从自由市场经济到民主政治,美国模式曾被许多国家视为效仿的对象。然而,其内在的矛盾与挑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应性,都值得我们深入审视。本书将不回避对美国模式的批判性分析,探究其成功之处,更关注其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的局限性。 身份认同的演变与挑战: 在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正在经历复杂的演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张力,本土主义与全球化的拉扯,以及不同族裔、性别、地域群体身份认同的重塑,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要议题。我们将分析这些身份认同的冲突与融合,及其对美国社会凝聚力、政治稳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 全球视角下的美国: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其国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本书将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的角色,其政策选择如何影响国际秩序,以及世界如何看待和回应美国。同时,我们也关注美国国内的反思,例如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国际责任的承担,以及与不同文明的互动模式。 面向未来的思考: 理解美国,并非仅仅是回顾历史或分析现状,更是为了能够更清晰地预见未来。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试图整合前文的分析,探讨美国在面临技术变革、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重塑等全球性挑战时,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基因将如何应对。我们将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框架,以更开放、更批判的态度,去思考美国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它将如何继续塑造自身与世界。 本书的撰写,旨在提供一种“看懂”美国的方法论,一种穿透现象、直达本质的观察视角。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指南,也不是一本激烈的政治檄文,而是一次诚恳的认知努力,一次对复杂现实的耐心解读,一次激发深度思考的邀请。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更具洞察力的美国图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改变世界的力量,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我看来,要理解一个国家,特别是像美国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国家,绝不能回避其“现实”的复杂性,也不能忽视“媒介”在构建我们认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常常觉得,我们对美国的许多认知,都来自于各种媒介的传播,而这些传播往往带着特定的视角和目的。这本书的“省思”二字,更是点出了其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对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贫富差距、种族问题、政治极化等等,并分析这些现实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被呈现、被讨论,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看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打破信息壁垒,更客观、更理性地理解美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我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我对美国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向往,也有困惑。尤其是“媒介”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触及了理解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一个维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信息,但有多少是经过精心包装的,又有多少是基于事实的?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剖析美国媒体的运作机制,它们是如何在塑造美国形象的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对美国的看法。比如,关于美国的民主制度,我们听到的往往是其优越性,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是否也会被充分揭示?再者,这本书的“现实”和“省思”部分,让我预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更是一次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的旅程。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更为立体、全面、也更具批判性的美国认知框架,摆脱简单的标签化和刻板印象,真正理解这个国家之所以如此运作的深层原因。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政治和文化变迁有着长期关注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对美国的理解常常被一些表象化的叙事所局限。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关于美国自由民主的赞歌,或是对所谓“美国梦”的向往,但这些叙事背后,真实的社会结构、经济现实以及其内在矛盾又是怎样的呢?这本书的书名——"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正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困惑的核心。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媒介”的分析,因为在当今社会,媒体扮演着信息过滤、议程设置甚至价值塑造的关键角色。无论是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还是流行文化中的呈现,它们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剖析这些媒介信息,它们是如何被生产、传播,又如何被我们接受和解读的?是否存在某种“标准”的美国形象,而这种形象又与真实的美国有多少距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工具和视角,帮助我辨别信息真伪,更清晰地看到美国社会在现实层面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深度和吸引力,"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这个标题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我尤其对“现实、媒介与省思”这几个关键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我们需要深入到其社会肌理,探究那些塑造了其国民思维和行为的深层因素。而“媒介”作为一个连接现实与认知的桥梁,其作用之关键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以惊人的速度和广度传播着信息,它们是如何构建我们对美国的认知?它们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真实面貌,抑或有意无意地扭曲了它?这正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地方。同时,“省思”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作者不仅仅是呈现事实,更是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美国,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能够激发我深入思考的视角,打破既有的刻板印象,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复杂且真实的美国。这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一本书,更是一次与世界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旅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美国的疑问。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爱好者,我深知任何一个国家的面貌都是由其错综复杂的“现实”构成的,而“媒介”则像一双过滤镜,它既能让我们窥见现实,也可能遮蔽真相。“省思”这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这本书不只是陈述事实,更是邀请读者一同进行一场深刻的思考。我常常觉得,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被大众媒体所塑造的,但这种塑造是否全面,是否客观,却值得怀疑。例如,美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政治极化现象、文化冲突等等,这些“现实”在不同的媒介渠道中呈现的方式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揭示这些表象下的真相,如何分析不同媒介在塑造公众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将如何引导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和评价这个国家。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