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融合》从溯源媒体融合开始,考察了在国际视野下媒体融合的发展脉络,包括媒体融合的初始定义、在境外的发展模式,以及理论拓展。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媒体融合业态,阐述了在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路及操作问题,如姿态转型、比较优势等。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融合》认为,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在于两方面:向外学习互联网,向内开掘自身优势。在研判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转型问题时,应充分学习并吸纳互联网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传统经验,而是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之后,谋求新时期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
付晓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电视新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媒介融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媒介融合的非零和博弈》《自媒体的新闻语法建构》等论文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化浪潮下的媒体融合趋势
第一节 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彻底的数字化革命
第二节 理解媒体融合
第三节 媒体融合的内在必然趋势:打破樊篱的驱动力
第四节 美国媒体融合环境的ANT分析
第二章 美国媒体融合的主要类别与形态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融合:电视与报纸、网络的融合
第二节 传播方式的融合: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
第三节 渠道和终端的融合
第三章 理论延展:媒体融合中的麦克卢汉和莱文森
第一节 从人性化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补偿性理论与媒介的恒定性
第三节 声觉空间的场景化
第四节 巴克明斯特·福勒原则
第四章 我国媒体融合的主要类别与形态
第一节 三网融合
第二节 基于网站的融合
第三节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第四节 数据新闻生产
第五节 网络自制节目的反向输出
第六节 新技术的采纳
第五章 我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问题研判
第一节 中美媒体融合的比对
第二节 媒体融合的“冷”思考
第三节 互联网思维导向下的内容生产
第四节 互联网时代电视的姿态转型
第五节 互联网时代电视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编者的话
前言/序言
自1936年首播以来,电视以现场直播、权威信息发布、深度调查等特有的信息生产方式,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强势媒体。与此同时,广播和报纸也处于辉煌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大传统媒体之间各有千秋、各自为战。三者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它们必须分别依托不同介质来承载、传播信息,而介质之间差异巨大,信息也就难以跨平台流通。
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的出现开始解放介质对信息的束缚。20世纪末,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三大媒体的生态平衡。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Twitter、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民的个性化得到彰显、人际关系的力量得以释放。纵然传播属性截然不同,但电视与互联网最终还是形成了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
当前,网络媒体不断挤压电视的生存空间,成为各地、各级电视机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部分电视台选择回归电视本质,通过强化现场、提供权威数据、深入解读等方式,打造品质化传播;用差异化竞争稳固收视人群和市场份额。另一部分电视台选择了锐意改革——打破壁垒、兼容并蓄,通过重整信息生产机制,积极推动电视的媒体融合。电视对新媒体的态度应该是激进还是保守?开放还是闭合?做内容还是做渠道?学界、业界可谓众声鼎沸。笔者认为,我们最终无法逃避的问题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传播技术究竟如何推动新闻的改革?媒介重组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生机?电视的未来出路到底在何方?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融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融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