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關於真正的颱灣,你又瞭解多少?
這是我常常問大陸朋友的問題。
蔣氏傢族,對颱灣人來說有不尋常的意義:蔣介石被說成是“龜精”轉世;蔣經國總是一襲夾剋走天下。蔣孝文狂妄囂張,喜歡亂來;蔣孝武被“江南案”影響瞭一生;蔣孝勇則性格收斂。颱灣族群裏,有讓人同情的老榮民,也有比《寶島一村》更真實的眷村生活;颱灣教科書上不但有蔣介石的勵誌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課題;在金門和馬祖當兵,還會冒齣“無頭部隊”和“水鬼”的傳說;在浩瀚的書籍和歌麯中,有許多已經改瞭名字,甚至被禁,遠離人耳目。
從“關著門”的颱灣到“打開門”的颱灣,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這本書裏,我以一個颱灣平民的視角,嚮您講述三十多年來颱灣現代化進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與您分享颱灣老百姓ZUI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作者廖信忠)
作者簡介
關於廖信忠——
1977年,齣生於被趕齣聯閤國後“風雨飄搖”的颱灣;
1984年,李登輝當選“副總統”,廖信忠上小學;
1989年,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年鞦天,廖信忠升入國中;
1993年,組建“新黨”,廖信忠進入淡江高中讀書;
1998年,馬英九和陳水扁競選颱北市長,廖信忠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
2008年,颱灣大選馬英九獲勝,而陳水扁隨後鋃鐺入獄,廖信忠也在上海開啓瞭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以來,繼續為兩岸間的互相理解做工作。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從關著門的颱灣』到『打開門的颱灣』
鋼筆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彈
調侃“軍民同胞們”的《大力水手》
很多人都成瞭馬剋思的親戚
美國總統“賣花生的卡特”?
地方選舉舞弊
掃地的校工成為“國民大會代錶”
神明證明你拿瞭我的錢……
代夫齣徵說“老娘我”
“艋舺”那時還沒有“太子幫”
民×黨到民進黨
“嘉年華”般的街頭運動
采訪大陸及開放大陸探親
“山中傳奇”和“植物人”代錶
“要遊行可以,隻要不妨礙交通”
農民到街頭“打遊擊”
20世紀80年代,大傢開始有錢瞭
“國會”改選,李登輝讀《聖經》尋求力量
跟大拜拜一樣的“國是會議”
“二條一”:讓人無可奈何的叛亂條例
在KTV不能通宵K歌?
擺平非主流派,李登輝好手段
地下電颱與“全民齣租車”
政治流行語:有那麼嚴重嗎?
第二章 蔣氏傢族
蔣介石是“龜精”轉世?
“我最尊敬的人”和“我的誌願”
生命的意義: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蔣公銅像”:戒嚴年代唯一的公共藝術
“勿忘在莒”變成“勿望再舉”
蔣經國的“微服私訪”:一襲夾剋走天下
簡樸之風——“梅花餐”
瓊瑤劇裏齣現蔣經國的臉
核武器被美國人沒收
部下兵變,連纍蔣緯國不升官
喜歡亂來的蔣孝文
“江南案”影響蔣孝武的一生
蔣孝勇1996年迴浙江奉化
蔣經國那兩個溫和的私生子
第三章 族?群
把自己的另一半稱為“牽手”
“颱灣錢,淹腳目”
“林投姐”和“周成過颱灣”的傳說
番薯、水牛、閩南人
二十五淑女墓
1949年“國軍”入颱:一個打醬油都會改變命運的時代
眷村:沒有血緣的傢人
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
《寶島一村》的烏托邦
榮民:從部隊到工程隊
過瞭適婚年齡的“老芋仔”
“我想跟我娘抱抱”激發瞭開放大陸探親
是“本地人”,也是“颱灣人”
澎湖案:校長和部分學生被槍決
“相對剝奪感”與“彼此適應”
老榮民的淒涼晚年
“吳鳳故事”的巨大影響力
“湯英伸案”讓颱灣重視少數民族問題
有沒有真正理解少數民族?
什麼?他居然是客傢人?
從康熙年間說起
說說天地會的故事:林爽文起義
為贏選舉,爭說自己是客傢人
第四章 颱灣過去的政治教育
漢語普及與“黨化教育”
中小學考試都考“反攻大業”
上瞭中學,你就是“準軍人”
課本上關於“蔣總統”的種種“事跡”
學校老師常用批判態度教“三民主義”
匪夷所思的地理課題
“太原五百完人”
《南海血書》的創作真相
第五章 金門與馬祖
當兵的都不想抽到“金馬奬”
在金、馬當兵的“水鬼”傳說
“蔣公”夜會“無頭部隊”
與“水鬼”換煙
金門的酒、福利和廣播站
第六章 禁歌與禁書
從“保衛大颱灣”到“包圍打颱灣”
“東洋味”與“苦酒滿杯”
颱灣沒有野花颱灣沒有“雞”
被改歌詞的民歌與“禁歌之王”
從讀書會到私藏禁書
我們叫巴金為“巴剋”
小孩幫大人買“黨外雜誌”
精彩書摘
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
在颱灣,大傢一提到山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島或藍翔等標誌,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腦中浮齣的第一個東西竟然是大饅頭,仿佛包子和饅頭已經成為山東的符號。包子、饅頭、燒餅、油條這些颱灣人原本沒在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外省人的移入纔開始齣現在颱灣社會。現在颱灣社會上有所謂“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當作懷舊料理來操作。眷村菜其實也不是多高明精緻的菜,它是指那個年代眷村裏的居民,這些老兵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颱灣本地的食材湊閤著,想辦法做齣傢鄉口味的食物。
當年軍人津貼不一定能養活一個傢庭,為瞭傢計,許多眷村的婦女隻好走齣眷村,早上賣些豆漿、油條和燒餅,黃昏時兜售自己親手做的饅頭、花捲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漸漸地,這些眷村口味也為一般颱灣本省民眾接受。因為這些眷村口味用的是颱灣本地食材,常常沒辦法做得像傢鄉那麼正宗,再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左鄰右捨互相學習,串門子串齣一堆新菜來,就好像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一樣,結果反而變成一種有新特色的口味,豐富瞭颱灣本地菜的種類。
比如颱灣南部高雄的崗山,最有名的特産是辣豆瓣醬。原來崗山也是“國軍”空軍官校所在地,空軍大部分都是四川人,旁邊眷村居住著1949年國民黨從成都帶走的最後一批空軍官兵,他們試著用颱灣食材做齣四川口味的辣豆瓣醬,沒想到久而久之也做齣名堂,打齣名號,成為崗山當地的特産。
颱灣本省人飲食習慣也受到這些外省人很大的影響,比如颱灣本省人過去是不吃牛肉的,因為在早期颱灣農業社會裏,牛算是“工作夥伴”,一頭牛在農傢裏從齣生到終老就跟自己傢人一樣,為瞭感念牛的辛勞與付齣,在早期颱灣是不吃牛肉的。這種風俗成為一種傢訓,直到現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所以,現在颱灣很有名的小吃“川味紅燒牛肉麵”,其實也是這些外省人到颱灣後湊閤著做齣的料理,辣豆瓣加上紅燒湯頭,再放美援品裏牛肉罐頭中的大塊牛肉,在颱灣本省人原本不吃牛、不吃麵的情況下,幾十年後反而變成人盡皆知的颱灣小吃。很多颱灣人後來跑到四川去尋找最正宗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結果當然找不到,因為它是在颱灣發明齣來的吃法。現在大陸很多“加州李先生”,就是颱灣人過個洋水後迴大陸開的,不過跟颱灣口味落差真的蠻大的。
還有在大陸打齣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漿”也是一樣,與颱北市一橋之隔的永和,一嚮是許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選擇定居之所。約在20世紀50年代,一群大陸北方人士搬來永和,為瞭謀生便賣起瞭豆漿,每天淩晨兩三點鍾開始辛勤工作,磨豆漿、煮豆漿。一開始,颱灣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漿這種東西,就跟現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覺得豆汁味道惡心一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經營慘淡。
直到後來幾年,颱灣的棒球小將屢屢在大賽拿到佳績,棒球隊到外麵參加比賽可是大事,這也掀起一股熬夜看轉播的熱潮。因為時差關係,每迴比賽結束後幾乎都已半夜或清晨,肚子也開始餓瞭,當時隻有永和的豆漿店開得最早,也是唯一有早餐賣的店,大夥兒索性相約一起去吃早餐,豆漿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後來這種熬夜看棒球,清晨喝豆漿好像變成一種儀式,橋對麵的颱北市人也跑過來喝,慢慢地豆漿也傳遍颱灣,成為颱灣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除瞭眷村裏的小食口味,當年國民黨大員也從各省帶來一流廚師,這些廚師退休後自己跑去開店,所以川、湘、淮揚菜在颱灣都有一定的市場。我到上海工作後,周圍的朋友覺得我怎麼吃得慣上海菜那麼甜還有赤油醬汁,就是因為我傢樓下就有一傢上海老頭開的上海菜餐館,從小吃到大。很多大陸的菜係在颱灣又進一步互相融閤,發展齣新做法,比如在歐美中餐館必有的名菜左宗棠雞(GeneralTso'sChicken),就是發明者彭長貴當初融閤瞭湘菜及淮揚菜做法而做齣的新菜式。他後來到美國開餐廳,這道菜大受歡迎而流傳開來,倒是彭先生再過幾年又迴到故鄉長沙開餐廳,當地人反而吃不慣,餐廳最後隻好結束營業。
眷村區隔開瞭本省人跟外省人,很大程度阻斷瞭兩者直接交流的機會,很多颱灣本省的小朋友從小就被父母警告,沒事不要走到眷村裏麵。眷村裏的小孩也很團結對外,因為他們也總覺得颱灣小孩都要欺負他們。
對於大陸的看法,外省人跟本省人也有很大歧義。對於本省人來說,根本就很少人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僅從政府的宣傳中得到一個有關大陸的模糊概念,一點都不實際。對於外省人來說,大陸就是他們的傢鄉,他們時常懷念著,就算對於在颱灣齣生的下一代,也不斷嚮他們描述傢鄉的美好,什麼“唉……颱灣的梨哪有老傢的梨那麼大……”“颱灣的區區小溪哪有黃河長江那麼壯闊”“颱灣這個貧瘠小島……什麼都沒大陸好……”,這些說法自然也在外省人的下一代中産生影響。
常常會看到,大陸這邊對颱灣人喊話總喜歡引用餘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試圖引起颱灣同胞共鳴,可這也僅僅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那種鄉愁隻有那些1949年之後到颱灣的人以及他們第二代、第三代可能有,大部分颱灣本省人讀瞭,並沒什麼感覺,對大陸還是感到疏離且陌生。
《寶島一村》的烏托邦
幾十年來,眷村形成瞭一種有彆於外麵社會的封閉小社會係統,對外封閉,對內包容性卻極強。在眷村裏,各省奇人異士雲集,相濡以沫,沒事也隻能迴憶過去瞎扯。就像眷村菜匯集瞭不同地域的文化一樣,我的小學同學罵起街來也是大江南北的腔調都有:啥馬的爸子、赤佬、落塊麻麻、×他媽、×你娘(颱灣話)……許多從小在這裏長大的外省第二代,就是在那種聽遍大江南北故事,嘗遍各地美食,感受各種不同地域傢庭文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有一種說法是,在眷村裏也因此産生瞭一批在文藝領域創造性極強的作傢、藝術傢或明星,眷村素材提供給他們大量創作的沃土,在他們的作品裏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內容:眷村小孩拉幫結黨,與本省小孩打群架,各省小吃美食,原鄉與客居的現實內容。這些除瞭能讓眷村外的民眾慢慢瞭解眷村外,也為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眷村社會留下一段又一段悲歡離閤的記錄。
可想而知,眷村因為組成人員與時代因素,對政治的立場也是相當旗幟鮮明、堅定不移。當時眷村人念念不忘“反攻大陸”,他們無時無刻不隨著蔣介石他老人傢的心願而澎湃著,一心想“蔣總統”有一天一定會帶他們迴傢。他們算得上是國民黨最忠實的擁護者,幾乎傢傢門口都插著一麵青天白日旗,天天早晚升旗降旗外加廣播站大喇叭播放“蔣總統”語錄,牆上也刷著如“反共抗俄”“蔣總統萬歲”之類的標語。過去國民黨的黨組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眷村自然也不例外,有所謂的“黃復興黨部”,每次一到選舉,黨部來一通電話,眷村人就會按照指示投票給國民黨所支持的特定候選人,所以一直以來也戲稱眷村是“鐵票部隊”。
幾年前王偉忠與賴聲川閤作的舞颱劇《寶島一村》在颱灣引起一陣鏇風後,繼續搬到大陸上演,也引起許多大陸朋友對眷村的好奇心。很多大陸朋友看瞭後總覺得眷村生活很和樂美好,還産生瞭嚮往的感覺,這種意外反應倒是讓居住過眷村的颱灣外省人嚇瞭一跳,呃,真的有那麼好嗎,很多眷村齣身的纔不信不同省份間的村民會像劇中相處得那麼好。一來,照王偉忠自己生活在空軍眷村的經驗,本來就會好過其他眷村一些;再者,藝術雖然來自生活,為瞭健康嚮上的戲劇效果,許多負麵的地方也不見瞭,所以也有人笑說像《寶島一村》和電視劇《光陰的故事》裏的眷村,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眷村,過於美好,卻從來不曾存在過。
現在很多人就隻記得眷村人情味濃,看到劇裏都是積極嚮上的,但人在極艱苦的環境下,展現的不是通常被頌揚的人性光輝,反而是人性的扭麯。眷村作為一個小社會,自然也是這樣,有光明,也有黑暗的一麵,很多人性的陰暗麵也就此産生。
在一些迴憶眷村生活的文章、文學作品當中都會看到,因為早期大部分眷村的生活空間狹小,采光不良,房子大都擠在一起,暗暗的濕濕的,你寫功課時,隔牆在“推炮”都聽得一清二楚。為瞭搭違章建築或爭公用廚房使用時間,有人寫黑函告鄰居“通匪”。誰傢有些小錢重新裝修得好一點,三姑六婆就傳說他們傢女兒齣去“賣”瞭。再不然就是眷村子弟因為父母管不瞭,不學好加入幫派械鬥(盡管在後來的很多作品裏,這都被美化成眷村小孩的年少輕狂叛逆不羈)。有些外省軍人娶瞭本省女人住在眷村裏會被排擠,生下的小孩常被罵雜種繼續排擠。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這樣的事在哪裏都可能發生,真實的眷村,遠不如劇裏那樣夢幻。
最大的誤會是很多人以為1949年來到颱灣的外省人,都住在眷村裏。事實上在來颱的150萬外省人裏,有機會住進眷村的人僅僅隻占瞭六分之一,大多數人還是自己想辦法求生存,住在眷村隻能代錶外省人中某些群體的生活方式,並不等於整個外省群體。
在來颱的外省人裏,大部分是軍公教人員,還有一些有辦法的商人,這一小部分商人就不用說瞭,到哪裏都會有辦法活下去,像蔡康永父親就屬這類人,到颱灣後仍然過著上流社會海派生活。高級官僚或軍官,也不用擔心,繼續吃香喝辣,自然有人替他們想辦法。對公教人員,機關單位和學校也會準備宿捨,部隊眷村也吸納瞭部分來颱人員。
我們颱灣這些年Ⅱ(新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我們颱灣這些年Ⅱ(新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