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盧思浩、程璧、曾園、瀋坤彧、曹然、黃睿敏、龔沁伊、杜白羽、宋金波、關鶴聯手打造,為你講述十個不同城市的“短居”生活,重新定義“旅居”的意義。
背上行囊,離開傢鄉,換一座城市,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在那些漂泊的歲月中,總有一個瞬間在溫暖著你的心靈。
“短居”不僅僅是旅行……在薩維爾街的那所房子裏。
內容簡介
《擇一城而短居》是一本旅遊隨筆集,由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作者共同完成,其中有當紅作傢盧思浩、獨立音樂人程璧等,講述瞭他們在不同城市的生活和當地的文化,如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與悉尼的求學經曆,在東京工作生活的經曆等。不同於以往的旅遊隨筆,這是一本讓你深度瞭解作者所生活居住過的一個城市,從另一個方麵來是認識發現生活的美好!
作者簡介
劉耿 主編:前新華社記者,復旦大學史地所博士。
盧思浩:齣生於江蘇張傢港,留學澳洲,90後青年作傢。齣版過《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瞭的明天》《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等書籍,纍計銷量過百萬冊!本書唯獨收錄作者留學澳洲的心路曆程。
程璧:齣生於山東省濱州市,中國內地民謠女歌手、攝影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係日本語專業。本書收錄的《尋音識東京》為作者首次公開發錶的文章。
瀋坤彧:上海《東方體育日本》首席記者,留學巴黎兩年。
曹然:復旦大學曆史係畢業,曾在科索沃NGO和國際組織工作,常年研究東歐問題,長期撰稿講述這片土地的種種故事。
宋金波: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畢業,曾作為林調隊員在西藏工作十年。現居上海。
杜白羽:新華社記者,曾常駐平壤,特派首爾,美國東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學訪問學者。著有紀實散文《我的平壤故事》、攝影隨筆《朝鮮印象》、文化隨筆《我的夏威夷——當東方遇上西方》。
龔沁伊:上海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畢業,現供職於葡萄牙駐上海總領事館。
黃睿敏:前媒體人,現旅居丹麥。
關鶴:80後東北妹子,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倫敦政經傳媒學院,懷抱著成為戰地記者的夢想來到以色列,卻誤打誤撞進瞭以色列事業單位,後來又成瞭投行民工,辛勤往返於中以兩國。
曾園:媒體人,曾供職於《新周刊》《南都周刊》等媒體。有隨筆集《詞的冒險》齣版。在澳門利氏學社擔任過訪問學者、研究員。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願意用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的理想來過生活。也許,在東京的短旅生活,已經在我心中悄悄埋下瞭很多這樣的種子。
——程璧(獨立音樂人)
我們都在漂泊的時候猶豫過,我們都為瞭一些而放棄瞭另一些。而正因為我們放棄的這些東西,纔讓我們明白現在擁有的有多可貴。
——盧思浩(百萬級暢銷書作傢)
目錄
尋音識東京
文 程璧 001
貝爾格萊德:唯有生活永恒
文 曹然 031
貼身看平壤
文 杜白羽 059
裏斯本:安東尼、奧黛特和我
文 龔沁伊 089
愛與黑暗的耶路撒冷
文 關鶴 117
澳洲:年少時待過的地方,都代錶著你的勛章
文 盧思浩 153
哥本哈根的四季
文 黃睿敏 185
拉薩: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文 宋金波 攝影 袁培德 219
巴黎情事
文 瀋坤彧 251
澳門:從詞開始的冒險
文 曾園 285
精彩書摘
感受到自然和土地的存在。
而這裏不僅是丘,還是櫻丘。因為,這條路的兩邊是滿滿的櫻花樹排列。剛剛到這裏的時候,還是將要入鞦的時節,並沒有特彆的感受。但是,當過瞭一個鼕天,春風開始吹拂的時候,這裏的樹慢慢開始有瞭些悄悄的變化。有一天,我照常擠著早班電車,睡眼惺忪地走到這裏的時候,完全驚呆瞭。
一樹一樹的花,在一夜之間,全開瞭。幾乎包圍住瞭樹枝,隻看得到花。粉白粉白的櫻花。
順著馬路的兩排,當有一點風經過的時候,花瓣跟著風飛舞起來,就像落雪一般。這應該算是我不經意間的第一次賞櫻體驗吧。竟然在這樣忙碌而無趣的工作日常裏,帶給瞭我如此美的感動。一下,我便愛上瞭這條每日經過的小路。盡管它是上坡路,當我趕時間想快一點兒走的時候,總是讓我花費更多的力氣。
當我身著西裝開始在這樣的嚴肅金融領域工作的同時,我還帶來瞭我的古典吉他。因為我對東京這座城市的好奇,並不止於那些林立的商務大廈。而其實更多,是那些豐富多彩的藝術與生活區。
我記得剛剛到公司那天,還沒來得及去住處放行李,就需要去辦公室直接報到。然後我拖著大旅行箱,背著雙肩包,以及提著那個重重的黑色琴箱齣現的時候,我看到瞭社長驚訝的眼神。我也感到有些羞澀。
但那就是當時的我的真實狀態:剛剛走齣學校,既想挑戰這樣普遍意義上的社會精英角色,但又不願意放棄內心的另外一些可能性。
大概是在讀到碩士二年級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學會彈奏吉他簡單的和弦,已經可以寫齣簡單的鏇律,填上詞,完成一首麯子。但是,我也並不知道,這會成為我未來的職業。
因為我對於音樂似乎也並沒有那麼“專情”。對於我來說,更廣義的人文藝術是一直的熱愛。並不僅僅限於音樂。我還喜歡繪畫、設計、建築這些視覺藝術,熱愛著詩歌、散文、隨筆這樣的文化藝術。
所以,我還不能確定。我想在東京找到答案。於是,當我白天像這個城市裏韆韆萬萬的年輕人一樣,坐在辦公桌前,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後,晚上的我開始去到另外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
前言/序言
2017年春,我又一次來到瞭東京。
這一次,是為瞭我的第五張音樂專輯的製作,邀請瞭這邊的音樂團隊和日本的音樂傢來共同完成。在給新歌填詞的時候,無意識地寫下瞭這樣兩句:
撫平歲月的憂愁啊是什麼/給你溫柔的平靜的是什麼。
這是我對當下自己內心的叩問。而東京這座城市,確實帶給我過這樣的感受。
(一)
好像一提到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印象並非如此。它像世界上很多國傢的首都一樣,熙熙攘攘。往往首先浮現腦海的,是澀榖十字路口,急匆匆,穿梭而過的上班族們。他們有著亞洲人普遍的麵孔,卻身著西裝,係領帶,規矩而統一。
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
我的大學四年,讀的便是日語係。大學畢業後,決定再讀三年碩士研究生,選擇的研究方嚮是日本傳統文化藝術。但麵臨就業的問題,這個並不“實用”的領域,並不能提供給我一份實際可以讓我去往東京的工作。
於是,我選擇接受瞭一傢東京證券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
我記得那是2012年,當時公司社長特意根據中國的招聘季,乘飛機親自來北京招聘。是非常嚴苛的麵試。而我作為當年北京地區日語係應屆生中的唯一一位,幸運地通過瞭。
當時我穿著匆匆在商場裏尋覓到的一身麵試服,也就是類似那種商務休閑女式西裝,價格閤理,足夠當時學生族的我承擔。黑色乾練修身的上衣,配上剛剛過膝蓋的黑色短裙,然後是白底條紋襯衫。
就這樣一身打扮,初初有瞭サラリーマン(工薪階層、上班族)的一點兒模樣,但又未脫學生氣。但也許是我充滿乾勁的堅定的眼神,以及對未來的異國工作生活無知無畏的態度,讓當時的麵試官以及社長,對我有瞭一些期待。於是緊張的麵試之後,很快收到瞭錄取通知。
當時我感覺終於是鬆瞭一口氣。於我而言,那時候,對東京這個城市,充滿瞭好奇。因為我學習這門外語已經七年,而對它的大部分認知,都是來自文字和影像。可以實際地近距離地去觀察和發現這座城市,對我來說,是充滿好奇、躍躍欲試的。
當鞦風吹起的時候,我乘坐飛機前往東京成田機場。人生第一次走齣學校,成為社會人,居然是在這樣一座異國城市,很難描
述自己當時內心的期待和興奮。一切都是新鮮的,甚至機場外的樹木,都讓我覺得綠得那麼明亮晃眼。
然而,除去心情的緣故,這裏道路上的樹葉,的確也乾淨得不染灰塵。而一直生活在國內北方的我,所固有的認知是,高速公路兩邊的樹葉大多都濛著一層厚厚的灰塵,發灰的綠。一直以來都覺得那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而當我看到這裏樹葉的透亮,竟然覺得有一些終於如願的高興,覺得空氣的透明度都變高瞭。
當然,這與島國天然的海洋氣候不無關聯。感覺海上的風一吹,就把這些塵土都吹走瞭。在外麵走很久的路,鞋都不會濛塵。再一點,他們的環保綠化事業確實走過瞭一些年頭。後來我聽身邊的日本朋友常常說,三十年前,可不是這樣。說自己傢門口的那條川流上麵也會看到垃圾,也因為工業化的急速發展,發生過一些汙染引發的疾病。現在,早已改善很多。於是當我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隻有感慨和期待,何時我的國度也能度過這段時期。尤其是霧霾正盛的這幾年,在北京新鮮空氣成瞭奢侈品。偶爾的藍天,都讓人雀躍不已。
(二)
我被錄取的這傢證券公司所在地,正是地處最熱鬧的澀榖。也是租金最貴的幾處之一。另外例如新宿、銀座這些知名的街區,也都是常常人滿為患。很快,上班的日子開始瞭。我每日搭乘電車,前往澀榖站。著名的站標,忠犬八公那裏,從早到晚都很熱鬧,永遠是在等待與他人見麵的人。
忠犬八公是一隻日本鞦田犬,於1924年被主人上野英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傢門口目送主人上班,傍晚時分再到附近的澀榖站接他迴傢。一天晚上,上野英三郎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迴到澀榖站,他在工作時突發心髒病搶救無效去世,然而,“八公”依然忠實地在澀榖站前等候主人迴傢,一等就是九年,直到死去。這個故事隨即傳遍日本。這份無比忠誠的品質,令人們動容和珍視。
這份忠誠,似乎可以引申到上班族對所屬企業的一份精神要求,這裏永遠是忙碌的工作節奏。每次紅綠燈閃爍,等待已久的人群開始熙熙攘攘移動的時候,人行橫道上便成瞭黑壓壓的一片。據說,每分鍾,都有三韆人穿過這個著名的澀榖十字路口。
但與此同時,我每天上班所要經過的一條櫻丘小路,讓我又感到瞭有些不同。那是一條離開車站,穿過天橋,走大概七八分鍾就到的小路。為何叫櫻丘小路,因為這裏確實是高聳而起的丘陵式的地勢。我是從小在北方長大的人,傢在山東。從小習慣瞭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根本沒見過這樣走兩步就要上坡下坡的情景,何況這還是在一座國際大都市。瞬間,好像因為這樣的地貌,緩和瞭這座都市的緊張感。甚至在我看來,地勢起伏,是很有情味的一件事。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們,很少接觸到土地。他們在高聳的雲端。而這樣的起伏,會讓每日踩著皮鞋匆匆趕路的都市人,序
董曉曄
2013年“行捨”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去拜訪“老樹畫畫”劉樹勇先生,他
欣然題寫“行捨”二字,還畫瞭十幅關於旅行的小畫。每幅小畫上都有一句風輕雲淡又頗有意味的話,比如“風雨何足道,行者自當行”;“你說天涯在何處,人生總是路上行”;“明月最多情,偏照旅人行”。這是“行捨”最開始的時候與文化的結緣,從此,文化就一直是“行捨”撕不掉的標簽。
我對“行捨”的理想,是希望它成為一個有關旅行的中國品牌,有旅行箱、背包、小客棧和旅途上的小店,旅行箱是我們的起點。說起來“行捨”的“捨”字是個多音字,念[shè]時,意為旅行中的傢。拉著一個能裝載生活日常、習慣、味道或思念的旅行箱,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發現真正的自己,更確認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這便是“行捨”的一層意義。念[shě]時,體現的是一種人生哲學,我們將人生視為一場長旅,子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佛說:“行事修行,捨是捨棄,行一步,捨一步。”不管何種旅行,你都要行得動、捨得起。
創業之前我是一個媒體人。喜歡閱讀,也喜歡旅行。因為喜歡旅行,所以買瞭很多關於旅行的書。越來越覺得那種去一趟歐洲就能寫一本書的時代已經過去瞭,攻略似乎也沒什麼意義。我更希望瞭解一座城市一個國傢真正深到生活裏的狀態,是一個外來者的視角,又是仔細深入觀察後的思考。它既不會像匆匆的旅遊者一樣,浮光掠影,像荷葉上的露珠,盡管看起來還璀璨,但是浮於錶麵;它又不會像一個閉著眼睛也能摸到傢門的本地戶,對一切都熟視無睹。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同時是過客與居民,保持著一雙未被慣常生活磨平的他者的眼睛,但是,又有生活,“捲入度”是足夠的。
今年夏天開始和劉耿商量齣書這件事,劉耿是我多年的好友,他在博士階段讀的曆史地理。我和他一起齣行過幾次,他對一個國傢一個城市的人文曆史比一般的旅行者更熟悉。我們討論要做一個係列的書,不再是走馬觀花式的旅遊筆記,而是更深入的旅行狀態。我們將選題定為“擇一城而短居”。
我們邀請瞭十位作者,程璧和盧思浩都是“行捨”的閤作者,一直給予“行捨”很多支持。宋金波老師在西藏生活過一段時間,我嚮他約稿的時候,他特彆忙,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瞭我。黃睿敏已經移民丹麥瞭,她給“行捨”的微信公眾號寫過很多專欄稿子,這次她寫瞭前一兩年在丹麥的感受。但大部分作者,我其實也不認識,我們通過朋友約稿,而大傢都特彆認可,認真地對待瞭“行捨”在做的這件事。
以“短居”定義這種亦遊亦居的狀態,然後,驚奇地發現它與“行捨”二字至少在字麵上很對仗。其實,在意涵上也很契閤。不禁為這種天作的巧閤而得意。仔細想想,這也算不得無邏輯的巧閤,書也好,“行捨”在做的旅行箱
002
擇一城而短居
也好,都是理念的體現物,是理念的物化,隻是我們沒有自覺,等將兩樣看起來不相及的擺在一起,我們纔意識到。
希望這本小書能入您的法眼,也希望能不斷地齣成一個係列。特彆要感謝四川文藝齣版社原社長吳鴻先生,從一開始策劃這個係列書,他就給瞭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勵,他是我見過的最愛書的人,希望這本書沒有讓他失望。
也謝謝所有給這本書幫助的人。
2017年10月
(作者是“行捨”創始人、CEO)
擇一城而短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擇一城而短居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