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批判教育學的起源以及主要理論觀點,並通過鮑爾斯(Samuel Bowles)、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及艾波爾(Michael Apple)的概念反思學校教育如何延續國傢權力及階級宰製。全書分成九個主題,通過對經典作品的介紹,作者希望能幫助讀者掌握批判教育社會學的精髓,並進一步反思中國教育之中的不平等現象,為中國的教育研究開展不一樣的道路。
作者簡介
黃庭康,中國香港齣生及長大,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主修社會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政策博士,現任職於中國颱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2002年齣版專著 Hegemonies Compared: 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New York, Routledge),2008年齣版該書中譯本《比較霸權:戰後新加坡及香港的華文學校政治》(颱北,群學齣版有限公司)。二十多年來一直以曆史比較社會學方法探討中國香港、中國颱灣及新加坡等華人社會教育發展,研究成果刊載於《颱灣社會學刊》、《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History of Education、History ofEducation Quarterly 及Journal ofHistorical Sociology 等學術期刊。
目錄
序/1
第一講 符應理論與批判教育社會學的起源/1
第二講 矛盾的再生産與再生産的矛盾/27
第三講 符號暴力、文化資本與階級再生産/48
第四講 課程符碼、階級與社會控製/73
第五講 教育論述、教育機製與符碼理論的重構/97
第六講 霸權、意識形態與課程/123
第七講 資本的形式與轉換/149
第八講 學術人與教育場域的自主性/171
第九講 古典社會學大師論教育思想的演進/193
參考文獻/220
索 引/240
精彩書摘
《再生産》一書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que)可分兩方麵:一方麵較偏嚮理論性,探討文化如何協助延續不平等的階級關係;另一方麵偏嚮曆史性,主要探討法國具體的階級再生産問題。兩位作者認為文化與主導階層存在既互賴又緊張的矛盾關係:為瞭幫助權力取得閤法性,現代社會的掌權階層傾嚮使用“符號暴力”(symholic violence),減少運用物理性暴力(physical violence)。符號暴力是指掌權者在行使權力時通過嚮被宰製者灌輸特定的意義(meaning)把赤裸的權力關係遮掩起來的手法。成功的符號暴力導緻宰製關係獲得閤法性,賦予主導階層符號力量(symbolicforce)。符號暴力概念意味著權力須依賴符號場域(symbolic field)的護航,並引申齣權力與文化領域矛盾吊詭的關係。符號場域是多元的,它包括新聞傳播、藝術創作及學校教育等。因為符號場域能幫助鞏固社會權力,主導階層對它有一定的依賴,都希望藉它操控意義的生産及傳播。然而一旦文化領域失去自主性,完全依附於權力,則它傳遞的意義將會受到質疑,符號場域也就無法發揮符號暴力的效果。因此,為瞭讓文化領域發揮再生産功能,掌權者必須剋製、容許符號場域維持一定獨立性;然而符號場域具備獨立性導緻掌權者無法完全對它加以掌控,文化領域生産及傳播的意義可能挑戰社會現狀,威脅既得利益者。這是兩者關係矛盾吊詭之處(Bourdieu and Passeron,1990: 4)。
……
前言/序言
序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是我根據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於北京在清華大學社會學係開講的研究所課程講稿發展而成的一部教材,也是我過去多年在教育社會學研究領域耕耘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書每一講都從批判教育社會學的經典論著(通常以一部專著為核心)齣發,解釋它的中心論點、貢獻與引起的爭議。九講總共討論瞭11本專著及1篇文章。我做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我相信要做齣優秀的批判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必須先深入閱讀大師的理論經典。本書討論的作品所錶達的思想復雜而抽象,其中大部分作者的寫作內容並不淺顯易懂。中文世界的讀者可能需要一架與西方批判教育社會學連接的橋梁——一部以盡量淺白的文字深入介紹批判教育社會學經典的中文著作。筆者在過去20多年曾多次閱讀本書討論的經典作品、運用它們的概念及洞見進行曆史比較研究,並用大師的理論與經驗資料對話。我希望能夠藉本書把對經典理論的些許心得跟讀者分享。在寫作本書時,筆者特彆注意要多應用過往研究,讀書及生活觀察纍積的實例來解釋抽象的理論及概念,多分享筆者對理論的反思及批判,並對如何運用大師理論做進一步研究提齣建議。另外,因為批判教育社會學起源於西方,理論建構都受到西方社會曆史條件的限製,不可能直接套用於亞洲社會。為瞭讓中文世界的學者從經典作品吸取智慧之餘不忽略亞洲社會的特殊性,本書大部分章節都有討論這些理論對西方以外社會的適用性。我期望更多中文世界的學者可以利用所處社會的案例與西方理論進行對話,一起朝批判教育社會學“去西方中心化”的目標努力。
本書能夠成書,許多幫助過我的師長實在功不可沒。我要感謝已退休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張德勝教授。我在多年前修讀瞭他開講的“教育政策與機會”(內容其實就是教育社會學)的課程(大學本科的一門課),從此走上瞭教育社會學研究之路。我也衷心感謝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阿普爾(Michael W.Apple)及凱奧(Robert L.Koehl)兩位恩師。阿普爾是我在博士班的指導教授,他不但在知識上啓發我、引領我進入批判教育社會學理論之門,也教導我要有“在真理麵前人人平等”的開放胸襟。他看重思想的獨立性,鼓勵學生對他的作品抱批判的態度。兩年前以93歲高齡離世的凱奧教授是我在曆史學的啓濛老師,他為我開啓瞭曆史比較研究的大門,還投入大量時間及心力為我傳道、授業、解惑。因為有幸在留學美國時遇上凱奧教授,中學時代最討厭曆史課的我纔能在今天在社會學以外還兼具曆史學的學術專業。
我也要感謝多年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係的學妹、現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社會學係的李靜君教授。因為靜君引薦,我纔有機會到清華大學社會係開講“批判教育社會學”,跟20多位清華大學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及研究生分享交流。颱灣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會資助我到大陸進行講學,讓我和太太及兒子在北京享受瞭幾個月舒適愉快的日子。我在北京期間得到多位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的熱情款待。係主任瀋原教授細心安排我的訪問及教學,關心我及傢人在北京的生活,又鼓勵我把講課內容發展成這一本書。來自法國的梅曉虹教授耐心給我解釋法國的教育及考試製度,對我寫作本書布迪厄及塗爾乾的章節幫助甚大。王天夫、李強、郭於華、孫鳳、晉軍、張小軍、裴曉梅及羅傢德等係內同仁都曾在學問上給予我啓發或在生活上給予我幫助。田國秀教授邀請我到她服務的首都師範大學舉辦講座;又在百忙之中抽空帶我參訪跟她學校有閤作關係的多所中等學校,幫助我進一步瞭解大陸教育。清華大學社會學係碩士班研究生倘淩越擔任我的助教,並且在課程結束後把課堂錄音轉成文字稿。過去數年我在颱灣中研院很幸運有李宗義、許雅淑及鄭文翔三名能乾的助理用心協助本書的資料搜集及文字處理。另外,感謝我20多年的好朋友毛啓賢。啓賢現在在香港擔任中學教師,多年來他每天通過現代通信技術以嬉笑怒罵的方式跟我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他的“隔空陪伴”排遣瞭我從事研究工作的孤獨與壓力。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傢人。我太太認同我的理念,一直支持我的學術工作。過去兩年她盡管也忙於進修,還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孩子,把傢打理得井井有條;每當我寫作遇到瓶頸,她總是耐心地聆聽,並給予非常有啓發性的意見。我很幸運我的賢內助也是我學術生活的同誌。三年多前到北京講學時我的兒子纔兩歲多,到本書完成的今天,他已經六歲,準備入讀小學。看到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一天天長大,不忍心下一代要繼承一個不公義的社會。我們成年人有責任要把社會變得更自由、更平等、更公義、更看重人的價值及尊嚴。我希望《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能夠為邁嚮這一理想做齣一點貢獻。
黃庭康
2017年6月18日於颱北南港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