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羅時進教授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産》、《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瞭一係列研究明清詩文的論文,主要涉及地域空間、傢族文學、製度文化、社會階層、人際交往、社團集群、文人品格等方麵,在海內外産生瞭較大影響,有些研究具有開闢領域,的作用。其中關於明清釣魚島文獻考述的論文,更被學界與媒體認為“意義重大”。作者將這些論文閤為一集,以《文學社會學:明清詩文研究的問題與視角》冠名,並在《自序》中進行瞭論證和說明。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文學社會學》研究著作這是第一部。該書所收論文本身質量頗高、內容新穎,主題集中,題目醒目,能夠推動明清文學和古代文學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典範價值。
目錄
自序:文學社會學的“擺渡”
傢族文學研究的邏輯起點與問題視閾
一、傢族文學研究的邏輯起點
二、傢族文學研究的問題視閾
三、傢族文學研究的認知角度和學術路嚮
明清詩界的“差序混層”與“眾層化創作”
一、差序混層:文人身份與社會關係的流變
二、底邊社會:“小傳統”下的特殊文學樣態
三、藩府宮廷:文人集聚與創作的重要場域
四、餘論
地域社群:明清詩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維度
一、地域社群有彆於一般意義上的社團流派
二、公共事件和文學空間中的文人性情
三、地域共同體和傢族共同體的齣場狀態
四、明清地域文學社群研究的路嚮
基層寫作:明清地域性文學社團考察
一、地方性基層寫作應受到關注
二、明清地域文學社團的基本特徵
三、明清地域文學社團之地緣與親緣關係
四、明清地域文學社團的地方特色與文人心態
五、明清地域文學社團研究的意義
“文在布衣”:明清創作主體嬗變
一、“布衣權”的存在
二、“窮而在下者操文柄”
三、“布衣權”的文學錶達
作為清代文學批評形式的“歲末祭詩”
一、祭詩活動的肇起與演變
二、清代歲末祭詩的“文學現場”類型
三、清代歲末祭詩的文學批評特徵
四、結語
清代江南士林的文字緣及其文字力量崇拜
一、文字飲:江南士林的交流慣習
二、文字業:簫與劍的雙重意義
三、文字功:江南文人的崇拜與追求
四、結語
《四壬子圖》與清代詩人圖像題詠現象
一、《四壬子圖》的內容及繪圖意旨
二、《四壬子圖》題詠揭示的“節義堅守”與“詩道質樸”
三、方文其他徵題作品與清代詩人繪畫題詠現象
科舉:最好的製度,最壞的製度?
一、“示天下之公”:一個最好的製度
二、是什麼導緻科舉“惡謚”纏身
三、科舉文化,我們難以說“告彆”
八股文異名述論
一、八股文、八比文-
二、經義、製義、製藝
三、時文、時藝
四、四書文
五、帖括、程墨、房稿等
八股文長期沿用的文化機製
一、統治思想與科舉考試結閤一體
二、體現齣一定的選拔人纔功能
三、建立瞭八股文化學術體係
八股文的消亡:時代必然取嚮與文體自我否定
一、八股文消亡的時代性取嚮
二、八股文文體的自我否定
三、關於八股文的餘論
焚稿煙燎中的明代文學影像
一、焚棄:文學觀念的內省更變
二、煆滅:品質與價值的俟善堅持
三、焚馀:碎錦照映的存棄心態
四、結語
社會意念與文學行動:清人焚稿現象的曆史還原
一、“焚詩謝是非”:走齣“緊張”的社會關係
二、“詩多焚稿興逾深”:重新審視文學生産
三、“至人之跡神其滅”:決絕之焚與惜護之辯
四、清人焚稿的幾個新特點
五、餘論
明清釣魚島詩歌及其相關文獻考述
一、釣魚島詩歌作者身份
二、琉球冊封使的釣魚島詩歌
三、琉球冊封使團從客的相關作品
清嘉慶趙文楷釣魚島詩歌寫作述論——以趙樸初先生二通書劄為中心
一、關於趙樸初緻艾中全的信劄
二、趙文楷寫作釣魚島詩考
三、同行者李鼎元釣魚島詩述錄
清代江南文學發展中的“舅權”影響
一、“舅權”的演變與文學史之“渭陽”意象
二、清代江南文化傢族中“舅權”的文學介入
三、“舅甥關係”對清代江南文學環境及其創作的影響
清初詩人李沂及其昭陽李氏傢族
一、昭陽李氏傢族與李沂其人
二、李沂創作的氣格與精神祈嚮
三、李沂的藝術宗尚與詩歌影響
論晚清語溪徐氏姊妹詩歌創作
一、閨閣吟詠:傢族文化熏陶下的早期詩歌
二、巾幗鐵筆:近代變局下的姊妹詩歌
三、詩風新變:以古典形式介入時代
金山高氏傢族與前南社時代
一、高氏傢族清末反清思想的醞釀
二、《覺民》雜誌與高氏傢族
三、寒隱社與高氏傢族
明清江南市鎮及其文學群落的形成
一、明清江南市鎮的興起與空間分布
二、江南人,外來者:明清江南市鎮文人的流動與匯聚
三、生於斯,長於斯:明清江南市鎮的環境與生態
四、餘論
湖畔水濱:清代江南文學社團的創作現場
一、水環境與江南文人的耦閤關係
二、清代江南文學社團的特定文化空間
三、清代江南文學社團的自然書寫
清代“淮海文學圈”及其詩學譜係
一、“淮海”版圖及其文化特徵
二、“淮海文學圈”的曆史形成
三、淮海文學圈的幾大綱維
四、結語
清代海虞詩歌文獻對虞山詩派研究的意義
一、“虞山詩派”概念再辨析
二、《海虞詩苑》:虞山詩派研究的基礎文獻
三、關於《海虞詩苑續編》與《海虞詩話》
清代陽湖駢文之興盛及其原因
一、陽湖駢文興盛局麵的形成
二、清代陽湖駢文興盛的外部語境
三、陽湖駢文興盛的地域、傢族文化助力
清代浙西平湖文學社群考述——以“東湖”、“洛如”、“藝舫”為中心
一、陸棻“當湖七子”“東湖唱和集”“平湖真率會”
二、陸奎勛“洛如吟社”“鸚湖花社”“賡花雅集”
三、張雲錦“藝舫詩課”“續藝舫詩課”“續洛如吟社”
四、硃逢盛結社以及張定閏“藝舫續課”與“竹林詩社”
五、鬱載瑛“古歡社會”、丁彭年等“洛如嗣音集”
六、餘論
典範型人格建構與地方性知識書寫——論清代全祖望的詩學品質和文本特點
一、文心:典範型人格建構
二、文本:地方性知識敘寫
三、詩風:自立於唐宋之外
宮廷文人的“在場”與“走齣”——以清代詩人竇光鼐為中心
一、作為宮廷文人的“在場寫作”
二、走齣宮廷後的詩性抒寫
三、“宮廷文人”的睏境與突破
從晚清走嚮民國的詩心映射——以徐兆瑋《虹隱樓詩集》為中心
一、甲午與辛亥:晚清社會變局的濃墨呈現
二、歸來虞山:民國士人生活的真實影像
三、肩隨西昆:聊藉古辭,用伸今愫
後記
精彩書摘
《文學社會學:明清詩文研究的問題與視角》:
三、李沂的藝術宗尚與詩歌影響
李沂不僅在詩歌創作上成就卓著,詩歌理論亦頗有建樹。他曾編唐詩選集《唐詩援》,又著有《鞦星閣詩話》,體現齣他的詩學主張。有明一代,詩歌發展掀起三次復古高潮,前後七子及明末雲間派皆倡言復古。李沂頗推崇“前七子”之李夢陽,《鞦星閣詩話》有言:“國初諸賢,頓軼元、宋、中晚唐而上之,厥後名流輩齣,李獻吉則一代詩人之冠冕也。”①而對“後七子”之李攀龍與竟陵派則錶示不滿:“但學濟南則騖藻麗而害清真;學竟陵則蹈空虛而傷氣格,不可不知耳。”李沂的詩歌創作觀在“學古”與“力厚”兩個方麵,雖非戛戛獨造,但善易者言易,能詩者論詩,在實用之外能見齣境界。
關於學古的重要性,李沂《詩話》認為:“非多讀古人之詩即多作亦無用,譬無源之水,立見其涸矣。”“師心自用,謂古不足法,非狂則愚也。”宗元豫為《唐詩援>所作序對李沂宗古、學古有所說明:“李子負雋纔,生於叔季,兀然閉戶,日讀風騷,漢魏、盛唐諸作。久之,得古人意而變化之,得古人法而神明之,為海內誦法。時方尚玉颱、西昆而遺李、杜,宗眉山、劍南而祧開元。李子憂風雅之將墜也。”不僅道齣李沂學古的對象,亦道齣其編選《唐詩援》之因。其從子李�健短剖�援序》對此有更清楚的說明:“識者為世道人心憂,能不亟思所以援之乎?此予伯壺庵先生有詩援之選。”①李沂詩宗盛唐,其對盛唐詩之推尊在《唐詩援》自序中可見一斑:“至盛唐洗濯擴充,無美不臻,統而論之:衝融溫厚,詩之體也;昌明博大,詩之象也;含蓄雋永,詩之味也;雄渾沉鬱,詩之力也;清新娟秀,詩之趣也;飛騰搖曳,詩之態也。上可隱括曩賢,下可以儀型百代,謂之日盛,不亦宜乎?”②那麼學古、學盛唐的目的是什麼?“夫貴多讀者,非欲剿襲意調偷用字句也,唯取觸發我之性靈爾。”李�皆凇短剖�援序》中進一步申發:“雖然詩本性情,未有不以六經、二十一史培養其性情而可以韆鞦不朽者。杜之忠憤、李之曠達、王孟之澹遠、高岑之嵌崎,其所以卓犖自命者,皆陶泳於經史中得之。”杜甫是李沂所極力推崇的詩人,其《鼕夜過閻分月飲酒詠杜詩》言:“問我詩傢誰最雄,無如子美驚人句。”其《唐詩援》選杜詩達兩百五十首之多,遠超其他各傢。李沂詩歌中近半為憂患黎元之作,與時代之變故有關,亦證其得子美之真傳。李詳《李氏一傢集序》言:“艾山堅守杜陵傢法。”③然而他的詩學取嚮也並非固守一傢,宗元豫《鸞嘯堂集序》說:“予時雖未盡見艾山詩,然識其人,衝雅澹遠,好仙好酒,如古陶潛、李白其人。意其詩必如《飲酒》、《古風》等作,蓋因其人想見其著作也。”今視李沂之作,頗多元亮草堂田園之樂,亦不乏詩仙杯酒淋灕之緻。顯然李氏之詩上學魏晉,以盛唐為宗,而詩宗盛唐的原因則是“非欲法盛唐,特欲法詩之佳者耳”④。
……
文學社會學:明清詩文研究的問題與視角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學社會學:明清詩文研究的問題與視角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