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覲文不僅是一位民族器樂演奏家、音樂教育家、音樂活動家,也是一位民族樂器製作家。他對古代音樂的探索,對民族樂器的改革,以及對演奏人才的培養,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大型民族樂隊的組建,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多年来在古琴领域学习研究与实践,集众家之长,并融会多种流派,收集、整理了大量传统琴曲,对推进古琴的学术研究,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引导古琴的发展,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郑觐文集》收录了郑觐文的著作《中国音乐史》、《雅乐新编》、《箫笛新谱》,郑觐文的文论和演讲稿,以及人们对郑觐文和大同乐会的评论。研究郑觐文的著作可以了解他的音乐思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建树。《中国音乐史》所涉及的古代音乐史料范围广泛,而史料的出处多不详细,且错误较多,作者一一予以校订,并细注出处,《雅乐新编》和《箫笛新谱》也都写了述评,以方便读者的阅读。
郑觐文(1872年—1935年),字光裕,江苏省县人,自幼父母双亡,由老保姆抚养成人。幼年爱好音乐,擅长,后从师学习、古琴,技艺大有进步。在古琴名家唐敬洵先生的精心培育下,琴艺高超,讲究韵味。他弹奏的《秋鸿》、《平沙落雁》、《水仙操》、《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名曲,古朴典雅,苍劲有力,技艺精湛,感人至深。后率先发起组织“琴瑟乐社”,吸收不少琴家入会,互相交流,不久就在此基础上酝酿成立了。在我国现代民族音乐史上,郑觐文应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郑觐文不仅是一位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也是一位民族乐器制作家。他对古代音乐的探索,对民族乐器的改革,以及对演奏人才的培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大型民族乐队的组建,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陈正生,音乐学家、箫笛制作家,前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1937年2月生于江苏南京。1954年加入南京乐社,向甘涛学二胡、琵琶和音响学,向吴造峨学笛,1956年经甘涛介绍向朱虎雄学制箫笛。195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向江南丝竹笛王金祖礼、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学笛,向山东唢呐艺人孙玉秀学唢呐。现致力于乐律学、音乐史学和箫笛制作研究,在市级以上及台湾的音乐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对管律的研究卓著,对朱载堉异径管律、荀勖笛律的研究,多发前人之未发,对荀勖笛律所涉及的泰始笛进行了突破性的制作验证,并归结出三分损益律的一般的计算公式。
鄭覲文對民族音樂的貢獻 〔代前言〕一七
中國音樂史二五
雅樂新編 附《雅樂新編》述評二九七
簫笛新譜 附《簫笛新譜》評析三五三
鄭覲文文論四二五
西溪放生新聲 周慶雲詩 鄭覲文譜曲 〔琴歌〕四二六
鄭立三《音樂通古》敘四三○
大同樂會之樂理論文四三○
樂之五德四三一
樂之三道四三二
樂序周會宣言四三四
鄭覲文在大同樂會演說制樂四三六
國樂正規四三九
大同樂會夜祭二音樂家〔劉天華、王集鴻〕四四○
辟中國無文化可言之讕言四四二
附 錄四四五
鄭覲文年譜四四六
鄭覲文評論四六一
这本《郑觐文集》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了我。封面选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复古蓝,点缀着烫金的“郑觐文集”四个字,低调却不失格调,触感细腻,让人忍不住反复摩挲。书脊的设计也十分讲究,留白适度,让书名和作者名清晰可见,摆在书架上,自有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打开扉页,是作者亲笔签名的复印件,虽非真迹,但那种郑重其事的态度,足见作者对这部作品的用心。纸张的选用也令人惊喜,并非泛泛的胶版纸,而是带有一点点米白色的轻型纸,触感温润,略带韧性,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字体的排版疏朗有致,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流畅而舒缓,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营造的独特氛围。整体而言,单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来说,就已然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承载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
评分拿到《郑觐文集》后,我被其封面设计深深吸引,那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风格,给人一种值得细细品读的预感。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注入我的内心,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思考。我被他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所打动,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微小事物,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和温度。无论是清晨窗外掠过的鸟鸣,还是黄昏时分街角昏黄的灯光,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他并没有简单地去评判,而是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剖析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情感暗流。
评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郑觐文集》,起初是带着一种寻常心态,想从中找些消遣,或是打发时间的读物。然而,当目光触及第一页的文字时,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慑感油然而生。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悄无声息地流淌进心田,涤荡着我内心深处的尘埃。他对于生活细枝末节的观察,细致入微,却又饱含深情,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平凡瞬间,在他的笔下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场景在脑海中徐徐展开,感受到那种微妙的情感波动。他对于人性的洞察,更是精准而深刻,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浮夸的辞藻,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叙事,将复杂的人性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掩卷之余,不禁反思自我,审视周遭。
评分对于《郑觐文集》的阅读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精神旅行。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严肃而沉重的著作,但实际阅读体验却截然不同。作者以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探索着世界的奥秘,又以一种智者般的通透,洞悉着人生的哲理。他的语言风格,时而跳脱飞扬,时而凝练沉稳,在不同的篇章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让人惊叹于其驾驭文字的功力。我尤其喜欢他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所流露出的那份纯粹的热爱,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而当他谈及人生困境与挣扎时,又显露出一种不动声色的坚韧,没有抱怨,只有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
评分《郑觐文集》带给我的,并非是情节跌宕起伏的娱乐,而是一种深刻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滋养。作者的文字,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的思绪和未曾言说的情感。他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角度刁钻却又一针见血,总能让我产生“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停下来,反复咀嚼他所表达的思想,并将其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声的交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他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传递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让我在阅读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在碰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