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客观的展现了60年代疾病谱特点,以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顺序进行整理加按,分别成章。有助于读者了解特定时代下中医诊疗的思维和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医整体观,建立完善的诊疗思维。本书可供广大中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中医药院校在校生和继续教育的相关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路志正(1920-),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承博士后导师。曾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大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顾问、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顾问等职,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主席。连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从“八老上书”以及后来的“五老上书”,殚精竭虑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他成为中医智囊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及号召力。
幼承家学,1939年毕业于河北中医专科学校,1952年入卫生部工作,在卫生部的二十多年中,他下乡求证,发掘、推广了许多宝贵的中医经验;他没有门户之见,敬重名家,团结同道,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也是虚心学习,关爱有加。他认定中医对乙脑治疗的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下放支边,在包钢救治铁水烧伤的工人。1973年重返临床,进入广安门医院,建学科,兴特色,创学会,做科研,抓急症,育英才;出国讲学,把岐黄妙术广布海内外,注重中医药学术研究与传承,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杏林耕耘70余载,精通内外妇儿,擅治杂病,疗效显著,屡起沉疴,熟稔经典,融会百家,崇尚脾胃学说,依据时代疾病谱改变,铸就“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从脾胃论治胸痹;与时俱进,发展湿病理论,发明燥痹,研发痹病系列中成药,临床沿用至今;杂合以治,强调心身同调、药食并用、针药兼施、内外合治。
虽值耄耋之年,仍躬耕临床、手不释卷、笃思敏求、笔耕不辍,注重临床经验的整理提高和理论著述。先后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内科急症学》《实用中医心病学》《中国针灸学概要》《路志正医林集腋》《中医湿病证治学》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所主持的中医科研工作多次获奖。曾获199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199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3年中国中医学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2014年岐黄中医药基金会传承发展奖,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终身成就奖,2017年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等。
目录
一、外科病案
大面积烧伤案
大面积烧伤案二
大面积烧伤案三
大面积烧伤案四
脑震荡案
下肢深部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案
肠梗阻案
二、内科病案
伤寒并发肠出血案
慢性肠炎案
面瘫案
三、妇产科病案
产后盆腔感染案
产后盆腔感染案二
胎儿官内发育不良案
四、儿科病案
支气管肺炎案
支气管肺炎案二
支气管肺炎案三
支气管肺炎案四
麻疹合并肺炎案
麻疹合并急性喉炎、肺炎案
婴儿腹泻案
细菌性痢疾案
新生儿皮硬化症案二例
附病案日记手迹图片
精彩书摘
《路志正包钢日记:中西医合作病案实录/路志正医学丛书》:
支气管肺炎案一郭某,女,1岁半,病历号:9465,诊断:肺炎。(一诊)1960年3月28日西医病历摘录:患儿因肺炎于3月17日人院,经治疗后一度好转。目前又有高热3天,持续不退,精神不振,表情烦躁,嗜睡,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两肺前后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右肺为多,心音钝,节律整,心率162次/分,腹部平坦软。除用青、链霉素,今日加用金霉素。近几日体温持续在38.2~40.4℃之间。
中医脉案:患儿症如上述。现昏睡,呼吸不利,气急,咳嗽,面色萎黄,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霜桑叶2钱,芥穗1钱,薄荷后下1钱半,杏仁2钱,川贝2钱,(枇)杷叶2钱,黄芩1钱半,炙前胡l钱半,甘草2钱;1剂,水煎浓缩,分4次服。
(二诊)1960年3月29日
西医病历摘录:患儿体温仍持续性高热,精神不振,嗜睡,有时又较烦躁,轻喘,喝水多稍咳,面部苍白。
中医脉案:仍高热昏睡,面色萎黄,呼吸不利,唯有痰哮。大便黑黏色,舌赤无苔,脉洪数。
处方:霜桑叶2钱,桔梗2钱,前胡1钱半,麻黄茸8分,杏仁2钱,生石膏研先煎5钱,瓜蒌1钱,川(黄)连打8分,甘草2钱;1剂,水煎浓缩,分4次服。
(三诊)1960年3月30日
西医病历摘录:体温仍高持续在39-40℃之间,有时较烦躁,食欲较前欠佳。咳嗽较以前为重,两肺尤以右肺前后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心音钝有力,节律整,心率142次/分,腹部稍胀。
中医脉案:仍高热,咳嗽,腹泻3次,量多发黏,仍昏睡。从以上情况看属于阴阳俱虚之发热。
处方:党参5分,生(黄)芪1钱,白术1钱,云苓3钱,杏仁2钱,白芍1钱半,(枇)杷叶1钱半,款冬花1钱半,焦神曲1钱半,川(黄)连打8分,甘草5分;1剂,水煎浓缩,分4次服。
(四诊)1960年3月31日
西医病历摘录:体温仍持续高热,精神萎靡不振,终日嗜睡,但吃奶饮水多,气促较昨日为重,有时呻吟,大便日2-3次,为黑色、带黏液便,两肺尤以右肺前后仍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密布,心音有力,心率170次/分,无杂音,腹部稍胀,肝在肋下约2cm质软,心衰现象存在。
中医脉案:患儿仍高热昏睡,咳喘甚剧,喉中有痰,面色萎黄、无神虚肿,大便今日未泻,舌赤无苔,脉虚数。仍以前法佐入祛痰之品。
处方:麻黄8分,生石膏先煎3钱,桔梗2钱,云(茯)苓3钱。款冬花3钱,(枇)杷叶2钱,杏仁3钱,川贝打1钱半,川(黄)连打1钱,神曲炒2钱,甘草1钱;1剂,水煎浓缩,分4次服。
……
前言/序言
吾生于1920年,遥想当年,年少朦胧,秉父命承家学,人医校诵医经、修文史。年稍长智顿开,志岐黄意弥坚。1937年,日寇入侵,医校停办,随师临证、抄方又两年。1939年取得了医师资格,遂正式步入医林。白马过隙,日月如梭,搏击医海越七十六载。简言之,我的行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9-1950年初人杏林,时感力不从心。这就逼着我不得不白天出诊,晚上挑灯夜读,带着问题寻觅、判断每一诊治过程中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是我夯实基础及学习养成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说到经验,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当时的“脉案”已全部遗失,故在我的记忆中,能忆起的“教训”远比“经验”多,这一点在“路志正传略”中有所反映。如果没有这十几年在农村的锤炼,没有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及温病等典籍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在抢救包钢工人大面积烧伤的战斗中,就不可能那么从容地应对,更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同样,在2003年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瘟疫来袭时,也不可能通过电话对我的广东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我要说中医古典医籍和温疫学著作,是我们中医的宝贵财富,是战胜急性热病和重大疫情的重要法宝。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以便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第二阶段:1950-197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向名医大家学习,1951年我进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知识。1952年7月毕业后,承分到中央卫生部医政司医政处中医科工作。1954年7月中医司正式成立,遂调人中医司技术指导科,负责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进修培训,科研立项及其成果鉴定,临床经验推广工作。其间,作为专家组调查人员,分别于1954年,最早确认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石家庄经验”;1956年,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61-1962年,奉派到包钢职工医院支边,参加门诊、病房会诊、教学工作2年。另外,兼任卫生部保健医,每周在卫生部医务室出-诊2个半天,以及担任《北京中医》(后改《中医杂志》)编辑校审等工作。
这一时期,由我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医著2部;发表医学论文3篇。这些医著或论文,均与我当时的工作与流行时病密切相关。
《中医经验资料汇编》由卫生部组织,为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将各地中西医密切合作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编纂而成,不仅有利提高中医治疗水平,对中医研究工作亦提供了丰富资料,全书分上、下两册,195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改内部发行。
《中国针灸学概要》是1962年应国外友人、华侨学习针灸之需,由卫生部中医司征调北京、上海等地多名针灸专家、外文翻译人员,共同完成的指令性任务,196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论文“中医对血吸虫病证候的认识和治疗”,是1956年我作为专家组调查成员,经过调研后,提出:“中医先治腹水,后用西药锑剂杀虫”的治疗方案,通过领导和基层防治人员广泛肯定并得以推广。
路志正包钢日记:中西医合作病案实录/路志正医学丛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志正包钢日记:中西医合作病案实录/路志正医学丛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