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艺术文化地图丛书”,是力图通过这套书系,让人们能够总揽性清晰描述和知道——中国当代的艺术学人,在艺术学科领域做出的学术成就与学术价值目录,及其各款目层级关系的简明概念与范式。理想的中国风格“艺术文化地图丛书”,是一个能够让人便捷搜索和认识既有、前沿与未来中国的艺术学显性与隐性成就的概念图、知识库、成果系统。我们期望的目标是:包括他者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拿着这“幅”名为中国的“艺术文化地图”,就能顺利找到和认识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新成果,包括中国风格的“艺理学”“艺术的命题性知识”“艺术的事实性知识”“艺术的程序性知识”“中国艺术精神”“中国艺术思想”“中国艺术哲学”“当代中国艺术气象”“中国艺术教育学说”“中国人幸福表情的标识符号”“当代中国艺术的国家形象”“艺术学术高地”“当代贵气精致的族群艺术”“当代中国人优雅人生的体现”“世界艺术智慧与文明的表征”“艺术文明”“给予人们选择美好生活方式的动机与可能”等专深内容。如此,当代中国的艺术学将会是一道靓丽的族群自信艺术景观。总之,中国人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创制一幅充分体现当代中华艺术智慧及其知识体系的艺术学术地图。
作者简介
吴武林,文学博士,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展览策划和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墓与迹:对“四王传统”的感知与体认
第二节 交集与空集:需厘清的四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 画运与文化-一“四王”研究的四个历史节点
第一节 鼎盛期:四面颂歌笼罩下的正统画派
第二节 反思期:四面楚歌包围中的“恶画”
第三节 没落期:政治高歌猛击下的“反动”画派
第四节 翻身期:“国学”思潮涌动下的“四王”传统
第二章 世族与道德——清初“四王”的道德困境和世族生命
第一节 道德的困境:宁失一人之节与救合城百姓
第二节 对立与妥协:家族生命延续下的汉族士文化血脉
第三章 汉装与古琴——“四王”“汉文化情结”的图像隐喻
第一节 画像与家族:“四王”画像暗喻的汉文化图像谱系
第二节 墙屋与古装:点景人物与庐舍图像隐喻的文化乡愁
第三节 古琴与画心:借喻点景古琴图像的古文化情结
第四章 师古与理想——“四王”“师古情结”的多维分析
第一节 “师古”与“复古”:中西文化语境下的绘画复古模式
第二节 物质与展示:“师古惰结”的非艺术因素
第三节 多寿与行乐:师古情结背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时尚
第四节 稳定与退化: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超稳定性
第五节 迟滞与缓进:创造性模仿与转化性模仿
第六节 “血战”与“血画”:同古人战与同现实战的美学本质
第五章 接受与转惜-一世界时间与日本时间中的“后四王时代”
第一节 适应与稳定:中日对待古代艺术的态度
第二节 坚守与改造:中日文化改造的态度对绘画的影响
第六章 突变与坎坷-一“四王传统”的没落与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尝试
第一节 “飞机”与“氢气球”:中国画的新图
第二节 闲窗与“大炮”:唤醒中国画“蛰伏”的叙事性传统
第三节 高士与流民:中国画隐性的现实主义传统
第四节 从批判到歌颂:“伪现实主义”的凸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山水传道:中国绘画史中的“四王传统”》:
一是官方嘉奖性的推行。
从康熙到乾隆,对王原祁、王翚画风的肯定与赞许,从官方层面确立了“四王”画派的正统地位。典型的例子是王晕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受到康熙皇帝御赐“山水清8军‘’四字题匾。王原祁也得到康熙的赏识,并亲笔为其题写”画图留与人看“的赞语。康熙出于政治文化的需要对王晕与王原祁的嘉奖促成了他们作为汉族文人画正脉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是画界赞誉性的力推。
王时敏、王鉴作为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这两大江南文化世族的后人,在朝野之间的交游甚广,为拓展”四王“作为一个画家群体或个体在画界的影响力起到关键性作用。以其文化世族的影响力,形成相互举荐、提携、雅集、观摩、题跋的沙龙(如”画中九友“),并借着占取的位势,与其他地域画派形成非对称性的竞争,扩大了娄东、虞山两大画派群体或个体的影响力。
董其昌的提携、陈继儒的评价、恽寿平的礼崇等,都是”四王“成为正统画派不可或缺的因素。如董其昌多次盛赞王时敏的画”尽洗吴中习气“”笔墨清润,皴擦古淡,直得北苑神髓,即宋四大家不能过也“;陈继儒在跋王鉴《仿黄公望山水轴》时评价王鉴为”昔有大痴,今有玄照“;王士祯在《题元照小图》中评价王鉴”翰墨人间第一流“;恽寿平给王时敏的颂诗曾写道”虎视千秋绘苑人“,在评价王鉴《仿吴镇溪亭山色图》中说:“廉州先生用笔沉厚,墨气淋漓,盖得于北苑者深,故仿仲圭落笔即与神合。石谷称为直逼董、巨,可为定论也。”这些文人士大夫从私人情谊上的评价不能说是客观准确的,但的确对确立“四王”的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顾麟士在《过云楼续书画记》中谈到王翠的两位挚友恽南田、笪重光对王晕的推许时有这样的评论:“两君(恽、笪)推许石谷,恰和分际,道谊之友,弗尚过情誉也。”其实,作为私交挚友之间的推许,是不可避免会“过情誉”的。
远接“四王”画派余绪的秦祖永将“四王”中的长辈王时敏、王鉴列为宗师级的画迹,肯定了他们于清画牖导之功:“廉州与烟客齐驱,笔墨迹相近,特运笔锋较奉常稍实耳。然两家宗法,已是并传千古矣。”
另一个远续“四王”遗规的张庚,在他的《国朝画征录》中更为系统地从画史意义上确立“四王”地位的赞誉是:王时敏“国朝画苑领袖”;王鉴“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王晕“石谷,画圣也”;王原祁“公以高旷之品突过之(王翠),世推大家非虚也”。周亮工在《读画录》中将王晕推到极高的画史地位:“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
……
前言/序言
当代的中国人,应该有一幅用自己的艺术智慧创制的艺术学术地图。这是创意、设计、出版“艺术文化地图”丛书的核心思想。何况,创建和完善中国风格的艺术学及其学派,是时代赋予当下艺术学人的专业学术使命。
人类总是在不停地希望着、追求着、创造着新鲜的事物。APECBlue,就是那些渴望随时能够望见和分享纯净蓝天的人,在北京举行“2014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及时创造出的新词语。当这个新词语所揭示的“北京蓝天”出现后,带给生活在北京地区的人们的心情,的确是无比欣喜和舒爽的。
艺术的生成、存在、变迁和教育、传播,是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在中国的学科制度中,艺术学在2011年2月已经成为独立门类了,如果艺术学人现在不重视这个有利于艺术学生长的现实好条件,如果当下对艺术文化,没有全面、应答、变迁、深入、原创和建构性地认知与研究,如果艺术学人不能主动将自己置于历史和现实秩序中,深入思考建构中国风格艺术学学科体系及其秩序,那么,后果就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存在的地位与价值将会出现不堪设想的不良局面。我们组织研究和出版“艺术文化地图丛书”的出发点与任务目标,是尝试以我们的自觉、理解、视点、方法和专业智慧,以圆融仰望天空与捡田螺一体化的方法,审视和探讨艺术文化,力图呈现我们在当代做出的艺术文化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未来论之结果。
能够带给读者新观念、新知识、新精神、新价值、新空间,是撰写者和出版者共同的期望。
之所以称为“艺术文化地图丛书”,是力图通过这套书系,让人们能够总揽性清晰描述和知道——中国当代的艺术学人,在艺术学科领域做出的学术成就与学术价值目录,及其各款目层级关系的简明概念与范式。理想的中国风格“艺术文化地图丛书”,是一个能够让人便捷搜索和认识既有、前沿与未来中国的艺术学显性与隐性成就的概念图、知识库、成果系统。我们期望的目标是:包括他者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拿着这“幅”名为中国的“艺术文化地图”,就能顺利找到和认识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新成果,包括中国风格的“艺理学”“艺术的命题性知识”“艺术的事实性知识”“艺术的程序性知识”“中国艺术精神”“中国艺术思想”“中国艺术哲学”“当代中国艺术气象”“中国艺术教育学说”“中国人幸福表情的标识符号”“当代中国艺术的国家形象”“艺术学术高地”“当代贵气精致的族群艺术”“当代中国人优雅人生的体现”“世界级艺术智慧与文明的表征”“艺术文明”“给予人们选择美好生活方式的动机与可能”等专深内容。如此,当代中国的艺术学将会是一道靓丽的族群自信艺术景观。总之,中国人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创制一幅充分体现当代中华艺术智慧及其知识体系的艺术学术地图。
该套丛书基于探究与超越的观念与思维,本着学术性、作品性、荣誉性原则,诉求全面关照和反映中国已有、前沿和未来的艺术文化研究状态与学术成果。所有著作的作者,不仅在地域上、在艺术部门学科上分布广泛,而且一律都是艺术学科的研究生导师或具有艺术学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者,都力求在各自的专著中有新的学术发现与贡献。无论是殊途同归,还是同途殊归,目标都是求艺之真理。在艺术宇宙中,不断认知和探究艺术心性、艺术世界的奥秘与价值,希冀获得更进一步分享艺术、创造艺术、教授艺术与传播艺术的道理与方法。同时,也关照性选择传播他国艺术学科研究中的新学术成果。因此,该书系以分批次出版呈现的面貌是多样而丰富的。
确立当代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地图”思想,是具有促进中国艺术学术有规划、有探索、有反思、有超越性前行的引导作用与价值,这也是设计和出版本套丛书的理想与意义。不过,“艺术文化地图丛书”,也仅仅是表现当今艺术学学科学术的一种色彩。因为,本套书系所反映的,也仅仅是艺术学人整体探究艺术的学术成果之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况且,任何学术研究都做不到底,艺术学术的终端性学术高峰,是有赖于一代一代的艺术学人不断地探寻和建构,才有可能逐渐接近的。
山水传道:中国绘画史中的“四王传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山水传道:中国绘画史中的“四王传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