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山海经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山海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晋] 郭璞 注
图书标签:
  • 国学
  • 山海经
  • 宋本
  • 古籍
  • 典籍
  • 历史
  • 地理
  • 神话
  • 文化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25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104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海经》为周代中后期之地理著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ZUI早的有关文献。

作者简介

郭璞(267—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好古,精研古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着作佐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因而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璞于古文字学、训诂学颇有造诣,尝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楚辞》诸书,多传世。

内页插图

目录

序3
南山经第一13
西山经第二27
北山经第三63
东山经第四91
中山经第五105
海外南经第六163
海外西经第七169
海外北经第八175
海外东经第九181
海内南经第十187
海内西经第十一191
海内北经第十二197
海内东经第十三203
大荒东经第十四211
大荒南经第十五219
大荒西经第十六227
大荒北经第十七237
海内经第十八245

前言/序言

  该书为晋郭璞注。宋淳熙七年(一一八〇)池阳郡斋刻本。
  郭璞(二七六—三二四),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好古,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拜为著作佐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后遭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璞于古文字学、训诂学颇有造诣,曾为《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楚辞》诸书作注,多传世。
  《山海经》为周代中后期地理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刘歆校定《山海经》为十八篇,郭璞则增入《大荒经》四篇、《海内经》一篇,并改篇为卷,总为二十三卷。又为之注音二卷,增图,作《图赞》二卷。是书原本有淳熙七年(一一八〇)仲春八日尤袤跋,今则见于毛扆所藏明刻本中(今藏国家图书馆)。毛扆跋称:“《山海经》向无善本,于泰兴季氏见宋刻三册,系尤延之校刊者。槜李项氏故物也。有文三桥跋。沧苇殁,其书散为云烟。后闻归于崑山徐氏,无由得见。近为郡友所购,随与借校。版心分上中下,其尤序、文跋亦影写之,行数叶数皆钩以识之。”可知尤袤跋乃据宋刻本录出,毛藏本中所记宋本行款样式则与此本全同,故此本亦为尤袤刻宋本,惟脱去跋文。尤跋详述此刻本之由来,曰:“始予得京都旧印本三卷,颇疎略。继得道藏本,南山、东山经各自为一卷,西山、北山各分为上下两卷,中山为上中下三卷,别以中山东北为一卷,海外南、海外东北、海内西南、海内东北、大荒东南、大荒西、大荒北、海内经,总为十八卷。虽编简号为均一,而篇目错乱不齐。晚得刘歆所定书,其南、西、北、东及中山,号五藏经,为五篇,其文最多。海内、海外、大荒三经,南、西、北、东各一篇,并海内经一篇,亦总十八篇。多者十余简,少者三二简,虽若卷帙不均,而篇次整比最古,遂为定本。予自绍兴辛未至今三十年,所见无虑十数本,参校得失,于是稍无舛讹,可缮写。”由是知今传郭注《山海经》作十八卷,卷次若此者,为尤袤参校诸本所定。是书序目中也载“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
  此本避讳至“慎”字,卷七“海外西经”之“肃慎之国”、卷十七“大荒北经”之“肃慎氏之国”等“慎”字皆缺末笔。敦字(从敦之字)十数见,皆不讳。可证其确为宋孝宗间(一一六三—一一八九)刻本无疑。据吴洪泽《尤袤年谱》,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尤袤任江南东路提举;淳熙八年四月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七月,直秘阁。总此,是本亦当为尤袤任职江南东路提举时所刻于贵池的书,时间在淳熙七年(一一八〇)。此本传世孤罕,洵为珍贵。
  此本钤“汪士钟曾读”“海源阁”“以增私印”“周暹”等印记,知其曾藏于清代藏书名家之手。一九五二年周叔弢先生将其所藏全部善本捐赠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此本遂得以珍藏。
  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此书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出版,定价低廉,实乃读者之幸事。


《宋本山海经》:一部承载上古神话与地理的瑰丽画卷 《宋本山海经》并非一本普通的书籍,它是一座连接我们与遥远上古时代的桥梁,一幅用文字绘就的恢弘画卷,其中交织着奇诡的神话传说、神秘的异域地理,以及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神灵鬼怪的想象。这部典籍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它如同一部无声的史诗,低语着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种种迷思与探索。 溯源与传世:流传千年的智慧结晶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学界历来有诸多争议,但普遍认为其内容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不断汇集、整理而成的,其核心部分可能追溯至先秦时期。历经战乱与朝代更迭,《山海经》的原本早已失传,我们今日所见的版本,多是后世学者在搜集、校订、增补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宋本”,顾名思义,便是指宋代所刊刻流传下来的版本。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书籍的刻印技术日臻成熟,知识的传播也更为广泛。宋代的学者们对古籍的整理与校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倾注心血,搜罗古本,考订文字,使得《山海经》得以相对完好地流传下来,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宋本”的价值在于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古籍版本,在文字、形制、校勘等方面可能保留了更多接近原貌的特征。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宋本”依然是研究《山海经》文本演变、校勘文字讹误、理解古人思想的重要依据。它不仅仅是一个文本,更是承载着一代代学者智慧与传承的印记。 内容精览:神话、地理与博物的交织 《山海经》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部分共十八章,以山川地理为纲,详细记述了五百多座山、四百多种动植物、以及一百多位神祇的名称、居所、形态、习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它以“读山”的方式展开,仿佛带领读者一步步踏上探险之旅,穿越崇山峻岭,翻越重峦叠嶂。 异域山川与奇珍异兽: 《山经》的篇章中,充斥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地理描述。例如,北山经中描绘的“首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这里的“青雘”是一种珍贵的矿物。又如,西山经中的“女娲之肠”,其形如“马肝”,食用后可“止蛊”。这种对地理环境的细致描摹,往往与其中栖息的奇珍异兽紧密相连。《山经》记录了无数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物:有“状如马而白尾,长颈,一足,人面蛇尾”的“驳”,有“身形如羊,长有一口,名曰‘獓????’”的凶兽,更有能兴风作浪、呼风唤雨的神兽。这些生物的描述,极大地拓展了古人的想象空间,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界未知领域的敬畏与好奇。 神祇谱系与神话故事: 除了山川与动植物,《山经》更是上古神祇的图鉴。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神祇,他们的形态各异,能力超凡,扮演着塑造世界、影响人类命运的角色。例如,西王母,这位高居昆仑之巅的神祇,掌管着不死之药,也代表着一种神秘而威严的力量。又如,帝俊,作为早期神话体系中的天帝,他的配偶与子女构成了庞大的神祇家族。许多著名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虽然《山经》中关于女娲补天的直接叙述并不完整,但其部分传说元素已融入其中)、精卫填海等,其原始的、未经过后世加工的痕迹,都能在《山经》中寻觅到线索。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古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的解释,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药与方术的萌芽: 在记录动植物的过程中,《山经》也包含了不少关于医药和方术的内容。许多动植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疾病、驱除灾祸。例如,某些草药的采集方法、药效的描述,都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医药学知识和实践。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探索,为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海经》部分则相对更为简洁,主要记述了海外的诸国、诸神、以及一些奇特的地理现象。它以“读海”的方式,将读者的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海外列国与奇异风俗: 《海经》描绘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但又与地理位置模糊的神话国度,如“一目国”、“三身国”、“长臂国”等,这些国度的人们拥有独特的生理特征,或居住在奇异的环境中。这些记载,可能源自古人对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模糊印象,也可能是纯粹的想象,但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外部世界。 神话的延伸与传播: 《海经》中的一些神祇和故事,在《山经》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也为后世的神话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思想价值与文化意义:古人精神世界的缩影 《宋本山海经》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志或神话集,它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宇宙观。 对自然的敬畏与想象: 《山海经》中充斥着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古人将自然界的鬼神化、人格化,赋予它们掌管风雨雷电、生死祸福的能力。这种将自然与神灵相结合的观念,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一种朴素的理解和敬畏。同时,其中对奇珍异兽、怪诞神祇的描绘,也彰显了古人丰富而奔放的想象力,他们敢于突破现实的束缚,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 早期中国的地理认知与交流: 《山海经》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其背后也折射出早期中国人对于周边地理环境的认知。它记录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范围,以及对于更远方地域的推测和想象。虽然其地理描述可能与现代地理学存在较大差异,但它却是研究早期中国人地理认知、交通路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中华文明早期文化基因的载体: 《山海经》中所包含的神话故事、宗教观念、以及对动植物的认知,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哲学、甚至民间信仰。许多成语典故,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山海异兽”等,都源自《山海经》。它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本研究的宝贵资料: 对于古籍研究者而言,《宋本山海经》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通过对其进行精细的校勘、考证,可以还原文本的真实面貌,辨析文字的演变,理解古人的用词习惯和思维方式。它为深入研究《山海经》的成书过程、文本流变、以及思想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宋本山海经》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奇书。它以其瑰丽的想象、磅礴的气势、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山海经》,不仅仅是阅读一段文字,更是踏上一段奇幻的旅程,与古人一同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中华文明早期那股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它提醒我们,在仰望星空、探索远方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曾孕育过如此丰富多彩、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当初选择这本《宋本山海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强调的“宋本”这一身份。我知道,古籍的版本众多,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往往会涉及到校勘、文字、图绘等多个方面,而宋本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可靠和重要的一个版本。能够阅读到经过宋代学者精心校订、流传至今的版本,这本身就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翻阅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追溯文本的源流。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这种对文本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版本源流的重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更是对经典文本尊重和保护的一种体现。这种对“本”的考究,让我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更加心安理得,也更能体会到《山海经》这部经典历经千年流传的不易,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

阅读这本《宋本山海经》,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远不止是一本古代的神话故事集。通过书中所记载的地理信息、物产描述、祭祀仪式,我能够窥见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先秦时期人们的世界观、宇宙观以及他们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方式。那些关于山脉河流的走向,关于动植物的性状,关于神灵的崇拜,无不透露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他们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方式。例如,书中对各种药物的记载,可能蕴含着失传的古代医学知识;对不同地域风俗的描绘,也为研究古代社会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我常常会边读边思考,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观察和记录这些信息的?他们的这些记载,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对后世的科学技术,或者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带着历史学、人类学视角去阅读《山海经》的体验,让我觉得它是一部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神话叙事范畴,它是一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是我最看重的一环。许多古籍,尤其是像《山海经》这样内容庞杂、语言晦涩的著作,如果缺乏高质量的解读,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过程无疑会充满障碍。庆幸的是,这本《宋本山海经》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译文的语言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文的神韵,又使得内容更容易被现代读者理解。关键是,注释的详尽程度令人惊喜,对于书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地理方位,乃至于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都给出了合理且专业的考证。这让我不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背后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每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翻阅注释,得到及时的解答,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顺畅和富有收获的。这本注释本,真正起到了沟通古今、连接读者与文本的桥梁作用,让《山海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触手可及的知识宝库。

评分

这本《宋本山海经》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匠心,古朴典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纸张的质感温润细腻,触感极佳,翻阅时沙沙作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印刷的字迹清晰隽秀,墨色沉静内敛,每一个字都显得饱满而富有力量,让人赏心悦目。初次捧读,便被这股古韵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久远的时空,与先贤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封面设计选用的图案和色彩搭配,既符合《山海经》这部古籍的神秘气质,又不失现代审美的考量,让人爱不释手。无论是作为案头读物,还是馈赠亲友,都显得格外体面和有品位。对于我这样痴迷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古籍原貌有着情怀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出版物简直是难得的珍品。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被尊重和被珍视的阅读体验,这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实属不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敬意。

评分

作为一个对神话传说和古代地理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山海经》充满了好奇。终于有机会读到这本《宋本山海经》,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书中所描绘的奇珍异兽、山川形胜,以及那些匪夷所思的异域风情,都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古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将那些模糊的记载和零散的传说,编织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瑰丽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神灵的描绘,他们或威严,或神秘,或充满着原始的野性,与我们现代的认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他们如何能够构建出这样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神话体系,又如何将地理、博物、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如此独特而迷人的作品。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古老传说的猎奇心,更让我对中华文明早期思想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非常好,下次还来京东卖书。

评分

一直很喜欢这套书,希望全部出齐。

评分

可惜不清晰。

评分

非常好,下次还来京东卖书。

评分

很不错哦。字体很大,看起来舒服,好好学习了。

评分

可惜不清晰。

评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国学典籍

评分

哥哥哥哥恍恍惚惚地表示!哥哥恍恍惚惚哈我知道這種感覺就

评分

可惜不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