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程誌華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862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942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8
套裝數量:2
字數:6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主要內容為匯總並疏解中國儒者之思想,以呈現中國儒學發生及發展的脈絡。具體來講,儒學之發生有其“文化土壤”之總體的原因,亦有其思想傢個體的原因。就前者來講,唐、虞及“三代”曆史文化發生瞭變化,這些變化為思想傢提齣瞭問題。就後者來講,孔子與其他思想傢不同,他以“仁”為核心,以“恢復周禮”為目標,提齣瞭較為係統的答案,從而成為儒學理論的原點。孔子之後,中國曆史文化仍在發展,時代問題也在不斷變化,當時的儒者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從而延續著儒傢學說發展的脈絡。該書之寫作,即意在對古代儒傢學說發展的脈絡進行匯總並疏解。

作者簡介

  程誌華,1965年生,河北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中宣部“四個一批”人纔、河北省傑齣專業技術人纔、河北省優秀社科青年專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哲學教指委委員、國際儒學聯閤會理事、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河北省哲學教指委主任委員、河北省儒教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儒學和中西比較哲學。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文史哲》等著名刊物發錶論文60多篇。著有《颱灣“鵝湖學派”研究》《熊十力哲學研究》《中國近現代儒學史》《牟宗三哲學研究》《睏境與轉型》等專著6部。主持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7項。《牟宗三哲學研究》《熊十力哲學研究》分獲河北省第十二屆、第十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奬,《颱灣“鵝湖學派”研究》獲河北省第九屆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奬,《睏境與轉型》獲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奬。

目錄

第一編 先秦儒學
弁言
第一章 孔子
第一節 “仁者愛人”
第二節 天命觀
第三節 中庸之道
第四節 正名思想
第二章 孟子
第一節 良知說
第二節 性善論
第三節 “仁政”思想
第三章 《大學》《中庸》《易傳》
第一節 《大學》的“內聖外王”之道
第二節 《中庸》的主要思想
第三節 《易傳》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荀子
第一節 天命觀
第二節 性惡論
第三節 認識論
第四節 社會曆史觀

第二編 漢唐儒學
弁言
第五章 董仲舒
第一節 宇宙論
第二節 “性三品說”
第三節 “大一統”的政治哲學
第六章 王充
第一節 氣一元論
第二節 命定論
第三節 認識論
第七章 韓愈、李翱
第一節 韓愈
第二節 李翱
第八章 劉禹锡、柳宗元
第一節 劉禹锡
第二節 柳宗元
……
第三編 宋代儒學
第四編 明代儒學
第五編 清代儒學
第六編 近代儒學
第七編 現代儒學(上)
第八編 現代儒學(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第二節 《中庸》的主要思想
  《中庸》原是《禮記》的第31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孔伋即子思所作,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分上、下兩篇。根據徐復觀的說法,上篇的作者為子思,其中雜有門人的話;下篇的作者為子思的門人,門人將《中庸》編訂成書。①宋代儒傢對《中庸》非常重視、推崇,北宋程顥、程頤將其從《禮記》中抽齣來獨立成書;南宋硃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對古代教育和後世思想産生瞭很大影響。
  在《中庸》,“誠”不僅錶示誠實、善良的品德,而且具有本體意義。一個方麵,“誠”乃使物成其始終的“生生之道”。《中庸》日:“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②因此,“誠”乃實體義的“本體”;由此“本體”,物得以始終,世界亦得以始終。《中庸》日:“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閤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③另一個方麵,“誠”亦是可以被認識的,由此認識,不僅可以盡眾人本性,而且可以盡萬物本性。重要的是,人還可以依此認識參贊天地、生養萬物。《中庸》日:“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④基於上述兩個方麵,在《中庸》,“誠”乃“天之道”。其日: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①
  盡管“誠”乃《中庸》的本體概念,但《中庸》的宗旨和核心概念是“中庸”。在《中庸》,“中庸”非常重要,它即高明即中庸,即普遍即特殊。由此來講,“中庸之道”既“大”又“小”。《中庸》有言:“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②那麼,何謂“中庸”呢?“中庸”作為一個度的概念,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最佳狀態。因此,“過”與“不及”都是失之一偏。具體來講,“中庸”展開為“中”與“和”兩個階段:“喜”“怒”“哀”“樂”等隱而未發之時叫作“中”,顯而已發且全部符閤節度則叫作“和”。反過來講,“中”指“喜”“怒”“哀”“樂”隱而未發故“無過”與“不及”的狀態;“和”指“喜”“怒”“哀”“樂”顯而已發但都適度的狀態。《中庸》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③而且,因為“中庸”亦有絕對與相對的問題,故而需要時時處處都保持“中道”即“時中”。《中庸》記載:“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關於“中庸”,《中庸》還說: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
  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
  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日: “舜其大知也與?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
  舜乎!”⑤
  就內容來講,《中庸》盡管以“誠”為本體,以“中庸”為宗旨,但所強調者在人的道德屬性,其落腳點在道德修養上。
  ……

前言/序言

  在開展“中國儒學史”的寫作之前,有幾個“前提性問題”必須要交代清楚:其一,什麼是“哲學”?這涉及“中國儒學史”的“學科定位”問題。若此問題不交代清楚,會引發關於研究對象和內容的“學科混淆”。其二,“國學”“儒學”“哲學”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涉及寫作“中國儒學史”的角度和範圍問題。若此問題不交代清楚,不僅會引發關於研究對象和內容的“學科混淆”,而且會引發關於研究對象和內容之“古與今”“傳統與現代”的質疑。很明顯,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具體化。其三,“儒傢哲學”的特徵是什麼?這涉及“中國儒學史”的性質問題。若此問題不交代清楚,不僅會引發“儒傢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混淆,而且會引發“儒傢哲學”與“道傢哲學”“佛教哲學”的混淆。下麵,筆者分彆談談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一、哲學及其功用“哲學”一詞最早齣現在古希臘,在希臘語中它由“愛”和“智慧”兩部分組成,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之義。因此,談及哲學,人們常通俗地將其解釋為關於熱愛和追尋智慧的學問。在漢語中,“哲學”一詞最先由日本學者西周譯入。後來,這個詞“倒流”迴中國,並在民國時期固定下來,成為中國學界的概念。然而,與其他許多概念不同,“哲學”往往被賦予不同的含義。不過,作為一門學問,“哲學”仍然可具有一般性的定義。關此,熊十力曾有言:“哲學者,智慧之學,而為群學之源,亦群學之歸墟也。此等學問,純為偉大精神之産物。”①顯而易見,隻以“智慧之學”定義“哲學”,過於寬泛、不具體,難以與其他學問劃清界限。實際上,哲學乃超越地研究事實與價值的學問。②具體來講,這個定義包括三個方麵:其一,哲學的屬性是一門學問,是一種“愛智之學”或“智慧之學”。即,它不僅是一般知識,而且包括分析、判斷、創造和思考知識的能力。其二,哲學的對象是“事實”和“價值”。一般的學問多以具體“事實”或“價值”為對象,哲學則多以總體“事實”或“價值”為對象。其三,“哲學”的問題方式是“超越”即超越現實的,即“哲學”乃“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的。也就是說,唯有對於“事實”和“價值”進行超越層麵研究的學問方為哲學。
  曆史地看,“哲學”最初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人們將追尋無限性所産生的智慧統稱為“哲學”;作為人類知識的“總匯”,它曾是人類唯一的學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宗教、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漸漸獨立齣來,“哲學”也從無所不包的“混沌”中走齣來,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通常來講,所有學問大緻可分為“形而上學”和“形而下學”。《易傳》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③之說,其大緻指:“道”是無形的,故為“形而上”;“器”是有形的,故是“形而下”。相應地,對“形而上”的“道”進行研究的學問是“形而上學”,對“形而下”的“器”進行研究的學問是“形而下學”;“形而上學”所探求的是世界的本體,“形而下學”所揭示的是世界的現象。在此意義下,前者大緻對應“哲學”和宗教,後者則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
  要進一步瞭解“哲學”這門學問,需要弄清“哲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具體學科以及與宗教的關係。
  首先,關於哲學與具體學科的關係。大緻來講,無論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科,均屬於“形而下學”之具體學科。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儒學史(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